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游戏汇编(一)

孟令武

<h3>撰稿:高亚平</h3><h3>整理:孟令武</h3><h3>图片:基本来自网络,谢创作者</h3> <p><b style="color: rgb(1, 1, 1);">摘抄:上世纪六十年代,孩子们常在一起玩耍。一些玩过的游戏,无论过了多久,都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尽管当时的物质条件远远不如今天,但是要论游戏的趣味性和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那些简单的游戏似乎毫不逊色。过去的学校,没有把分数当成惟一的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孩子们也没有感受到升学激烈竞争的莫大压力,因此有很多时间用来玩耍,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难以理解的。当时的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不多,很多在学校里就做完了,学生们回家就是疯玩。特别是当时的家庭里没有电视机和电脑,多子女的家庭居多,孩子们放学后都是扎堆儿凑在一起玩耍,所以玩得格外有趣儿。</b></p> <p><i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当年,这些儿时的游戏曾经让我们流连忘返;</i></p><p><i style="color: rgb(237, 35, 8);">如今,回忆起这些游戏依然让我们梦绕魂牵……</i></p> <p>儿时游戏汇编</p><p><br></p><p>一、游戏、活动竞技类:</p><p><br></p><p>游戏类很多都是群体,往往要先分伙。</p><p><br></p><p> 1)分伙的方法:</p><p><br></p><p>① 挑两个游戏能力差不多的人进行石头、剪子、布,赢者先挑一人(通常是这种游戏中能力最强的人),输者挑到游戏能力最次强的;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石头、剪子、布再挑,这样分出的两伙力量比较均匀(女同学有时是用脚进行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胜负的)。 </p> <p>②&nbsp;手心手背法:所有的人围成一圈,大家要一起说一句:“天下太平,你输我赢”,说完同时向中心伸出一只手;出手心的一伙,出手背的一伙;如果出现手心手背数目不均等,则要重来,直到均等为止;若参与人总数为奇数时,&nbsp;分伙时则去掉一名游戏能力最弱的。分出伙后再将这名最弱的补入倒总体实力较弱的一方。</p> <h3>争取选择权:分完伙之后,两伙都想先争当游戏的某一方,通常的方法是两伙人群体“石头、剪子、布”,由最后胜出的一伙选择先充当游戏的某一方。</h3><h3>暂停的方法:&nbsp;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采用一种叫:“打哇哇”的暂停的方法。提出暂停者要嘴里不断地“哇哇哇”叫,同时一只手不停地拍着嘴。</h3> <h3>1) 跑小道:选择一块地方(通常是楼房单元出口那块台阶),跑的一伙都在台阶上,追的一伙都在外围;&nbsp;&nbsp;这时追的一伙要齐喊三声:“萝卜、韭菜、葱”,&nbsp;三声喊完跑的一伙必须得有人跑出去,追的一伙就要分出人去追,如果追上了就把这个人“定”在那里;如果跑的一方又有其他人跑在外面,追的一伙要继续追又跑出的人并把他也定住。又跑出的人在被抓住之前则可以来救这个被“定”住的人,只要摸到这个被“定”住的人,这个人就被救活了,可以继续跑。最后,直到追的一伙把跑的一伙人全部都定在外面,则追的一伙变为跑的一伙重新开始。</h3> <p>2)&nbsp;打皇上:&nbsp;取各代表皇上、娘娘、县官和两名衙役的五块砖头,竖在地上,摆成三角阵;离这个阵五、六米远画一道线,六名参与者每人持一块半截砖在线外丢向阵里竖起的砖头,如果甲丢出的击倒了代表皇上的砖头,甲的半截砖就压在代表皇上的砖头,甲暂时是皇上,不再参与丢砖头,如果丙丢出的砖头把甲的砖头打了下来,丙暂时是皇上,甲要再参与丢砖头;直到五个代表职位砖头都被打倒,剩下一人为“小偷”,这时有职位的五个人都坐在代表自己职位砖头上,县官喊:“升堂”,&nbsp;两名衙役则起身将“小偷”押上堂,县官开始审“小偷”问:都偷了什么东西?“小偷”则回答:“偷了皇上家的尿盆”等戏言谑语搞得大家大笑。