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行之二一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副本)

刘铁牛

<h3>庐山,自古就是座文化名山,我09年五月份慕名到过一次。五月份的庐山景色宜人,是登顶的最佳季节。那时三叠泉景区还没有地轨索道可搭乘,上庐山游玩全凭脚力。记得09年游庐山,我与妻子、女儿是从游客中心出发,徒步登到山顶,又顺阶而下,到三叠泉潭边戏水,再原路返回。一程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竭,却领略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就的庐山的雄奇险秀。游庐林湖,走花径,观白居易草堂,踏访仙人洞、看劲松,都令人赏心悦目。庐山的美,虽说已过去十年,但仍记忆犹新。</h3> <h3>庐山会议旧址</h3> <h3>今故地重游,天公还算作美,朗朗晴日,美色尽收眼底。看庐山日落,霞光万道、余霞成绮,心境豁然开朗。含鄱口远眺,五老峰在云雾中或隐或现。云雾笼罩在鄱阳湖上空,犹如仙境。九江城的夜晚灯火辉煌,让人心旷神怡。庐山牯镇还有一处人文景观,值得去光顾。就是创下吉尼斯纪录的“庐山恋电影院”。电影《庐山恋》从1980年首播,片中的“庐山之吻”打破了一个时代的情感禁锢,成为人们追求新生活的写照,这部片子一直滚动播放至今,三十九年如一日,共播放10000余场。09年的电影票还在我的手中收藏,19年的“最新观众人次吉尼斯纪录第2125562位”是我。从电影中可以看到四季的庐山“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锦、冬如玉”的美妙景色。十年前我上庐山只为看风景,还“不识庐山真面目”。</h3> <h3>庐山如琴湖留念照</h3> <h3>庐山不仅是座风景优美的名山,而且还是一座文化名山,更是一座政治名山。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经久诵读弹唱。正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再如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还有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庐山是政治名山,是因为早有朱元璋在庐山上修建“御碑亭”,以此来表彰江西老俵对明王朝的牺牲与奉献。后有英美等20国列强在(据资料显示:宋美玲的父亲是英美等国庐山别墅的建筑代理商)此修建了上千幢别墅,承载着国家的耻辱史。统治中国二十余年的蒋介石,更喜欢在庐山办公,成了国民党的“夏都”。庐山上至今仍留有美玲桥,美玲教堂,美庐别墅等历史遗迹。蒋介石在庐山上发表过《抗战宣言》,以此促进了国共两党一致抗日。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庐山上召开三次重要历史性会议。很多影响甚至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政治云雾难以知晓)。毛泽东一生在江西共写过十四首诗词,其中两首是在庐山上创作的。1959年,毛泽东第一次上庐山,看到祖国百废待兴后的发展建设,满怀豪情地写下了《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1961年,毛泽东再上庐山时,写下了《仙人洞》:“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不朽诗篇。毛泽东第三次上庐山,如品政治云雾。毛主席三次上庐山,同住“美庐”别墅。甚至笑称:“蒋委员长,我来了”。正如鲁迅诗云:“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h3> <h3>含鄱口留影</h3> <h3>庐山美哉!壮哉!</h3><h3>再见了,庐山,我一定还会再来。</h3> <h3>同学在如琴湖留影</h3> <h3>庐山日落</h3> <h3>白居易草堂</h3> <h3>仙人洞</h3> <h3>美庐前听讲解</h3> <h3>庐山的傍晚</h3> <h3>蒋介石发表抗战宣言的地方</h3> <h3>美玲桥</h3> <h3>老蒋专用餐具</h3> <h3>庐山地轨索道</h3> <h3>庐山下的九江城</h3> <h3>导游哥摆拍</h3> <h3>劲松下</h3> <h3>采茶姑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