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楚韵,灵秀湖北。<2>2019年4月22日一5月1日)湖北旅游记

大儒

<h3>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东接闻名古城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 ,南望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高峡平湖 丹江口水库。</h3><h3>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h3><h3>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007年,武当山和长城、丽江、周庄等景区一起入选 “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2010至2013年,武当山分别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入选最美 “国家地质公园”。</h3><h3>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h3><h3>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h3> <p class="ql-block">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p> <h3><h3>武当山,被誉为“天下第一仙山”。明朝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家寺庙来修建,有“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说法。综观宏大的武当山古建筑群,荟萃了中国古代最优秀建筑方式,集中了皇室建筑的宏伟大气、道教的玄妙神奇,园林的幽静典雅等多种特色,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经典之作。</h3></h3> <p class="ql-block">图片欣赏美景。</p> <p class="ql-block">图片欣赏美景。</p> <h3>拍攝武当山美景。</h3> <h3>拍攝武当山风景。</h3> <h3></h3><h3>.拍攝武当山风景,云雾山景。</h3> <h3>武当山上天柱峰(太和宫金殿)下,此处上山之路。</h3> <h3>武当山高山牡丹花。</h3> <h3>乘索道上武当山天柱峰。</h3> <h3>太和宫全景</h3><h3>太和宫建筑群</h3><h3>太和宫位于天柱峰顶端,红墙碧瓦,如同仙宫圣阙。其建筑群分布在海拔1500米、上下约2公里的建筑线上。宫室整体布局充分利用天柱峰高耸霄汉的气势,以明朝皇家建筑法式,巧妙进行序列布局,突出神权至高无上的思想。天柱峰上的金殿称为太和宫正殿,到清代时则把明朝建的朝圣拜殿称为太和宫,沿袭至今。</h3><h3>太和宫始建于宋、元,大建于明永乐十至十四年(1412—1416年)。元代初期,天柱峰顶端有一座石殿,一座铜亭,亭内置一香炉,供玄帝像一尊。到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造铜殿置于顶,供玄帝像。明永乐十至十四年,在顶上建金殿,在顶下建朝圣殿及左右钟鼓楼;右置元君殿、父母殿等等共78间。在天柱峰北建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等;并修筑蹬道,装以石栏,若云梯之状。赐额“大岳太和宫”。到嘉靖时,本宫扩大建筑为520间,管领清微宫、朝天宫、黑虎庙、文昌祠。由于长期失修,大部分宫殿已废,后经政府斥资修复,现建筑面积达1900多平方米,占地87500平方米。</h3><h3>太和宫瑰丽精巧的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宇楼堂依山傍岩,布局巧妙,周围层峦迭嶂,起伏连绵,烟树云海,气象万千,把太和宫衬托在蓝天白云之下;黄宫红楼,朱墙翠瓦,如颗颗金珠撒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宛如人间天阙。明朝孙应鳌作《太和宫》诗赞其景:天柱开金阙,虹染缀玉墀。势雄中汉表,气深太初时。日月低双壁,神灵肃万仪。名山游历遍,谁似此山奇。</h3><h3><br></h3> <h3>太和宫,位于天柱峰顶,建筑整个布局充分利用天柱峰高耸霄汉的气势,以明朝皇家建筑方式,巧妙进行序进布局,突出神权至高无上思想,达到“美如天宫”意境,是武当山标志建筑。</h3> <h3>太和宫三教祖师殿。</h3> <h3>金殿,敕建于明朝永乐14年(1416年)为重檐庑殿式,九踩斗拱,仿木铜铸鎏金结构。结构精巧,工艺精湛,殿内是匾“金光妙像”是清圣祖康熙大帝御笔,运笔舒展隽秀。</h3> <h3>武当山天柱峰(海拔1612米)留影。</h3> <h3>武当山天柱峰太和宫外景。</h3> <h3>武当山太和宫内明朝明成祖朱棣下达祭祀圣旨。</h3> <h3>明成祖圣旨文碑刻。</h3> <h3>天柱峰上“大岳武当”石碑留影。</h3> <h3>琼台观,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光绪时重建部分庙房。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h3> <h3>武当山(武术学校)琼台中观内信辰道长教授武当拳。</h3> <h3>武当山琼台中观内信辰道长教授武当拳。</h3> <h3>武当山琼台中观道士习武。</h3> <h3></h3><h3>武当山琼台中观道士习武。</h3> <h3>武当山女道姑在外习武(太极剑)。</h3> <h3>武当山武术学校少年武术班在练功。