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莊源大的传奇故事

庄天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目 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百年“莊源大”的传奇故事…莊天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话说“莊源大” ………………莊继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老爹”莊俊(节选)………莊世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传说,清咸丰年间,有宁波人在浙江开了爿“莊源大糟坊”,及至清末,店主勇闯上海滩,在虹口租了店面,将莊源大搬到申城,立脚做大后又在后来的旅顺路马厂路拐角开出“莊源大酱园”,成为当年提篮桥最大的,专供油盐酱醋、自销酒和南货烧腊的超级酱园。</p><p class="ql-block"> 关于“莊源大”老板,有多种说法,有说是一福建籍姓莊的水手,因风湿病离船上岸变成经商者。有说创始人是宁波人莊裕大,店名来自老板莊裕大名字的谐音;宁波人“裕”“源”同音。也有认为莊源大寓意“财源广大”。</p><p class="ql-block"> 莊源大的创始人其实是镇海莊市的“宁波帮”人士。创始者莊铉(1789-1852);创业者莊再豪(1827-1900)。</p><p class="ql-block"> 莊再豪的父亲莊铉和祖父莊瀛壁在清朝均“敕封儒林郎”,莊再豪本人“敇授儒林郎布政司理问銜”;“诰封奉直大夫”,为“正五品”官衔。甭管是否是捐纳所官,与莊再豪同时代的莊市小老乡,清末著名实业家、商界巨擘叶澄衷(1840-1899)即为“红顶商人”。莊再豪有文化能接受新事物,亦有经营奇才。</p><p class="ql-block"> 下面就来聊聊“莊源大”的典故传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莊再豪巧制“绿豆烧”】</p><p class="ql-block"> 当年,莊源大的绿豆烧在上海几乎家喻户晓。绿豆烧是配制酒,莊再豪对原料的要求特别高,一定要用来自天津、牛庄、泰兴、横泾等地的高梁,用特制的红曲、玉竹和黄栀捣成的色浆,配份非常严密。红曲放入酒内,酒便由淡绿色变为琥珀色,久藏不褪色,亦不会沉淀;玉竹浆汁入酒之后酒骨发生凝厚变化,成为人们常说的琼浆。黄栀是中药,除了含有耀眼的黄色光泽外,还兼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的功能。再加上一定比例的上等白糖,配制后储藏一个时期,便成了一种色香味俱全的佳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商标就手偶得】</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流传,一家与莊源大隔着一块空地的粮店,某次进了一批绿豆受潮了,向莊老板借地晒潮,莊老板一口应诺。外面人不知道,以为莊源大以绿豆酿酒,消息不胫而走,叫出了名。莊老板觉得“绿豆烧”名头正中下怀,于是趁机注册了“绿豆烧”商标。</p><p class="ql-block"> 一次似乎漫不经心的就手偶得,让莊源大绿豆烧整整红火了一个世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酒好还得吆喝】</p><p class="ql-block"> 人说“酒好不怕巷子深”,莊源大独辟蹊径。1908年,英商创办的8路有轨电车通车,从杨树浦宁武路到广东路外滩。当“叮叮当当”一根辫子的“8路”途经百老汇路亚德路(今大名路旅顺路)时,女售票员把手伸出窗外,用轧票夾“笃笃笃”地敲着车皮报站:亚德路莊源大到了。这应该是莊源大与英商事先谈妥的,起到极好的广告作用。莊源大老板乐善好施会做人,曾对8路的司售人员给予经济帮助。后来,女售票员报站头干脆直呼:莊源大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配方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莊源大绿豆烧”一定是当年“网红”。坊间传说:这绿豆烧酒是李时珍配制的强身健体的药酒,因酒色微绿称之“绿酒”。明末,御医赵学敏带着配方出逃京城隐居窑湾,熬制这种酒来强身治病。后来方子传入民间,再后来清乾隆皇帝品尝了这个酒,见颜色似绿豆茶,便问:这酒哪能绿豆烧的?皇帝金口玉言,从此“绿酒”就改名“绿豆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财源广大】</p><p class="ql-block"> “莊源大绿豆烧”甫一面世,便极受水手和市民欢迎,当时的上海人都将绿豆烧当做拿得出手的礼品。春节、端午、中秋等佳节,莊源大要货的铃声,从清晨一直响到傍晚。铜板银元滚滚流入莊源大酱园。