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碗茶歌赏析

高山流水

<h1>《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br> <br>一碗喉吻润<br>  二碗破孤闷<br>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br>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br>  五碗肌骨清<br>  六碗通仙灵<br>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br>  <br>《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说的现代一点就是喝茶爽死啦)</h1><h3></h3> <h1>七碗茶诗》也叫《七碗茶歌》,是唐代卢仝的作品。这首诗朗朗上口,文字优美,境界深远,可以说是历年历代的茶诗中最为著名的一首。<br>其实,《七碗茶诗》并不是单独的一首诗,它其实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节选。<br>卢仝的好朋友谏议大夫孟简派人把得到的新茶送给卢仝,卢仝饮用之后,即兴而作此篇。关于“七碗茶”的一段因为太过精彩,所以常常被人取出来单列成篇。<br>“一碗喉吻润”<br>第一碗茶一喝下去,喉咙就被滋润了,这不仅仅是茶水本身的滋润,更是喝茶带来的回甘生津,令喉咙润泽而舒适。<br>“二碗破孤闷”<br>哪怕自己一个人喝茶,喝到第二碗,也能打破孤寂郁闷的心情。因为茶就像一个老朋友,与茶交谈,让你感觉到越来越畅快。<br>“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br>第三碗下肚,越发感到心潮澎湃,恨不得“搜枯肠”,把心中所感所想全部都表达出来,心中仿佛有几千卷文字想要书写。正是因为茶,才激发了这么多的情绪与灵感。<br>“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br>喝到第四碗茶,不免让人感慨良多。人生在世,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承担很多责任。有时候想一想,就觉得很不容易。但不管有多难,只要能喝上一杯茶,心也能渐渐平静下来,所有的不顺心仿佛都会随着汗液从毛孔中散去。<br>“五碗肌骨清”<br>脱离了世俗的烦恼之后,喝下第五碗茶,心境又上了一个境界。身体的肌肤与筋骨放佛都被荡涤,只觉得神清气爽,从内到外都焕然一新,超脱世俗,宛若新生。<br>“六碗通仙灵”<br>“灵”是一种高妙的状态,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喝下第六碗茶,心境变得清明而透亮,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放佛可以与神明对话,感知天地万物,达到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br>“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br>要是喝下第七碗茶,腋下就会徐徐升起清风,化作羽翼,乘着风张开翅膀,就跟大鹏鸟一样逍遥遨游去了。第七碗茶恐怕是喝不得了,喝了便会进入如梦如幻的世界,放佛离开人间,羽化登仙,简直妙不可言!<br>读了卢仝的《七碗茶诗》,喝茶的时候常常就会想起“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的七碗茶,这七碗茶,就是七个境界。<br>喝茶,会越喝越开阔,越喝越豁达,不管能达到几重境界,这杯茶都足以让我们暂时忘却世间的纷纷扰扰,找回心灵的一片净土。<br>苏东坡诗云:“何需魏帝一丸药,且进卢仝七碗茶”。哪需要服什么仙丹,只要有七碗茶,人生何处不是仙境啊!</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