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婆桥的传说

野鹤闲云

<p>  2019年五一长假最后一天,乐安“任我行”摩旅群的瘦马提议去探一探姨婆桥,我感觉好奇,还第一次听说有这么一座桥,于是相邀一起去看看。当天下午2时左右,瘦马来电话说出发了,由于前天晚上从沙县回来晚了,还在午休中,便懒洋洋的说不去了,自己试着再睡会儿,可躺了一会儿怎么也睡不着了,“瘦马,到哪了,我过来.......”我打了瘦马的电话,这时,瘦马和董帅都到了石塘村了,瘦马说:你这人老这样,上次去大华山也是这样,说不来又说来.......嘴里好似报怨,其实他们就立马停下摩托车在石塘村饭店等我了。<br>  我立马胡乱洗漱一下,开着车去局里换摩托车,穿戴好护具与头盔驾着摩托就往石塘赶,一刻钟左右,就到了石塘饭店与瘦马、董帅两人汇合,他两人悠哉悠哉的坐在那里聊天。我们三人汇合后一起由瘦马带路往姨婆桥方向骑行,路过巴塘村,瘦马说姨婆桥就在附近,但具体地址不清楚,便下车向当地的老人打听情况,旁边地里干活的老农指着路说:就往这条路直走,到了有小溪的地方右拐,一直沿小溪下行,到了有松树的地方右转.......<br></p><p><br></p>   按照老农的指引,我们顺路一直找去,到了一个池塘边,摩托车进不了,只能步行了,于是放下摩托行头,轻身上路。   走着走着就进了一片小树林,脚下的路也有石板铺着,应该是古道,一直往里走,不到一公里,里面便不像是有路了,我们应该是走错了,想起老农说过了到了松树林往右拐,我们真的走过头了,于是便返回到松树林后往右走,在回的路上有一小水沟,水清至纯,我们都情不自禁弯下身子用手捧一手清水,沫在脸上,含在嘴里,顿觉清爽无比,纯净的流水似有灵性,让人感到心灵得到洗涤变得纯洁透亮.......   右拐的路不象是古道 ,估计是后来被人破坏了,林子下没有多少杂草,但不管怎样,前面听到了水流声,我们顺着水流声寻找应该不会错。不一会儿,前面就出现一条小溪,小溪边有一群小鸭子在觅食,一座古桥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姨婆桥吗?   “瘦马,这是姨婆桥吗?”“是,这就是姨婆桥。”瘦马说起来心里有点小激动,他三步并两步的往前赶,“你看这拱形,好美呀,多美的拱形!”   这是一座全石拱的桥,跨度约6米,桥宽2.5米左右,桥面的石板都不完整了,有一块没一块的,桥面凹凸不平,还长满了树木,所有的石块都是青色的布满了青苔,看上去很是古朴,透着历史的沧桑。   这座桥为什么叫姨婆桥呢?据老人们说,这座桥是明朝年间修建的,据考此桥建于明崇祯十七年左右(大概是1627年,崇祯皇帝1610——1644在位),当年巴塘村是戴坊、龚坊去县城和宁都县官道的必经之路,路过巴塘村时被这条小溪拦断,原来一直都是修建的木桥,但每次遇到洪水都会把木桥冲毁,一个在黄姓地主家做保姆的村妇看到这种情况后,急在心上,为了让行人能顺利的过江,便有修一座石拱桥方便南来北往的客人的想法,但自己没有钱建桥,便将自己一直做保姆得到的粮食积攒下来全部捐出来建桥,由于她的无私捐助,得到村里其他人的响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石拱桥顺利的建了起来,村民为了纪念这位村妇的义举,便将此桥命名为“姨婆桥”(姨婆,即现代的保姆,是古时本地对做保姆或女佣的一种称呼)。自古以来,人们都以修桥铺路的举动,给后人留下为人从善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用“行善积德”去诠释恰当不过。   四百多年过去了,曾经从姨婆桥走过的行人也成为了历史的过客,如今姨婆桥也慢慢的封存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当我们在淹没的古道中找寻到她的踪迹时,难免有一丝丝的感动,看到她古朴苍老的面容,不免联想起姨婆桥当年婀娜的风貌,浮想起姨婆当年行进在桥上那美丽的倩影....... 有道是:<br>千年古道过巴塘<br>一衣带水隔相望<br>村妇无钱倾粮米<br>姨婆架桥美名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