</h3> <h3>武当山琼台中观内老道长练“金盘坐功”。</h3> <h3>武当山琼台中观内外国学员在练金盘坐功。</h3> <h3>武当山琼台中观内外国学员在练金盘坐功。</h3> <h3>武当山琼台中观内另一老道长练金盘坐功。</h3> <h3>武当山琼台中观内学员跟师傅在练金盘坐功。</h3> <h3>太子坡,又名复真观,背依狮子峰,右为天池,雨时飞瀑千丈,左为下十八盘,环境清幽,景色秀丽。因“铁杵磨针”的传说,在此修建了一座道院,取太子回心转意再度修行的意思,把这座道观改为复真观。太子坡位于天柱峰东北,是登临金顶的必由之路,该观始建于明代前期,后多次重修,而其建筑基本上保存了原貌。现存殿宇2000多平方米。殿堂依山势而建,层层向上,最高处为太子殿。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观中有一栋依岩层叠而建的五层楼阁,以一根立柱支撑着交叉叠搁的十二根梁枋,称为一柱十二梁。此楼建筑结构独特,建筑技术精湛,虽经历几百年风雨,依然巍峨耸立山间。</h3> <h3>太子陂院门内照壁上有福.禄.寿|,每一遗迹都包含历史沧桑,每个游人都想要摸下以示祈福。</h3> <h3>太子殿布置独具匠心,有少年真武读书的壁画、石案、笔墨、古籍等,所营造的刻苦读书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当年太子生活学习的情景。这里是武当山唯一的求学祈福之地,学子们至此,仔细观察太子读书雕像的神态,认真领悟太子读书的专心,或许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涯有新的启发。</h3> <h3>武当山上太子陂院内北门古香炉。</h3> <h3>武当山太子陂内五云楼(接待庵)有一柱十二樑建筑奇迹,在这种雄厚的一木结构建筑中,十二梁的构建更是巧妙。可能是依山势而筑建的缘故,这五云楼的上顶横搭了十二根梁枋,且这十二根梁枋穿搭在同一根立柱上,对于房屋的沉重力计算相当精确,它的构思之巧妙,是后人所不能及的,数百年过去了,它经历了朝代的更替,见证了历史,依然挺立其中,这不但是中国古人的经典之作,还是中国古建筑难以挖掘的谜。</h3> <h3>紫霄宫,又名“太元紫霄宫”,明代宫观建筑,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紫霄宫坐落在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占地面积约27.4万平方米。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h3><h3>紫霄宫是武当山保存较完整的皇家庙观建筑群。同时也是武当山保留比较完整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紫霄宫为武当山历史上的道教宫观之一,属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1932年,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红三军司令部所在地,贺龙元帅曾居此。</h3><h3>1982年02月24日,紫霄宫作为皇家庙观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紫霄宫作为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开放。1994年12月,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h3>武当山紫霄大殿,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h3></h3> <h3>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玉虚师相、九天降魔祖师、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真武大帝本为颛顼的辅佐之神玄武,后来真武大帝接替北方天帝颛顼成为镇守北方的天帝,颛顼则成为统治阴间的酆都大帝。现在湖北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中国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h3><h3>明朝时期,应明成祖朱棣政治需要而加封号,在全国影响极大,所以民间传说,他是盘古之子,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天龙有八部,中华之祖龙,并接替玉帝成为天庭的第三任天帝。</h3><h3>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h3><h3>道经如是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净乐宫,乃国王之子。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 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并将他命名为“太玄”。太玄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妖魔。</h3> <h3>张三丰(天师)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个角。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汉光武进武十年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身穿锦绣并且拿了一枝奇花给她。他母亲接过来就醒了,只觉得满室异香,整月不散。