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说起特殊教育学校,大家既熟悉又陌生。因为这到底是怎样一所学校?学校里的老师是怎样教育特殊孩子?大家不明白。其实特教事业是一片果园,里面是春华秋实,生机盎然。特教老师们用圣洁的心爱着这些孩子们,用爱心耕耘,结出爱之果。请理解我们的执念,因为这份爱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灵魂的深处,也因为我们有着同样的付出,我们特教人惺惺相惜。张丽军老师便是这支特教队伍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位。</p> <p> 张老师是一位好老师,每一个接触过她的人都是这样评价她。她的人生故事,她的工作经历,可以打动每一个人。她是一位普通的特教学校老师,也是一位特殊学生的母亲。她将一位母亲的爱与教师之爱完美融合进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加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技能比赛。她带着孩子一步一步学,一步一步练习,为了找准水果拼盘的最佳角度,她一会儿蹲,一会儿站,一会儿坐,不厌其烦的教了一遍又一遍。</p> <p><br></p><p> 因为学生的身体残障,她教学工作的常态便是弯下身子,贴近孩子,只为她内心笃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群特殊的孩子们得到最好的教育,让家长们放心”。每每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真诚的感激张老师时,她说家长简单的几句话让她很欣慰,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张老师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工作对于特殊孩子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是多么重要!</p><p><br></p> <p> 张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她的“好”体现在切合实际投入工作,认真制定每日教学计划,细致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特殊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工作,其特殊性是因为教育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质,孩子们身体及心灵的障碍需要愿意付出爱且敬业的教师去了解、去帮助、去教育。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她只要一上班,就时时刻刻和孩子们在一起,教室就是办公室,办公室就是教室。她起初担任希望班培智班的语文和美工课程,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她努力学习特教专业知识,熟悉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尽快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当中。用自己的一双手、一颗心,为孩子们架起了一座通往知识的桥梁。她已全身心融入这群特殊而可爱的孩子们当中,有些孩子们因脑瘫、自闭症、聋哑而不能表达他们需要什么,但张老师知道孩子们的心和需要。</p> <p> 每天,张老师都会带着笑容走进课堂,不厌其烦,耐心讲解,教孩子们识字、绘画、手工制作......聆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虽不是很整齐,但她却觉得那是世间最美的旋律。</p> <p> </p><p> 生活上,张老师教孩子们各种生活技能,如:打扫卫生、洗茶杯、收拾学习用品、穿衣穿鞋.....天冷了,她叮嘱孩子添加衣物,预防感冒;当有孩子闹情绪了,它会温柔地安抚孩子,让他平息情绪,并跟他们一起做游戏;孩子哭了,哄他们开心,做他们的“开心果”。</p> <p> 她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有苦有甜,有说有笑,有种亲密的情感。</p> <p> 小游同学由于父母离异后一直跟着奶奶生活,每当看着别的同学妈妈来接送时,眼睛里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对母爱的渴望。张老师看见后,非常心疼孩子,悄悄地走到孩子身旁安慰道:“小游,你在想什么?能告诉老师吗?”“老师,我想妈妈了,你喜欢我吗?”小游问道。张老师轻轻地把她拥入怀中,细声地说道:“我要把全部的爱给你,宝贝。”张老师的慈爱,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p> <p> 唐氏宝宝的小吴同学,在学校有时脾气暴躁,生气就还会打同学,动不动还毁坏学校的东西。张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当小吴发完脾气安静下来,张老师就会拉着他的小手,给他讲道理,分析事情后果的严重性,并教孩子一些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老师的爱,温暖了小吴同学的脆弱心灵。有一天,他拉着老师的手,大声地说:“张老师,我爱你!”这是的张老师已感动得热泪盈眶。</p> <p> 爱学生是教师从事职业的根本,没有爱的教育不成为教育。爱能启智,能补偿弱智学生身心缺陷,真诚的爱犹如涓涓溪水,流入学生纯真的心田,就象融解冰封的河流山谷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残障孩子虽然身有残缺障碍,但是爱,从来不会残缺!张老师正以这份笃定完整的爱,照亮着特殊孩子们前进的路!</p> <p> 渐渐地,张老师班孩子们变懂事了、变聪明了,头脑丰富了、能与家长交流了。家长激动地诉说着孩子的变化:能自觉学习、会拼音、会查字典、会说话,知道关心家长了,懂得帮家长分担家务了…。虽然有些自闭症孩子们说的话可能只是很简单的词语,虽然做的家务可能只是简单的拿碗,可以表达的关心只是很简单的拥抱,但这就足以慰籍那些残疾孩子家长的心灵,也是对张老师一直以来辛勤工作的最大奖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