</p><p class="ql-block"> 后来,莊源大在东余杭路开辟新作坊和仓库,在巨鹿路开分销店(有说在重庆路增设门市部),雇伙计和制酒工人70多名。绿豆烧的年产量达数百吨,还远销东南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乐善好施回报社会】</p><p class="ql-block"> 莊老板发财后,不忘回报社会。他买下唐山路的一块空地作义冢,让无钱落葬的穷人有一席葬身之地,他还当众将地契焚烧。一时间,莊老板是笃诚之人的说法蜚声沪上,他的生意更好了。</p><p class="ql-block"> 《蛟西莊氏宗谱》记载:“莊再豪先生行善于上海声施一时”;“设酤肆所得资悉济贫乏,而以恤嫠为最钜”。并还“购义塚、修宗谱、创义塾……”。</p><p class="ql-block"> 文字和传说两相印证。</p><p class="ql-block"> 莊再豪去世后,其子孙继续回馈乡邻。1901年,大儿子莊衮向家乡捐款;参与修建崇正书院。辛亥革命成功后出任西管乡自治公所议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牛饮酒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某人讲了一段亲眼所见的牛饮绿豆烧的奇事:冬天,田里种苜蓿,开春翻耕可以肥田。上海人称苜蓿为“草头”,因为鲜,喜欢吃,本帮名菜有“草头圈子”。牛也许想,人吃得,我如何吃不得?一时没看住,便偷吃地里的草头。其实,牛真吃不得,吃了会得“气鼓胀”病,躺在地上直喘气。人请来郎中,郎中给牛灌绿豆烧,一灌即痊愈。绿豆烧,酒名,从前上海莊源大绿豆烧最有名。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牛饮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莊源大的谢幕】</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夕,莊源大酱园传到了第四代,孙辈们远不及阿爷精明能干,经营渐显颓势。真是“创业难,守业更难”啊。</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酱园的掌门人为莊再豪的曾孙莊继孟。</p><p class="ql-block"> 至1956年公私合营时,莊源大的资金已所剩无几,莊氏后人献出绿豆烧配方,“绿豆烧”并入中国酿酒厂,制酒工人一部分去“七宝酒厂”,一部分到“中国酿酒厂”。此后的绿豆烧,无论瓶装或散装的,都由中国酿酒厂出品。</p><p class="ql-block"> 其后,“绿豆烧”因受消费层次的限制,且因酒价调高,中草药供应不正常,以致“上海绿豆烧”无法与“天津五加皮”竞争,批量越来越小,终于在三年困难时期,因压缩酒类生产,“莊源大绿豆烧”停止了生产。“文革”期间,莊源大酱园的金字招牌被当作“四旧”遭受破坏。</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中国酿酒厂曾考虑恢复生产“绿豆烧”。最终,绿豆烧与七宝大曲、桂花酒一齐还是销声匿迹。</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一段时间,“莊源大酱园”门面出租给他人。</p><p class="ql-block"> 2004年,原“莊源大酱园”的石库门拆迁。 </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为之叹息。</p><p class="ql-block"> 2007年,有识之士调研后指出:</p><p class="ql-block"> 地处上海北外滩的老字号“莊源大”出产名酒“绿豆烧”,其销量及人们喜爱程度,曾可与茅台等相比。但在企业转制中,变成专营油盐酱醋的公司,极有品牌价值的“绿豆烧”无形消失。更为可惜的是,其制造工艺、原料配方、市场营销等档案资料也不知去向。</p><p class="ql-block"> “无可奈何花落去”。但莊源大绿豆烧在人们舌尖上的和味蕾间的醇香和芬芳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参阅了:</p><p class="ql-block">胡展奋《莊源大的开甏酒》</p><p class="ql-block">胡忠泽《莊再豪巧制绿豆烧》</p><p class="ql-block">王坚忍《绿豆烧传奇》</p><p class="ql-block">黎 鸣《老娘舅看老房子》</p><p class="ql-block">屠剑逸《话说莊源大绿豆烧》</p><p class="ql-block">并感谢莊建平、莊杰资料帮助。</p> 莊源大资料图片 <h3>(传说中的绿豆烧酒)</h3> <h3>(酒標欣赏)</h3> <h3>(酒標欣赏)</h3> <h3>(酒標欣赏)</h3> <h3>(1947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彔》中的莊源大)</h3> <h3>(这张更清晰。原创黎鸣)</h3> <h3>(当年莊源大酱园位于旅顺路42号。