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你太美丽,怪我太着迷——2019新西兰南岛行记(一)

Jane

<h3>  新西兰最初是阳阳的梦想。她几经折腾,收到了奥塔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漂洋过海,读书就业。然后新西兰就成了阳阳妈(我姐姐)的梦想,心心念念,搁置不下。</h3><div><h3>朝思暮想不如行动一场,终于趁着阳阳回国又返程,大杨、小阳、姐姐和我,登上了飞往奥克兰的纽航288。</h3><h3><br></h3></div><h3></h3> <h3>抵达南半球</h3><h3><br></h3><h3>清晨六点,走出奥克兰国际航站楼的那一刻,我就明白了阳阳为什么想留在新西兰。天空真是好看呀,大朵的云,橙红的早霞,安静的机场,清透的空气。</h3> <h3>忍不住惊叹,立马遭到了阳阳的鄙视,这才哪哪呀?好看的还在后面呢。呃,好吧。</h3> <h3>因为此行的目的地是南岛,所以我们并未在奥克兰多做停留,而是转机去往基督城。</h3> <h3>基督城机场,两个娃去办理租车。</h3> <h3>停车场里很多待租的车辆。</h3> <h3>租了一辆尼桑SUV,仔细检查车况。</h3> <h3>出发啰。</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穿过基督城秋意盎然的街道。</h3> <h3>沿途的风景以及腻歪的一对小情侣💑</h3> <h3>小姨:这是哪里呀?</h3><h3>阳阳:哦,这是……一个湖!……美不?好看不?</h3><h3>作为本次旅行的导游担当,阳阳总是肆无忌惮地敷衍着老妈和小姨😂</h3> <h3>羊驼牧场与阿卡罗阿</h3> <h3>阳阳:小姨,你最想看到啥呢?</h3><h3>小姨:羊驼啊,第一名羊驼。</h3> <h3>从基督城驱车80公里,我们来到阿卡罗阿的一座山顶,莎玛拉羊驼牧场就在这里了。</h3> <h3>牌子上友好地写着中文。</h3> <h3>牧场的位置得天独厚,座落在一座小山的最高处,可以俯瞰阿卡罗阿入海口的美景。</h3> <h3>阳阳顺着小路跑去看羊驼,她的前面就是入海口。</h3> <h3>参覌牧场的人群被分为英文组和中文组,我们在中文组,讲解员兼陪同是个台湾口音的姑娘,当然她也负责照顾和喂养羊驼。看她在牧场里欢乐地招呼着羊驼吃草。</h3> <h3>羊驼又叫驼羊,虽然它的外形有点像绵羊,但其实属骆驼科。</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全世界约有300万只左右羊驼,约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鲁及智利的高原上。新西兰的羊驼就是从秘鲁引进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秘鲁羊驼同时被作为一道美食,而在新西兰,人们是不吃羊驼的,只是每年都会为它们剪毛,制成毛毯或衣物。</h3> <h3>台湾姑娘给我们每人发个小盆,盆里装着牧场买来的草,草的味道跟牧场的不同,这样子可以吸引羊驼们跑过来跟大家互动。然后她打开了牧场的栅栏门。人群欢快地跑向羊驼。</h3> <h3>正是下午四点钟光景,太阳开始西落,阳光变得柔和,驼群温和又友好。</h3> <h3>羊驼的身后,是美丽的阿尔罗阿峡湾。海水湛蓝,云层仿佛触手可及。</h3> <h3>这是一只特别有职业操守的羊驼,始终都很友好安静地配合大家各种摆拍,敬业指数五颗星。</h3> <h3>据说灰色的那只名叫阿里巴巴,因为它在双十一出生😂</h3> <h3>天空、云朵、大海、牧场,在美丽的阿尔罗阿峡湾边,在羊驼萌化了的温软里,任你百炼钢,化作绕指柔。</h3> <h3>出羊驼牧场,驱车来到阿尔罗阿小镇。</h3> <h3>阿卡罗阿的毛利语意思是:长长的峡湾。这是一个美丽的海边小镇,因为法属殖民地的原因,居民多是法国后裔,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已经不再说法语,而是说着地道的kiwi英语。</h3> <h3>镇子很小,常住居民只有600多人,旺季时来到的游客,常常是居民的十几倍。</h3> <h3>我们来到时已是黄昏。小镇游人不多,安静优雅,很有情调。</h3> <h3>第一家民宿</h3> <h3>天色渐晩。开车前往预定的民宿。