走马观花游欧洲~传奇不列颠

老头儿

<h3>到英国去看看,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英国之于我而言是什么呢?</h3><h3><br></h3><h3>是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拜伦、雪莱、柯南道尔;是霍布斯、亚当·斯密;是牛顿、达尔文、霍金;是剑桥、牛津;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不落帝国;是东印度公司、鸦片战争;是英伦下午茶、炸鱼薯条;是大宪章、光荣革命;是英国王室、维多利亚女王;是英超、老特拉福德;是“黑狗”首相丘吉尔,是脱欧公投;是世界最普及语言的发源地;等等。</h3><h3><br></h3><h3>(12个小专题:1、英国~唯一的全球大国;2、诺曼人征服英国;3、金雀花王朝~狮心王理查;4、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5、温莎古堡的千年故事;6、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恩怨情仇;7、悲惨人生~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8、苏格兰人那些了不起的发明;9、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10、剑桥牛津~大师的摇篮;11、莎士比亚~只念过小学的文豪;12、不列颠的优雅)</h3><h3><br></h3><h1><b>1、英国~唯一的全球大国</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去参观英国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时,正赶上全面大修,难见“庐山真面目”啊!</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今天的英国是一个影响力不太强的国家,偏居一隅,表现得有些保守而缺乏活力,但是当我们说到近代史的时候,是绕不过大英帝国的。虽然今天的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纵观历史英国则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全球大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英国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的真面目</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片来自百度图片)</b></h3><h3><br></h3><h3>大英帝国在鼎盛时期,统治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将近3500万平方公里,比今天的俄罗斯、中国、印度加起来都要大。现在世界上所有用英语做官方语言的国家,历史上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h3> <h3><br></h3><h3>巅峰时期的英国,其工业产值几乎占了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一半,而且就集中产出在英国本土这小小的不列颠岛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白金汉宫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工地,是国家庆典和王室举行欢迎礼的场所</b></h3><h3><br></h3><h3>今天世界上的许多经济作物,如:斯里兰卡的红茶、埃及的长绒棉、马来西亚的橡胶、西非的可可、南非的烟叶……这些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地区“特产”,原来根本就不是那里的“土著居民”,全是英国人后来引种过去的。可以说,今天世界上的经济作物分布图,相当一部分都是大英帝国当年一手绘出来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座落在泰晤士河畔的伦敦之眼</b></h3><h3><br></h3><h3>更重要的是,现代世界正常运转所依赖的那些制度,大部分都是英国首先创立的:西方的议会制度、陪审团制度、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第一家现代工厂、第一家中央银行,都是英国首创的制度。一位历史学家曾这样说,你不了解英国,就不可能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威斯敏斯特教堂外等候入内</b><b>参观的</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b>民众</b><b>排起了长长的队伍</b></h3><h3><br></h3><h3>征服王威廉一世是首位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荣受加冕的国王,从那以后,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这里也是去世国王的长眠之地。一些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其中有丘吉尔、牛顿、达尔文、狄更斯、霍金等人身后也安葬在这里。英国人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荣誉的宝塔尖”,认为死后能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是至高无上的光荣。</h3> <h3><br></h3><h3>伦敦塔桥,横跨泰晤士河,因在伦敦塔附近而得名,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也是伦敦的象征。它已经125岁了。</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位于伦敦唐宁街前的阵亡烈士纪念碑。2017年英国在这里破天荒的为一战中牺牲的中国劳工举行了悼念仪式</b></h3> <h1><b><br></b></h1><h1><b>2、诺曼人征服英国</b></h1><h3><br></h3><h3>在上一篇《走马观花游欧洲~狂野北欧》的游记中我讲述了来自瑞典的维京人创建俄罗斯的故事,其实英国的历史也和维京人息息相关。</h3> <h3></h3><h3><b><br></b></h3><h3><b>▲ 红色双层巴士、红邮筒、红电话亭,以及老式的黑色出租车,被称做“三红一黑”,成了伦敦最著名的城市标识</b></h3><h3><br></h3><h3>公元885年,维京人中的一支占据了法国西北沿海的一块地方,由于他们来自北方,法国人就叫他们诺曼人,这个词相当于英语里的 North Man ,北方人。法国国王拿他们没辙,后来干脆就把这块地盘封给他们,以换取和平。他们的首领罗洛就成了第一代诺曼公爵,这块地也就被叫做诺曼底(没错,就是二战时期,盟军登陆的地方),意思是诺曼人之地。这些北方人安顿下来之后,通过文化和血统上与当地的融合,变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就叫诺曼人。而当时有的欧洲国家,也把来自北欧的维京人叫做诺曼人。</h3> <h3><br></h3><h3>1066年10月14日,当时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在英格兰的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胜了企图谋取英国王位的哈德罗,随后成为新的英国国王,史称“征服王威廉”,英国也由此进入了 “诺曼征服”时期。