然后县官开始处罚“小偷”,下令:割韭菜多少下(割韭菜就是一只拽住一缕头发,另一只手当作刀切几下)、切肉片多少下(跟割韭菜差不多,只是将头发换成耳朵,通常对头发短的人用切肉片)、吃酸枣多少下(就是把手握成中指突出的拳头,然后用中指在“小偷”脑门上拧),刮鼻子、打手板等等。处罚完毕开始下一轮游戏,这时每个人都在想如果这轮里自己没弄好当了“小偷”,则要说出比上一个“小偷”更搞笑的话。</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种游戏里,大家最希望当的是“衙役”,所以大家都首先瞄准代表“衙役”的砖头。</p><p>▲</p> <h3>3)&nbsp;①骑驴:两伙人。“当驴”的一伙要有一人弯下腰抱着一棵树,然后,再一人也弯下腰低下头抱住前一人的腰,再后一人也如此;“骑驴”的一伙在10米开外,一人先飞奔过来,双手按在当“驴尾”那个人的背上,双腿分开跃到“驴”上(第一人要尽量能跃的远,最好能跃到抱着树那个人的背上,给后面跳的人留出空间);后续的人也照此跳骑到“驴”上。这时的“驴”要围着树转,如果没转到规定圈数“驴”坚持不住倒了,则要重来。这个游戏不要任何道具,刚上初中时玩的最多。</h3><h3>▲</h3> <h3>②骑马干仗:这是个非常彪悍的游戏。分伙后,同一伙内几个个子大的同学背个子小的同学,另一伙也是相同;双方“马”背上的同学交战,相互撕扯、拉拽,直到把对方从“马”背上弄下来为止。“马”不参战,只是在场上跑,寻找有利的战机。</h3><h3>▲</h3> <h3>③&nbsp;骑马</h3><h3>▲</h3> <h3>5)&nbsp;传电:&nbsp;n个人,选择n-1棵树,每人抱住一棵树,无树人一声口令,每个持树人都要换树;无树人也要趁此机会得到树;这轮下来又会有一个人无树,则又开始新一轮游戏。</h3> <h3>6)弹溜溜:弹玻璃球(又叫弹子、琉琉)是男孩子游戏中的大项;玩法很多,规定也很多:“空前有毙”、“有Lao”;(“Lao”&nbsp;字不知道怎么写,先以“捞”代)等等。“有毙”是指有杀权,弹球击中了别人就可将其淘汰出局;“有捞”是指击中了别人后仍享有一次弹球权。</h3><h3>弹玻璃球有很多技巧,技巧高超的同学能根据自己下一步需要打出“跟子”、“定子”、“裂子”、“转子”。</h3><h3>“跟子”— 弹出的球击中目标球后,会跟着目标球走,为自己下一次弹球创造有利条件。</h3><h3>“定子”— 弹出的球把目标球击走,自己牢牢地“定”在目标球原来的位置上。</h3><h3>“裂子”— 弹出的球击中目标球后呈两个方向;把别人球的击到不好的位置,让自己的球到达下一步有利的位置。</h3><h3>“转子”— 弹出的球不是滚动的,而是像陀螺一样旋转;这样可以消除滚动时的惯性,适用于近距离落点。</h3> <h3>①&nbsp;进坑:画一条线,离线1米多远依次设“1坑”、&nbsp;“2坑”、&nbsp;“3坑”、&nbsp;“皇坑”(土地上挖的口部直径约六、七厘米,深四、五厘米的小坑);参与者2至多人;从线上开始弹球,使球依次进坑;坑通常设计的越后越难进,“1坑”最大最好进;“皇坑”最小最难进;进“1坑”后“有捞”,&nbsp;进“皇坑”后“有毙”。没按顺序进坑无效,误进或被别人打进“皇坑”则“死了”(即出局)。第一个进了皇坑的人,通常在皇坑边守着,准备淘汰其他人;但如果被别人击中则“退位”,就要与其他人一样,重新争进“皇坑”。</h3> <h3>②&nbsp;锅:&nbsp;画一条线,离线约2米远处画一矩形称为“锅”,&nbsp;参与者每人向锅内下一子;然后<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线上开始弹球;射出锅里的则赢走,掉进锅里的则死(出局);若打出了锅里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子而自己弹射的球留在了锅里,则“换位”,即把自己的球和打出的球交换位置,</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于没打出来。</span></h3> <h3>③&nbsp;靠墙:找一面硬墙(最好是水泥墙),几个人分别手持玻璃球轻掷到墙上,反弹出后,弹子<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远者先开打。技巧高超的同学能够恰如其分地掌握掷到墙上的力度,使自己的球</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刚</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好滚到超过别人的球不远的地方,既得到先打权,又要使被打目标球离自己不远。</span></h3> <h3>④&nbsp;野战:没有场地限制,打到哪算哪。