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5月9日上午,去嘉陵江南岸的南津关古镇游览。</h3><h3> 南津关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物贸繁盛的水陆要冲。水路横贯南北、上通广元、南下重庆,可经长江通上海,是连接阆中古城和江南的重要码头。因南津关码头而繁盛的南津关古镇坐落于嘉陵江南岸,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西倚风景秀丽的锦屏山。古镇街长约百米左右,古风古貌,古色古香。与古城内著名的华光楼隔江而望。风光优美。南津关历史悠久,明成化年间,曾在此架设浮桥连通嘉陵江两岸。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九军通过这座浮桥,渡过嘉陵江,开始了长征。这座浮桥一直延用到解放初期。</h3><h3> 原来南津关古镇上的商铺虽遗韵犹存,但房屋布局杂乱矮小,为了使南津关重现历史上的繁荣盛况,使其成为阆中旅游文化的亮点,阆中市对南津关进行恢复重建。南津关古镇于2010年整体拆除,2011年开始施工重建,2012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古镇呈现典型的复古型川北建筑风格,街道干净整洁,适合慢节奏的旅行,慢慢品味和欣赏。</h3><h3> 下面照片是南津关古镇入口。白天不收取门票,晚上古街上有演出,收门票。</h3> <h3> 入口牌坊的背面。</h3> <h3> 南津关古镇景区属阆中古城景区,所以也成了5A级。</h3> <h3> 古镇的街道不宽,两边都是店铺。</h3> <h3> 旁边墙上的张飞画像。三国时,张飞曾常驻阆中,古城中有张飞庙,庙后有张飞墓。</h3> <h3> 街边店铺门口的大鼎,不过是木质的。</h3> <h3> 古街两旁有水管不时喷出水雾,大约是为了营造“阆苑仙境”的效果。</h3> <h3> 古街随山势向下,中间有一段台阶路。</h3> <h3> 台阶旁,一幅老人打太极的浮雕成了古镇的标志。</h3> <h3> 街边的佛像。</h3> <h3> 下了台阶,就可以看见南津关的关楼了。</h3> <h3> 街边有一家丝绸商店,很有特色,展览面积要大过售货面积,我进去看了看。</h3> <h3> 迎门是缫丝的情景。</h3> <h3> 里面首先看到的是桑叶、蚕茧,和结在草把上的蚕茧。</h3> <h3> 纺车。</h3> <h3> 各种用于丝织的设备。</h3> <h3> 还介绍了蚕茧的分类,很详细。</h3> <h3> 街旁的小酒吧。</h3> <h3> 街边的小巷通往背后的街道。</h3> <h3> 背后街上有多处食宿去处。</h3> <h3> 在古街上还看到几株古树,前面两张中是枣树,标牌写“千年古树”。看样子树龄是不小了,但不知道枣树能否活千年。</h3> <h3> 这一棵树是花石榴,树龄150年。</h3> <h3> 走到了南津关前了。下面冒出水雾的是下到江边去的台阶通道。</h3> <h3> 南津关楼叫连峰楼,高约17米,始建于明朝时期,20世纪30年代被毁,2011年重建南津关古镇时一并恢复重建。它隔着嘉陵江与阆中古城里的华光楼遥相呼应。连峰楼上可以观景,楼下通过第二段下行台阶通到嘉陵江边,也就是当年的南津关码头所在地。</h3> <h3> 下行通道中,有四幅与南津关、嘉陵江有关的浮雕。</h3> <h3>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造访阆中,写下“阆中城南天下稀”的诗句来赞美阆中美景。下行通道中还刻有杜甫当年写的“阆水歌”和“阆山歌”。</h3> <h3> 下到江边,回看南津关楼。</h3> <h3> 江边有一幅浮雕,刻画了当年码头上的繁忙景象。</h3> <h3> 江边景色。</h3> <h3> 离开南津关古镇,走去旁边的锦屏山景区看看。下面照片是在高处看到的古镇另外的街道。</h3> <h3> 路边的标语写的是“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被称为“春节老人”的落下闳创编了中国历法,提出了“春节”的概念。由于落下闳出生在阆中,所以,阆中又被称为中国春节的发源地。</h3> <h3> 锦屏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誉,下面照片是锦屏山景区的大门口。景区里面太大了,没有进去。</h3> <h3> 遥望鳌山上的魁星楼。</h3> <font color="#ed2308">注:点击每篇头部或尾部的圆形红色印章(头像),即可看到我的全部美篇列表。欢迎浏览,多谢鼓励。</font>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