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名画《奔马图》作者介绍及徐悲鸿作品欣赏

浪淘沙

<h1>徐悲鸿于1941年画的一张奔马图,纵326厘米,横112厘米,纸本水墨,现藏于宜兴徐悲鸿纪念馆。</h1> <h1>徐悲鸿塑像</h1><h1>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h1> <h1>徐悲鸿先生照片</h1><h1>徐悲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h1> <h1>徐悲鸿先生在作画</h1><h1>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h1> <h1>徐悲鸿先生全家福照片</h1><h1>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h1> <h1>城市雕塑作品,徐悲鸿骏马奔腾</h1> <h1>徐悲鸿先生笔下的奔马</h1><h1>惟妙惟肖,逼真传神</h1> <h1>徐悲鸿先生八骏全图</h1> <h1>发行的徐悲鸿先生奔马邮票</h1> <h1>八骏全图制成的装饰墙画</h1> <h1><h1>这幅《奔马图》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奔马图》 真迹。是徐悲鸿1941 年所画,画幅右侧有题词:“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h1></h1> <h1>《奔马图》 </h1><h1>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h1> <h1></h1><h1>时值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在徐悲鸿的一生中,有多幅以马为题材的名画。以这幅画为代表。</h1> <h1>该画中,采用了西方绘画中体与面、明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同时吸收传统没骨法,结合线描技法,纵情挥洒,独具一格。马的头顶、胸部、马蹄、臀部留白,有强烈的光影效果。腹部阴影处,用墨比较淡,显示出了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质感。这幅《奔马图》能让人感受到马呼出的热气、滚烫的体温,甚至淋漓的汗水。它强健的生命力正是抵抗侵略的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的象征。</h1> <h1>徐悲鸿早期画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h1> <h1></h1><h1>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h1> <h1>请欣赏徐悲鸿奔马图</h1><h1>配赞美骏马的古诗句</h1> <h1>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h1> <h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h1><h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h1><h1>--《马诗》</h1> <h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h1><h1>--辛弃疾</h1> <h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h1><h1>--王维</h1> <h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h1><h1>--白居易</h1> <h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h1><h1>--《楚辞离骚》</h1> <h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h1><h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h1><h1>--曹操</h1> <h1>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曹植</h1> <h1>曾经伯乐识长鸣,</h1><h1>不似龙行不敢行。--韩琮</h1> <h1>四山旗似晴霞卷,</h1><h1>万马蹄如骤雨来。--《大猎》</h1><h3></h3> <h1>马嘶落日青山暮,</h1><h1>雁度西风白草新。--王越</h1> <h1>马蹄踏水乱明霞,</h1><h1>醉袖迎风受落花。--刘因</h1> <h1>马思边草拳毛动,</h1><h1>雕眄青云睡眼开。--刘禹锡</h1> <h1>竹批双耳峻,</h1><h1>风入四蹄轻。--杜甫</h1> <h1>懔懔边风激,</h1><h1>萧萧征马烦。--虞世基</h1> <h1>蹀足绊中愤,</h1><h1>摇头枥上嘶。--梁萧纲</h1> <h1>夜阑卧听风吹雨,</h1><h1>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h1> <h1>欣赏徐悲鸿先生更多奔马图片</h1> <h1>背景音乐:喜洋洋(民乐合奏)</h1><h1>谢谢欣赏!谢谢惠顾!</h1><h1>图 片:来自百度网络</h1><h1>文字编辑:浪淘沙 </h1><h1>美篇制作:浪淘沙 </h1><h1>整理不易,欢迎分享转发!</h1><h1>送人玫瑰🌹手留余香!</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