</h3> <h3>7)踢电报盒子:这属于一群孩子一起玩的游戏,类似捉迷藏,只是游戏过程中加入了“踢罐”<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环节。</span></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先在地上画个圈,圈里摆一个铁皮罐头盒,即所谓的“罐”,也可以用旧搪瓷水碗。</h3><h3>&nbsp;&nbsp;&nbsp; 然后通过“手心手背”方式决出一个上庄的人,此人必须闭眼面壁,并用数数的方法给<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其他人躲藏以足够的时间。此时,其中一个孩子像踢足球一样把那个“罐”踢得越远越</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好。庄上的孩子赶紧把罐找回来并放回原位,这段时间增加了游戏者躲藏的时间。</span></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庄上的人开始在附近的房后、墙角、大树后、河边、树丛花园等地方寻找,找到某<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人要喊“XX电报”,算是捉住了,被捉住的也就“死”了。庄上的人一边找藏着的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要警惕有人跑回家或再次踢“罐”。</span></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其他“活”着的人要伺机往放着“罐”的家里跑,只要做到一只脚踩到画的那个圈<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就算到家了,并高呼“到家”。此时到家者有大获全胜的成功感。当然更多的是眼看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要到家时被发现,而“功亏一篑”。</span></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时如果到家者没喊“到家”,也没被庄上的发现,也可以再次把“罐”踢飞。这<span style="line-height: 1.8;">样就能“救活”已经被“电报”的同伴。庄上的要重新捡回“罐”并放在原位,其他</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人利用这段时间再次躲藏起来,游戏继续。</span></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因为可供躲藏的藏身之处不多,比较容易找到。下一盘开始时就要从被“电报”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8;">孩子中重新决出个上庄的孩子。很少有耍赖的,大家乐此不疲。</span></h3><h3>▲</h3> <h3>8)杏核(有好几种玩法):</h3><h3>①&nbsp;隔山打老虎:二人对弈,甲抓四枚杏核撒开,乙根据撒开的四枚杏核情况取走其中一枚(通常是尽量让留下的三枚杏核保持成一条直线,这样造成对手不好打)。甲要选择一枚弹出去,让这枚杏核能越过中间的障碍杏核击中目标杏核,如果碰到了障碍杏核或未击中目标杏核,则都由乙重新开始。</h3><h3>这种游戏里,&nbsp;技巧高超的同学往往能弹出一条弧线,绕过中间的障碍杏核击中目标杏核。</h3><h3>②王八:在地上画一王八图形,二人各出8枚杏核,分别放在王八的头部(3枚)、心部(4枚)、尾(1枚)及四爪各2枚,另取四枚杏核将其一面用墨水涂黑做骰子,掷出这四枚骰子杏核,出现黑面朝上的数目则掷者赢走相应部位的杏核,比如掷出的结果为三黑一白,则掷者赢走头部的三枚杏核;这时就轮到对手掷,若对手掷出的结果也为三黑一白,此时头部已空,则要对手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三枚杏核来补;若掷出四枚骰子杏核全是白面向上,则称“天亮”&nbsp;,由掷者赢走王八体上的全部杏核,然后重新开始。</h3><h3>③“宾”&nbsp;杏核(“宾”在这里是个动词,字不知道怎么写):<span style="line-height: 1.8;">抓起一把杏核向上抛,然后用手背接住一部分落下的杏核,根据落在手背上杏核的数量,自报“单数”或“双数”,再将手背上杏核向上抛,翻过手用手心接住落下的杏核,如果接住的数目单双数和自报的单双数相符,则“宾”者赢走接住的这部分杏核然后继续“宾”;若数目不符或没接住,则由另一人开始。