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军代表。

<h3>线厂,你是我的第二故乡…》随感&nbsp;江书胜&nbsp;一、我最初认识的军代表常广灿今天看到战友骆圣忠转发刘庆新写的在三线厂当军代表的文章,勾起我对军营生活和与军代表间的美好回忆。不得不说,这是我见过的关于描写三线厂、军代表最美的散文了。&nbsp;我和圣忠是宜都老乡,1982年我们高中毕业后同时参军,不同的是他参军以后,除了上军校时间外,一直在总后第一后方基地服役,1992年调回宜都三线厂当了18个年头的军事代表;而我被调到总后基地指挥部政治部,但我对三线厂的概念一无所知。只知道在我们宜都老家,有三个军工厂,分别是288厂、238厂和388厂。&nbsp; 小时候我曾在288厂卖过小菜,那时,都是清晨四点钟从家出发,要走很远的山路,赶在天亮前到288厂,抓紧时间卖,通常卖完已是中午,收拾好背娄,饿着肚子赶紧回家,也没时间在288厂看一看、逛一逛。工厂管理很严,也不让逛,所以一直觉得军工厂有很浓郁的神秘色彩。&nbsp; 当时在我们老家,人们大都不知道这三个军工厂到底做什么,但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它造飞机大炮,有的说造深海炸弹,有的则说是生产中国最先进的望远镜,可以从中国看到美国华盛顿,等等。&nbsp; 1991年,我和战友夏四海都在基指机关工作,两人同时受命在河南南阳伏牛山某军工厂(也是三线厂),采访大学生常广灿代表扎根山沟的先进事迹时,才对三线厂有了一知半解。&nbsp;&nbsp; 常代表比我们大几岁,是1982年毕业的大学生。他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优雅生活,来到山沟,从一名普通的军代表做起,努力工作,成为业务骨干,被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这个军工厂是生产PD的,常代表是科班出身,对产品质量管理和验收,要求非常严格。是当初全军很有才华的知识分子,深受领导器重。跟他一起毕业的另外两个大学生,也是分配到山沟的三线厂,这两个大学生实在是受不了山沟里的寂寞,报到后第5天,就不辞而别,一个同学去了上海,另一个到了深圳。过了六七年,南方的同学已经成了百万富翁,而常代表仍然是个穷不拉叽的军人。我们去采访他的时候,仍然家徒四壁,但他无怨无悔。&nbsp;九十年代初,总后政治部准备把这些优秀军人树为典型,在全军宣传,就挑选了十几个笔杆子,分赴全国采访。我和四海两人负责采访常代表,发表了关于常代表的报告文学,之后,又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被编入几本报告文学集。&nbsp; 当时,我对军代表的印象,其实就是生活在山沟里的单调而又枯燥的军旅生活。我不知道这些大学毕业的年轻军代表,这些满腹才华的天之骄子,怎会在山沟里扎根十几年、几十年的印象,其实就是生活在山沟里的单调而又枯燥的军旅生活。我不知道这些大学毕业的年轻军代表,这些满腹才华的天之骄子,怎会在山沟里扎根十几年、几十年,这些艰苦的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年轻人,守着无边无际的绵绵大山,站在山顶遥望层层叠叠崇山峻岭,思想和灵魂只能与山清冷地对话。好在那时候人的思想都很单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淳朴友善。相互之间没有攀比,人们都觉得很幸福。&nbsp; 记得我和四海去采访常代表时,正好碰到军代室的一名军代表和军工厂一员工第二天举行结婚典礼。这对新人听说我们从基指机关来,而且经过军代室的宣传,把我和四海两人都描绘成了著名的作家,于是我们身价倍增。记得有些女孩用很特别的眼光看我俩,四海就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我有女朋友了”。说完,就指指身边的望晓玲,也就是现在的妻子,引来一阵嘘唏。人们惊奇的睁大眼睛叹道:这女孩,像仙女!&nbsp; 四海是个幽默人,他借机起哄,指着我说:江编辑这么帅,单身,很想在这里找一个纯洁的女孩子。话一说完,现场一阵骚动。&nbsp;因为我们代表总后基指机关,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基指领导,这对新人和军代表一致要求我和四海为他们主持婚礼。盛情难却,我们就做了他们的结婚见证人。记得是寒冬,很冷。我们喝了很多白酒,喝得很大,吐了一夜。&nbsp;&nbsp; 第二天,所有的官兵和参加婚礼的亲友,都觉得我们够哥们,值得信任。在剩下的采访期间,军代室把我们当作知心朋友,介绍情况,提供素材,招待得也非常周到。特别是四海的女朋友望晓玲,深深体会到作为军嫂的尊崇和温暖,通过这次探亲,更加了解了四海的文采和人品。她觉得做四海的妻子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觉得如果能嫁给这个军人,就是她一生的梦想。采访完以后没过几天,他们俩就麻利的领了结婚证,两人至今都十分恩爱。这是我对那次采访和参加婚礼的深刻印象,也是四海兄弟取得的最大成果。&nbsp; 正是这次采访,使我还认识了在鲁山某部服役的远安籍老乡邓继东,以及他的妻子刘成丽。后来继东转业在南阳当了医生,成了专家,期间回过一次宜昌,我和海帆战友去宾馆看过他,再后来就很少见到他了,偶尔在电话中问候平安,战友之情珍藏心中。&nbsp;在这篇文章中,为什么要特别提到继东和他的妻子刘成丽,主要是表达我深藏心中的感恩之情。当时我二姐患肝炎,在农村没有钱治病,就一直拖着。脸蜡黄蜡黄,人走路都晃晃怏怏的,没有精神,我见了直掉泪。刘成丽知道后,就想方设法给我弄了好多的西药,分文未收,我把这些药带回老家,我二姐吃了一年,后来再查,结果病完全好了。转眼几十年过去,我一直在心里默默的感念这位好人,感谢继东夫妻对我亲人的帮助。