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千年石头村——关庙村

杨三郎

<h3>出行日期:2019年5月2日</h3><h3><br></h3><h3>今年的五一假期连为四天,原本打算去已规划多时的湖北红安、麻城,去了解曾经发生在那里的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但因路途遥远家事羁绊还是未能成行,遂在周边附近转悠转悠,选定了位于禹州市磨街乡的关庙村。这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山中村落,植被茂密,空气清新,到处都是石砌的房屋、垒堰和山道,孙庄、葛花架庄、温沟等几个自然村沿山路零星分布在山体上。</h3><h3>我怎知此地?《今日头条》所得,百度地图能搜,距平顶山七十多公里,途径禹州神垕镇,但神垕镇有一段路正在整修容易堵车;从郏县走天广大道也可,部分路段路面不太平整。</h3> <p class="ql-block">11点钟走到郏县,吸取上次到郏县王英沟村的教训,提前用午餐,在郏县吃了有名的豆腐菜。郏县豆腐菜以前没怎么吃过,自从上次到王英沟游玩之后吃了一次,豆腐菜给人印象深刻,粉条、羊血、萝卜、过油后的豆腐丝搭配在一起就上馒头或油馍头、烧饼等爽口顺滑,好吃不贵,两人十五元搞定。</p> <h3>途中经过神垕镇。</h3><h3>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20公里,是我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发祥地。它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从事农耕和冶陶。现在它是许昌乃至河南省的工业重镇、经济重镇,是河南省的出口陶瓷基地,钧瓷已成为国礼。</h3><h3>神垕镇现保存有40余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大多数分布在以老街为核心的古镇区内,较为完整的是明清古街,俗称“七里长街”,现如今依旧是热闹非凡。</h3> <h3>市场上店铺林立,摊位密布,五一期间,熙熙攘攘的游客拥满了市场和老街。</h3> <h3>由于时间的关系,不敢在老街里多作停留,就这也已花去了两个钟头的时间,还是赶快向关庙村去吧,还有16公里的路程。<br></h3><h3>去往关庙村的道路虽然曲曲弯弯高低起伏,但质量还是不错的,很快就从主道驶入了浓荫遮蔽的乡村小道,绿油油已经抽穗的麦子和满山的翠绿呈现一派盎然生机。</h3> <h3>走着走着又见飞絮濛濛,漫舞在阳光照射的绿树林中,满地洁白,犹如冬雪再现。</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下午三点来钟来到了关庙村的孙庄自然村,它坐落在山凹坡头上,一条水泥道贯通村里。这里的农户并不多,宅子有的临街而建,有的高低坐落在山林遮掩的山坡上,山上还有一些废弃的石房窑洞。 在老乡的指点下,顺着废弃房屋的夹道向山坡上的窑洞群慢慢爬去。<br></h3><h3>这里到处都是石头,石头成了这里的最大特点。石道,石房,石窑,石墙,一块块,一片片,层层叠叠,大大小小,凝聚了山里人的智慧和勤劳。</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山上的植被特别好,窑洞没有了人居住,杂草和一些带秧的植物毫无顾忌地疯长,爬满了石道、院子和屋墙,散发着阵阵青气。</h3> <h3>后山崖上,几棵木荷,树茎二尺,石间而出,冠如巨伞,枝若虬龙,绿叶婆娑,腾于半空,给崖下房屋撒下一片浓荫,果真一番好景致。</h3> <h3>石缝中的这棵青冈树,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与这山石一同造就出这山中美景。</h3> <h3>湛蓝的天空,异形的巨石,各色的植被组成的这大自然惟纯惟美的画面,让见惯了城市钢筋水泥丛林的人们自然心旷神怡。一对雌雄山鸡见到来人,扑楞楞从草丛中拍翅而飞,雄山鸡五彩的羽毛和的那两条长长的尾翼比起那土黄的雌山鸡真是漂亮多了。</h3> <h3>破旧的石瓦房和石窑洞承载着村子的古老与沧桑,今天看来它似乎成了山中一景,甚至有开发公司想借助它的历史与深藏在这青山绿水中去为城里人打造一片休闲娱乐的怡情天地,挖掘出它在这个时代的商业价值,但实际上它的存在是山里人生存的无奈,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就地取材,用石料把居所建于这避风向阳之地,吃水低处挑,烧柴山中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走到今日经济、科技、交通发达之年代,慢慢将他们从这石屋窑洞的大山生活中解放出来。