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相遇有缘(九)——水鸟篇

旷野流星

<h3>  水与鸟,水与生命息息相关。本集是哥斯达黎加拍鸟之行的水鸟篇。</h3><h3> 按照定义:水鸟指栖息或经常栖息于湿地的鸟类,包括游禽和涉禽。</h3><h3> 题目有点大,其实就是想把这次拍鸟之旅的水鸟部分进行一次清理。由于哥斯达黎加的权威鸟书采用的都是英文鸟名,所以在所有中文鸟名后面,都标注了英文鸟名,方便对照。</h3><h3> 本集内容有点多,只能点到为止。个人的水平有限,辨认能力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老师批评指正!🌷☕️😊</h3> <h3>  橙嘴凤头燕鸥(英文名:Royal Tern),分布于北美地区。</h3> <h3>  很漂亮的鸟,橙色的嘴,黑色的凤头,洁白的身躯,都给人以好感。</h3><h3> 我们住过的一个在太平洋海边的生态酒店有一座拍婚纱照的栈桥,不知何时开始,这里成了橙嘴凤头燕鸥的“家园”,但又不知为什么,还混进来一只鹈鹕。😋</h3> <h3>  如果用这样的背景拍婚纱照,是不是格外的浪漫,格外的美?</h3> <h3>  丽色军舰鸟(英文名:Magnificent Frigatebird)。</h3><h3> 这种鸟最大的特点是雄鸟喉部在繁殖期膨胀而成大形的猩红色喉囊,格外的夸张和显眼,为了生命的延续,它们也是够拼的。</h3><h3> 它们的繁殖期在8~10月,我们这次是无缘看到了。</h3> <h3>  褐鹈鹕(英文名:Brown Pelican),是鹈鹕家族中体型最小的成员。</h3><h3> 褐鹈鹕是一种很文静的海鸟,飞行力强而悠逸,常群飞群栖,极善于游泳。</h3> <h3>  样子看起来笨笨的,有几分可爱。但据说是唯一一种可从高空向水里俯冲潜水捕鱼的鹈鹕。</h3> <h3>  群飞太混乱,还是单飞悠闲自在!</h3> <h3>  斑腹矶鹬(英文名:Spotted Sandpiper)。</h3><h3> 斑腹矶鹬,下体白色,密布暗色斑点,显得与其他矶鹬有所不同。这是在海边偶然拍的。</h3> <h3>  半蹼鸻(英文名:Semipalmated Plover)是鸻科鸻属的鸟类。</h3> <h3>  黑翅长脚鹬(英文名:Black-winged Stilt),是反嘴鹬科长脚鹬属的一种鸟类,共有4个亚种。是一种修长的黑白色涉禽。</h3><h3> 黑翅长脚鹬是一种太常见的鸟,但哥斯达黎加拍的,应该是南美亚种吧,与我国的有什么不同吗?</h3> <h3>  红翻石鷸(英文名:Ruddy Turnstone),是翻石鷸属(Arenaria)的海滨鸟类。为黑、白、红色混杂,是著名的候鸟。大多於北极繁殖,向南到阿根廷、智利、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滨越冬(有一只带环志的鸟一天飞了720公里〔450哩〕)。</h3> <h3>  中杓鹬(英文名:Whimbrel),体重315-475克,体长384-455毫米。中型涉禽。</h3> <h3>  海滩不孤单,飞来飞去的。</h3> <h3>  白腹滨鹬(英文名:Baird's Sandpiper</h3><h3>)。</h3><h3> 几乎查不到什么资料的滨鹬,中、南美洲肯定有分布。</h3> <h3>  我非常喜欢的一张照片,摄影的魅力有时也许就是在很平淡的场景和地方拍出不一样的作品。</h3> <h3>  亚马孙绿鱼狗(英文名:Amazon Kingfisher),成年雄鸟有深绿顶部并具青铜色光辉。是食鱼翠鸟,拥有非常出色的俯冲潜水技术,甚至可以在空中悬停锁定目标。主要生活在河边捕鱼为生。是真正的捕鱼能手</h3><h3>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h3> <h3>  哥斯达黎加这里的鱼狗跟我们国内常见的冠鱼狗,斑鱼狗区别还是很大的,多少都带点彩,绿色偏多,雌、雄色彩还不同,有时辨认起来还真有点麻烦。