由此感应而怀孕,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紫气弥漫在庭院中。房间里光华如有日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被明成祖封为真武大帝。</h3><h3>祖天师张道陵</h3> <h3>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华轩居士据《全真诠绎》记载,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时列入八仙之列。</h3> <h3>紫霄宫下三清阁。</h3> <h3>武当山三清阁内父母殿,拜敬父母之地。?</h3> <h3></h3><h3>武当山皇经堂,是住庙道士诵经拜神的场所。在湖北的武当山,每在晨钟暮鼓的时辰,道士们便集中在这里,做“早坛”、“晚坛”功课,每天如此,从无间断。</h3> <h3>南岩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的南岩上。据《太和山志》记载,唐宋时就有道士在此修炼,元代道士在此创建道观,至大元年(1308)“天乙真庆万寿宫”,元末建筑毁于大火,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重建,时有大小殿宇六百四十余间,赐额“大圣南岩宫”,清末大部分建筑复毁。现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原元君殿旧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华衣,形态逼真。宫外岩北有老虎口,岩南峰峦之上有梳妆台、飞升台等古迹。</h3> <h3>南岩,又名“紫霄岩”,因它朝向南方,故称做南岩。它的全称是大圣南岩宫,是武当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一处。</h3> <h3>南岩宫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最奇特建筑,全部建在峭壁上,称为“峭壁悬宫”。</h3> <h3>龙王生第八子赑屃,生性好文负重,历代皇帝专刻为皇帝驮功德碑。</h3> <h3>在武当山南岩“天乙真庆万寿宫石殿”外绝崖旁的一座雕龙石梁。石梁悬空伸出2.9米,宽约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一香炉,因此号称 “天下第一香——龙头香”。</h3> <h3>南岩上天乙真庆宫中“神光普照”石碑。</h3> <h3>南岩宫建筑于岩石上。</h3> <h3>天乙真庆宫石墙上“寿福康宁”四字,游人都想留影。</h3> <h3>俯瞰南岩宫。</h3> <p class="ql-block">游览了武当山后,我们来到湖北襄阳,襄阳城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地处汉水中游南岸,襄阳城约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据汉水中游,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襄阳城自东汉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p><p class="ql-block">襄阳城总长为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护城河最宽处250米,襄阳城为保存最完整的十大古城之一,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说。襄阳城共有六座大城门,即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p><p class="ql-block">。襄阳城与仲宣楼、鼓楼、襄阳护城河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中华腹地山水名城。襄阳明清古城墙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与国内其它古城镇携手成立“中国十大古城镇联盟”。</p> <h3>襄阳古城墙门前汉水江大桥。</h3> <h3>襄阳古城商业街上牌坊。上有横额:楚北津成,下有对拔:汉水接地回,楚山横地出。</h3> <h3>襄阳古城留影。</h3> <h3>昭明台也称钟鼓楼,为襄阳标志性建筑。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根据历史记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 1990年在考证昭明台100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重建昭明台,现为襄阳市博物馆。</h3> <h3>襄阳市博物馆是以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襄阳古城昭明台内。</h3><h3>昭明台为1993年复建的城台高楼式仿古建筑,占地面积4202.2平方米,建筑面积9739平方米。</h3><h3>现开辟有两个基本陈列展厅,三个临时展厅。基本陈列在城台二、三层展厅常年对外展出,展厅面积3200余平方米,基本陈列主题为:“聆文明之足音 品南北之遗韵——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从馆藏近4万件文物中选取879件(套)各类精品文物,运用图片、实物、模型、音像等形式,集中展示了襄阳自20万年前以来历史文化的清晰脉络和深厚底蕴。</h3> <h3>襄阳博物馆内历史故事雕刻。第一单元是史前时期的襄阳,第二单元是先秦时期的襄阳。</h3> <h3>襄阳远古人类生活。</h3> <h3>三国故事人物。