</span></h3> <h3>9)&nbsp;弹柿核:(记不清玩法了)</h3> <h3>10)&nbsp;冰糕棍:&nbsp;甲乙二人手各握一把冰糕棍,手放在身后同时出;谁的多谁先开始;先开始者手握二人所出的全部冰糕棍,离地20~30公分高松手,冰糕棍全部自然落地;先取走周边零散的,再取落地时中间形成一堆的;取堆的要有点技巧,取堆中的某一根时不能碰动堆中任何其他一根,若碰动了,就算坏了,由另一人开始。&nbsp;&nbsp;&nbsp;&nbsp;</h3><h3>▲</h3> <h3>11)&nbsp;玩打仗:分成两伙,规定双方的地盘,规定口令、武器等等,特别是规定投弹时不能使用“铁石头”,只能使用小土坷垃。</h3> <h3>12)&nbsp;打板嘎(尜):打尜儿是比较危险的属于男孩子的游戏。用一小段木棍把两头削成尖的就叫板嘎,手持一块板子,竖起板子打向板嘎的一个尖头,板嘎会腾空跃起;然后用板子把腾空跃起的板嘎打远。玩时,需找一片很宽敞空阔的场地,将“尜儿”放在地上起点处,操板者用板子一侧狠剁“尜儿”的末端,“尜儿”会飞起来,这时必须手疾眼快,用木板将飞起来的“尜儿”用力击出,远者胜。</h3><h3>▲</h3> <h3>13)&nbsp;定小鸟:</h3> <h3>14)&nbsp;打沙包(砸沙包):砸沙包,首先要做沙包。装小米的沙包玩砸沙包最好,<span style="line-height: 1.8;">手感好,柔软又饱满,拿在手上,砸在身上,都很舒服。甲组砸沙包,两个人分别站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两条直线外,向站在两条直线之间的乙组人身上砸沙包。乙组的人躲沙包,在两条直线</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间跑来跑去,设法不让沙包击中自己。被砸的人如果接住沙包,可积累接中次数,用以冲</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抵被砸次数。在场上的人接住沙包一次,还可以换上被砸中下场的同伴一次。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果被砸中就被淘汰,两人都被砸中又无接沙包积累,两组换防。</span></h3><h3>▲</h3> <h3>15).&nbsp;嘎啦哈:</h3><h3>一是弹嘎拉哈。先将嘎拉哈按人数均分,按规则以食指弹之。弹者将大家出<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嘎拉哈撒出,选任意一子为“头”,向另一个面纹相同的子儿弹击,命中即赢</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回;不中或碰到其它子儿以及弹错、拣错或无对可弹时,则轮到下一人重新撒、</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弹</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弹完最后一对者为胜。</span></h3><h3>▲</h3> <h3>二是歘(chuǎ)嘎拉哈,参加者多为少女、少妇。有歘单、歘双、单裹、双<span style="line-height: 1.8;">裹等名目。歘嘎拉哈时,扔出码头(铜钱串或小布口袋),快速抓出面纹相同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子儿后,再接住码头。歘错或接不住,则由下一人接着歘。以抓得多者为赢。还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掷嘎拉哈、捉嘎拉哈、猜嘎拉哈哈等玩法。</span></h3><h3>▲</h3> <h3>16) 跳绳:单人跳、花样跳、集体跳......</h3><h3>▲</h3> <h3>&nbsp;17)&nbsp;摸格拉(蛤蜊):用贝壳做游戏来分输赢或赢贝壳。就是我用贝壳把你的贝壳舀起来,<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就赢了或你的贝壳归我。</span></h3> <h3>踢毽子比赛有单人赛与集体赛。单人赛以每人踢毽的次数多少判定胜负;集体赛按个人技术高低分组,以总踢次数多少判定输赢。技艺高超者可连踢数千次而毽不落地。另有一种团踢,即一群人共踢一毽。一人拾毽,一人踢毽,踢出后,众人抢接,接到者踢毽;踢漏或被拾毽人接到,即由原踢毽者为原拾毽者拾毽。</h3><h3>▲</h3> <h3>19)&nbsp;藏猫猫(捉迷藏):你躲我找,我躲你找。