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家闲戏(副本)

溪涧听雨

<h3>  两家闲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清康熙年间,河南省沁阳市王召乡冯翊村刘德君、赵桐二人收集民间小调、小曲,两家人利用农闲时间为乡亲们演唱,这种戏被村民称为两家闲。 两家闲戏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这种戏道具简单,唱腔自由,很快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清朝末年,“两家闲”戏达到最兴盛期,村里的民间艺人能够演唱的剧目有20多部,在周边村庄、县市演出影响很大,他们还经常组团到山西、陕西等外地卖艺演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家闲”戏中断演出。</h3><h3> 两家闲的特点是道具简单,唱腔自由,而且在演唱中,他们把楝木挖空,制成胡琴,当时称为桶翁,并成为两家闲戏的主弦乐器。为了演奏方便,他们独创了“弓、涌、衣、四合”乐曲,形成了有敲、打、拉、唱的演唱形式。</h3><h3><br></h3> <h3>  近几年来,为了保护两家闲戏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两家闲戏的传承人赵国武、赵恩雷等老艺人挖掘、整理失传剧目,重新组建两家闲剧团,收集、整理剧目,购置服装、道具等,发展培养两家闲戏演员38人,使两家闲戏得以传承和发展。</h3> 正月初十两家闲戏剧团在天灵寺广场演出,前来观看戏的老人很多,现场气氛热闹欢畅。 <h3>台上演员表演投入认真,剧情感人。</h3> <h3><br></h3><h3>后台侯场认真用心。</h3> <h3>因为演员大多年龄偏高,在化妆的时候都是相互帮忙,相互整理妆容和戏装穿戴,每一个角色的扮装饰物人人都了解在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