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理事会 理出文明乡风——安丰乡郭家屯村红白理事会实践记

许家沟 美洁

<h1><b>&nbsp; &nbsp; &nbsp; &nbsp;5月10日,郭家屯村一村民家正在办喜事,“总管”在办事现场有序的安排着迎亲、宴席事宜,主家正紧张而又期待的等待着新媳妇进门,这是一场普通的喜事现场,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桌席摆的少,烟发的少,大锅烩菜准备的满满当当,这就是郭家屯村红白理事会“理”出的成效。</b></h1> <h1><b>&nbsp; &nbsp; &nbsp; &nbsp;据了解,郭家屯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于2019年1月,会长由村长张军涛担任,成员为两名有威望的村民。该理事会以为村民减轻负担、去除陈规陋习为出发点,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定红白理事会制度,对全村红白喜事进行规范化管理。结合乡村红白喜事实际,对“响器班”“座桌”“往家端饭”“发烟”等制度进行明确规定,扼住不良风气,营造文明乡风。</b></h1> <h1><b>村民代表大会举手表决通过红白理事会新制度</b></h1> <h1><b>&nbsp; &nbsp; &nbsp; 在与郭家屯村党支部书记朱根庄和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张军涛的交谈中了解到,自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原以为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阻力,但没想到90 %以上的村民对此非常拥护,村民们早已厌恶大操大办带来的浪费,还有“面子”上的相互攀比,不良风气造成的邻里矛盾等等,对红白理事会提出的统一标准表示十分赞成,都自觉遵守。自红白理事会成立后全村共办了5起白事,平均每起省1万余元;2起红事,平均每起省2万余元。理事会会长张军涛讲到,“我们理事会通过管住办事‘总管’来统一办事标准,没有‘总管’就办不了事”。</b></h1> <h1><b>与村两委、村民交谈中</b></h1> <h1><b>&nbsp; &nbsp; &nbsp; 万事开头难,村民郭会河是新制度下第一家办喜事的,他说是村两委三番五次上门劝说的诚意最终打消了自己“面子上过不去”“不好看”的念头,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后又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家这场喜事原本打算办65桌,按照理事会规定‘除新亲戚外,本村任何邻里、亲朋、本家一律不准坐桌’,结果最后一共开了7桌,按每桌300元算,这就省了17400元,相应的能省9箱酒,按每箱200元,又省了1800元,同时按照规定‘除办事工作人员外,一律不许发烟’,又能省9条烟,近900元,这加起来就20100元了,真是省了一大笔钱。再加上‘开饭时一律不准用锅、盆往家里端饭’的规定,遏制了那些大锅大碗往家里端的村民,有效促进了邻里和谐”。</b></h1> <h1><b>&nbsp; &nbsp; &nbsp; 最近家里刚办完白事的郭长生也是感慨万千,“我们家兄弟四个,家庭条件都不错,老父亲也是退休工人,有丧葬费,按原来肯定会请两班响器班吹个两天两夜,至少得花两万多,新制度下,请了一班才花了4000元,烟也发的少了,省钱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新事新办’,在全村树立了新风尚,转变了以前比谁家事大,钱越花越多的攀比之风”。</b></h1> <h1><b>村内环境</b></h1> <h1><b>&nbsp; &nbsp; &nbsp; 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乡风,让有钱的人家省大钱,没钱的人家“不丢面子”。走出村委会看到墙上 “推动移风易俗 &nbsp;促进乡风文明”的制度,不由得替村民感到高兴,这场“身心”大减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村民们的办事负担,统一标准扼住了攀比之风,各项规定促进了邻里和谐,这才是乡村振兴中“文明乡风”的应有之意。</b></h1>

理事会

红白

村民

郭家屯

乡风

邻里

办事

张军涛

文明

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