几个人藏起来让一个人找,然后被找着的第一个人开始让大家都藏起来,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又一轮游戏。</h3><h3>▲</h3> <h3>照片名称:斗拐[我们口语叫dāojin(“jin”读二声或轻声)]</h3><h3>所属相册:逝去的岁月,远去的记忆</h3> <h3>20)&nbsp;叨鸡(撞拐):男子汉的游戏。两人或多人分组,参加人员都搬起自己一条腿,单腿绷着撞膝盖或用膝盖挑对方膝盖、砸对方膝盖,搬着的腿不允许落地,腿落地或被撞倒、被挑翻者败。</h3><h3>▲</h3> <h3>21)&nbsp;抽冰嘎:&nbsp;&nbsp;用一个铁滚珠,嵌入木头陀螺,当成在冰上接触冰面的旋转点,然后在木<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陀螺上套上多层橡皮圈,增加陀螺的旋转力。玩者用鞭子抽打自己的陀螺,使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旋转不停,还可让互相撞击,看谁的陀螺能够坚持到最后还在冰面上旋转。</span></h3><h3>▲</h3> <h3>22)&nbsp;瞎子摸人:游戏开始的时候,参加的小朋友以猜拳的方式决定谁来第一个当“瞎子”,之后就用手头的东西把他的眼睛蒙起来,通常是用红领巾,但这其中可是有讲究的,绸子的可不行,漂亮是漂亮了,可它透光,会给“瞎子”以可乘之机。最好就是以前的布巾,叠板正了在脑袋后面紧紧扎上,想投机?门儿都没有。</h3> <h3>通过胜负决定,负者取布(一般是手绢和红领巾)&nbsp;蒙住双眼,摸到周围某个小朋友后,根据对其脸部和身体的触摸,以及对其气息等的感觉和反应,猜出对方是谁,猜错继续摸,猜对则换被猜对的小朋友来蒙眼来摸。</h3> <h3>准备工作做好之后,“瞎子”要在原地边转圈,边数20个数,而其他的人则在事先划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要站的地方,这可就是考验大家眼明脚快的时候了,因为有利地点可不多。在数数的过程中,人是可以随便走动的,可一旦数完了数,除了“瞎子”之外,其他人就不能再动了。</h3><h3>  接下来就是“瞎子”出马的时间了。对于伸手不见五指的他(眼睛被蒙了嘛)来说,只有积极调用其他感官才能发现敌人的行迹,这时候,一声轻微的咳嗽、一点点的响动都可以作为线索直逼敌人的老巢。</h3><h3>  当出现了“瞎子”与“逃亡者”面对面的刺激场面时,那就有的看了。为了躲过追捕者的十指关,逃亡者几乎算得上是无所不用其极,脚虽然是不能离地,可身上是可以动的,前弓后昂、左弯右曲,拐上好几个弯都不稀奇,让你不禁惊讶于人体竟能如此之柔软,把瑜伽高手都比下去了。</h3><h3>  万一不幸被“瞎子”生擒,也不是立刻就被宣布了死刑,“瞎子”还必须用摸的方式认出对方来。“瞎子”的小手上去就照脸上摸,哪还有什么男女授受不亲,能认出人来就是好汉;而“猎物”也不甘示弱地作垂死挣扎,拿出吃奶的劲儿来努力改变自己脸上的合理布局,不计形象地做出各种鬼脸来干扰对方。</h3><h3>  如果“瞎子”能在这种不利条件下仍能认出对方的庐山真面目,那他就得到了解放,而“瞎子”由那个被抓到的人来做。而如果没能认出来的话,那对不起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煮熟的鸭子飞走了,继续他做“瞎子”的苦难历程。</h3><h3>▲</h3> <h3>23)&nbsp;我们邀请一个人(游戏儿歌):</h3><h3>甲队:我们邀请一个人呀,我们邀请一个人呀,</h3><h3>乙队:你们邀请什么人呀?你们邀请什么人呀?</h3><h3>甲队:我们邀请王**呀,我们邀请王**呀,</h3><h3>乙队:什么人呀和他(她)比呀?什么人呀和他(她)比呀?</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甲</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队:邢**呀和他(她)比呀,邢**呀和他(她)比呀,</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说完儿歌被点到名字的两位孩子站到中间线两边并拉住手,然后设法将对方拉过来,谁的力量大,谁就会把另一个孩子拉到自己队。</span></h3><h3>▲</h3> <h3>24)&nbsp;滚铁环:男孩子手捏顶头是V字形或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几十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发出哗啷哗啷的声音。