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包头大剧院隆重上演

国是国的国

<h3></h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风暖阳的五月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除了鸟语花香、满目春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还有一场震撼人心的歌舞剧</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等着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div></h1><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5月14日在包头大剧院拉开序幕!</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h1> <h1>  该剧以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草原诞生及发展历程为题材,紧紧围绕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命运变迁这条脉络,浓缩了乌兰牧骑60年的风雨历程,通过“乌兰牧骑人演乌兰牧骑事”,讲述了一代代乌兰牧骑人始终与基层农牧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胸襟境界,深刻诠释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乌兰牧骑服务于基层群众始终不变的主题。</h1> <h1>   从2017年首演至今,共演出66场。曾获第十四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奖,并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入选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和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名录。</h1> 剧情简介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1> 本剧以主人公那日苏个人的生活经历为脉络,讲述了一代乌兰牧骑人的命运故事。表现了乌兰牧骑自诞生以来,坚持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于基层牧民生活的宝贵精神。揭示了乌兰牧骑几十年来对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兴旺发达,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与现实价值。</h1><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序 <h1>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一支刚刚成立的乌兰牧骑小分队艰难进行在漫天风雪、茫茫夜色中。队长钢普力布带领队员们赶着一架“勒勒车”,迎着呼啸的风暴,向偏远的牧点跋涉。</h1> 第一幕 <h1>  少年那日苏第一次看到乌兰牧骑的演出,特别兴奋。他跃跃欲试,唱起了最喜爱的长调。歌声打动了所有乌兰牧骑队员。在队长钢普力布的鼓励和民间艺人特戈希老爷爷的支持下,那日苏加入了乌兰牧骑。</h1> <h1><br></h1> 第二幕 <h1>  在草原的那达慕大会上,那日苏的长调一鸣惊人,被选送去北京演出。</h1> <h1>  钢普力布和老艺人特戈希听到乌兰牧骑在北京演出成功的消息十分高兴,又隐约感到担心:也许那日苏会离开草原上的乌兰牧骑。</h1> <h1>一场大火降临草原,乌兰牧骑队员与牧民们共同奋战、扑灭了火焰。那日苏感到自己与乌兰牧骑生死与共的情义、与大草原难舍难离的感情。他决定留在乌兰牧骑,哪里也不去。</h1> 第三幕 <h1>  青年那日苏和队长钢普力布一同带领着他们的乌兰牧骑演出队,在草原上留下长长的足迹。</h1> <h1><br></h1> <h1>  那日苏恋爱了。</h1> <h1>  萨仁高娃的舞蹈天资,又一次被专业文工团看中。当钢普力布队长得知上级专业文艺院团调萨仁高娃时,内心百感交集,为了乌兰牧骑事业,当初是他挽留了那日苏没有去北京发展,北京少了一位民族歌唱家,而草原上却多了一位优秀的乌兰牧骑队长!如何选择,队长让那日苏和萨仁高娃自己决定。</h1> <h1>  “一个人的心里,装不下两个人的遗憾”。经过反复思想斗争,那日苏决定让萨仁高娃离开自己,去了专业文工团。 </h1> <h1><br></h1> <h1>  送走了萨仁高娃的那日苏继续留在草原为农牧民服务,而他也成为了乌兰牧骑的新队长,在他的带领下乌兰牧骑事业后继有人。</h1> <h1>那日苏深爱着乌兰牧骑事业,送走了一批又一批队员,但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h1> 第四幕 <h1>  时光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在乌兰牧骑纪念演出大会上,已经年过半百的钢普力布和那日苏作为老一辈模范乌兰牧骑代表,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他们看到了新时代乌兰牧骑的发展、也感慨着自己这一代乌兰牧骑人的岁月沧桑。</h1> <h1>新时期的乌兰牧骑继承老一辈乌兰牧骑精神,走进新时代!</h1> 尾声 <h1>  在乌兰牧骑纪念馆,当初一代乌兰牧骑人又重新聚集在一起。他们再一次坐上自己的“勒勒车”,仿佛穿越时光,向着大草原的深处、向着自己的青春年代奔驰而去。</h1> <h3><h1> 剧目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信落后,农牧民精神生活十分匮乏。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决定组建一支装备轻便、组织精干、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的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深入牧区开展文艺宣传工作,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就这样,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宣告成立。</h1><h1> 他们全部的家当就是两驾勒勒车、两块幕布、两顶帐篷、3盏煤油灯、4套服装、5件乐器、6匹马、一套播音设备、一台收音机、一台留声机。乌兰牧骑队员吹拉弹唱舞无所不会,他们通过自编自演、短小精悍、喜闻乐见的节目向农牧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h1></h3> <h1>  乌兰牧骑的创建和发展,汇聚了几代乌兰牧骑人的奉献和努力,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深情厚爱。毛主席3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周总理12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并嘱咐:“望你们保持不朽的乌兰牧骑称号,把革命的音乐舞蹈传到全国土地上,去鼓舞人民。”<br>  1965年,乌兰牧骑第一次走向全国。1965年6月至1966年初,内蒙古4个乌兰牧骑代表队,分赴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巡回演出。1974年起,乌兰牧骑开始走出国门。如今,乌兰牧骑已经发展出75支,人员由最初的每支10多人增至40余人。<br>  60多年来,乌兰牧骑足迹遍布内蒙古农村牧区,累计行程110多万公里,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服务30多万场,各民族观众达2.12亿人次,创造了内蒙古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h1> <h3>作者簡介:曹国宾筆名小淇,1993年開始学习攝影,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國際现代藝術学院。2013年開始在北梁福义街社区担任拆迁组長,记录了北梁征拆的全过程,拍攝照片2万多张,创作了《北梁北梁》MV,本色出演了包头春晚小品《动迁那些事》,攝影作品《放学路上的北梁娃》入选第二十五届全国攝影艺術展,获优秀奖,作品《北梁系列》在中国攝影家在线影展展览,作品《为夢想起舞》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三届攝影艺术展藝術类三等奖,正翔国际攝影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华发新城攝影大赛一等奖、凡是攝影自行车比赛金奖、包头微视频大赛银奖、包頭凡是攝影分站站长,中國蚂蚁攝影群成員,包头0472攝影发起人,包头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艺术科副科长。<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