&nbsp;再说常代表,自从采访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前几年我从圣忠那里得知:他后来当了总军事代表、高工,一直在三线厂军代室工作,现已经退休在河南信阳生活。未找到他现在的电话,也没能联系上他,很是遗憾。&nbsp;&nbsp;&nbsp;&nbsp;&nbsp;二、我认识的第二个军代表骆圣忠&nbsp;除了常总,第二个军代表就是老乡圣忠。在部队期间,我和圣忠不在同一个地方当兵,见面很少。有一次他回家路过武汉看望四海兄弟,我还委托他往老家捎过一些东西,不过我都忘了,有次喝酒圣忠兄弟提到了这事。后来我转业到宜昌,圣忠也在宜昌388厂当军代表,见面就相对多些了。在宜昌,宜都老乡每年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联谊会,在联谊会上,我几乎每年都能见到圣忠。他有时穿着肩佩上校军衔的军装,戴着眼镜,白白净净,斯斯文文,在联谊会上熠熠生辉,引人注目。&nbsp; 在我们老乡的聚会中,每年都有一些企业家,著名歌手,诗人、作家,还有一些客串美女,欢聚新年的到来。所有的人,都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宜都人。说着我们家乡话,喝着高度酒,中,每年都有一些企业家,著名歌手,诗人、作家,还有一些客串美女,欢聚新年的到来。所有的人,都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宜都人。说着我们家乡话,喝着高度酒,大家举杯互敬,谈天说地,浓浓乡情尽在酒中。&nbsp; 我们一年一度的聚会,通常是由我们宜都成功人士举办的。年会以后,每年都出版一本在《在宜昌工作的宜都老乡通讯录》,这个通讯录作用甚大,小到日常生活咨询,大到住院求医,联谊交友。我每次遇到困难,就找另外一个老乡德纯兄弟帮忙,他只要翻开通讯录,总能找到要想找的人,找到帮我解决问题的人,尽管七弯八拐的,费了较大周折,但只要德纯洁出面,大家都倾力帮助。再后来,习近平主席上台后,对我们这类聚会做了严格限制,我们就尽量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小范围活动,隔段时间搞一次。我们举杯喝酒,品茶谈心,也有一些老同志打双升,打麻将,但从不带彩,亲切,和谐,快乐。&nbsp; 圣忠兄弟是一个讲义气的战友,同时也是一个好客的哥们。有一年,我们几个战友喝了酒,他非要邀请我们去他家打麻将,有我,杜军,邓军,远新,教科等兄弟。凌晨以后还舍不得散场,往日的兄弟情谊,历历在目。后来圣忠自主择业去了北京,一般春节才回宜昌,见面渐少。在电话中、微信圈里,总能听见他的声音,看到他的一举一笑,仿佛就在眼前。&nbsp;三、刚刚认识的军代表刘庆新&nbsp; &nbsp;圣忠转发了刘庆新总代表写的《三线厂,你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品读了三遍。他把我们老家的三个军工厂描写得淋漓尽致。每厂都做了详细的介绍,配备了很多的图片,里面很多军人我不认识,但有几张有圣忠兄弟的照片,一目了然,格外亲切,也使我对这三个军工厂有了一个全面了解。&nbsp; 刘总把我们宜都的三个军工厂,描绘成他的第二故乡,一点不夸张,也可以说是刘总的由衷之情。从文中看出刘总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到288厂,后调到机关当参谋、在武汉当总代表,再后来又回到宜都三线厂(288厂、238厂、388厂)当总代表,前后在我们宜都工作了十多年,从一般的军代表做到总军事代表,当过宜都市人大代表,把美好青春都献给了宜都,俨然成了一个宜都人。转业退休后,他每年都来宜昌看看,难舍三线情怀。读他的经历和背景,我觉得他和常总一样,是大学生扎根山沟的典范。刘总是军人后代,传承着军人本色,而且还是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他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值得我个人由衷敬佩的,第二故乡的宜都人也为他自豪。&nbsp; &nbsp;我喜欢这个军人,也敬佩他的才华。在微信里,圣忠发了刘总《微笑依旧》的链接,我看到刘总撰写了46篇文章。因为刚刚收到,没有全部看完,但是我看了他其中的三篇文章,《刘庆新献血记》,《喝酒三部曲之戒酒》,《我当人大代表》,令人敬佩和感动。那时候还没有怎么提倡无偿献血,但刘总自己主动献血,献血的当天在餐馆大吃一顿,自己补自己,表现了一个英雄男儿的豪爽之气。他的《喝酒三部曲之戒酒》一文,描写他因不愿参加领导的喝酒,不愿在酒桌上说那些奉承话,他很有些情绪,敢怒不敢言。郁闷之中,将酒杯在桌上重重地摔碎,引起领导不快。至此之后,他在军营里发誓再不喝酒,铁骨铮铮,说到做到。这对一个血气方刚的军人,是多么不易。如果换做是我,不一定敢当场把酒杯摔碎,不一定敢当场发飙:从此再不喝酒!仅从这一点,我就敬重他正直的人品,坦荡的胸怀。&nbsp;&nbsp;听圣忠兄弟介绍,刘总比我们大几岁,我应该称他为兄长。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是从他的文章中,我能品味出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宜都人。我们大几岁,我应该称他为兄长。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是从他的文章中,我能品味出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宜都人。</h3> <h3>我认识的军代表,啊</h3> <h3>是我这有我这个朋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