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h3> <h3>我们的老师已经85岁高龄了,依然对轱辘圈留恋不已。</h3><h3>▲</h3> <h3>25)&nbsp;攻城</h3><h3>▲</h3> <h3>26)&nbsp;跳格:一般为女孩子的游戏,参加者二人以上,或多人编组。在场地上按规定画出若干方格,游戏者将内置米粒或细沙石的小布口袋放第一格中,单腿跳动,将小布袋依序踢进其他方格,踢错或未动为输,换下家或另一组来跳踢,最先将小布袋踢入顶格者为胜。&nbsp;</h3><h3>▲</h3> <h3>27)&nbsp;木头人:&nbsp;木头人这种游戏考究令行禁止的能力。这种“木头人”的游戏,就是几个小孩子围在一起,嘴里念念有词:“三三四四,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然后摆个姿势就不动了,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者。无论有没有胜利过,却总是乐此不疲……</h3><h3>▲</h3> <h3>28)&nbsp;丢手绢:丢手绢,又叫丢手帕,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一边行走或小跑,所有的孩子一边反复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打电话,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直到一轮结束。丢手绢的人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一般找软柿子捏)的身后,再若无其事地悄悄离开,装模作样地慢走几步,然后快速起跑,想法绕一圈抓到被丢手绢的那个人。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要迅速拿起手绢起身去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丢了手绢的人没有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被丢手绢的人抓住或发现后没追上丢手绢的人,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来段歌谣、讲故事等。&nbsp;</h3><h3>▲</h3> <h3>29)&nbsp;音乐游戏“找朋友”:找啊找啊找朋友,还记得小时候的那首歌吗?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玩法:摘要:5-6小节,相互敬礼、握手。7-8小节两人手拉手互换位置,邀请者坐在被邀请者的座位上,被邀请者成为邀请者,游戏继续。</h3><h3>▲</h3> <h3>30)&nbsp;老鹰捉小鸡: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练习,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h3><h3> &nbsp;&nbsp;&nbsp;&nbsp;多人游戏,游戏方法为:游戏开始时前先分角色,即一人当母鸡,一人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h3><h3>▲</h3> <h3>31)&nbsp;跳皮筋:跳皮筋儿,一般为女孩子的游戏,参加者三人以上。首先由两人将系成套形的皮筋儿套在脚脖上,拉开适当距离,称为抻筋儿。另外的游戏者依次或单人或编组到皮筋儿上按规矩跳动,大家边跳边念诵一些流行的童谣。一首童谣未完时跳者绊筋儿或踩筋儿,下来替换抻筋儿者,重新开始;如果跳者跳完了一首童谣,皮筋儿高度由踝骨升至膝盖,跳第二首童谣,如此反复,皮筋儿一次次升高,直至高过头顶(双手高举)。以能跳完最高的皮筋儿为胜。</h3> <h3>小汽车嘀嘀嘀</h3><h3>马莲开花二十一</h3><h3>二五六 二五七</h3><h3>二八二九三十一</h3><h3>三五六 三五七</h3><h3>三八三九四十一</h3><h3>四五六 四五七</h3><h3>四八四九五十一</h3><h3>……</h3><h3>八五六 八五七</h3><h3>八八八九九十一</h3><h3>九五六 九五七</h3><h3>九八九九一百一</h3><h3>▲</h3> <h3>32)&nbsp;翻绳:双人翻花绳的玩法是:一人以手指将绳圈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的花样,相互交替,直到一方不能再翻下去为止。