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件事—固市医院护理部

故市医院手术室

<h3>  2019年5月8日,在西安开往沈阳的列车上发生了一件令90后女孩终身难忘的事。</h3> <h3><br></h3><h3> 这天中午,阳光不燥,微风正好,固市医院的程蕊护士长和杨可心护士从西安办完继续教育的本科指纹录入后准备返回渭南。当列车刚刚驶离西安站,大约两分钟后,只听广播里传出“7号车厢内有人突发疾病,同车若有医护人员请速到7号车厢”的通知。</h3><h3> 杨可心和程蕊急忙起身,提起行李,她们从1号车厢奔赴现场,因为作为医护人员的他们深知“时间就是生命”的道理。</h3> <h3>  她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七号车厢后,发现围观人太多,狭小的车厢已水泄不通,她俩放下行李,一个箭步上前拨开人群,才发现患者是一位老大爷,皮肤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程蕊护士长出于职业本能,一边让周围人拨打120,一边触摸颈动脉,杨可心则拿起列车上备有的听诊器听诊心脏。程蕊还没有从1001数到1006时,杨可心对程蕊忙说:“现患者心脏骤停”随即,程蕊让杨可心检查患者的口腔情况,她忙解开患者上衣扣子,暴露前胸,再次确认口腔无义齿后,开始定位按压,五组CPR后患者仍是有微弱呼吸,无意识,无颈动脉搏动。<br></h3><h3><br></h3> <h3>  就这样程蕊护士长,保持这个姿势按压了十分钟,实在体力不支,有一位男士主动上前替换。<br></h3><h3><br></h3> <h3>  不要说练过,还坚持不下去,只有做过心肺复苏的人才知道,那有多么耗费体力。不仅要将胸廓按压下陷5厘米,而且频率每分钟不得低于100次,要求肘关节不能打弯,有效的心肺复苏对动作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由于杨可心护士手受伤,不便参与心脏按压,他就忙着询问同行的两位大爷患者的基本信息。</h3> <h3>  据他们讲,老大爷姓王,79岁,既往就有脑梗塞、冠心病史,他们一同去西安参加同学聚会,老人高兴加激动,多喝了两杯,才导致上车后发生的这一幕。之后,杨可心眼尖手快联系乘务员让看同车的有谁随身携带治心脏病的药,还好,同车的好心人送来了速效救心丸,随后,杨可心一边说着:“大爷,坚持住”,一边帮助王大爷服下药丸,这时,已经开车20分钟了,一刻不停地心脏按压,一下、两下……,她俩争分夺秒的抢救,周围的人静悄悄的,仿佛都想听到心脏复跳的声音。30分钟后,杨可心再次给王大爷服下了速效救心丸,我们多希望老人家平安无事啊!</h3> <h3>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空气仿佛凝固了,有的人用手机悄无声息的记录下这动人的场景,杨可心征的同行人的同意后,检查了王大爷的口袋,还发现了一个残疾证。<br></h3><h3></h3><h3> 西安到渭南39分钟的车程,对于老大爷而言,命悬一线,走的相当艰难。程蕊和那位男士轮番上阵,心脏按压从未停止,持续按压时间35分钟,直至到站后,渭南120将王大爷接走。</h3> <h3>  经历过这惊心动魄场面后,程蕊称作为护士,救人只是本能反应,只希望全社会能够关注CPR的培训与普及,从而使普通人能够掌握这项基本急救技能,让生命重获新生。手腕麻木,手臂酸疼也值得。<br></h3><h3><br></h3> <h3>  我想说,我们虽然不是救火英雄,不是边防战士,不是文人墨客,我们只是医务工作者,是服务基层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同样,我们也是救人于千钧一发的勇士,我们也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衡的战士。</h3> <h3>  5.12国际护士节临近,愿我们所有护理同行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每天心情美美哒!</h3> <h3>编辑:刘露</h3><h3>摄影:刘露</h3><h3>审核:乔淑会、姚倩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