</h3> <h3><br></h3><h3>黑斯廷斯战役是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性事件,它标志着诺曼王朝的创立,并且这个王朝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虽然之前英国历史上也经历过很多次王朝兴替,但这回不一样,因为之前不论是当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是来自丹麦、挪威的维京人占领者,他们在欧洲文化中都属于比较边缘化的,甚至可以说是蛮族,但是诺曼人经过在诺曼底生活了一个多世纪,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都已经高度法国化了,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西欧最先进的文化,所以,诺曼王朝统治下的英国文化也开始和法国文化融合,以前处在边缘地带的英国,逐渐进入欧洲主流的圈子,今天英语里很多单词来自法语,这就是诺曼征服带来的影响。诺曼王朝之后的英国又经历过好多次改朝换代,但王室的血统,始终是跟前一个朝代有联系的,包括今天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她的血管里也流着征服王威廉的血。</h3> <h3><br></h3><h3>伦敦塔凝聚了英国近千年的历史。11世纪末,征服王威廉下令在全英格兰大地上修建坚固的城堡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泰晤士河畔矗立起几座高高的白塔。这座诺曼底式的城堡群后来成为英国的“故宫”。詹姆士一世是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伦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是用来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伦敦塔作为监狱关押的最后一名重要人物是二战期间希特勒的副官鲁道夫·海斯。</h3> <h3><br></h3><h3>伦敦塔作为监狱,关押处决的最著名人物就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生母~安妮了。安妮原本是亨利八世的王后凯瑟琳的侍从女官,但两人在暗中偷情。为了能与安妮结婚,亨利八世发动了宗教改革,从而永远地改变了英国的历史。安妮在1533年1月与亨利八世秘密结婚,5月被宣布为合法妻子,9月生下了伊丽莎白一世。1536年5月2日安妮被关进了伦敦塔,十几天之后以通奸罪被斩首。但安妮的女儿伊丽莎白最终还是登上了英格兰的王位。</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位于《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前的皇家大道,</b><b>重大活动举行时,游行队伍必从此走过</b></h3> <h1><b><br></b></h1><h1><b>3、金雀花王朝~狮心王理查</b></h1><h3><b><br></b></h3><h3>今天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温莎王朝是英国的第九个王朝,而金雀花王朝,是英国第三个王朝。这个王朝存在的时间,相当于我国从南宋到明初这一段时间,前后持续了245年,是英国最长寿的一个王朝,而且不光年头最长,故事也最多,比如: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创立,征服威尔士,侠盗罗宾汉、狮心王、英法百年战争,还有被称为“君主立宪制”基石的《大宪章》以及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电影《勇敢的心》里临死前高喊“自由”的那个华莱士,这些人物、事件、传说,都发生在金雀花王朝,可以说这段历史相当热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金雀花王朝的国徽</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b>金雀花王朝的开国之君是亨利二世,他的老家也在法国的诺曼底。亨利二世的母亲是诺曼王朝的一位公主,本来是应该当英格兰女王的,结果被她的堂兄弟篡了位,从英格兰赶回到了诺曼底老家。亨利二世的父亲是法国的一位贵族~安茹伯爵,当然,这个安茹不是人名而是法国的地名。 安茹伯爵风流爱美,特别喜欢金雀花,还把这花当做他们家族的徽章,这也就是金雀花王朝这名称的由来。</h3><h3><br></h3><h3>“诺曼征服”也把原诺曼地区的标志带到了英格兰,诺曼纹章原有2头狮子,后来为了区别,英格兰的纹章上加了一头名为 Aquitaine的狮子,构成了三个狮子的图案,这就是金华雀王朝的国徽。</h3><h3><br></h3><h3>英格兰足球队也采用了金雀花王朝三头狮子的国徽图案做为球队的队徽。所以英格兰足球队也被叫做“三狮军团”。<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英格兰足球队的队徽</b></h3><h3><br></h3><h3>这位安茹伯爵死得很早,所以亨利二世很年轻的时候就继承了安茹伯爵这个爵位还有地盘,然后他干了两件事:第一件比较狗血,他撬了法国国王的老婆,这位可不是一般的富姐,她娘家拥有的地盘相当于法国的四分之一,改嫁亨利之后,这些地盘也就都成了亨利的;第二件,亨利打败了那个抢他母亲王位的舅舅,把英格兰王位抢回来,自己当了国王,就这么开创了金雀花王朝。</h3> <h3><br></h3><h3>亨利二世的两个儿子也都很有名,一个是他的三儿子,金雀花王朝第二位国王,大名鼎鼎的狮心王理查。狮心王这个外号,是说他有一颗狮子一样的心。这人没别的,就是爱打仗,连他老爹都打,亨利二世晚年,就是被这个儿子打败,连病带气,死在了诺曼底老家。理查继位之后,自己人打完了,又到国外去打,十字军东征历史上最传奇的第三次东征,理查是绝对主力。在侠盗罗宾汉的故事里,罗宾汉也是理查的手下,当然罗宾汉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历史上并不存在。</h3> <h3><br></h3><h3>理查这一生太传奇了,虽然他治国理政的水平不怎么样,但英国人就是喜欢他。伦敦英国议会大厦前面那个骑着马举着剑的铜像,就是理查。英国后来有那么多比他更有作为的国王,都没有这个荣誉,所以这个狮心王理查,算是金雀花王朝的一个 logo 了。</h3> <h3><br></h3><h3>后来理查在法国战死了,由于他这辈子光忙着打仗了,没有儿子,王位就由他的弟弟,也就是亨利二世的四儿子约翰继承。这个约翰名声不太好,他老爹亨利二世在法国的那些地盘,差不多都在他手里败光了,所以他的外号叫“失地王”,就是失去领地的国王。不过也正是这个约翰,在英国贵族逼迫下,签署了《大宪章》。<br></h3> <h1><b><br></b></h1><h1><b>4、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b></h1> <h3><b><br></b></h3><h3><b>▲ 老年的维多利亚女王看上去有点像同时期的慈禧太后,但两个老太太治下的王朝差别却太大了</b></h3><h3><br></h3><h3>如果问英国历史上哪个时期最强大?非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1837年―1901年)莫属。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在她统治时期达到巅峰,史称“维多利亚时代”。至今,以“维多利亚”命名的山川湖泊、城市港湾、学校街道、公园建筑物仍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比如,香港的维多利亚湾),成为曾经的大英帝国的辉煌遗存。<br></h3> <h3><b><br></b></h3><h3><b>▲ 瞧瞧女王这一大家子,“欧洲老祖母”实至名归</b></h3><h3><br></h3><h3>维多利亚21岁时与比她小三个月的表弟阿尔伯特亲王结婚,女王在20年里,生了四男五女共九个孩子。这些孩子长大后,不是成为了国王,就是嫁给了国王、贵族。经过多年的开枝散叶,欧洲的各个王室,如:德国、西班牙、俄罗斯、北欧各国、南欧各国几乎都有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血脉,而且延续至今,比如,我在上一篇游记中提到的现在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就有她的血统,所以欧洲人称呼维多利亚女王是“欧洲老祖母”。