有“渔网”、“面条”、“桥”等等。&nbsp;</h3><h3>▲</h3> <h3>33)&nbsp;放风筝</h3><h3>▲</h3> <h3>34)&nbsp;&nbsp;&nbsp;过家家:几个小伙伴,有扮爸爸,有扮妈妈,有扮孩子……就可以开始生活了,这个“家庭”一般都是很形象、很生动的。</h3><h3>▲</h3> <h3>35)&nbsp;&nbsp;&nbsp;打夯:四个人高高掂起某人四肢,然后以某人臀部重重砸地为目的的玩笑。</h3><h3>▲</h3> <h3>36)&nbsp;&nbsp;&nbsp;炸油条:某种惩罚原因让人趴在地上,双手扳住双脚脚脖,左右来回翻滚,叫“炸油条”。</h3><h3>▲</h3> <h3>37) 下棋:找几个石子、碎砖块、植物茎,地上画几个格就开始了。主要有:三斜五虎小豆付、走五道、憋死牛、下五虎……</h3><h3>▲</h3> <h3>38)荡秋千</h3><h3>▲</h3> <h3>39)翻手击掌:被攻击者手心向下,攻击者手心向上贴在被攻击者手下。攻击者可以出其<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意地突然抽出手掌,迅速翻过手来,猛击守卫者的手背,守卫者反应要快,只要</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攻击者的手掌脱离自己的手掌,就可以快速躲避。若攻击者击中了守卫者的手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则攻击者可以继续翻手攻击守卫者的手背,直到攻击者没有击中守卫者的手背、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击失败时为止。然后双方交换角色,继续游戏。</span></h3> <h3>40)掰腕:掰腕不仅仅是少年儿童的游戏,世界各国的成年人也喜欢玩这种游戏。</h3><h3>▲</h3> <h3>41)指五官:甲方把食指放到自己鼻子上,把另一只手手心向上交乙方双手上下握住。乙方<span style="line-height: 1.8;">拍一下甲方的掌心,同时说一个五官的名称,如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牙齿</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等,甲方必须马上将食指移至自己五官相应部位。错位指五官,是说什么不能指什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比如说眼睛,要指除了眼睛以外的其它任何一个五官,如鼻子或者嘴巴,如果指了眼</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睛就算错。</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42)球类、剪纸、牌类(拱猪、缴公粮.....)等:&nbsp;&nbsp;</h3> <h3>&nbsp;&nbsp;①&nbsp;&nbsp;乒乓球</h3><h3>▲</h3> <h3>&nbsp; ②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记得上初一时很热门剪纸,将自行车辐条剪断取10几公分长,一头砸扁做成刻刀,找到成品剪纸临摹刻出各种人物、动物、水果、风景、喜庆场面等图样。文革期间去重庆串联还买几包陶醉欣赏收藏,慢慢地看到市面渐渐多起来兴趣反而淡化了。</h3><h3>▲</h3> <h3>&nbsp;③在拱猪游戏中,除非收齐一种花色,应尽量不去得分,最好避免拿到红桃大牌和黑桃Q,因为这些牌在游戏中分值高,而拱猪是以负分最少方为赢家。红桃收齐是得200分(实际是-200分),A是50分,K是40分,Q是30分,J是20分,1---10花点各是10分。“猪”是黑桃Q,100分,“羊”是方片J,-100分,梅花10是“翻”。谁得到了“翻”,谁的分值(无论正负)就翻倍。同时允许“猪”、“羊”、“翻”亮牌,亮后的牌值翻翻。即“猪”是200分,“羊”也是-200分,“翻”就要在原所得分数的基础上乘4。据一些棋牌书刊介绍,拱猪游戏最早是国外的"黑桃皇后"玩法传入我国,结合中国国情,在玩法上进一步变化发展而来的。</h3><h3>▲</h3> <h3>43)摹印(拓印):将硬币上面放张纸,然后用铅笔尖在纸上对硬币反复摩擦,便会印出硬币的模样。</h3><h3>▲</h3> <h3>44)集糖纸、烟盒、火花:直到今天,小时候积攒(基本是捡来的)的糖纸还在家里存放着,50多年了......