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单位:阳新第二实验学校</h3><h3> 图文:刘春燕</h3><h3> 审稿:曹倩</h3><h3> </h3> <h3> 对于写作,我一直以自己是孩子们的领跑者为荣。因为,我教的每一届学生都会有一些孩子爱上写作。</h3><h3> 但是,有一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我的学生,要么有些语言风格特别像我,要么写的文章让我读得很痛苦?</h3><h3> </h3> <h3> 直到今天,黄石市武汉路小学的陈笑萍校长的一番话为我解开了谜团:这么多年,我们是落实以“指导”为核心的习作教学。我们带着孩子们跑,我们跑得越快,孩子跟得越累。我们要改变理念,要落实以“讲评”为核心的习作教学。让孩子自己跑,跑不动了,或摔倒了,出手相扶,这样孩子才能独立跑向成功的彼岸。</h3> <h3> 强将手下无弱兵,陈校长的得力干将王芳老师,为我们展示的作文讲评课《人物速写——之习作讲评》,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师者从领跑者到助跑者的角色转换。</h3> <h3> 当然,王芳老师在我们这些培训学习老师的眼中是领跑者。</h3><h3> 她开课伊始,红榜表彰了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孩子,这是通过赏识让孩子们尝到付出的喜悦,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保护孩子们的创作激情。这是智慧之举,这是善意之举。</h3><h3> 她逐个亲切地唤榜上的孩子们的名字,孩子们都满脸欣喜地站起来,她雨点般的赞扬洒落到孩子们的身上:</h3><h3> “你站得那么直,像一棵白杨树!”</h3><h3> “你小嘴一抿,像一朵盛开的桃花!”</h3><h3> “你那含笑的双眼,让我感受到了春风般的温暖”……</h3><h3> 这样的语言,既给了孩子们暖暖的爱,又无形地对孩子进行了语言的熏陶,这是一个满怀爱意的师者在给要奔跑的孩子们热身!</h3><h3> 接着,王老师说:“你们,谁来评价一下你眼前的老师?”</h3><h3> 孩子们的语言有了王老师的痕迹,也就更丰富了。助跑的力量在孩子们身上发功啦!</h3><h3><br></h3><h3><br></h3> <h3> 讲评的过程中,王老师花了二十五分钟来赏析孩子们的好句好段。</h3><h3>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好老师就是伯乐,总能发现千里马。王老师在孩子们的习作中,挑选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段进行赏读,并且结合三年级人物描写的要求和目标,外貌描写选了八个孩子的。文段也是从篇幅由简单的到具体的有梯度地呈现。</h3><h3> </h3> <h3> 特别是赏析心理活动描写的文段后,追问孩子们:“你读完之后,心里有什么想法?”</h3><h3> 孩子们七嘴八舌,一个个抢着吐露心声。这样有效的情景训练,让孩子们学会了心理活动描写,说真话,说实话,说最想说的话,给了奔跑的孩子们保存实力的技能!</h3> <h3> 一节课还剩十几分钟的时候,王老师出示了选出的病句。这得先改后评,这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每一个孩子作文的问题。对于大班额的学校,我觉得老师批改作文时可以少写评语,批改时,发现集中出现的问题,用手机把作文拍下来,直接把病文图片在讲评课呈现,引导孩子们修改。</h3><h3> 王老师出示的病句主要是文字不通顺,语意表达不清的,这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重难点。她引导孩子们读病句病文,一起会诊,找病因,再对症下药,这样有效的训练,孩子们会懂得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懂得少犯错误。自然,奔跑的路上,孩子们摔跤的次数会减少。</h3> <h3> 王老师在引导孩子们修改作文时,几次巧创情境,比如:呈现一个孩子的作文中的一句话“我向他借了一支笔”后,她没有马上叫学生修改作文,而是向孩子们借笔,借书,与孩子们进行对话,这样孩子们懂得了,要让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要有语言描写,文章更生动。这是巧妙地把口语交际活动融入了习作指导教学中。</h3><h3> 她接着让孩子们自己修改作文,让文中的人物说话,随后对比出示了修改前与修改后的文段,通过分角色朗读修改后的文段,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语言让人物性格更明显,文章内容更生动,还间接引导孩子们多读几遍习作是修改习作的有效方法。</h3> <h3> 王老师在讲评课上,言语熏陶,以情动情,以评促写,把对学生习作的指导重点落实到作文批改之后,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相结合,做学生的助跑者,值得我们效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