</h3> <h3>襄阳出土古钟</h3> <h3>神话园是武汉市汉阳江滩的一部分,位于汉阳晴川阁与武汉长江大桥之间的长江江滩之上,是以大禹神话雕雕塑为主题的景观园。大禹神话园长约400米,宽约60米,分上、中、下三区和中国洪水文化展示馆共四个部分</h3> <h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雕塑。</h3> <h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雕塑。</h3> <h3>1956年中国第一座公路铁路的长江大桥。</h3> <h3>晴川阁又名晴川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h3><h3>晴川阁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h3><h3>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h3> <p class="ql-block">由于开馆太晚,可惜没有参观。武汉三大古迹景点,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我们去了2个。</p> <h3>临长江的晴川阁。</h3> <h3>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h3><h3>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h3><h3>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1][2]</h3><h3>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h3><h3>黄鹤楼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h3> <h3>从景区南门上黄鹤楼前留影。</h3> <h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为朝诗人崔颢所写。</h3> <h3>李白写诗后搁笔(亭)。</h3> <h3>从黄鹤楼上看白云阁。</h3> <h3>黄鹤楼牌坊:江山入画。</h3> <h3>黄鹤楼内胜象白塔。</h3> <h3></h3><h3>仙鹤传说:1.从前有位辛先生开了间酒馆。有一天,一位身材魁梧,但衣着破烂的客人走了进来,他从容不迫地问辛先生: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先生见他气度不凡,不敢怠慢,盛了一大杯酒送上。就这样,长达半年的时间,这位客人总是来要酒喝,而辛先生也从来没有显露厌倦的神色。</h3><h3>有一天,这位客人又来了,他对辛先生说:我欠了你很多酒债呀,又没钱可以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了一块橘子皮,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色的鹤,接着,他坐下来手打节拍,一边唱着歌,墙上的黄鹤便配合他的拍子,翩翩起舞了!酒店里其他客人看见这奇妙的景象。</h3><h3>纷纷付费过来观赏。就这样,经过了十多年,辛先生藉着这只会跳舞的黄鹤赚进了大笔财富。有一天,那位衣衫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了酒店,辛先生连忙上前致谢:先生,请让我供养您吧,您想要怎么生活都可以。客人笑着回答:我哪里是为这个来的呢?</h3><h3>他忽然从怀中取出一支笛子,吹奏了几曲,不一会儿,一朵朵白云就从天上飘下来了,画中的黄鹤也飞了过来;于是客人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离去了。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客人,辛先生筑起了一座楼,就取名叫做黄鹤楼。</h3><h3>2、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年轻的李白来到了湖北安陆,在这儿遇见了孟浩然。孟浩然年长李白12岁,当时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了,而李白只是个文坛上初出茅庐的新手。孟浩然耿直自由的个性、独特恬淡的诗风、徜徉于山水间的生活,都让李白崇拜极了。</h3><h3>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结成了好友,从此常相往返,诗酒为伴。后来,孟浩然有事要去一趟广陵,李白便托人带信,跟他约在江夏相会,也就是现在武昌地区,并且在黄鹤楼饯别。李白望着好友离去的身影,想像着两人各自的前程,一刹时真是思绪万千哪。</h3><h3>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在这首七言绝句中,李白藉由景物的描写,抒发了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的离情。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的分别,彷佛也预示了二人由隐入仕。</h3><h3>由仙入凡之旅程的开始。不幸的是,两人的世间云游都不顺遂,幸运的是,两人都在波折中绽放出了巨大的光辉。孟浩然历经仕途的顿挫,终于返本归真,成了真正的隐士。</h3><h3>3、相传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对夫妻,开着一个小酒馆,吸引着小市民经常来这里饮酒作乐。有一天,老板娘发觉一位衣不遮体的乞丐,他只喝酒,不买菜。老板娘觉得这样赚不了他多少钱,便与丈夫商定一个计谋,乞丐再来喝酒时,便以好言相劝,将他轰走。