😋😋</h3> <h3>  侏绿鱼狗(英文名:Pygmy Kingfisher)。看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比较小的鱼狗,身长只有13 cm,更像翠鸟。</h3><h3> 这种侏绿鱼狗分布于中美洲地区,可能也不是很常见,看鸟导发现后的表情,我们就知道应该多拍几张。</h3><h3>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h3> <h3>  棕腹鱼狗(英文名:Ringed Kingfisher),头顶的冠羽竖起一个小尖峰,强有力的嘴长达8英寸,主体羽毛蓝色,有如项链一样的白领,自腹部起几乎完全棕红色。常常栖息在临水面的枯树、岩石或电线上伺机捕食,食物以小鱼为主。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3.1:2008鸟类红色名录。</h3><h3> </h3> <h3>  白喉南美田鸡(英文名:White-throated Crake),是鸟纲、鹤形目、秧鸡科、南美田鸡属的动物。</h3><h3> 生性胆小,机警,分布区域比较狭窄。野外拍摄不易。</h3> <h3>  仔细看,挺漂亮的一种鸟。拍摄机会真的不多。</h3> <h3>  凤头距翅麦鸡(英文名:Southern Lapwing),属于中型涉禽,共有4个亚种。</h3><h3> 栖息地一般接近各种水域,如沼泽、湖畔,也出现在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食蝗虫、蛙类、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种子等。分布于北美洲和中美洲的部分地区。是乌拉圭的国鸟。</h3> <h3>  凤头距翅麦鸡可以拍的很漂亮,只是国外拍鸟行程匆匆,很难静下来,从容的构思和等待。就像在那里吃饭,快餐,又是快餐!😜😜</h3> <h3>  灰颈林秧鸡(英文名Grey-necked Wood Rail),一种中型涉禽。分布于中、南美洲。</h3><h3> 常见鸟。</h3> <h3>  偏大,不算乖巧。拍的自然就好。</h3> <h3> 美洲水雉(Northern Jacana),体长17-23厘米,是中小型涉禽。羽毛红褐色,具有明亮的金绿色飞羽,繁殖期具有艳丽的羽色,雌雄鸟差异比较大。</h3> <h3>  这是雌鸟。</h3> <h3>  美洲水雉与我国的水雉一样具有奇特的繁殖习惯。雌性采取特别极端的一雌多雄的婚配制度,由雄性来承担通常应该由雌性来担负的一切责任和义务。每只雌美洲水雉都享受着几个雄美洲水雉的服务。</h3><h3> 美洲水雉没有中国的水雉漂亮,但也独具特色,头顶一朵小黄花,拍好了也会惊艳,也会漂亮!</h3> <h3>  紫青水鸡(英文名:American Purple Gallinule),</h3><h3> 这种紫青水鸡与国内的紫水鸡非常相似,体羽也有亮丽的光泽,异常美丽。</h3><h3> 紫青水鸡在哥斯达黎加不像我们国内的紫水鸡那样稀少,数个地方我们都看到它们自由自在的活动。</h3> <h3>  黑腹树鸭(英文名:Black-bellied Whistling Duck)为雁形目鸭科的鸟类。左右翅各有1枚形状特殊的飞羽,飞行中与空气摩擦能发出轻而尖的啸声。</h3><h3> 黑腹树鸭飞行力弱,潜水能力强。以植物种子及嫩茎叶为主食。</h3> <h3>  黑腹树鸭在哥斯达黎加数量很多,甚至在圣何塞市区的一个小池塘边都看到几十只树鸭,它们对周围繁杂的环境和人流早已熟视无睹。</h3><h3> 我其实也很想拍拍这些大城市的鸭子,只是时间安排不过来,徒留遗憾!