</h3><h3>十五个多小时的飞行,加上一天的玩耍,加上倒时差,大家都有些累了。秋天的晩上,黑的很快。这边居然是没有路灯的,只有路边上小小的地灯,类似于荧光棒一样,路标就是小小的邮箱,上面写着门牌号码。So,我们兜兜转转,八点多钟才在一个小山坡上找到住处,辛苦了开车的小杨以及副驾上一边吐槽网络信号一边操心导航的阳阳。</h3> <h3>一夜无话。次日醒来,发现我们的住处还挺温馨。</h3> <h3>走廊上挂着地图,我和姐姐住在一号房间,窗户对着外面的山坡。</h3> <h3>主人为我们准备了早餐。</h3> <h3>小红果子是自家果树上结的,餐巾纸有没有太文艺?</h3> <h3>收拾好东西走出来,原来风景也不错。漂亮的小院子,美丽宁静的小山坡。</h3> <h3>特卡波湖</h3> <h3>特卡波湖位于基督城西南边,是一个冰川堰塞湖。由于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冰河融解注入湖泊的过程中,冰河中的岩石碎裂成细粉状,因此湖水色泽呈现带有乳白色的湛蓝色,俗称奶蓝色。</h3> <h3>特卡波湖是新西兰的网红景点,也是从北岛前往皇后镇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所以配套设施比较全,看上去非常商业化。</h3> <h3>午饭的餐厅,很幸运地分配到靠窗的位置。</h3> <h3>因为这边的三文鱼特别好吃,阳阳帮我们要了三文鱼套餐。味道的确比国内的日料店好很多,新鲜,还有点甜。</h3> <h3>湖边的好牧羊人教堂,是为纪念麦肯奇地区的开拓者而建,记载了早期新西兰移民的历史。</h3><h3>教堂建于1935年 ,完全用岩石块垒砌而成。由于岩石象征了爱情的坚如磐石和天长地久,这里成为世界各地新人结婚的首选之地。</h3> <h3>上几张人物图。</h3> <h3>姐姐</h3> <h3>娃</h3> <h3>姐姐抢拍的我</h3> <h3>普卡基湖</h3> <h3>离开特卡波湖,我们的车沿着普卡基湖往西南方向的库克山国家公园出发。</h3> <h3>普卡蒂湖是麦肯奇盆地北部自北向南流向的最大湖泊,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能够眺望到巍峨宏伟的南阿尔卑斯山。据说这里完全不允许有任何人为活动,所以也就没有特卡波那样的商业氛围,这也是我特别喜欢这个湖的原因。</h3> <h3>普卡基与特卡波一样,也是冰川堰塞湖,同样拥有奶蓝色的湖水,且水的颜色更纯粹更梦幻,真的像天蓝的海水倒进了香浓的牛奶。</h3> <h3>在湖边短暂停留拍的照片。可以看到我和姐姐身后美丽的湖水。</h3> <h3>暮色中的库克山</h3> <h3>一路西行,从普卡基到库克山的80号公路,在夕阳的映照下,极美。</h3> <h3>金色的草,高峻连绵的山,其实很有些新疆的感觉,只不过要比新疆少几分苍凉,多一些纯净。</h3> <h3>到达库克山国家公园时,太阳几乎要落山了。阳光将山顶映成了金色。</h3> <h3>公园露营处随处可见的房车。</h3> <h3>库克山是大洋洲最高的山峰,毛利语意为“穿云之山”,位于南岛中西部的南阿尔卑斯山脉中,周围有22座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h3><h3>低海拔与高纬度,使得人们不用经历痛苦的高原反应,也能感受雪山的震撼。</h3><h3>尽管天色将晚,我们依然兴致盎然地走入著名的胡克步道。</h3> <h3>胡克步道是库克山国家公园内最受欢迎的一条步道,带我们走进南阿尔卑斯山山麓,饱览高山、冰川和河流的美丽景色。</h3> <h3>因为次日将前往南岛东南部的奥玛鲁小镇,我们沿着80号公路折回,前往预定的民宿。</h3> <h3>我想说一下日暮时分奔驰在崇山峻岭和田野湖泊之间的感觉真是不能够更爽。车辆极少,视野宽阔,寂静的道路上回荡着李宗盛的音乐。(是的,李宗盛。两个90后的娃,u盘里装的是李宗盛和许巍😂)</h3><h3><br></h3> <h3>再一次路过普卡基,湖水在晚霞中呈现出浪漫的奶白色。</h3><h3>各位有谁见过奶白色的普卡基😎</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第二家民宿:遭遇环保人士。</h3> <h3>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