这是上世纪80年代石库门门面的“莊源大”)</h3> <h3>(2004年,拆迁中的莊源大酱园)</h3> <h3>(铭牌:莊源大绿豆烧分销处)</h3> <h3>(莊源大绿豆烧曾列为上海传统食品)</h3> <h3>(2004年3月23日,新民晚报上有关莊源大的图文)</h3> <p class="ql-block">(2016年7月28日上海文汇关于莊源大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莊源大后人 话说“莊源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话说“庄源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庄继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艰苦创业勤劳致富】</p><p class="ql-block">我曾祖父庄裕大是十八世纪初出生的,原籍福建,从福建辗转流浪到浙江省镇海县庄市镇落户。为养家糊口,他又从庄市镇独身一人闯到了举目无亲的大上海。当时上海已是通商口岸,成了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要在上海得到温饱,是极其困难的。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曾祖父成了贩夫走卒的一员。总算找到了在提篮桥以西沿黄浦江边的码头栖身,以贩卖烧酒为生。从提竹篮子、挑担,直到设摊,才有了一席之地,这里经历了一段艰辛的过程。当时黄浦江边成为内外轮船停泊的码头,船员就要上岸添置日常用品,码头成了小贩营利谋生的场所。曾祖父在码头上,从接触到的劳动者身上学到了许多知识,也了解到船员生活的艰难和疾苦。船员遭到中外船主的盘剥,他们成年累月在茫茫大海中生活,加上自然环境的恶劣,常受风霜雨露侵袭,很多船员患有风湿和筋骨损伤等病痛。大多数船员好酒,以酒浇愁。曾祖父在深人了解船员的实际情况后,发现商机,决心在酒的经营上开拓自己的特色。他在制作烧酒过程中,加人一定量中草药,如黄栀(清热泻火玉竹(养阴清热,生津止泻)、红麺(活血消食)等,不仅能祛除风寒,又能起到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既能御寒,又能治病,深受广大船员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喜爱。后来生意逐步大,名声大振。当时在庄源大旁边有一家粮店兼售杂粮,有时因绿豆受潮在庄源大店旁空地上摊晒,大家以为是庄源大酿酒用料,就误传庄源大的酒是绿豆酿制的。当时曾祖父正想为自制酒取名,就将错就错正式取名为庄源大绿豆烧”,还印制商标(后还注过册),装璜酒瓶。庄源大绿豆烧与一般烧酒不同,它是大麦烧和(洋河)高粱渗和,达到一定的度数,加上中草药浸透。再经红曲调色,使酒的色泽黄中带红,使粘度更为显眼。再加白糖调和中草药的苦味,经过多次的调色调味等制作工艺,使绿豆烧在色香味上独具特色,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青睐。后来扩大营业在虹口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开辟了作坊和仓库,并在法租界巨籁达路(今巨鹿路)开设了庄源大分店,三处职工有六七十人之多。</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曾一度住在庄源大酱园的楼上每天可以看到庄源大绿豆烧的制作过程。蓝业发达时生产经常通宵达旦,经营特色是随叫随送,批零皆可。货到收款,服务周到,有时也可以月底结算。运输上板车到黄包车,后用三吨运输卡车运送到各分店。销售旺季农历端午节随俗烧酒辟邪及中秋佳节和年节为送佳品。批零两忙,门庭若市,要货的电话铃声不断。当时最早用银元铜板,钱柜往往存放不下,就丢抛满地。在我幼小心灵中留下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在上海及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庄源大绿豆烧分销处。庄源大绿豆烧不仅名扬全国,还畅销东南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乐善好施疏财扶贫】</p><p class="ql-block">曾祖父贫苦出身,深谙劳动人民的疾苦,更富有同情心。他热心慈善事业,乐善好施,疏财扶贫。平时庄源大在店铺里免费供应火烫药:乞丐要钱,必给无疑。有的平民百姓无钱买棺,庄源大就施棺材,并免费下葬,送到唐山路的义塚底地(过去是荒地下葬。值得一提的是我曾祖交买下义塚地后,就将义塚地的地契烧掉,以示好事做到底。我曾听老职工告诉我,关于电车站站名叫庄源大的由来。当时英商电车公司许多职工(售票员驾驶员和其它职工),曾得到过我曾祖父经济上的帮助。为了报答庄源大的乐善好施,就将当时叫百老汇路(今大名路)旅顺路口的车站站名改为“庄源大”。外界还认为是由于庄源大绿豆烧名扬海内外的关系,其实是我曾祖父乐善好施得到的无偿报酬啊!