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7446工厂⋯⋯

bin

<h3>我曾经的7446,尽管已没落,但仍旧吸引我前往,因为那里有我青春的记忆,那里是我生活过的地方,我曾在这里学习工作,二代曾在这里出生成长。</h3> <h3>这张照片是谷峪上到山上水塔顶拍的。姚千全景。</h3> <h3>厂区主干道。孩子和我说过:妈我记得,天有点冷的时候马路上好多台很大的汽车,拉着大白菜,大家都往家里推。还有冬天下着雪,在路灯下能看到很大的雪花,然后有很多小朋友拉着冰车在马路上来回跑。这就她对修配厂的儿时记忆,家的记忆⋯⋯</h3> <h3>曾经的教育办,幼儿园。我在二楼上过课,孩儿在这里入过托。</h3> <h3>当年的小杨树已经能遮天蔽日。</h3> <h3>这就是当年的小杨树苗。老四排的房子还在。</h3> <h3>二号楼。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曾给我留下过无数的欢乐,可也是让我肝肠痛断之地。时间能带走一切欢乐和痛苦,到了我们这个年龄,都会心归宁静。</h3> <h3>曾经繁华过的血栓医院。只有一座空门还矗立在那里。想当初辉煌的时候,曾接待过全国各地的血栓病患者。可谓是一床难求,本厂的招待所都住满了各地的患者。</h3> <h3>松辽饭店门前已成私人菜园。</h3> <h3>昔日的厂招待所。</h3> <h3>二车间的后面</h3> <h3>九号楼。这座楼见证着四六厂的兴衰,它比我们四六厂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早。它建于58年八一钢铁厂成立时,屹立60年,现在仍旧在为所在的人遮风挡雨。从7416的一个车间,到7406,7002,7446,它都在那里默默的关注着⋯⋯家境破败,它看着曾经繁华一时的工厂要嫁于它人,就像孩子要看到母亲要再嫁人一样,那么无奈,那么无助,那么心痛。</h3> <h3>自行车库,已记不能看车库的师傅姓什么了,我想他的记忆一定比我们更为深刻。</h3> <h3>四六厂厂大门的一座墙,它不是砌在了地上,它直堵在我们四六厂人的心里⋯⋯</h3> <h3>四六厂的"洗浴中心"。我想你也一定有过工作时偷摸儿去洗澡,只为去洗那头一池水,心里又害怕被劳资科抓的经历。</h3> <h3>老木工车间的后面。</h3> <h3>服务公司的办公楼,斗转星移,人去楼空。</h3> <h3>溜进去,看看娘嫁人后的模样。</h3> <h3>生态很好,居然能见到小松鼠。</h3> <h3>东库房</h3> <h3>老漆工厂房南门</h3> <h3>三车间发动机厂房</h3> <h3>高压泵外面,高景贵,邱金凤的一亩三分地儿。</h3> <h3>三车间东大门,空压机门外。时过境迁,杂草丛生。三车间的人都不难想起:当年工作休息时,这里是最避西照日的凉爽之地。坐在这里,一股股凉风从厂房里吹出来,很是凉爽。</h3> <h3>木工厂房门前的路。</h3> <h3>搪磨中间,车间北门</h3> <h3>三车间大家都必去的地方。南男,北女。</h3> <h3>46厂最早的厂房,修里车间。</h3> <h3>二层左边的窗户里,和王姐一起工作十八年。中间是领导办公室,右面是技术组,楼下是缝工工作室,调度室。</h3> <h3>三车间,机加工。这里我没记得有门?</h3> <h3>设备科门前改为一片水塘,还记得程师傅精心打造的小花园吗?已无影无踪。</h3> <h3>生产科,也做过检验科,号称大鱼缸。只见鱼缸不见鱼。</h3> <h3>地称。宋大姐的工作地。</h3> <h3>大鱼缸外,通向厂部的路。</h3> <h3>转盘依健在,容颜未改,易主它人。</h3> <h3>二车间厂房</h3> <h3>变电所</h3> <h3>一车间</h3> <h3>八分厂的平房已没,现是一片小树林</h3> <h3>老食堂</h3> <h3>这能想起来吗,是我们蒸饭盒的地方。</h3> <h3>工厂办公楼,二楼左是电话室。时间流逝,科科技发展,30年前接电话还需拨拨插插,现在一键就可智连全球。我们这代人不知是,福兮,哀兮。</h3> <h3>俱乐部</h3> <h3>走了一圈,看看。还好,娘嫁过去衣食无忧。如果一直守着我们,她也会衰老,也会破败不堪。现在有人扶植,有人管理,尽管嫁与他人,她永远都是我们的娘。</h3> <h3>厂办公楼南面。</h3> <h3>俱乐部现在是食堂</h3> <h3>俱乐部南面,外面。</h3> <h3>溶剂厂</h3> <h3>曾经的美好记忆</h3> <h3>看看我们在厂区留下的身影。</h3> <h3>谢谢大家的喜欢这个美篇。其实也不是美篇做的有多好,大家之所以喜欢看,都是因为我们是四六厂的人,心中都有一份四六情结。 不论是六四年最早的建厂时元老,还是70届,71届十八,九岁就入厂的学员,还有几届的转业兵,以及从马场调过来的职工,所以人的青春都是在四六厂度过的。学习工作,生儿育女,都在姚千户这块土地上。四六厂承载着我们生命中的大部时光,所以我们对它有所怀念,有所依恋,所以这个美篇阅读量已经突破四厂职工人数很多,我想很多人都不止看了一遍。也包括我自己。其实,我也没想过大家这么喜欢看,5、l期间回了趟姚千户是3号早上,起的很早,就出来转了一圈,走到新开的厂大门那边,的值班的师傅说了一下,就进去转了一圈,拍了点照片。美篇做的匆忙,解说的也不细。有头无尾的,不是很完美,如果再用心,或许更好些。谢谢大家。<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