</h3><h3>第二天,乞丐又来了。老板娘便对他说:“先生,你早。你是我们的老主顾了,天天来喝酒却不买菜,不知是什么原因。因为你来得不是时候,如果从明天开始,你第一个到来,喝的是我们店一天的第一碗酒,便酒菜俱全。但如果其他客人先到,就请你不要再进酒店。”</h3><h3>乞丐欣然接受了老板娘的主意。第二天酒店一开门,乞丐果然第一个先到,老板娘只好给他酒菜。第三天又是如此,第四天、第五天也是如此。老板娘于是心生一计,早开门,结果乞丐还是第一个;晚开门,他仍是第一个;不开门他就不来。就这样过了三年零三个月。</h3><h3>一天老板娘顿时觉得这乞丐不是一般人。于是和她的丈夫双双跪在乞丐面前,忏悔思过。乞丐说:“你们终于觉悟了!”原来他是吕洞宾。从此,吕洞宾喝酒的故事传开了。他觉得不应该白喝,便在酒店里的墙壁上画了一只黄色的仙鹤,还没画完,仙鹤便活了。</h3><h3>酒客们见此情景,惊奇不已,这件事不胫而走。于是,来看鹤的人越来越多。老板娘见有利可图,便在门窗上都挂上帘,使外面的人没法看见仙鹤。她还挂出一张招牌:“凡观鹤者,必购酒三杯。”由于观鹤的人络绎不绝,过了三年零三个月,酒店发了大财。</h3><h3>老板娘对吕洞宾说:“你给我的福分太多了,但如果用赚的钱盖一座楼,请你多画几只仙鹤,那赚的钱岂不是更多了吗?”吕洞宾觉得老板娘真是贪得无厌,但还是答应盖座楼。楼盖成后,开业典礼的那天,吕洞宾向墙上的黄鹤一招手,黄鹤便展翅飞走了。</h3><h3>4、相传在三国时期,有个姓辛的大姐,在江边开了个小酒馆,生意不好不坏,因为辛大姐待人热情,货真价实,靠老街坊邻居照顾生意,倒也能养家糊口。有一天,店门口来了个不修边幅、穿着个性、形象前卫的中年汉子,换种说法,就是来了个要饭的。</h3><h3>开口找辛大姐要碗酒喝,辛大姐菩萨心肠,可怜他惨绝人寰的外表形象,给他一大碗,结果这哥们天天都来要酒喝,辛大姐虽然也不富裕,但自家酿的,也不值几毛钱,就每天照给不误。就这样整整过了一年,这一天中年大叔对辛大姐说:“喝了你一年的酒,不能白喝。</h3><h3>送给你一个礼物吧。”说完就从破袄子里掏出一块桔子皮,在酒店的墙上画了一只鹤,一只桔黄色的鹤,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辛大姐当时都快哭了,不带这么坑人的,刚刷的墙呀,粉刷匠的工钱还没给呢,我这是招谁惹谁了。</h3><h3>有一天,几个客人喝大了,耍酒疯,击箸而歌——就是一边敲筷子一边瞎唱,结果墙上的黄鹤竟然伴随着节拍跳起舞来,这太震撼了,太震汗了,这简直是神迹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这事儿了,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欣赏,更有些知识份子、砖家叫兽每天流连不去。</h3><h3>辛大姐的生意自然就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经过十年的发展,当年的小酒店也变成了大酒楼。这一天那个要饭的又来了,辛大姐感激不尽,拉着他的手说:“大哥,商量个事儿呗,劳您的大驾,能把这座三层酒楼的墙都画满仙鹤吗?这十年大家看独舞都看腻了。</h3><h3>他们说想看广场舞,要是有大型团体操就更好了。”这位大叔脸色大变,飞快从破袄里掏出一只笛子,开始吹起曲子来,没一会,就有一片片的彩云从天而降,墙上的黄鹤也飞了下来,中年人坐上鹤背,在彩云环绕下,飞天而去。</h3><h3>辛大姐为了纪念这位游戏人间的邋遢仙人,就把十年来赚的钱拿出来,在江边一个叫“黄鹄矶”的小山上,修了一座楼,取名“辛氏楼”,后来又改作“黄鹤楼”,连“黄鹄矶”也顺带着改叫“黄鹤矶”。</h3><h3>5、很早以前,有个穷苦的老婆婆在武汉的蛇山上摆了个小茶摊。老婆婆心地善良,远近的穷苦人都愿意到她的茶摊歇脚喝茶。一天早上,老婆婆看见一个道士昏倒在地上,她连忙把他扶起,给他擦脸。道士醒后,老婆婆请他喝茶。道士说他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哪有钱喝茶啊!</h3><h3>老婆婆就冲了茶又掏钱买了两个烧饼给道士吃。道士吃了饼、喝了茶,站起来笑着说:“好心必有好报。”说着用手一指,只见金光一闪,老婆婆揉揉眼睛一看,小茶摊变成了好大的一座茶楼。道士又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说:“你拍三下,它就会下来跳舞。”说完就不见了。</h3><h3>老婆婆的茶摊变成了茶楼,大家边喝茶边看黄鹤跳舞,高兴极了。茶摊的生意越来越好了。黄鹤会跳舞的消息传到一个地主的耳朵里,他想:如果把黄鹤弄到手,就发大财了! 一天,财主带人来到茶楼就喊:“我家会跳舞的黄鹤丢了,听说在这里,快还给我!”</h3><h3>老婆婆向墙上一指,说:“有本事你拿走!”财主一看,原来是幅壁画。财主红着脸低着头溜走了,招得满堂的茶客哈哈大笑。县太爷听说此事,他想把黄鹤献给皇帝,自己好升官发财。县太爷带人来到茶楼,大家正兴高采烈地欣赏黄鹤跳舞。县太爷一看到黄鹤。</h3><h3>也顾不得做官的尊严了,直朝黄鹤扑去。不等县太爷近身,黄鹤一抖翅膀,飞回到墙上去了。县太爷连忙拍手,手都拍肿了,黄鹤仍然在墙上一动不动。县太爷气的快疯了,下令说:“连墙一起给我搬回府去!”县太爷在县衙里又烧香上供,又作揖磕头。可是黄鹤还是一动不动。</h3><h3>县太爷气坏了,叫人涂油漆盖上,油刷了几遍,黄鹤照样出现,在墙上。县太爷又叫人用火烧,大活烧了好久,黄鹤依然完好如初。 突然,黄鹤眨眨眼睛从墙上飞下来,县太爷喜出望外,连忙抱住黄鹤的腿。黄鹤飞起来了,飞上了天。县太爷也跟到半空里,他的乌纱帽都被风刮掉了。</h3><h3>飞呀飞,县太爷低头一看,黄鹤正飞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上空。县太爷吓坏了,全身发抖,一松手,从半空中掉到长江里淹死了。黄鹤飞回茶楼,老婆婆坐到黄鹤身上飞向了远方。以后,人们就在这茶楼的地方建起了黄鹤楼。如今它又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长江边上。