</h3><h3><br></h3><h3>但遗憾的是,由于维多利亚本人是血友病携带者,女王把这种病遗传给了她的3个子女。她们与欧洲王室联姻的结果是使这一可怕的疾病在欧洲王室中蔓延,很多王室成员因此早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位于白金汉宫广场上的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b></h3><h3><br></h3><h3>多子多孙是福,但也可能是祸。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死对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女王的外孙子,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是女王的孙子,因为政治立场不同、利益诉求冲突,打的是你死我活。有人开玩笑说,一战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家庭纠纷,其它参战国纯属凑热闹。</h3><h3><br></h3><h3>对维多利亚时代的中国来说,它留给我们的只有苦涩的记忆和屈辱:1840年,正是这个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上发表演讲,支持向中国发动战争,从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等一系列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的重大事件也都是维多利亚在位时期发生的。落后就要挨打啊!</h3><h3><b></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1896年李鸿章造访了英国,期间受到了</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b></h3><h3><br></h3><h3>维多利亚女王在1901年去世后,英国王位由女王的长子爱德华七世继承。但这位国王在位时间不长,只有9年,1910年5月突然驾崩了。爱德华七世的儿子继位成了乔治五世。</h3><h3><br></h3><h3>乔治五世去世后,他的长子爱德华八世继位。后来由于那个著名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风流韵事,把他的弟弟艾伯特王子变成了乔治六世(下文详说)</h3> <h3><br></h3><h3>人生际遇有时就是这样料想不到,乔治六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1952年乔治六世去世后,他的大女儿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继位,成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h3><h3><br></h3><h3>伊丽莎白二世的爸爸是乔治六世,乔治六世的爸爸是乔治五世(伊丽莎白二世的爷爷),乔治五世的爸爸是爱德华七世,而爱德华七世的妈妈就是维多利亚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爷爷的奶奶)。 这样算下来,维多利亚女王是伊丽莎白二世的高祖母。怎么样,够复杂的吧😄</h3> <h1><b><br></b></h1><h1><b>5、温莎古堡的千年故事</b></h1> <h3><br></h3><h3>温莎古堡位于英国伦敦以西32公里的温莎镇,建于1070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是英国王室温莎王朝的家族城堡,也是现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个。这里也是亨利八世、乔治五世、六世等英国君王的墓地。伊丽莎白女王的妈妈也安葬在这里。</h3> <h3><p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93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在位67年,超过维多利亚女王的64年在位记录,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而且这个记录还在延续</b></h3></h3><h3><br></h3><h3>1947年11月20日伊丽莎白与希腊的菲利普亲王结婚。菲利普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第三代表哥,他的高祖母也是维多利亚女王(菲利普王子在结婚前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这桩婚事非常适合一位即将继承王位的女性,因为她的夫君接受过王室训练,却又不会继任另一国的王位。<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新婚时期的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b></h3><h3><br></h3><h3>从血缘上讲,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其实是德国人。这是因为她的高祖母,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严格说就是德国人,而老太太的丈夫,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与女王生下的儿女们也与德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维多利亚女王的王位继承者们都以德国姓氏作为他们的家族姓氏,对此,英国人民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h3><h3><br></h3><h3>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后,其长子爱德华七世继位,由于爱德华冠父姓,汉诺威王朝就此正式结束。王朝改名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这个王朝的父系祖先韦廷家族起源于德国。</h3> <h3><br></h3><h3>前面说过,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子,德皇威廉二世(老太太大女儿的儿子)与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王乔治五世(老太太大儿子的儿子)表兄弟之间的争斗。双方都打起来了,英国人当然无法接受一个德国人做他们的国王!此时的乔治五世不得不在1917年7月17日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这样从乔治五世开始到现在的伊丽莎白二世,则都姓“温莎”了。在英国人的心目中,“温莎古堡”的意义类似于中国的紫禁城或者法国的凡尔赛皇宫。这是英国王室对英国国民做的一次最彻底的妥协。</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温莎古堡中的皇家卫队正进行换岗仪式。皇家卫队的历史始于1656年英王查理二世时期,负责保护英国皇室的安全和守卫皇家设施,其着装永远是那不变的猩红色紧身短上衣,以及那顶高高的熊皮帽,这也是英国皇家卫队最大的特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温莎古堡中的圣乔治教堂</b></h3><h3><br></h3><h3>温莎古堡在游客中非常火的另一个原因,也是与一段人们津津乐道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王室轶事有关。</h3><h3><br></h3><h3>本来伊丽莎白二世的爷爷乔治五世去世后,王位就名正言顺地让他的长子爱德华八世继承。