</p><p class="ql-block">当然,那时庄源大生意兴隆,来往人多也是客观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业难守业更难】</p><p class="ql-block">曾祖父是庄源大的创业者,生有两子。长子是我亲祖父,也生两子。我父亲是长子,生下三子两女。我父亲持有庄源大股权的25%。我亲叔父生下六子五女,也持有股权的25%;曾祖父的次子是我叔祖父,只生一子即我堂叔,堂叔生一子一女,后我堂兄庄继孟(庄晋)持有庄源大股权的50%。</p><p class="ql-block">庄源大在上海同许多民族工商业一样受到排挤。尤其在抗日战争前后时期,经营十分困难,记得当时租界英捕房的某些头头觊觎庄源大的财富,一手炮制轰动上海的所谓“庄源大小开参与抢劫案件”,要敲诈百条大黄鱼才许结案。后由宁波同乡会会长出面予以澄清和平息。然而此事件已使经营者惶惶不安。</p><p class="ql-block">庄源大在上海的创建和兴起,是曾祖父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只有继承和发扬这种创业精神,才能使庄源大兴旺发达。但我们掌有实权有影响力的后裔中面对困难,缺乏曾祖父不怕艰难的创业精神。故到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庄源大核资所剩已无几,这是养尊处优的结果。</p><p class="ql-block">但是,我们可以告慰先祖的是:勤劳朴索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是庄源大后裔的传家宝,一些后裔是继承曾祖父的艰苦奋斗和勤劳朴素精神的。解放后特别在党的领导和薰陶下开拓前进中,庄源大家族的大部分后裔,从小就生活在一般温饱的家庭里并没有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从我们大房的许多后裔看,我与小哥都能自食其力故对庄源大祖传股份已萌发退股的打算。于是未出嫁的老姐姐接受了小哥的股权我也将股权无偿让给大嫂。记得庄源大股权单据都存放在外滩中国银行的保管箱内。</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庄源大后裔中有留英的成为当时上海电力公司(现名上海市电业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电力专家,有大学教师曾获市先进工作者,市区政协委员,有处级党员干部,也曾获优秀党员称号和被选为闸北区人民代表,有部队师级高级医师,有参加部队到战争前线的战士,有到最艰苦偏僻的农村,成为省三八红旗手,有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我们这些后裔的成长,也是曾祖父创业精神的继续。我们不愧于庄源大的新一代,也是新中国的好公民。</p><p class="ql-block">(转载自上海虹口区文史苑1999年第17期)</p> 莊源大的传承关系 <p class="ql-block">“莊源大”主要经营者传承关系:</p><p class="ql-block">(道字辈)莊 铉(1789-1852);</p><p class="ql-block">(裕字辈)莊再豪(1827-1900);</p><p class="ql-block">(嘉字辈)莊 衮(1852-1927);</p><p class="ql-block">(诚字辈)莊蓉洲(1883-?);</p><p class="ql-block">(继字辈)莊继孟(1914-?)</p><p class="ql-block">注:辈份及生卒年份均根据1929年版《蛟西莊氏宗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老爹”莊俊 <p class="ql-block">“老爹”庄俊,庚子赔款造就的建筑大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庄世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1888年生于上海的庄俊,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他早年考上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国伊利诺大学专攻建筑学,成为中国第一位“科班”出身的华人建筑师。学成归国后,他以中方建筑师的身份协助美国人完成清华大学的规划与设计,并在洋商垄断的上海租界开办了第一所华人建筑事务所。他曾设计过唐山银行大楼、天津扶轮中学、海金城银行、慈淑大楼等一系列经典的建筑。在庄俊长达102年的生命流程中,除了对建筑事业的杰出贡献,他还先后与竺可桢、毛泽东、郭沫若等有过不同一般的交往,政务院分配给他的轿车牌号是“京00001”……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着“建筑泰斗”美誉的建筑师庄俊先生是我的叔祖父,在家里,我称叔祖父为“老爹”。