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两天的教学视导,各研训员对弹子学校、桥亭中学的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全方位进行了视导。区教师进修学院六级职员魏启万代表学院作了总结发言,提出以下建议:</h3><h3> 一、管理要进一步细化</h3><h3> 1、探索科学管理体系。弹子学校集幼儿、小学、初中于一体,学段不同、教师不同,工作量的不同,如何协调发展,是学校值得研究的课题。 </h3><h3> 2、制度要落实。制定千百个好的制度不如落实一个制度,要做到谁分管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h3> <h3> 3、排课的科学性。比如初中一个年级只有两个班,语数外三学科分别因三个老师上,一个教师包一个年级, 如何让教师的教学在学校内部形成竞争机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教学氛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可以考虑交叉排课这一方案。 <br></h3><h3> 4、严格课程管理。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实施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可好所有课程,在教师的配备上要进行思考,多渠道,合理解决教师缺编,特别是结构性缺编严重的问题。</h3> <h3></h3><h3> 二、课堂要进一步优化</h3><h3> 目前,我们的教师我认为不是缺知识,缺的是态度、方法、技能。不求尽心,但求尽力。尽力了,就对得起自己那份工资;尽心了,才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从各学科研训员刚才交换意见提到的问题来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h3><h3> 1、教学研究问题。由于学校体量小,教师人数少,就语数外三个学科每个年级也只有1名教师,无法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建议学校联合周边兄弟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整合几所学校力量、盘活现有资源,定期开展教学研究,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h3><h3> 2、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问题。现在我们许多教师上课都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整堂课就像放电影一样,不停地展示一张一张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作为老师上课没有板书,甚至用课件代替板书,我认为应该得到纠正。</h3> <h3> 3、课堂“最后一公里”问题。从前面各学科研训员介绍的情况来看,我们有一些教师由于经验欠缺,对学科知识点虽然能讲细讲透讲精,但仍缺乏最后的点眼之笔,又如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呢!<br></h3><h3> 4、学生主体地位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仍占据了霸主的地位,整堂课教师一讲到底,师生互动几乎没有,实质上就是教师对学生不放心,学校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树立优生不是老师灌出来的,而是自己悟出来的。</h3><h3> 5、导学案的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师研究的问题,导学案是学生应做的事。导学案上不应该有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等,应该只有学生的学习目标。</h3> <h3> 6、教学模式问题。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对新老师、懒老师、有问题的老师是有作用的,要倡导老师“学模、用模、变模、创模”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br></h3><h3> 7、网上资源应用的问题。我们有一些教师在网上下载的教学资源,不加以修改,直接用于学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教学对象的不同,自己教学功底的差异,照搬网络资源,只会鹦鹉学舌。倡议教师应切合学生实际合理使用。</h3> <h3> 三、校园文化本土化</h3><h3>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说做得已经很好了,我认为学校可以考虑加上一些有本校教师、学生的作品,让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一些本土元素。比如班主任围绕 “听课文化、自习文化、课间文化、考试文化……” 来打造特有的班级文化。</h3> <h3> 四、育人因素多元化<br></h3><h3> 1、环境育人。保持操场、走廊、教室等的整洁干净,合理摆放教室杂物,创立良好育人环境。</h3><h3> 2、文化育人。结合本校实际,通过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等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校园充满读书声、歌声,笑声;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h3> <h3> 五、校本教研经常化<br></h3><h3> 1、校本教研要“送出去,请进来”。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骨干引领开展校本教研,让新教师上汇报课、年轻教师上研究课、骨干教师上观摩课、老教师上示范课等形式,加速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h3><h3> 2、校本课题不主张“高大上”的研究课题。倡导教师对教学中某一些困惑进行研究,多研究一些“小问题、真问题、实问题”。</h3> <h3> 听了魏老师总结,与会弹子学校表示,这次视导工作,犹如春风化雨,带来满满的能量,为今后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学校将以此次视导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夯实教学常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