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袁子旦

<h3>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其诞生的半个世纪里,足迹遍及全世界,上演五千多场,迄今仍然保持旺盛的青春活力。</h3><h3> 当年,中国中央芭蕾舞剧团在欧洲演出该剧时,轰动了当地,观众们惊呼,中国的艺术家太了不起了,把芭蕾舞跟战争演绎得美轮美奂。非但是革命的浪漫主义具有超强的感染力,艺术家们把中国传统舞蹈融入进去,使得该剧更具观赏性,诸如吴清华跟洪常青初次见面时在舞蹈中的动作倒踢紫金冠,演员动作舒展、飘逸、难度高,定格后细看,真是漂亮!</h3> <h3>  《红色娘子军》,源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活跃于海南中国工农红军琼崖支队女子别动队的故事。据史料记载,琼崖支队招募女子别动队的消息散发出去后,前来报名参加红军的女子超过一千人,由于旧观念作祟,这些女人在家里或社会上受尽欺凌,她们要翻身,要斗争,但限于条件,仅留下五百人。在艰苦的游击环境下,红军极度缺乏粮草弹药,加之敌众我寡,一年后,组织经慎重考虑,为避开敌人围剿,保存革命力量,遂解散女子别动队。</h3> <h3>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十年动乱期间,是江青领导下创作出来的八个样板戏之一。据《红色娘子军》第一代演员回忆,当时在舞美、背景设计等方面遇到一些难题,是江青现场指导解决的,她的艺术水平让人钦佩。</h3> <h3>  《红色娘子军》不但舞蹈优美,音乐也是超级棒,属于百听不厌的那种,其中的练兵舞及其音乐、军民大联欢的舞蹈和音乐,真真是赏心悦目。贯穿于全剧的音乐旋律,自始至终都叫人流连忘返。</h3> <h3>  就是这么一部优秀作品,也曾遭到市场冷遇。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浙江大学学习,适逢中央芭蕾舞团在杭州演出《红色娘子军》,据说,演员比到场的观众还多。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貌似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集体心浮气躁,迷失了方向。</h3> <h3>  谢晋导演曾拍过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但我没有看过,不知怎么的,看了芭蕾舞剧后,即便是大导演执导的影片也不为之所动了。</h3> <h3>  我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时候在读小学,虽然初看颇为失望,那红军有枪打不出子弹,手榴弹扔出去不会爆炸,听到机枪突突突地叫唤,可就是看不见战火——倒是全剧的音乐深深地刻入脑海,忘也忘不掉了。现在,如果耳边忽然响起《红色娘子军》的旋律,精神会为之一振,那缕已经遥远的情愫便汹涌而至。除了音乐旋律,女红军都用脚尖走路,这真新鲜。于是我和同学们也纷纷效仿,可是不消几天,自制的布鞋就被脚趾头拱出个洞,娘就嗔责:咋这么费鞋呀你?!学脚尖走路最好的是隔壁班的一个女孩,叫田春静,她家在我们邻村王庄,她不但脚尖走路厉害,还会翻跟头,劈叉,听说她们家有祖传武艺,每个人从小就练。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田春静有没有练就一身武艺。</h3> <h3>  早先,为了看电影,跟着电影放映队跑,即使不是很中意的影片,也要看上几遍过足了瘾。</h3><h3> 如今,有了网络电视和智能手机,想看啥就搜索。空闲时,我就打开手机看《红色娘子军》,或者听,纯粹地听,那或激昂或柔美的旋律,让人忘却一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