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正值立夏时节,明镜小学为了深入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推动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展示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于5月7日举行了为期两天的“朝美杯”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大赛。</h3> <h3> 首先由邓利仙老师执教《琥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综合复习部分。全文逻辑思维严密,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趣味横生。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作者严密的推理和生动的语言,难点是体会作者如何进行推测。邓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推测”为主线,重点分三个板块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板块,以琥珀的奇异导入学习,理解什么是推测,即推测是有根据的想象。引导学生推测,理清课文思路;二、自主学习作者合理、周密的推测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通过师生交流,深入文本,学习生动的语言;三、借助第一板块推测的思路和第二板块生动的语言,学会复述故事,即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通过三个板块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科学小品文与一般的说明文的区别,拓展延伸阅读其他科普文和创编科学小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的兴趣。</h3> <h3> 《刷子李》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其编排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让学生在经过本组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的学习后,通过略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家独特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表达效果。但其学习应该与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有所不同,而本文的学习内容是在细节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冯骥才独特的一波三折式的谋篇布局方法。课堂上,张远平老师充分放手“让学”,以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为切入点,抓住“技艺高超”这一关键词,学生自读自悟;从正面和侧面细节描写入手,课中引入《泥人张》的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家独特的描写表达方法,体会表达效果。</h3> <h3> 胡瑾老师执教的是一篇选读课文《孔明智退司马懿》,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与第七单元人物描写相照应。本文故事简单,人物形象丰满,文字均以古白话的方式出现,读来有滋有味。记得歌德说过,艺术作品的内容人人都看得见,其含义则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是秘密。胡老师在对预习情况进行反馈后,就将大量时间放在文章结构和写法的探究上。通过板书引领,让学生发现两个段落之间的写法和结构存在一一对应的秘妙,通过对比映衬的写法,学生领悟到大量笔墨写司马懿的多疑是为了更加突出孔明的胸有成竹,沉着冷静。</h3> <h3> 黄雪梅老师用充满童趣的教学语言,将在场的学生和老师带入了那片清新的《荷叶圆圆》之中。黄老师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创设情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整堂课很好地践行了这三点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摸的世界中: 注重创设情境,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整堂课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br></h3> <h3> 王璐是我校最年轻的语文教师,她执教的《童年的水墨画》是统编教材三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多彩童年”,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h3><h3> 《童年的水墨画》由《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儿童诗组成,三首小诗勾勒出了三个乡村儿童生活的剪影:“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王老师在带着学生整体感知三首诗后,进入第一首诗《溪边》的学习。诗的语言既凝练又富有跳跃性,学生对于“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等诗句难以理解,王老师体察到了学情,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抓住诗歌这种文体特点进行教学,讲得太多,读得太少。</h3><h3><br></h3><h3> </h3> <h3> 何军峰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堂精彩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青铜葵花》阅读分享会。 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红利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受用终身。何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会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关注优美、特殊的文字、链接生活、看目录猜一猜、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苦难中的幸福。从而,让学生掌握一点点的阅读方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整堂课的效果很不错,得到听课老师和评委的一致好评。</h3> <h3> 鲁慧芳老师执教的是《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初读课文,让孩子感受白话文和现代汉语的不同表达方式,并知道一些词的含义,接着由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两个手指),看诸亲六眷是如何猜测的,并同桌合作完成表格,梳理课文内容。然后通过研读严监生的神态和动作,揣摩严监生一次比一次更着急的心情,进行写话练习“如果他能说,在诸亲六眷猜错时,他会说些什么?”最后概括出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课尾,老师让孩子猜测,当严监生的妻子病重、去世,他的哥哥犯事逃走,他愿意花钱吗?随后教师给出与孩子猜测完全不同的、原著中的内容,引导孩子去读原著,更全面地感受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h3> <h3> 《小真的长头发》是统编教材三下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宋肖汉老师带领302班的小朋友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奇妙。课文里有许多环节需要联想,从一开始的游戏《这是什么》导入,让孩子们带着想象走进课文。同时通过预学单,在课堂上对字词进行针对性教学。在自由读课文后,抓住9--12自然段,梳理小真的神奇想象。通过小组合作,感受想象的神奇、丰富。在交流中拓展思维,在合作中感受想象的乐趣,激发表达的兴趣。</h3> <h3> 吴七红老师执教的是统编教材一下的《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文章读来生动有趣。本篇是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好教材。吴老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扎实有效地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标点、体悟人物心情、关注提示语等方法,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集体读、分段读、还有戴头饰的小组情境读等,有层次地指导学生学会分角色朗读,课堂有明显增量。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由扶到放,突破重难点,还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提取信息与逻辑思维的能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h3> <h3> 程波老师带来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民间故事——《漏》,这是统编教材三下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程老师充分关注到了课后的语文要素,先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运用课后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大概内容,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最后指导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h3> <h3> 最后我校教务处主任、建德市小学语文教学名师——许珍老师上了一节精彩的展示课《文具的家》,这是统编教材一下的一篇精读课文。许老师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语境中引导孩子识字,如踏雪无痕般渗透一些识字方法,运用形声字识字、顺口溜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充分利用插图,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把看图与说话训练结合起来,提升思维水平;在阅读中注重培养学生圈圈画画的好习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在仿写句子中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h3> <h3> 每位青年老师课上完后,都会主动、虚心地向小学语文教研员谢建萍老师请教,谢老师也诚恳、耐心地进行点评、点拨、指导,帮助青年老师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谢老师指出了本次语文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所呈现出来的四个亮点:1.聚焦语文要素确立教学目标,学习有方向;2.适切学习支架助推语文学习,学习有方法;3.基于文体、学情设计学路,课堂有创意。4.语用实践活动推进学习过程,课堂有增量。最后,她还给青年教师们提了三点宝贵的建议:一是要加强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领悟课标的精神,更有效落实课标要求;二是要加强统编教材的研读学习,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求用好教材;三是加强对学生与学习方式的研究,指向素养培养,实现精准教学。</h3> <h3> 这次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每位参赛老师都认真对待,准备充分,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不同角度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魅力,呈现出许多亮点,提供了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些许不足,为全校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愿每一位青年教师砥砺奋进,遇见最优秀的自己!愿明镜小学语文团队努力探索,绽放出绚丽之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