老爹生于1888年6月6日,故于1990年4月25日,享年102岁,今年是他老人家故世二十周年(注:文章写于2010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立志为“三房”争气】  </p><p class="ql-block">老爹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他的爷爷在宁波经商开店,当年他家的“庄源大酒行”在宁波颇有点名气。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家境逐渐衰落。他父亲有兄弟三人,各称为大房、二房和三房。酒行由老爹大伯经营。老爹的父亲(我的曾祖父)为三房,为人忠厚老实,生有二子,即老爹和他的哥哥(我的亲祖父)。可惜曾祖父三十多岁就得痨病早逝,当时老爹还只是个五岁的孩子。我的亲祖父和我的父亲也都是三十多岁因患肺病而故(当年这种病是不治之症),我父亲去世时我还不到实足4岁,最小的妹妹才两个月。这以后,老爹一手担负起我母亲和三个孩子的全部生活,并把我接到上海复兴西路他亲自设计建造的私寓,让我从小接受他的熏陶和教育,一直到他解放后离沪赴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面说到老爹的父辈有“三房”(三兄弟)。分家以后,大房、二房霸占了家中全部财产,每月只给老爹和他的母亲(我的曾祖母)很少一点生活费。老爹小时候每次去领生活费时总要受到两个伯伯的白眼,受尽羞辱,因此他从小就立志将来要有出息,为他自己和母亲争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老爹和母亲住城外(现徐汇区大木桥路一带),上学却在老城厢内的敬业学堂(今敬业中学)。富家子弟路远的可坐人力车,他只能每天帮母亲干完家务后急急忙忙跑步上学,日复一日倒也练就了一付好身板。后来,他转到南洋中学读书,并在190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留学美国“伊利诺”】</p><p class="ql-block">老爹求学的那个年代,正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转变的时期。甲午战争中,大清帝国败于日本之手,在中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朝野上下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不改革不能使中国富强。1898年由上而下发动了以改革各方面制度为目的的戊戌变法。尽管这场变法受历史的限制而中途夭折,但其产生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变法中的某些内容如提倡发展科学技术、创办科技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发展现代工业等进步主张是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西方列强力图在文化教育方面对中国施加影响,其中以美国在华开办教育事业表现得最为突出。如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美国以庚子赔款所创建。另一方面,清朝政府“参考列邦”,也开始重视有系统的理工教育,培养科技人员,在北京和各地开办了一系列的理工科学校。唐山路矿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前身)即为其中之一。这些学校经过认真的选拔考试,录取品学兼优的青年学生入学。老爹的求学年代正是处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也为他发奋读书立志报国创造了机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9年,老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然而尴尬的是,由于家里穷困,靠母亲做小手工根本负担不起上海到唐山的盘缠。大房、二房不仅不借钱,还讽刺挖苦他,后来多亏有一个好心人借给老爹一百元,这个让老爹铭记一辈子的人也间接地改变了他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唐山的路上,为了省钱,老爹途经北平城不住旅店,自带行李露宿在前门城墙下,饿了就吃烧饼充饥。就这样,他艰难地开始了大学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0年,他又考取了清华学校(后改为清华学堂)庚款留学生第二届预备班。同班的还有赵元任、胡适、竺可桢等人。老爹和竺可桢成了好朋友,两人的成绩始终列班级前茅。