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之紫禁城里好风光,红墙朱漆话沧桑(北京行第三天)

世纪学校(初中)

<h3>  北京,是一座充满历史人文味道的城市,是一座常让人有穿越之感的城市。游观、轻抚那城墙,仿佛就能和古人对话。那金色的砖瓦,那精雕细琢的屋檐,那砖红色的城墙,见证了多少朝代的变更,时代的变迁。在这里,每一寸墙、每一块瓦 ,每一颗石头,或许都有他们的故事。静下心来,就能听见。 </h3><h3><br></h3> 观升旗仪式 <h3>  世纪初中行走的课堂之北京行第三天,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h3><h3> </h3><h3> </h3> <h3>  2019年5月12日早上5点02分,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见地平线相平时,升旗仪式正式开始。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当太阳冉冉升起,五星红旗缓缓上升,同学们自发地整齐地唱起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h3> <h3>  在振奋人心的国歌声中,早上2点30起床与太阳赛跑的孩子们,赶走了困意和疲倦,胜利跑过日出,在母亲节这天成为天安门广场最靓丽的风景线。年轻的孩子,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也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充满生机充满朝气。</h3> 观故宫博物院 <h3>  吃过早饭,短暂休息后,沿着北京城的中轴线,穿过天安门城楼,我们来到了今天的第二站:故宫博物院。</h3> <h3>  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宫殿楼阁9900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的城墙,墙外一周是52米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城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结构奇异,和谐美观的角楼,呈八角形,人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城四周各设一门,南面的正门是午门,北门叫神武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br></h3> <h3>  我们沿着北京的中轴线自南向北经端门、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感受着故宫的壮美秩序和一贯到底的雄伟气魄。</h3> <h3>  在故宫内与外国友人畅通无阻的交流中!</h3> 研学收获 <h3>  三天两夜的北京研学接近尾声,在返程的动车上同学们都在认真填写自己的研学手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h3> <h3> 看,我们写的多认真!</h3> <h3> 看,列计划我们是认真的!</h3> <h3> 看,我们的感受是深刻的!</h3> 感恩 <h3>  在三天两夜的相处中,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们无微不至的陪伴,通过录制视频表达对所有老师的感谢!</h3> <h3>  在此次北京研学活动中,孩子们真的感受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恰逢研学活动最后一天是母亲节,孩子们录制了视频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对妈妈的爱!妈妈,我爱您!</h3> <h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走的课堂北京行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寓教于乐,寓学于研,通过跨学科的知识互动,让学生们在古代建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浩瀚的文物中领略华夏古老文明,在先辈的足迹中体验时代精神,在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中激发灵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加强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提升了学生们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h3>

研学

感受

北京

升旗仪式

我们

天安门广场

故宫

课堂

太阳

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