如果爱德华不那么另类,伊丽莎白这辈子就可以洗洗睡了。偏偏她的这个大爷死活就是要和一个结过两次婚的美国女人在一起,就这样,伊丽莎白的爸爸、爱德华八世的弟弟~乔治六世捡了个漏,“极不情愿”地坐上了王位。说他“极不情愿”是因为乔治六世有严重的口吃,无法在公众面前演讲,当领导不能忽悠人,那可不行。有一部电影叫《国王的演讲》,专门讲了这件事,以及他后来在老婆的帮助鼓励下,克服毛病,成功地在臣民面前发表了鼓舞人心的二战动员演讲。</h3> <h3><br></h3><h3>由于在位只有326天,爱德华八世也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王之一。在位时间太短再加上他的婚姻遭到教会的反对,所以他在位期间一直没有加冕,这意味着他始终没有被教会承认为英国国王。</h3><h3><br></h3><h3>1937年3月8日乔治六世为其兄长、前国王创建了一个名衔——温莎公爵。同年6月3日温莎公爵跟华里丝·辛普森在法国举行了私人婚礼,英国王室的成员一个也没有出席。</h3><h3><br></h3><h3>像她的母亲一样,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没有原谅她的大伯父爱德华八世退位的选择,因为在她看来他抛弃了自己的职责,并迫使自己的父亲负担其这个责任,而这一责任又被视为是缩短其父亲寿命的罪魁祸首。</h3> <h1><b><br></b></h1><h1><b>6、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恩怨情仇</b></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爱丁堡皇家英里大街景色</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说到苏格兰和英格兰,许多人大概以为这哥俩儿不就像中国紧挨着的两个省,比如浙江省和江苏省之间的关系吗?其实还真不是这么简单。</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爱丁堡街头随处可见身着传统服装</b></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b style="text-align: center;">演奏苏格兰风笛的艺人</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首先,种族不同:英格兰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维京人等远古族群的后裔。而苏格兰人的祖先,主要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从欧洲大陆迁徙而来的皮克特人和后来逃到不列颠的克尔特人,还有一部分是欧洲的日耳曼人。皮克特人,克尔特人和日耳曼人经过长期的融合而形成了苏格兰人。</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3> <h3><b><br></b></h3><h3><b>▲ 苏格兰城堡中最重要的收藏是“命运之石”。英格兰的爱德华一世抢走了这块代表苏格兰民族性的石头。700年后的1996年,它被从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归还给了苏格兰</b></h3><h3><br></h3><h3>历史上,苏格兰从未被外人征服。早在公元843年,苏格兰王国就完成了统一,并不可避免的与同处一岛上的英格兰发生战争,那时苏格兰在国力军力上都不及英格兰,所以多数都是英格兰主动对苏格兰发动侵略战争,骁勇善战的苏格兰人开始了近千年的保家卫国。</h3> <h3><br></h3><h3>爱丁堡城堡是爱丁堡乃至于整个苏格兰精神的象征,它耸立在死火山岩顶上,俯视着爱丁堡市区。爱丁堡的魅力,在于它的古老,而爱丁堡城堡于6世纪就成为苏格兰皇室的堡垒,比温莎城堡还早400多年呢。</h3> <h3><br></h3><h3>诺曼王朝的英国之后两百年间,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关系基本上是友好的,没有太大的争执。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室经常联姻,嫁到爱丁堡的英格兰公主将欧洲贵族文化传到了苏格兰。</h3><h3><br></h3><h3>到了1314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率大军征讨苏格兰闹独立的贵族小布鲁斯,不想却遭遇惨败,苏格兰由此取得实际上的独立。</h3> <p><br></p><p>此后的二百多年里,苏格兰和法国结为同盟关系对抗英格兰,一直到英国和法国的百年战争结束后,苏格兰和法国不再是生死攸关的同盟关系,1502年苏格兰和英格兰签订了《永久和平条约》,答应苏法盟约不针对英格兰。</p><p><br></p><p>三百多年前的1707年,苏格兰和英格兰两国共同签署通过《联合法案》,苏格兰议会与英格兰议会合并为大不列颠议会,改称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存在了800多年的苏格兰王国从此消失。但这种合并并不彻底,留下了诸多漏洞,所以直到今天,苏格兰还时不时地闹独立,最近的一次,就是2014年卡梅伦首相提议举行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不列颠差点又失去了苏格兰。</p><p><br></p><p>就在我们离开格拉斯哥的第二天,5月4日又有成千上万苏格兰民众涌上格拉斯哥街头抗议,如果英国坚持脱欧,苏格兰将在2021年5月前再次进行独立公投。唉,大不列颠会再次四分五裂吗?</p><p><br></p><h1><b>7、悲惨人生~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b></h1><p><br></p> <h3><br></h3><h3>讲到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恩怨情仇历史,就不得不提到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和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那段令人唏嘘的传奇故事。</h3><h3><br></h3><h3>从王室的辈分上讲,玛丽·斯图亚特是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的表妹。假如伊丽莎白死而无嗣,她就是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因为当时的不少人,特别是天主教徒认为伊丽莎白是私生子,没有资格君临天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位于爱丁堡王子大街上的司格特纪念碑</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玛丽刚刚出生6天父亲就死了,所以她自然地成为了苏格兰女王。她天主教徒的母亲为防止她成为信奉新教的英格兰亨利八世的儿媳妇而被绑架到英格兰,在她6岁时就把她送去了同样信奉天主教的法国。</h3><div><br></div><h3>一去法国十年,玛丽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多才多艺的女神,16岁她嫁给了法国太子,17岁时,太子继位,她便成为了法国王后。</h3><div><br></div><h3>一切似乎都那么美好,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已经悄悄来临了。</h3> <h3><b><br></b></h3><h3><b>▲ 从爱丁堡城堡出来一溜下坡就是著名的“皇家英里”大街了。大街古色古香、高低不平的石板路尽显千年古韵</b></h3><h3><br></h3><h3>18岁时,玛丽的丈夫法王弗朗索瓦二世驾崩了,她成了寡妇。