作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俩剪下盘在头上的辫子,一同远渡重洋,踏上了改变各自一生命运的留学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著名的伊利诺(亦译伊利诺伊斯)大学第一次迎来了中国留学生:竺可桢进入伊利诺大学农学系,老爹进入建筑工程系学习。当时他的生活非常清贫,经常是两片面包加几粒花生米喝一杯白开水就算一顿饭。作为孝子,他总是节省下数额不多的奖学金,每月按时寄回给国内的母亲,长此以往,以致于同学们都误以为他国内有妻室,恋人也因此和他分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华园的中方设计师】(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破洋建筑师垄断】(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政务院给他“00001”号专车】(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族的“基因”】</p><p class="ql-block">我们庄家好几位长辈都英年早逝,但老爹身体始终很硬朗,是当年上海为数不多的百岁寿星(当年上海百岁老人仅12人)。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体育运动,学生时代当过南洋中学学生体育 会会长。他酷爱长跑、跳高、游泳、足球、网球和攀高。他92岁时还坚持洗冷水浴,96岁高龄时能每天外出散步。上海华东医院曾专门为他作全面体检,探索他的长寿之道,并采集他的头发和指甲去研究。家中有一张他在美国密执安州参加大学生运动会跳高比赛的照片,在那张发黄的照片上,老爹正在用介于跨越式和剪式之间的独特跳高姿势(几十年后田径专家将这种姿势称为“半剪式”),越过足有一人高的横杆,还得了奖牌,这太令人惊叹了。要知道这是在二十世纪之初,中国人还留着辫子,女人还裹着小脚,在国际上还被称为“东亚病夫”,而老爹已经在美国的竞技场上展示中国人的风采了。他还擅长撑杆跳高,可以过3,5米以上的横杆。当时国外也很少有人从事这项田径项目,在国内则根本没有,所以我想他这个成绩或可视为当年的全国记录。我自己在上大学期间是北京师大田径代表队成员,在新疆工作期间多年兼任业余体校田径教练,这可能和老爹的“基因”不无关系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人家对家人和子女要求十分严格,这也是那个年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他曾为子女写过这样的话:“我愿我的子孙后代,不分男女,都要树立勤劳刻苦的精神,舍己为群的风格,朝气蓬勃,保持气节,稳步前进,忠诚老实,为祖国服务,使我国成为最伟大、最富强的国家之一。”这是他对子孙后代的期望,也是他身体力行的准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50年春,老爹出于爱国热忱,写信召回毕业于伊利诺大学并在美国从事建筑业的儿子,即我的堂叔庄涛声,要他投入祖国建设行列。当时,涛声堂叔在纽约的英门建筑师事务所工作。该事务所的建筑师阿尔文·英门(AlvinInman)很器重我堂叔,劝他留下来工作,而且请他转告老爹,邀请老爹夫妇来纽约定居,与英门合作,并表示愿将“英门建筑师事务所”改名为“英门·庄俊建筑师事务所”。老爹回信除了感谢英门的一片好意外,还谆谆告诫儿子:“新中国已经成立,你应尽快回来参加祖国的建设工作。”堂叔听从了父亲的意见,于1950年3月和其他二十几位在外留学的爱国知识分子,辗转奔波,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时老爹已在北京工作,他对儿子的要求是一不留上海,二不留北京,要他先去一个比较艰苦的地方,体验中国一般民众的生活。堂叔就这样遵照老人家的意愿,选择了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新中国服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在老爹身边生活过较长一段时间,受老爹的影响很深。1966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因为“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些当年的“臭老九”直到1968年才被分配工作。我想献身于边疆的教育事业,但因为家中有些困难,所以有些犹豫,老爹得知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民给你的知识你应该还给人民,应该去报答人民,服务人民。我全力支持你去新疆,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做点事情。”