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为增强市民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市民的自救互救水平,解放军第九四三医院护理急救团队,在武威市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br></h3> <h3> 活动现场急救小组成员有针对性地向民众讲解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心肺复苏等常用的急救方法,并做了现场示范,引导市民进一步关注了解熟悉自救互救技术!还为市民免费监测血压,宣讲疾病预防知识。</h3> <h3> 止血、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h3><h3> 止血技术:大出血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现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快控制严重的大出血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灾害现场应优先进行大出血止血。</h3><h3> </h3><h3><br></h3><h3></h3> <h3> 包扎技术: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h3> <h3> 固定技术:正确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二次受伤。</h3> <h3> 搬运技术:在意外伤害中,合理的搬运对伤病员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搬运要根据不同的伤员和病情,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而且动作要轻、快。</h3> <h3>海姆立克急救法——“生命的拥抱”</h3><h3> 不管是婴幼儿还是成人当被异物堵塞呼吸道都有窒息的危险。当发生呼吸道堵塞时,在等待120救援人员到达现场之前我们就可以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自救或者互救,在危机时刻能挽救一条生命。</h3> <h3>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h3> <h3>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h3> <h3> “手臂伸直、垂直向下” “按压30次、吹气两次”...</h3><h3><br></h3> <h3>免费测量血压、进行疾病预防知识宣教!</h3> <h3> 活动过程中还邀请现场民众参与体验,通过手把手教学的方式让民众了解自救互救的重要性,也提升了民众自救互救能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和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