</h3><h3> (照片是手机在车内拍的)</h3> <h3>  对于黑腹树鸭,更多的老师是想拍群鸭齐飞的场面。</h3><h3> 还是那句话:拍到容易拍好难!</h3> <h3>  疣鼻栖鸭(英文名:Muscovy Duck),有人说:这个鸭子独特到可能是世界上相貌最丑的一种鸭子。</h3><h3> 这种鸭子在国内已被大量驯化饲养。</h3> <h3>  日鳽(英文名:Sunbittern)体长43~48厘米。头部为黑色或蓝灰色。脸两侧各有两条白色条纹。体羽色彩斑驳,主要为棕、黄和黑色交杂并具白斑。觅食或潜伏时,体羽看上去颜色暗淡,具伪装性。然而,在飞翔或炫耀时,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当圆而宽的翅膀展开时,便露出绚烂的金黄色块斑、栗色的初级飞羽以及尾部栗色的条纹。日鳽的“正面炫耀”并非用干求偶,而是作为一种示威或保护手段。</h3><h3> 分布于中南美洲。</h3> <h3>  日鳽一般栖息于小河沟内,我们有限的时间,只拍到它展开半个翅膀。</h3><h3> 满足又不满足,算遗憾又不算遗憾!</h3> <h3>  日䴘(英文名:Sungrebe),也有的地方称其为鳍脚䴘。</h3><h3> 挺清秀的一只鸟,有关资料介绍的太少。</h3> <h3>  看看它的脚,像穿了一双花袜子,美美的!</h3><h3> 船拍,有很多偶然性。拍到就是幸运的,何况那天它表现的足够好!</h3> <h3>  美洲鸬鹚(英文名:Neotropic Cormorant)。</h3><h3> 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但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因此,我们经常能看到鸬鹚晾翅。</h3> <h3>  有一双深蓝色的大眼睛……</h3> <h3>  白鹭还是白鹭,无处不在。</h3> <h3>  船嘴鹭(英文名:Boat-billed Heron)是鹭科船嘴鹭属的鸟类,是中型涉禽。船嘴鹭生活在秘鲁南部和巴西至墨西哥的红树林沼泽。是夜行性鸟类。</h3> <h3>  这种外形奇特的鸟,肯定是早早就进入了我们的目标计划。看到拍到,才发现它确实有点呆。😋😋</h3><h3> 船嘴鹭可能要发飙了:你们不知道我是“暗夜行者”吗?!😜😜</h3> <h3>  好在眼睛👀还是睁的大大的。😜</h3><h3> 船嘴鹭又要发飙了:给你们做模特,你们还这么挑剔?</h3> <h3>  黄冠夜鹭(英文名:Yellow-crowned Night-heron)是中型涉禽。</h3> <h3>  裸喉虎鹭(英文名:Bare-throated Tiger Heron)是鹭科虎鹭属的鸟类。裸喉虎鹭是一种涉禽,雌雄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栖息于沿海红树林沼泽,咸水泻湖,河岸边缘,湿地,沼泽,河口和岩石海岸。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食性以小鱼、虾、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为主,也食蛙、蝌蚪等。分布于中美洲。</h3> <h3>  裸喉虎鹭(亚成)。</h3> <h3>  鹭一类的鸟把脖子伸出和缩回,给人的印象就是两种鸟,变化太大。</h3> <h3>  美洲绿鹭(英文名:Green Heron),共有5个亚种。</h3><h3> 栖息于山间溪流、湖泊、滩涂、湿林地,沼泽,海岸泻湖和红树林。在溪边或浅水中、岩石上觅食水中的小鱼等生物。</h3> <h3>  据说,绿鹭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极少数使会用工具的鸟类之一。它们普遍能用诱饵——如活虫,面包渣、浆果、蠕虫到水面来吸引鱼。