就这样,我毫不迟疑地填写了三个毕业分配志愿:“新疆,新疆,新疆”(当时每个大学毕业生可填报三个分配志愿),打起背包去了新疆阿克苏地区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的贫困小县乌什当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并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多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利用假期训练运动队、义务辅导学生学习,我曾经连续12年放弃探亲假没有回上海,这些也都得到了老爹的支持和赞许。可以说,老爹的人品始终在影响着我,所以即使在边疆遇到再大的困难,我都从来没有动摇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22日,在祝贺庄俊从事建筑设计7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老爹被国家城乡建设部授予“建筑泰斗”的荣誉称号,他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学专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8年,是老爹的百岁寿辰。上海欧美同学会为他举行了百岁寿庆活动。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麦肯奇教授偕同夫人,特地来沪向他祝寿,并授予荣誉证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0年4月25日,老爹走完了漫漫人生的最后一步。老爹的一生留下的不仅有他的建筑精品,还有他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后人永志铭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全文刋登于《档案春秋》2010年第四期 ,因篇幅所限,本文节选自《镇海庄氏》第二期《“老爹”庄俊-庚子赔款造就的建筑大师》。作者庄世焘:上海兴业中学原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上海校友会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莊俊回国后参与规划、设计、监造的清华学堂•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莊俊设计的部分上海优秀建筑•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左上:江西中路金城银行大楼•1928</p><p class="ql-block">右上:南京东路大陆商场•1931</p><p class="ql-block">左下:交通大学总办公厅•1933</p><p class="ql-block">右下:孙克基妇产科医院•1935</p> <p class="ql-block">莊世焘(中红衣者)和居沪的部分镇海莊氏宗亲的合影。</p> <h3>(浦西最高楼,北外滩白玉兰广场。莊志俊摄)</h3> <h3>(如今的上海白玉兰广场W酒店就建在莊源大酱园的原址处)</h3> 宁波莊源大故居 <h3>(《人文庄市》莊元大故居信息)</h3> <h3>(莊元大故居:宁波莊市社区烂秧田11号。莊德章提供)</h3> <h3>(莊元大故居。莊德章摄)</h3> <h3>(莊元大故居。莊德章摄)</h3> <h3>(莊元大故居。莊德章摄)</h3> <h3><h3>(莊元大故居。莊德章摄)</h3></h3> <h3>(莊元大故居。莊德章摄)</h3> <h3>(莊元大故居。莊德章摄)</h3> <h3>(莊元大故居。莊德章摄)</h3> <h3>(莊元大故居。莊德章摄)</h3> <h3>(莊元大故居。莊德章摄)</h3> <h3>(莊元大故居。莊德章摄)</h3> <h3>(莊元大故居。莊德章摄)</h3> <h3>(莊市莊氏宗祠)</h3> 与莊源大有关的谱谍 <p class="ql-block">(请点开以下链接阅读)</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v981tn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章梫与《庄再豪公墓志铭》 一一庄氏宗谱上的名人轶闻</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vbygyy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夏锡祺与《徐太夫人八旬寿言》——庄氏宗谱上的名人轶闻</a></p> <p class="ql-block">谢谢阅读。</p><p class="ql-block">(弘扬“三家”文化,如涉侵权,或有补充更正,欢迎与手机13818274122莊天佑本人联系)</p><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增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