而此时的苏格兰开始倾向于新教,法国王室当然害怕失去这个盟友,另外,玛丽的婆婆~凯瑟琳·美第奇(对,就是佛罗伦萨那个赫赫有名的美第奇家族的女儿)对这个还没生个孙男嫡女的儿媳妇也是不待见,于是,法国王室顺水推舟,立刻让玛丽回到爱丁堡,让她的祖国重新归为法国的盟友并恢复天主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圣吉尔斯大教堂位于皇家英里大道的中心</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是爱丁堡的主教座堂</b><br></h3><h3><br></h3><h3>回到自己的祖国,苏格兰人惊奇的发现女王原来是一位不满19岁活泼美丽的女孩儿,举国为之欢腾。玛丽统治的最初三年,除在宗教方面,可谓绝对成功。然而4年的孀居日子,重新激起了年轻又有权势的玛丽对爱情的渴望,她又结婚了。但就是这次的婚姻最终毁了她。贵族攻击她,臣民辱骂她,有人要谋害她,她经常四处躲藏。</h3><h3><br></h3><h3>几经逃亡,走投无路的玛丽投奔了自己的表姐~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她的劲敌。<br></h3> <h3><br></h3><h3>伊丽莎白一世本来不想把玛丽怎么样,但枢密院的反复警告让她拿不定了主意,放了她、收留她、都有威胁,玛丽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此后的19年里,玛丽在英格兰被软禁,她曾多次试图逃跑,但都没有成功。英国的议会和教会曾多次要求伊丽莎白处死玛丽,但女王一直犹豫不决。在对自由的希望减退后,玛丽变得颓废,严重的风湿病折磨着她,有时腿肿得无法走路。1577年,她35岁时,头发开始变白,此后,她便戴假发了。</h3><h3><br></h3><h3>时间到了1587年,迫于各方的压力,在拖了三个月后,伊丽莎白一世终于在处死玛丽的令状上签了字。</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1587年2月8日,曾经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在跪下来祈祷后,把头放在了断头台上。假发从她断了的头上掉了下来,白发露了出来,那一年她44岁。</h3><h3><br></h3><h3>有历史学家这样评价这段历史:她们都是高贵的女人,一位高贵而感情充沛,另一位则高贵而带有踌躇的睿智。刚巧她们都长眠一处,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并左右为邻,在安息与平静中得以和好。</h3> <h3><br></h3><h3>位于皇家英里另一端的荷里路德宫自16世纪以来一直是苏格兰国王的主要居所,现在也是温莎王朝的夏宫。每年夏初,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都会在这里住上一、两个礼拜,并举行一系列的正式活动和仪式。</h3> <h3><br></h3><h3>1561-1567年玛丽女王曾住在荷里路德宫中,因此在宫外留下了她母亲和父亲的盾徽。IR是Jacobus Rex(古拉丁语中J写成I)的缩写,代表玛丽的父亲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br></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英格兰詹姆士一世,也是苏格兰詹姆士六世</b></h3></h3><h3><br></h3><h3>历史有时真的会让人匪夷所思。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詹姆士六世在13个月大时,便被加冕为苏格兰国王,她的母亲此时却被俘于利芬湖城堡。8个月大时,他的爸爸被谋杀。最后一次与他妈妈见面时他只有10个月大。玛丽仅仅留给他一个名字与各种侮辱和悲剧。<br></h3> <h3><br></h3><h3>当詹姆士六世宣誓为新教徒后,伊丽莎白枢密院的领导者便承认他是英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一生未婚也没有子嗣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逝世后的第四天,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便加冕成了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从此,都铎王朝被斯图加特王朝取代,詹姆士同时成为了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国王,这为日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合并奠定了基础。</h3><h3><br></h3><h3>在这场宫廷缠斗大剧中,没有子嗣的伊丽莎白都铎王朝最终还是输给了玛丽的斯图亚特王朝。</h3> <h1><b><br></b></h1><h1><b>8、苏格兰人那些了不起的发明</b></h1><h3><br></h3><h3>人才辈出的苏格兰为这个世界贡献过很多发明:</h3><h3><br></h3><h3>蒸汽机、英格兰中央银行、马路、麻醉剂、青霉素、胰岛素、电视机、电报、电话、马桶、充气轮胎、自行车、雷达、冰箱、彩色摄影、传真机、ATM取款机、核磁共振扫描、指纹鉴定、保温瓶、高尔夫球、冰壶(运动)等影响世界的重要发明都出自苏格兰人之手。</h3> <h3><br></h3><h3>苏格兰也为人类贡献了众多的著名人物:</h3><h3><br></h3><h3>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大卫•休谟~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包括两位布什在内,一共有23位美国总统拥有苏格兰血统,连特朗普还有一半的苏格兰血统呢。还有在伊拉克战争中名声大噪的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也是苏格兰人。 另外,担任曼联主教练达27年之久的弗格森爵士,以及畅销书《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也是苏格兰人。</h3> <h3><br></h3><h3>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的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h3><h3><br></h3><h3>1767年亚当·斯密辞去教职,回到家里专注写作《国富论》,9年后《国富论》出版。这部著作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h3><h3><br></h3><h3>亚当·斯密一生未婚,与母亲相依为命,他61岁时母亲去世,6年后亚当·斯密也离开了人世。</h3> <h3><br></h3><h3>大卫·休谟~苏格兰哲学家,生于爱丁堡。后世对他的评价是:首先是哲学家休谟,以《人性论》为标志;其次是历史学家休谟,以《英国史》为标志;最后是启蒙思想家休谟,他在宗教思想界激起的争端,以及这种启蒙思想的积极意义,他被称为“爱丁堡的苏格拉底”。</h3><h3><br></h3><h3>亚当·斯密一生最好的朋友就是大卫·休谟。</h3> <h3></h3><h3><br></h3><h3>瓦尔特·司各特~被誉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生于爱丁堡,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成了瘸子。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骑马、打猎,爱丁堡大学毕业后成了律师。他既是诗人也是历史小说家,先后写出了《威弗利》等27部长篇历史小说,开创了欧洲历史小说之先河,素有“苏格兰魂”的美誉。他影响了普希金、巴尔扎克等一批文学大师。马克思在患重病时甚至说,可以停止工作但不能停止阅读司各特的小说。</h3> <h3><br></h3><h3>“大象咖啡馆”是哈利波特迷心中的圣地。当年还是单身母亲的JK罗琳,生活拮据,经常在这里买一杯咖啡,写作一天,好在咖啡馆服务员从来不会赶她走。罗琳的成功也给大象咖啡馆带来了生意兴隆,咖啡馆门楣上和门口右下方的牌子上赫然写着:哈利波特的出生地。