</h3> <h3>锁在灶火房里的生活用具,簸箩、箩头、粪筐、扁担、瓦罐。</h3> <h3>灶台上还有炕烙馍的铁鏊子,墙上挂的蒜头还生有绿芽,说明这家农户去年可能还在这里生活过。</h3> <h3>院子爬满了青草,户门紧闭,灶房倒塌,主房门梁上镶钉的标牌显示这还是一家遵纪守法的“光荣户”。</h3> <h3>接近立夏时节,站在窑洞口就能感受到洞内的丝丝凉意。城里人看到它会说,窑洞太好了,冬暖夏凉,可依我看,夏凉是真的,冬暖却未必。窑洞没窗户,好在山里空气清新,估计洞内也不会污浊到哪里去。</h3> <h3>树上的槐花无人采摘,任其凋零。</h3> <h3>一盘弃之不用的石磨孤独地静卧在青草从中,默默地向来人展示着自己曾有过的岁月和功劳。</h3> <h3>一只不多见的黑毛乌鸡在下午竟然也雄赳赳气昂昂地打起鸣来。</h3> <h3>一只母鸡正领着自己的孩子在山坡地上觅食,绝对是散养的。</h3> <h3>在老乡的指点下,我们又来到了几里开外的葛花架庄。村里人说,早年的时候,这里的山上长有许多的葛花,村庄也就起上了这么个名字,只是现在葛花越来越少了。</h3> <h3>村口生长着一棵巨大的皂荚树,树下是借着地势利用山石、石磨、料槽改造出来的小广场,情调雅致,吸引着一拨一拨的骑行爱好者和游客来这里游玩。</h3> <h3>下图中的那个小圆柱塔,是一个一个大小不等的磨盘和石衮砌建出来的,立在那里就成了艺术景观。</h3> <h3>山里大块大块的叠石被高低错落的放置在小广场,石磨成了圆桌,方石上有了楚河汉界,休闲的人们和村民可以在这谈天论地,家长里短。</h3> <h3>小小的村子干净整洁,安静祥和。</h3> <h3>蟠龙一样的葛花藤用它沧桑的躯干为庄里打造一景。</h3> <h3>充满了山村活力与气息的画面让人心怡。</h3> <h3>这里的村民很有艺术品味,对根艺奇石似乎情有独钟。</h3><h3>这是村口的一户人家,老两口退休后到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就住到这里,院墙上间隔均匀地放置着形状各异的上水石,独自成景。</h3> <h3>老人很爽朗,热情地邀我们进入他家参观。干净的小院中一架紫藤枝叶茂盛,棚架下是水轮哗哗充满灵动感的山水微缩景观,几尾锦鲤轻飘慢游;院墙边,一层一层摆满了奇石盆景;小竹林里散养着几只柴鸡,让小院充满田园生活的气息。</h3> <h3>屋墙外面,是老两口的小菜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h3> <h3>村口路边的石垛上摆放的也是景观石。</h3> <h3>院子里摆放的都是盆景、树根和石头。</h3> <h3>就连这座无人居住的窑洞门前摆放的也是盆景和树根,门上挂着的一捆芦苇把山村气息点缀得更浓。</h3> <h3>关庙村因村子依傍关帝庙而得名。我们离开孙庄,顺老乡指点的路径寻找关帝庙,途径温沟村,这里的沟壑里也曾居住着人家,现在都已搬迁出去。有公司成立了项目部,正在这里着手进行旅游开发,名曰“了忘谷”,依托秀美景色,借助现存的古屋老房进行装饰改造,一期工程预计九月完成。</h3><h3><br></h3> <h3>离开温沟不远,爬个坡,路边就是关帝庙。这座关帝庙可不像那些香火旺盛的寺庙那样人声鼎沸富丽堂皇,而是杂乱无章破败不堪,房屋与村民居住的石头房别无两样,正殿内供奉着的泥胎能让你知道这还是座庙宇,否则你根本不知其用,只有屋前那棵千年五角枫树看上去还有些景致和生气。</h3> <h3>正殿旁的房屋已经坍塌。</h3> <h3>好在它历史悠久,据说建于宋朝末年,禹州市还是把它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或许过些年它的商业价值会被那些精明的商家开发出来,不过村里已在它的前面建起了一座看上去像是乡村文化舞台的建筑。</h3> <h3>沿途采景:群牛饮水图,</h3> <h3>一天行程结束,到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需要提醒的是,关庙村里是没有饭店的。</h3><h3><br></h3><h3> 2019年5月8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