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潘家庄园”在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南五公里的南安阳村中,是一处清代古民居院落建筑群。</h1> <h1>潘家祖上是烧制砂锅起家,到了道光、咸丰年间, 潘家的商业发展如日中天。经营有票号、当铺、珠宝、古玩、丝绸、日杂、百货、盐业、茶叶等, 特别是经营铅丹(朱红)总揽皇宫颜料生意,御制专供,成为明清时期潞泽商帮的杰出代表之一。</h1> <h1>潘家庄园总占地面积两万多平米, 原有院落53个, 房屋1600余间, 已毁损八、九个院,尚余四十多个。</h1><h1>其中潘家十三院保存最完好,其占地总面积六千余平米,共有房屋390余间,因此当地人都称作“潘家十三院”。</h1> <h1>“潘家十三院”分别是狮口院、账房院、西厅院、厨房院、铺院、老院、中院、茅院、碾道院、后院、东花园、中花园、西花园。<br><br><br>正门是南大门,门上匾书“所其无逸”。意在告诫潘氏后人不要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要克勤克俭、继续努力。而大院建筑的装修,虽做工精细,却简洁疏朗、毫不奢华,处处显示着节俭的家风。<br><br>从入口南大门便进入第一院:“狮口院”, 这二大门上匾书“四世大夫”, 门楼系皇家工匠精修的挑角式兽头木屋瓦结构。<br></h1> <h1>“凤穿牡丹,富贵长天”!</h1> <h1>“老院”是主人院,是潘家院的核心院, 院门匾书“居廉让间”。建筑格式为独特的“四大九小”的“九间头、二层楼、四合院”,共有房屋64间,占地700平米,是北方最大的四合院,现已申报为“阳城四合院”。</h1> <h1>这院子的二楼上回廊四围,公用一个楼梯间,不同于附近沁水县古屋独立二楼的建筑格式。</h1><h1><br>古建筑要看细节,请留意这些精美的窗棂和门帘架,极具特色。</h1> <h1>十三院的建筑特点 :<br>1、根基深(4米)、地面高(4米),外墙全用青石、铁渣与石灰浆砌筑,固若金汤。<br>2、门面是框架式木石结构, 下层大梁沙石柱顶, 上层木柱顶,门窗全是精雕细刻的透花木雕。<br>3、屋脊是龙凤兽砖雕。<br>4、门坎、窗台、台阶都用青石条精雕细刻。<br>5、屋面用铁渣、石灰调和、夯实后加盖青瓦。<br>6、大梁、棱条、算、小椽等全用大料“方梁”。<br>7、根基地平面以上全用1尺厚的青石条做成(可起地梁作用)。<br></h1> <h1><p><br></p><p>“十三院”的设计由皇家工程师操刀杰作,通风采光良好,兼有防水、防盗、防洪、防震等功能。</p><p><br>“十三院”以“老院”为中央可通向各院,形成了院串院、楼串楼、园串园各院相通的格局。<br></p><p><br></p></h1> <h1><br></h1><h1>经商起家后极为重视教育的潘家,并没有在习惯势力重压之下, 或弃商从儒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或如徽商那样一部分人经商一部分人做官,官商相互援引振兴家业形成亦官亦商的格局。<br><br>而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难能可贵地施行了一条“学而优则贾”的方略。他们着力培养经商人才, 聘名师办家学,曾聘翰林院编修马西极、侯玳等名师授课, 尔后又将一个个学有所成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商界, 确保经商者为优秀分子、精锐团队,并作为家训家风, 代代相承。<br></h1><h3><br></h3> <h1>潘氏世代坚守“学而优则贾”的传家信条, 在中国商业史上产生了一个非常值得研讨和重视的现象: </h1><h1>既冲破了“富不过三代”的瓶颈,又实现了儒商兼融。 </h1> <h1><br></h1><h1>“潘家庄园”目前只开发、修缮了“十三院”,其他老院落大多破旧凋敝,或院门久锁、杂草丛生,或断壁残垣、墙倒屋塌。</h1><h1><br>唯有这利用废铁水包“渣锅”砌筑的“铁壁铜墙”却屹立不倒,也表明当时本地冶炼技术的发达。<br></h1><h3><br></h3> <h1>“潘家十三院”是2015年向游客开放的(免费),源于当时南安阳村新上任的“潘村长”:<br><br>潘村长上任后一直寻找发展农村经济的着力点。<br>他去附近的“皇城相府”参观游览后大受启发,思量着“中国地上文物看山西”,晋城地区遍地都是古镇、古村、古庄园、古建筑,很多已经开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游人云集,节假日甚至限量售票,收到了很好的旅游经济效益。<br>有资料显示某景区在节日创下日销售收入三千万元的佳绩,这何止是“日进斗金”或“天山斗(天三斗)”一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br><br></h1> <h1>“吃祖宗饭”!<br>潘村长调研后决定将村中潘家老院开发成“泽商古院”。<br><br>他上跑省、市、县,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做村民动员搬迁;院内修缮“修旧如旧”、村内水电气、道路、车场、餐饮、民宿等配套建设。<br>“磨破嘴、跑断腿、操碎心、落身病”,他自己还出力、贴钱。<br><br>经过三年的辛苦努力,全村面貌一新,景点开门迎客,还成功举办过几次大型推介活动,让人们开始知道了“潘家十三院”。<br></h1> <h1>旅游景点是希望“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发展成为区域旅游。</h1><h1>“能游山,能玩水,能解乡愁,能富百姓”。<br>潘家十三院毗邻阳城县城,有天然的太行山水自然风光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并已经汇入了当地众多的古宅、古建等景区,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旅游优势。<br></h1> <h1><br></h1><h1>“潘家十三院”属于明清晋商古民宅建筑群。<br>当地古建大院如“皇城相府”、“天官王府”、“柳氏民居”、“砥洎城”、“郭峪古堡”、“湘峪古堡”等古建群,都各具特色地开发出独有的旅游文化。<br><br>怎样能使游客对潘家院有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尤其是已经游览了当地几大庄园的深度游客,能有回味悠长的品鉴感,可能是值得潘家院“院主”们深度发掘的课题。</h1><h1>其实纵观山西各著名景区,大多经历过数年的开发期,才能叫响出自己的名号——“十年磨一剑”!<br></h1><h3><br></h3> <h1><b>相信在晋商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创业史上兴许有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或许有与皇家交往中风云变幻的经验教训;在这高墙古屋的深处,也许隐喻着神秘的醒世恒言……</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