</h3> <h1><b><br></b></h1><h1><b>9、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b></h1> <h3><br></h3><h3>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五大博物馆(即:卢浮宫、故宫、冬宫、大都会、大英)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比其它四个博物馆的总和还多。</h3><h3><br></h3><h3>与意大利的乌菲齐美术馆等以艺术品收藏而闻名、或卢浮宫兼具文物和艺术作品馆藏为特点不同,大英博物馆是以收藏历史文物而见长的。</h3> <h3><br></h3><h3>在大英博物馆中央大厅有一个著名的巨大的圆形阅览室。2000年整修之后原属于大英图书馆的阅览室恢复了1857年时的风采。</h3><h3><br></h3><h3>图书阅览室久负盛名,是许多19世纪著名思想家经常光顾的地方,很多名人都曾是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忠实读者,他们包括马克思、列宁、哈代、王尔德。马克思就曾经在此写作巨著《资本论》。</h3> <h3><b><br></b></h3><h3><b>▲ 大英博物馆里罗塞塔石碑展台前,人群挤的水泄不通,想要拍一张清晰高质量的照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b></h3><h3><br></h3><h3>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距今已经2200多年了。那时,秦始皇正在努力统一中国的文字。</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罗塞塔石碑的清晰全貌(图片来自网络)</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left;">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一个法军上尉在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的,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中辗转到了英国人的手里,从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罗塞塔石碑看上去貌不惊人,甚至有些乏味,但它却是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古希腊帕特农神庙雕塑一起成了大英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甚至成了大英博物馆的象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大英博物馆中珍藏的古埃及木乃伊</b></h3><h3><br></h3><h3>罗塞塔石碑上刻有三种文字,最上边和中间的两种古埃及文字~圣书体、草书文,发现石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认识了 ,但幸运的是,最下边的古希腊文字,欧洲学者有人懂,这无异于得到了一条破译古埃及文字的辅助线。最终,一个名叫商博良的法国历史学家,在1924年,从一个叫托勒密的法老的名字入手,成功破译了罗塞塔石碑的文字。于是,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壁画、塑像,还有矗立在埃及本土的大型神庙、金字塔、方尖碑,以及古埃及30个王朝留下的凡是带文字的记录,在瞬间开始讲话了。<br></h3> <h3><br></h3><h3>更关键的是,通过罗塞塔石碑的破译,有文字记录的人类文明史,一下子推进到了5000年前。要知道,另一种跟古埃及文字同样的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要到1898年才首次被发现,不但比发现罗塞塔石碑晚了将近一个世纪,而且能回溯的历史最远也就是3600多年前。<br></h3><h3><br></h3><h3>还记得我在《走马观花游欧洲~浪漫法兰西》中提到的巴黎协和广场上的“埃及方尖碑”吗?那就是埃及人为了感谢法国人破译了古埃及文字而送给他们的礼物。</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埃及馆中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胸像</b></h3><h3><br></h3><h3>拉美西斯二世雕像为花岗岩质地,高2.6米,重7.2吨,来自于埃及底比斯的拉美西斯神庙,完成于3300年前,1816年被运到了英国。在埃及的众多法老中,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是最为著名的一位,他在位67年,活到90多岁,据说还是甜食吃多了,牙龈出现问题引起了败血症而去世的。他有八位皇后,其中有两个还是他自己的亲生女儿(当时的习俗而已)。正是在他的统治下,古埃及的文明达到了巅峰。</h3> <h3><br></h3><h3>真的见到心仪已久的这幅著名的古埃及纸莎草画《胡奈夫亡灵书》了。这幅画已经有3200年的历史了,描述的是一个名叫胡奈夫的逝者在接受冥王的审判。逝者被长着狼头的神灵自画面左边带入,接受审判。他的心脏(画成罐子的模样)和一根羽毛在天平上比重量,心脏代表人生,羽毛象征正义和秩序,若是两者不等重,他就会被等在天平右边的那头凶猛的由鳄鱼、狮子和河马杂交而成的怪兽吃掉。胡奈夫显然活着的时候没干过坏事,通过了审判,他最终来到了最右边罩棚下的神灵前,等待着完美的来世。</h3><h3><br></h3><h3>这幅画尺度不大,放在埃及馆一个不起眼的展柜最下层,那天,一群英国小孩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着这幅画边听边记了很久很久,虽然我们的时间不多,但我仍不好意思让孩子们给我让出拍照空间,所以,照片拍的画面不好,多少有些遗憾。</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br></span></h3><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英博物馆的另一镇馆之宝就是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为此,大英博物馆还专设了一个帕特农馆。</span></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br></h3><h3>这些大理石雕像又被称作“额尔金大理石(Elgin Marbles)”。这些大理石石雕全部来自希腊雅典卫城上帕特农神庙柱子的上部,大约占神庙全部雕刻的一半,已经有近2500年的历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这尊《马首雕塑》极具神韵,评价极高</b></h3><h3><br></h3><h3>1799-1803年间,额尔金伯爵被任命为英国驻奥斯曼帝国的大使,而当时的希腊还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正是这个额尔金采取贿赂、收买、偷拆等各种手段将这些石雕收集或从神庙上硬拆了下来并运回了英国,最终以35000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所以,直到今天希腊政府还在要求英国归还这些国宝。</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值得一提的是,几十年后指挥英军攻打中国并抢劫火烧圆明园的英国人额尔金正是这个老额尔金的儿子,第八代额尔金伯爵-小额尔金。</h3><h3><br></h3><h3>怪不得有人调侃说,偷一件文物是窃贼,偷全世界是大英博物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发现于土耳其但有强烈希腊风格的</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b>《涅瑞伊得斯纪念碑》</b></h3><h3><b><br></b></h3><h3>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两座利西亚桑索斯的古墓葬,墓主人是大约死于公元前370年的利西亚的统治者Arbinas,虽然当时是属于波斯统治,但墓葬的形式具有典型的希腊风格,受雅典卫城爱奥尼克神庙的影响,但上面的雕塑同时具有希腊和波斯风格。