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净业寺,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律宗”祖庭,为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北麓凤凰山,距西安市约35公里。《长安古刹提要》载:“律宗之净业寺,犹相宗之慈恩寺也。因道宣住终南山,又称为南山宗,为各丛林之冠。”</h3> <h3> 山门即是登山阶梯入口,为石壁瓦脊,翼然向天,典雅而无俗,庄重而含威,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设计,门墙和山墙均由精选的蓝田花岗岩石堆砌而成。</h3> <h3> “净业寺”三字描金匾额为南怀瑾所题。</h3> <h3> 凤凰山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山势奇古高峻、林壑幽深。净业寺踞处山腰,坐北朝南,北依悬崖,东对青华山,西临沣峪河,南面阔朗。东有翠微寺,西有西观音寺,北接丰德寺,山口外西北方向有灵感寺。</h3> <h3> 净业寺现占地面积约十亩,位于后庵山之阳的山腰,坐北面南。自南而北依次为三间过庭式天王殿,殿东侧开一偏门,院正北的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大殿后左、右侧有两层木楼寮房各一座。院东为斋堂五间,院西原有禅堂五间。大殿后有石洞三孔,内供观音、普贤、文殊三菩萨像,系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敬佛所凿。</h3> <h3> 净业寺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高僧道宣律师在终南山仿掌谷(即沣峪)修习定慧,所住的地方没有水,就挖地取水,挖地有一尺,清泉涌出,因此称所住之处为“白泉寺”。为道宣修行弘律的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的发祥地。</h3> <h3> 道宣律师在贞观年间住在丰德寺,传说有护法神告曰:“彼清官村故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净业寺的名子由此而来,也说明白泉寺、净业寺同属一寺。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述,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诏令道宣于此建石戒坛。乾封二年(667年)十月三日,道宣律师圆寂,葬于坛谷石室。唐高宗诏令天下寺院奉供道宣律师画像,并令名匠韩伯通为其塑像。唐穆宗曾赞曰:“代有完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奉侍。”后人因道宣长期居住终南山,尊称他所弘的《四分律》为“南山宗”,亦尊称他为“南山律祖”。道宣律师门下有受法传教弟子千人,著名的有大慈、文纲和文刚的弟子道岸、道宗等,后由道宗的再传弟子鉴真将律学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祖师。</h3> <h3> 拜谒布袋和尚</h3> <h3> 道骨仙风</h3> <h3> 坐禅入定</h3> <h3> 道宣律师生平“三衣皆伫,一食为菽,行则仗策,座不倚床”,道行盛名远播西域,唐开元三大士之一金刚智法师亦幕名来长安亲近道宣律师,律宗成为唐代佛教的一大宗派。唐代杨州律僧鉴真(688—763年)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宗律初祖。这样,净业寺就成为佛教律宗的发祥地。</h3> <h3> 唐时净业寺因道宣弘扬律宗而达极盛,唐代以后,净业寺逐渐衰落,抱残守缺数百年。</h3> <h3> 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住持僧云秀募资修葺。</h3><h3> 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住持僧本泉和沣德寺住持惠海又重修,以恢复祖业。</h3><h3>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道宣舍利塔倾倒,至明穆宗隆庆时(1567年)方重建。</h3><h3>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严安禅师在这里传扬戒法,去世后建舍利塔。康熙五十二年(1737年),诸山长老大德发起,重修了道宣舍利塔。嘉庆十八年(1812年),住持僧际桂重修殿堂房舍。道光十二年(1832年),监院明川法师修葺寺宇,置办田产,立规约碑记。</h3><h3> 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福建籍法师智海来净业寺,目睹祖庭衰败,在南洋募缘为寺院置田产,供养净修戒德。为了继承祖风,在寺院东山谷修建茅篷数处,以供住山修道的僧人。智海法师曾约请在大慈恩寺慈恩学院主讲的丘希明居士,来净业寺教授法相宗经论。虽然做了多方努力,净业寺总体的情况仍是抱残守缺状态。</h3> <h3> 1976年以后,重新落实宗教政策,佛教徒的宗教信仰逐渐得到尊重。</h3><h3> 1983年,寺僧修葺寺宇佛像,重修重建道宣塔,恢复了净业寺的规模。由于是律宗祖庭的缘故,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h3><h3> 2000年之后,经住持本如法师的努力,对净业寺的建设进行了新的规划。用时4年,净业寺经历了一千多年来的第一次大修。新建山门1座、山亭5座、斋堂1座、禅堂1座,另对大殿、寮房、山道等等,都做了整修。经过这次重修,净业寺面貌焕然一新。</h3> <h3> 道宣作为佛教的史传学家在净业寺撰写了几部有相当历史价值的佛教史传著作:《广弘明集》《续高僧传》《集古今佛道论衡》《大唐内典录》。</h3><h3> 《广弘明集》共三十卷,是继承、并扩大梁僧祐《弘明集》而作的书。</h3><h3> 《续高僧传》,或称《唐高僧传》,共三十卷,道宣认为慧皎《高僧传》中记载梁代的高僧过少,而需要作补辑的工作,于是经过相当时期的收集资料,写成《续高僧传》三十卷。内容从梁代初叶开始,到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止,一百四十四年的期间,共写正传三百三十一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即于贞观十九年完成。在成书后二十年间,陆续有所增补,又成后集《续高僧传》十卷。</h3><h3> 《集古今佛道论衡》共四卷。又称集古今佛道论衡,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叙述佛、道二教间论争之事迹。</h3><h3> 《大唐内典录》共十卷,又作《内典录》,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五册。</h3><h3> 在前三部书里,收集相当丰富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相当重要,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初唐以前中古时期的思想、文化史来说,也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h3> <h3> 涌泉建寺</h3><h3> 相传道宣在仙掌谷内结庵修行,经神人指点,掘地涌泉,乃建净业寺的前身白泉寺。山中猛兽对他俯首贴耳,相伴随行。后又选择了“地当宝势”的沣峪口,建立了沣德寺。他讲经时,有毒龙化成美女诱惑听众,被他擒锁于井中。最后,他又建立了净业寺,有天女送奇花异果,神人时常下降与之说法。这些动人的传说,给道宣律师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h3> <h3> 活着的“兵马俑”</h3> <h3> 天人送饭</h3><h3> 流传在五台山的一个典故,说是道宣律师去五台山,偶遇一位巡山的天界童子玄畅,遂展开一段精彩对话。玄畅为道宣律师道法所动,后来,这位天人便常去终南山为隐修的道宣律师送饭。对此,唐穆宗曾赞曰:“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魔归依,岳神奉侍。声飞五天,辞惊万古。”《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曰:“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龙鬼神,莫不敬尊。</h3> <h3> 净禅斗法</h3><h3>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非常有趣,也透露了佛教几派相争的信息。道宣法师曾经邀牛头禅寺的遍照法师到净业寺来赴宴,遍照明白道宣意在比较道行高下,便背了一个牛头前往。道宣以礼迎接,赶紧下厨做菜,遗憾的是柴湿火弱,菜难以做成。遍照催促了道宣以后,就提议吃他所带的一道菜。只见遍照把牛头放到案上,动手且动口,昂然大嚼,饱腹便告辞。道宣在惊诧之余,悄然送行。出了沣峪口,有河在流,其潺潺清浅,澄净如练。遍照竟下河,执刀破肚,撩水洗肠,神情安之若素。这一切,似乎都显示了遍照的道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