</h3> <h3>从家里搬回16本青少年时期积攒的糖纸,全是捡来的,基本上没有自己掏钱吃糖留下的糖纸。</h3><h3>▲</h3> <h3>糖纸还分门别类,做的很细。 可以看到在电视大学英语书上密密麻麻的标记。 该怎么处理呢?留着无用,弃之可惜! 童心未泯啊!</h3><h3>▲</h3> <h3>夹糖纸的书本有“中国共产党第六冶金建设公司机关委员会”奖给的笔记本,有上山下乡招工回城时老乡送的笔记本等。</h3><h3>▲</h3> <h3>45)手影:利用照到墙上的灯光,用手的技巧和变化,使墙上出现马、兔、鹰等形象和动作。</h3><h3>▲</h3> <h3>46)编花篮:几个女孩子围一圈,把腿一个搭一个,往前边跳边转圈,边唱着小曲:“<span style="line-height: 1.8;">编,编,编花篮,</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编个花篮上南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南</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山开满红牡丹,</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朵朵花儿开得艳……”</span></h3><h3>▲</h3> <h3>47)拍手歌:&nbsp;</h3><h3>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穿花衣。&nbsp;</h3><h3>你拍二,我拍二,二个小孩梳小辫儿。</h3><h3>你拍三,我拍三,……</h3> <h3>还有《一分钱》、《卖报歌》、《两只老虎》、《小燕子》、《小老鼠上灯台》……等等儿歌,传诵至今,经久不衰。</h3> <h3>48)九连环:九连环是中国民间玩具。以金属丝制成9个圆环,将圆环套装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并贯以环柄。游玩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反复操作,可使9个圆环分别解开,或合而为一。</h3><h3>▲</h3> <h3>&nbsp;49)掏裆骑自行车:小时候,家里有自行车(基本是28车)的是比较富裕的家庭。由于个子小,骑自行车坐在车座上,脚在脚蹬上不能蹬整圈,就往前蹬半圈,倒回半圈,再往前蹬半圈,再倒回半圈,以此周而复始骑行。另一种就是掏裆骑了。就是将一只脚踩在脚蹬上,另一只脚从自行车的三角形主架内(大梁下)伸过去踩在另一脚蹬上,前后晃悠或蹬整圈前行。</h3><h3>▲</h3> 下面是链接,点击文字即可观看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3qrw9z1?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儿时游戏汇编(二)</a><br></h3><h3>▲</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33a2ho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往事悠悠</a><br></h3><h3>▲</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xoypw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忆“焦枝铁路大会战”</a><br></h3><h3>▲</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i6bcd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玩水</a><br></h3><h3>▲</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hy496x?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下乡之前</a><br></h3><h3>▲</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dojr3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下乡期间</a><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