</h3> <h3><br></h3><h3>来自2800年前亚述帝国的《拉玛苏》。法国卢浮宫里也有两尊,不过,大英博物馆除人面牛身双翼兽外,还有人面狮身双翼兽,而卢浮宫的只是人面牛身双翼兽<br></h3> <p><br></p><p>这副壁画是中国馆中最大的展品。它是典型的敦煌壁画风格,但这副壁画不是出自敦煌,而是出自500年前的山西省五台山清凉寺。</p><p><br></p><p>大英博物馆中大约有两万三千件中国文物,这也使它成为海外收藏中国文物首屈一指的博物馆,因场地以及其它原因,公开陈列的展品约两千件,只占总数的十分之一。</p><p><br></p><p>除了中国国宝、大英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唐代摹本《女史箴图》外,大英博物馆也是全世界收藏敦煌文物珍品最多的博物馆,拥有的敦煌相关藏品达一万三千七百多件。当然,还有那一千七百多件顶级的、很多原属于故宫的中国瓷器珍品。</p> <h3><br></h3><h3>来自中国易县的辽代三彩罗汉像应该有16尊,被毁坏了3尊,现藏于世界各国博物馆只有10尊。而大英博物馆所藏的这尊罗汉像结禅定印的双手是最为出色的。</h3><h3><br></h3><h3>需要补充一句:易县的罗汉,中国一件也没能留下。这批代表着中国古代写实主义最高成就的三彩罗汉像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今天我们要看到他们,需要前往3大洲,5个国家,7个博物馆以及秘不示人的日本私人收藏。<br></h3><h3><br></h3><h3>非常遗憾!非常痛心!!</h3> <h3><br></h3><h3>这件龙纹琉璃原是山西省一座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陈列两旁的一对景泰蓝香炉来自乾隆的宫廷,仿商周的礼器三足炉,但用象征长寿的仙鹤为足,突显乾隆宫廷的奢华与品味。</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唐三彩弥勒佛像</b></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这尊弥勒佛为“成化二十年(1484)中秋吉日制”,是由华人佛教捐赠。大英博物馆的这尊弥勒佛为三彩陶塑坐像,笑容温暖,亲切慈祥,硕大的肚子裸露无釉彩,很有大肚能容天下事的气概。</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虽然是走马观花,但看着这些栖身在异国他乡的国宝,我们心里还是五味杂陈,愤愤不平。</div></h3> <h1><b><br></b></h1><h1><b>10、牛津剑桥~大师的摇篮</b></h1> <h3><br></h3><h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循着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指引,我们踏进了剑桥大学的校园。</h3><h1></h1><h3><br></h3><h3>1209年,牛津大学的两名经院派哲学家被控谋杀底蕴了一名妓女,牛津郡法庭将他们判处绞刑。为了表示抗议,牛津教师们有一段时间停止授课,纷纷离去,其中一部分人来到了剑桥郡,创建了剑桥大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从剑河(也翻译成康河)上眺望剑桥国王学院</b></h3><h3><br></h3><h3>八百多年的校史汇聚了牛顿、开尔文、麦克斯韦、玻尔、狄拉克、奥本海默、霍金、达尔文、马尔萨斯、凯恩斯、图灵、华罗庚等科学巨匠;拜伦、培根、罗素等文哲大师;尼赫鲁、李光耀以及4位君王、15位英国首相等政治人物;1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1位菲尔兹奖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b></h3><h3><br></h3><h3>1661年,18岁的牛顿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在这里,这位科学巨匠发现了物理学的三大定律。当我们实地站在三一学院这座不起眼、甚至有些简陋的门楼前时,怎么也无法想象几百年前牛顿就从这扇低矮的旁门中进出的场景。<br></h3> <h3><br></h3><h3>在三一学院的门口有一株不大的苹果树,据说是从牛顿的家乡伍尔斯索普庄园引种过来的。看到这棵树,脑子里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故事: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掉落的苹果砸到了脑袋,突发的灵感让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h3><h3><br></h3><h3>当然,这则故事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牛顿苹果树”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只是不知道三一学院门口引种的这棵小树是它的第几代子孙了。</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牛顿桥(数学桥)是一座让人充满联想的<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剑桥地标,它连接的是皇后学院。</span></h3> <h3><br></h3><h3>剑桥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假如剑桥大学有史以来仅仅培养出牛顿这一个学生,那也是值得的,因为,如果没有牛顿,人们所熟悉的20世纪就不会出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剑桥大学的王后学院</b></h3><h3><br></h3><h3>1727年牛顿以85岁的高龄过世时,英国人将他葬于西敏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葬的自然科学家。诗人亚历山大•波普为牛顿写下了这段墓志铭:</h3><h3><br></h3><h3><b>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来吧!”,于是,一切变为光明。</b></h3> <h3><br></h3><h3>剑桥小镇上的老鹰酒吧是一座外观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酒馆。世界知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在搬走之前是老鹰酒吧的邻居,所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经常会在这里小聚讨论一些奇思妙想。其中包括这样两位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1953年2月28号的午餐时间,克里克和沃森在老鹰酒吧自豪地向就餐的同事宣布,他们发现了“生命的秘密”~他们解开了DNA及其双螺旋结构的奥秘。那是多么美妙的一顿午餐啊!这两人因此项成果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酒吧门口墙上的一块牌匾记录了这个历史性的日子。</h3> <h3><b><br></b></h3><h3><b>▲ 牛津大学专门用于考试的殿堂。每年考试季,男学生要西装革履、女学生要穿着制服短裙进入考场,这是牛津的一个传统</b></h3><h3><br></h3><h3>牛津大学最早成立于1167年,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插一句,建于1088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是欧洲第一所大学,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大学)。