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墙角数多梅,凌寒独自开。</h3><h3>在我收藏的老报中,发现1938年的一则广告:安徽国医梅鳌峰先生的医疗广告,诊所设芷江上西城门脚廿号……</h3><h3>时光如梭,这是八十年前梅先生的足音留存,为我们带来一位叫传君的女孩与梅家风雨人生传奇故事……</h3> <p>江有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编者幼时不时闻知北正街中央的中医梅老先生,也目睹这位慈善良医悬壶济世,望闻问切……</p><p>他生于1897年,解放后个人加入联合医院一一城镇医院一一至今的红十字医院。1983年退休(86岁)。</p><p><br></p> <p>梅先生仙逝时,医院对他盖棺论述,发表了长达三页的悼词。</p> <h3>梅先生女儿很多,其中有个女孩叫传君,是我知青战友,从她那里听到不少故事……</h3><h3>听妈说是民国26年,曰本飞机天天光顾老家,死伤无数,房屋倒塌。为了活命,随逃难大军一路从安徽出走,4个孩子小的才2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沿途靠国民政府或一些慈善人士凭难民证(白布做成类似现在的代表证),领取稀饭,沿途也给患病之人开方子,钱多钱少随意,沒钱难民乜开方救治。这样一路颠簸到了芷江。父亲看到芷江地理环境好不走了,这广告可能就是那时发的。</h3> <p>梅夫人贤惠仁爱,虽出生皖北农村,却知书达礼……对十个儿女抚养极尽一生心血,仙逝后受全体后代的深切缅怀崇敬。</p> <h3>梅先生生育一男九女,传君介绍说:</h3><h3>一个哥两个姐解放初都参军了。两个姐抗美援朝上前线,一个卫生兵,一个文工团。属47军黎原部下。</h3><h3>哥被分配成都军区西藏,那吋西藏还没解放大姐解放前18岁就结婚了,所以有那一大家子人,姐夫安徽安庆人,当时在张小峰家学徒照像,人很好,又是家乡人,父亲就把女儿许配他了。解放后一直从事照像,黄平照像馆退休。大姐解放前18岁就结婚了,所以有那一大家子人,姐夫安徽安庆人,当时在张小峰家学徒照像,人很好,又是家乡人,父亲就把女儿许配他了。解放后一直从事照像,黄平照像馆退休。</h3> <h3>午水拖蓝沅州城,明山叠翠日月多。梅家后来六朵金🌸连连妍放,……,传玲,传君,传芳,传敏,传安。</h3> <h3>传君回忆:1967年姐妹相聚留影。那吋前三位都离家工作,一个碧涌粮站不通车,近百里的山路,全靠脚走。一个公坪水泥厂,回家待产。还有我也是从大树坳白蜡林场回来,相聚也是不易。小妹当吋不想照像,是我们强行带去照像馆照的,现在看来不留遗憾。68年复课闹革命回校后再下乡就到罗旧了。那吋的我青春年少,与现在是相差太远。</h3><h3>编者感言:</h3><h3>有感六美图</h3><h3>梅开六枝别样红,</h3><h3>花开富贵傲春风。</h3><h3>可惜冰霜岁月折,</h3><h3>多少追记叹息中。</h3> <h3>传君说:你能看出图中谁是我吗?这是我小吋候唯一的照片。那时子女多,除了自己会梳辨子的,都剪的男式发型。</h3><h3>编者答曰:</h3><h3>别梦依稀珍图片,</h3><h3>梅蕾初放六旬前。</h3><h3>平发假男三小妹,</h3><h3>蓄时待发永向天。</h3> <h3>那年,梅夫人不幸离世,在怀化的传敏,传安车至公坪徐家桥转湾处,车祸夺走传敏!令人痛不欲生……</h3> <h3>罗旧火马坪村,传君与芷江一中,三中,黔阳一中十二位知青在这块山青水秀土地度过蹉跎岁月,哭过笑过,有过多少梦想……</h3><h3>我爱我的满哥哥,满哥哥有钱有工作,每天杀只老母鸡,还要给我打酒喝!</h3><h3>这是不可能的!听长沙知青讲福尔摩斯也是种享受……</h3> <h3>彭芳英书记为我们讲大寨,学毛著……</h3> <h3>终于离开农村,有了一份工作,有了一个小家,传君完成了女孩向主妇的转变,进入中年,迈步老年……</h3> <h3>和朱兆祥拥有一位美丽的女儿一一朱梅,许多梦想在下一代传承延伸</h3><h3>……</h3> <h3>老年大学传来巴乌《我们这一代》奏呜声,《我与我的祖国》中似乎让人听到她梅家家风的弘扬,如诉如颂,梅氏家史长卷的再现……</h3> <h3>、沉舟旁边千帆过,老树枝头万花开。历史那一叶早已翻过,梅老先生八十年前从汉高祖故里寿县携夫人儿女4人奔波,扎根芷江,至今人丁兴旺,家族人达数百,子孙人才辈出,虽历经风风雨雨,终迎雨后彩虹,一部梅家史,折射百姓事。</h3><h3>编者编辑此集,庆贺好时代,记述百姓情是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