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初夏的精彩绽放</b></font></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山市成功举办2019年<br>小学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优质课评比</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乐亭县教育局教研室★ 小学)</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h3><h3> </h3><h3> 五月的浅夏,天蓝、风轻、阳光正好,我们相聚在槐香弥漫的唐师附小,共赴一场期盼已久的盛会。为期三天的2019年唐山市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优质课评比的大幕在这里徐徐拉开,又圆满落下。夏天来了,在这个万物都会将生命力焕发到极致的季节,我们在课堂上,看见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的华彩绽放,生命拔节的声音在我们每一名与会教师的心中回响……让我们对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有了崭新的认识——<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一面立德树人的旗】</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小小志愿讲解员,红色文化润心田。乐亭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来自大钊故居所在地的乐亭的尹朝薇老师,执教了《小小讲解员》一课。具有厚重革命历史底蕴的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成为了课堂上两处特别的景观。讲解,使孩子们的角色发生了有趣的转换——搜集资料、训练礼仪、合作创编、展示成果……了解的知识不在多少,讲解的水平不在高低,而学生的活动、体验却成为了课前和课上最重要的环节,使红色文化的基因,悄悄地浸润在了同为大钊故乡的、唐师附小孩子们的心中。</h3><h3> 乐亭县的《我是大钊故乡人》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按照乐亭的地理、历史、文化、名人等内容,对一至六年级进行了主题设置,孩子们在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同时,走向自然和社会,在实践探究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每到寒暑假和节假日,在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场馆,小小讲解员们以志愿讲解的方式,传扬家乡文化,表达爱祖国、爱家乡之情。课程的开设,正是把一粒粒红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使这种教育产生一种绵绵不绝的向上的力量,激励孩子们怀着“我是大钊故乡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努力前行。</h3><h3> 东道主唐师附小段晓丹老师执教的《感恩主题沙盘》,可能是所有校本课中最安静的一节课, 但这节课却满满地充溢着一种感动,一种力量,以及一次次动人心弦的爱表达……一个从小由外婆抚养长大的女孩,内心充满了感恩,情到深处,她泣不成声,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就这样在校本的课堂上自然地流淌着;而爱与尊重的主题,则被老师深情的拥抱和抚慰,被同伴静静的聆听、注视与等待生动地诠释着、演绎着……游戏与生活紧紧相连,心理游戏能使孩子们倾听到彼此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而课堂上的心理游戏,则为孩子们营造了爱与感恩的和谐世界,我想,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瞬间,会像一粒粒细小闪亮的沙砾,像一股股潺湲清澈的溪流,最终汇入孩子们人生的滔滔江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出感恩的光彩。</h3><h3>乐亭尹朝薇老师★《小小讲解员》</h3> <h3>唐师附小段晓丹老师★《感恩主题沙盘》</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一道学科拓展的景】</font></h1><h3>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人们形容读书的声音,常用“朗朗”一词,“朗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玉石相撞击而发出的声音”。为什么用这个词呢?因为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太动听了,犹如天籁!</h3><h3> 丰润区岔河镇中心小学薛辉老师的《有趣的对韵课》上,就回荡着这样的朗朗书声。这节课由生活中的对联引出了学习的内容,内容、字数、押韵、平仄等知识点全部由学生在反复吟读中体会得出,孩子们越读越美,越读越有感觉,越读越有韵味!美好的画面,生动的故事潜藏于简短的韵句中呼之欲出,通过韵文文化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朗读中,正确处理文中的停连、重音是一项关键的技能,也是常规的语文学科教学中要经常涉及到的内容。芦台经济开发区小海北小学的王思莹老师,通过《少年中国说》一课,对孩子们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训练。有趣的“口部操”一下子提高了孩子们“练嘴皮子”的热度,情境的创设为激发朗诵的情感做好了铺垫,节奏和韵脚的指导则凸显了诵读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教学重点“以声带情”水到渠成。高新区魏庄子小学将读书融于“雅行”教育,将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相结合,以诵读《三字歌》的形式,帮助孩子们将雅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唤醒天然的语感”“培育雅读的品质”“传播雅读的芬芳”。</h3><h3> 古冶区赵各庄第四小学张璇老师执教的《立夏》,带领孩子们走近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夏日。课上,孩子们亲身观察和体验了立夏时节气候、动植物和人的变化,交流了有趣的民间习俗——称人、挂蛋、画蛋,斗蛋……在游戏中感受了习俗所带来的快乐。这门科学学科的拓展课,在以校本课程呈现的时候,更多地采用了学习时空的延伸和拓展,注重了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学习体验显得丰富多彩而又充实有趣。</h3><h3> 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课堂更有深度——这边风景独好!</h3><h3>丰润区薛辉老师★《有趣的对韵课》</h3><h3><br></h3> <h3>芦台王思莹老师★《少年中国说》</h3> <h3>高新区王丽双老师★《读书三字歌》</h3> <h3>古冶区张璇老师★《立夏》</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一条文化传承的路】</font></h1><h3> 在滦州市中山实验学校汪静涛老师的课上,当老师向孩子们挥手告别的时候,一声问调的“啊”逗笑了全场的老师。这个孩子情不自禁的发声分明是在告诉老师:我们还没玩够,我们还想玩……</h3><h3> 如果我们不能保证每一节课都能使孩子们尽兴,那么在他们热情高涨的课堂上,缺憾可以看作是一种“留白”。因为,这样的课太有趣了!就像在一块泥板上设计出自己心中的荷塘月色,就像有节奏、有韵味、有气势地吟诵一段京剧念白,就像亲手设计和制作一朵美丽的绒花……这些课,何以轻松激趣,有效生成?因为课程本身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元素,这些来自民间的文化艺术形式,是接着地气产生的,在任何时候都能焕发出无穷的魅力。