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我们比较熟悉的两位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特蕾莎梅就毕业于牛津大学,另外,薄瓜瓜也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牛津万灵学院是一所极具神秘色彩的学院</b></h3><h3><br></h3><h3>万灵学院的建立是为了纪念百年战争中战死者的英灵。与其它牛津学院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个学院从不对外直接招生,每年只面向学龄三年以上的牛津在读学生举办一场选拔考试。考试通过的前两名学生(只要前两名),将会成为万灵学院的新成员,这称号可保留七年,每年奖学金一万四千多英镑。成为万灵学院的成员在英国被认为是最高的荣誉。</h3> <h1><b><br></b></h1><h1><b>11、莎士比亚~只念过小学的文豪</b></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b></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莎士比亚故居所在地~斯特拉特福小镇街景。</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450多年前,莎士比亚就出生在这座房子里</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于伦敦附近的一个小镇,叫斯特拉特福。“小莎”爸爸是一个开手套作坊的老板,所以他们家常年充斥着皮革加工散发的味道。生意好了之后,老爷子就想在小镇上获得点儿政治地位,想当乡绅。但这样以来,家里的生意慢慢就顾不上了,仕途上的发展,又受到了缺钱的影响,结果“小莎”刚到上初中的年纪,家里就破产了,他只好辍学谋生。在家乡混到20出头就来到伦敦一个剧院打杂,喂马、劈柴,周游伦敦,就这样成为了一名“伦漂”。不过“小莎”可不是燕雀,而是鸿鹄,他可不想这样过一辈子。虽然他没上过几天学,但其实很早就显现出了文学方面的天分,所以来到伦敦的第三年,也就是1588年,他就开始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br></h3> <h3><b><br></b></h3><h3><b>▲ 在莎士比亚旧居的院落里,身着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服装的演员不断演出着莎士比亚的戏剧片段</b><br></h3><h3><br></h3><h3>当时伦敦戏剧界的作家们和评论家们要么家世显赫,要么出身剑桥牛津这样的名校,大体上属于贵族圈子。因此当“小莎”28岁写出自己早期的几个剧本,并获得一些反响时,他遭到了来自伦敦戏剧圈显赫人物的冷嘲热讽,被称之为“突然飞黄腾达的乌鸦”、“一个地道的打杂儿”。不过,“小莎”不在乎,再后来,“小莎”成功了,而这些人的名字历史却忘记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当然要与“朱丽叶”小姐合个影了</b><br></h3><h3><br></h3><h3>我们现在用的很多英语单词,有的是莎士比亚首次使用之后才进入英语的,有的是他用了之后,把原来的词义或者词性改变了的。他到底给现代英语造了多少词呢?学术界公认的是1500~2000个。这些词通过莎士比亚的戏剧,获得了广泛而快速的传播,而莎士比亚天才的修辞能力,又让这些词从诞生那天开始,拥有了独特的活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莎翁故居中穿戴那个时代衣服的“小莎父亲”</b></h3><h3><br></h3><h3>讲完创作,我们再来看“小莎”身上另一个特别厉害的本事:炒房。1597年,33岁的莎士比亚用60镑买了一个新房子,还没等复杂的过户手续办完,卖家就被自己的儿子毒死了,房子一下就成了凶宅。在那个迷信厉害的年代,这事儿挺大的,但“小莎”根本就不觉得这算个事儿,甚至还早早用这个房子的两个仓库屯了很多粮食,等着庄稼歉收的时候,他把粮食卖了出去,狠狠地赚了一把。看来《威尼斯商人》还真不是随便写出来的。</h3> <h3><br></h3><h3>汤显祖比莎士比亚大14岁,他们都是在1616年去世的。在莎士比亚故居的花园里,树立着一座汤显祖故乡中国抚州赠送的纪念碑。</h3> <h1><b><br></b></h1><h1><b>12、不列颠的优雅</b></h1> <h3><br></h3><h3>被称为英国人后花园的温德米尔湖区。在来这里之前听许多宣传资料上说,这里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不过在我看来,与中国的山川湖泊相比,这里的景色实在一般。</h3> <h3><br></h3><h3>倒是温德米尔湖区的小镇,依山伴湖,街道崎岖蜿蜒,非常漂亮。</h3> <h3><br></h3><h3>著名的巨石阵遗址位于英格兰南部。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要把这么重的石条立在这里呢?</h3> <h3><br></h3><h3>在英国,最典型的路边小吃就是“炸鱼和薯条(Fish &amp; Chips)”了。路边经常有很多小店都卖“炸鱼和薯条”。这里的薯条与其说是薯条,不如说是“薯棍”,因为它不像我们吃的麦当劳薯条那么细,而是特别的粗。走在路上,无论什么时间,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手捧一个纸包,里面是浇了番茄酱或者芝士调料的薯条和一大块煎鱼。<br></h3><h3><br></h3><h3>在一份“你认为什么东西最能代表英国?”的调查投票中,炸鱼薯条打败了披头士乐队、下午茶、莎士比亚、白金汉宫和英国女王,成为英国人心目中最高象征。现在,每年英国人吃掉的炸鱼薯条超过两亿五千万份。</h3><h3><br></h3><h3>不过对我们这些来自美食国度的老饕来说,炸鱼薯条没留下太深刻印象,脑子里想着的却总是,吃油炸食品不利于健康。</h3> <h3><br></h3><h3>英国大概是不产茶国家里喝茶最多的国度了。与中国、日本的茶道文化讲究纯净、清淡的东方风格不同,英国人很少喝单一的“纯茶”。在他们眼中,喝茶就是喝红茶加奶,如果没有奶,那就不叫茶,没法儿喝。</h3><h3><br></h3><h3>国内现在很多饮品店比如像星巴克,或者一些星级酒店在制作英式奶茶的时候大多使用的是Twinings(川宁)这个品牌的茶包。</h3><h3><br></h3><h3>Twinings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加上有“英国皇室御用茶”的名头加持,价格又不贵,所以川宁在中国有较高知名度,在英国则“遍地都是”。</h3> <h3><br></h3><h3>设在爱丁堡的苏格兰威士忌品鉴中心里收藏有数千瓶不同时期生产的、不同种类的威士忌。这个中心和这些藏品是一位酷爱威士忌的巴西商人捐赠建立的。</h3> <h3><br></h3><h3>现存的年代最久远的两瓶威士忌,分别是1897年和1904年生产的。解说员推介时,脸上露出一副骄傲的表情。不过我感觉,它们好像没有国内有些牌子的古白酒年代久远。</h3> <h3><br></h3><h3>英格兰足球俱乐部曼联队的主场~老特拉福德,享有“梦剧场”的美誉,曼联名宿博比·查尔顿最先这样称呼老特拉福德,因为在这里,过去100年里上演过数不清的经典比赛,最好的球员和最好的球队都曾在这里献艺。只要是曼联主场的比赛都是爆满的,球员在这里比赛就像是在球迷面前表演一样,让球迷置身于梦境。这里也走出了许多足球巨星,是一个实现球星梦的造梦工厂。</h3> <h3><br></h3><h3>2011年,在弗格森执教球队25周年之际,曼联官方将“梦剧场”最大的北看台正式命名为“阿莱克斯·弗格森爵士看台”(SIR ALEX FERGUSON STAND)并树立起了他的雕像。</h3> <h3><b>▼ 敬请阅读下一篇《走马观花游欧洲(六)~坚忍爱尔兰》。</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