</h3><h3> 有关视频,相信你一定看过!</h3> <h3>  三色鹭(英文名:Tricoloured Heron),是一种中型涉禽。具有“三长”的特点,即喙长、颈长、腿长。</h3> <h3>  总感觉像我们见过的草鹭。</h3> <h3>  小蓝鹭(英文名:Little Blue Heron),是一种中型涉禽,雌雄外形相似。</h3> <h3>  绿鹮(英文名:Green Ibis),分布于中、南美洲。</h3><h3> 天性谨慎,喜欢停留在比较潮湿阴暗并靠近树丛的水边。</h3> <h3>  好看,暗色系的美。😋</h3> <h3>  美洲白鹮(英文名:White Ibis),是一种大型涉禽。</h3><h3> 美洲白鹮的找食能力很强,生存能力也很强,数量是鹮科鸟类里比较多的。</h3> <h3>  野外的鸟有时喜欢混群,白鹮混入了粉红琵鹭的队伍。😋</h3> <h3>  秧鹤(英文名:Limpkin),秧鹤科仅有的一种鸟。体型似鹤,但嘴长而侧扁下弯,后趾较长。秧鹤喜食螺类,栖息于美洲的热带水域和从美国佛罗里达到阿根廷北部的美洲热带、亚热带水域。</h3><h3> 据说,比较稀少,难得一见。</h3> <h3>  美洲蛇鹈(英文名:Anhinga)是蛇鹈科的鸟类,具有全蹼,四趾均朝前,有蹼相连,嘴下常常有发育程度不同的喉囊。是热带内陆水鸟,颈细长如蛇,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地区淡水河流、沼泽和湖泊等周边林木茂盛的地方。看起来像鸬鹚也被称作蛇鸟或冲鹈(darters)。有90 厘米长,脖子和头都像蛇,喙长,尾巴也长。主要以鱼类为食,它们用嘴把鱼叉住,接着甩到空中,之后再吞吃。分布于美洲。</h3><h3> 美洲蛇鹈雌雄异色,图示的为雄鸟。</h3> <h3>  图示为雌鸟。</h3><h3> 美洲蛇鹈是我们这次哥斯达黎加拍鸟之行的主要目标鸟之一,事先看过有些报道,说非常稀少,不好拍。但这次在Caño Negro湿地坐船拍鸟时,蛇鹈之多,超乎想象。</h3><h3> 看来,不论干什么事情,找对地方,找对路子都是至关重要的。</h3> <h3>  蛇鹈从空中掠过。</h3> <h3>  放大看,蛇鹈的眼睛也非常漂亮,就像心目中的红宝石。</h3> <h3>  终于拍到一组蛇鹈捕鱼的镜头,但要把这条鱼吞下去,蛇鹈还要费点功夫。😜😜</h3> <h3>  裸颈鹳是一种生活在美洲的最大型长颈涉禽,是在南美洲及中美洲最高大的飞行鸟类,与不能飞的美洲鸵鸟差不多一样高。成年裸颈鹳一般长1.22-1.4米,翼展2.3-2.8米,重达8公斤。</h3> <h3>  裸颈鹳飞起来还是很灵活的,那个粗脖子非常显眼。</h3><h3> 存在就是合理的,据说,当地天气很热,小鸟孵出来后会难以承受,大鸟就可以用粗脖子给小鸟带水喝,还可以降温。</h3><h3> 这可不是我编的,是中央电视台节目说的。😋😋</h3> <h3>  裸颈鹳常年生活的地方,水清草肥。</h3> <h3>  黑头鹮鹳(英文名:Wood Stork),大型涉禽。</h3><h3> 百度百科说它:“羽色美丽,姿态优美”,可我还真没看出来!😜😜</h3><h3> 黑头鹮鹳白天常长时间地缩着脖子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显得很懒散。有时又安闲地漫步在沼泽、草地上觅找食物。因此,也有人称它为——北美绅士。</h3> <h3>  地上的黑头鹮鹳,从容安逸。</h3> <h3>  空中的黑头鹮鹳,自在逍遥。</h3> <h3>  树上的黑头鹮鹳,形影不离,恩爱有加。</h3><h3><br></h3><h3> “黑凤梨</h3><h3> 无法停止思念</h3><h3> 黑凤梨</h3><h3> 想要和你见面</h3><h3> 黑凤梨</h3><h3> 黑凤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