</h3><h3> 无论是属于戏曲类的皮影戏和京剧,还是可操作性极强的陶艺、绒花、剪纸和衍纸,都是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活动给零基础的孩子们带来了新奇,也带来了挑战,而具有层次和梯度的活动设计则将孩子们引入了一个精彩有趣的世界。京剧“四功”,从孩子们熟知的活动入手,引导他们在主动参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辨别能力,对京剧的兴趣自然生发;《荷塘月色》一课,有诗、有歌、有画,更有学生心中对传统文化的灵感和好奇。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唐山陶瓷,在一节校本课上,孩子们通过独特的设计和愉快的合作,展现出了它独具魅力的一面,什么样的荷花、荷叶,什么样的莲蓬、月亮,都经过了孩子们精心的设计和巧手的演绎,观察、思维、表达、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完美的训练;而绒花、剪纸和衍纸课,则无一处不注重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从起源发展,到操作体验,再到总结生成,无一处不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在校本的课堂上得到普及。如果说文化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设赋予了学校办学的特色,而传承则使课程的开设更具内涵,使学校办学更具内涵,这样的话,校本课程,自然就成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地标”。</h3><h3> 近五年来,教育部连续发文,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陈宝生部长将其称之为教育的“固本工程”和“强基工程”,由此,学校教育所肩负的这份责任不言而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娃娃抓起,让校本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发挥出它以文化人的力量!</h3><h3>滦州市汪静涛老师★《儿童皮影剧》</h3><h3> </h3> <h3>丰润区邓青老师★《京剧四功》</h3> <h3>开平区郝畅老师★《魅力衍纸,诗语花香》</h3> <h3>遵化市郑文文老师★《走进非遗文化——绒花》</h3> <h3>路南区王颖老师★《陶艺——荷塘月色》</h3> <h3>曹妃甸区郑辉老师★《剪纸艺术》</h3> <h3>汉沽区陈欢老师★《神奇的衍纸》</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一扇认识世界的窗】</font></h1><h3>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学生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的学科,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理应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可以指一指,扶一扶,推一推,但是,一定要放手。在本届大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们欣慰地看到了。</h3><h3>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在成为课堂上的议题之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调查、采访、问卷……再通过汇报、交流和辩论形成一次独特的活动成果“分享课”,光明实小的张悦教师成功地把课堂交给了孩子们,细细想来,这绝不是教师什么都没做,而是课前,她做了很多很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节水、治污,是每一名社会公民所必须面对的课题。地球的水、中国的水、唐山的水……通过搜集资料,孩子们强烈地意识到了水污染的严重性,而治污实验使他们明白了,只有合理使用再生水,减少水的浪费,才能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迁安市闫家店中心小学李玉林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节水治污,正本清源》,带领孩子们走进了一个科学的水世界。而在《饮水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课前、课中的两项实验“可乐泡鸡蛋”和“饮料的酸碱度测试”,揭示了“碳酸饮料是健康杀手”的可怕真相。怎么喝饮料最健康?怎么喝水最健康,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和听课老师都找到了答案。饮水,一件简单的事情,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h3><h3> 在滦南县霍各庄小学顾华伟老师执教的《走近中国茶》中,对茶的认识和辨别,泡茶、敬茶、品茶的规范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在一系列层层推进的活动中得以成功渗透。茶,与柴米油盐一样常见的生活必需品,因特殊的探究而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芬芳四溢……</h3><h3> 课堂上芬芳四溢的,还有各色经过创意设计的水果拼盘。全是常见的水果,孩子们在玉田县郭家屯镇辘轳庄小学杨紫萌老师的带领下,创造出了一个美丽多彩的世界:有开屏的孔雀,有结果的椰树,有春天的花园……小水果,大世界,这节课上,世界就在孩子们的手中。</h3><h3> 《我爱我家》,“我爱我家”。这是孩子们上完迁西县第四小学李红娥老师的课后,最深刻的感受。在这堂课中的展示成果环节,一个小女孩雀跃着把她的画贴到了黑板上,转过身来,她微笑着回到了座位。这令人心动的“跳”和“笑”,是孩子们在综合实践课上获得快乐体验,找到成功自信的最生动体现!</h3><h3>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孩子们可以以心为眼睛,感受到家的美好,也可以以梦做翅膀,去瞭望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h3><h3>学生在现场采访市局教研室王主任</h3> <h3>光明实小张悦老师★《共享单车,骑向未来》</h3> <h3>玉田县杨紫萌老师★《创意水果拼盘》</h3> <h3>迁安市李玉林老师★《节水治污,正本清源》</h3> <h3>滦南县顾华伟老师★《走近中国茶》</h3> <h3>迁西县李红娥老师★《我爱我家》</h3> <h3>海港周洁老师《饮水的学问》</h3> <h3> 其实,无论是校本课程还是综合实践,无论是哪一级课程体系,无论是哪一个类别何种形式的活动,最终的目标都是“育人”。本届大赛的整体水平较往届有了明显的提升,我们更加期待学校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开设,使孩子们得到更加全面的、个性的、健康的发展,使我们的老师能得到专业化成长,使我们的学校因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的开设而更具特色和内涵,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精彩绽放!</h3> <h3>唐山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王立宽主任讲话</h3> <h3>市局校本课程教研员孔广文老师作点评</h3> <h3>市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杜晓虎老师作点评</h3> <h3>六位评委主持了比赛全程。图为路北区教育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王雅静老师主持9号下午的比赛。</h3> <h3>比赛间隙,观摩的教研员、老师们积极发言互动。图为遵化教研员张伟丽老师发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