</h3> <h3>黄鹤楼下古铜真人秀。</h3> <h3>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占地面积28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h3><h3>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二层红色楼房,因此又称“红楼”。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进驻这里,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廷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里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2017年5月18日,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h3> <h3>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铜像。</h3> <h3>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指挥中心及中华民国政府所在地。</h3> <h3>中华民国政府办公楼。</h3> <h3>中华民国军政府会议室。</h3> <h3>中华民国军政府办公室。</h3> <h3>中华民国政府大会场,孙中山大总统就职典礼就在此举行。</h3> <h3>中华民国民政部。</h3> <h3>中华民国外交部。</h3> <h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全文。</h3> <h3>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全体人员合影(1911年)。</h3> <h3>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毛泽东一生钟爱东湖,将其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1]</h3><h3>东湖因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部,故此得名,现为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其位于长江南岸,是由长江淤塞而形成,100多年前曾和武昌其他湖泊相通并与长江相连,水患频繁。1899年至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下令在长江与东湖之间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并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闸和武丰闸。在人工干预下,从此东湖及其周边的湖泊与长江分离。</h3><h3>武汉东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数百万人次,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风景游览地,2014年前曾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2014年因武汉中心城区扩大,东湖退居武汉市江夏区的汤逊湖之后,是中国第二大城中湖。</h3><h3>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面积88平方公里,由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吹笛区、白马区和珞洪区6个片区组成,楚风浓郁,楚韵精妙。湖岸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顷,青山环绕,岛渚星罗,素有九十九湾之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等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东湖湖畔,成为一道绝佳的风景线。</h3><h3>2016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的东湖绿道为世界级绿道。</h3> <h3>东湖风景区宾纷灿烂的花坛。</h3> <h3>东湖小湖区。</h3> <h3>走在东湖的栱桥上。</h3> <h3>湖边景区新婚仪式。</h3> <h3>东湖大湖,一望无边。</h3> <h3>东湖风景区林地。</h3> <h3>东湖风景区林地景色。</h3>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武汉东湖风景区乘车在市区看到武汉小吃街有名的<户部巷>,据说这几年到了晚上热闹非凡,都是年轻人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玩了湖北主要景点,领略了武汉市风光,今年(2019年10月)武汉要召开<世界军人运动会>整个武汉市都在忙于运动场馆及道路建设,到处在粧点城市面貌,总之到处是工地,一片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今天在完成了湖北旅游马上乘车回上海,再见了美丽的湖北,十一天的旅游我们感受到在楚鄂大地上山水多骄,既长了历史文化知识,又欣赏了优美的风景。大家都心情也十分开朗,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