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荔枝飘香时

张传桂

<p class="ql-block">  每到荔枝飘香时,我就会想起莆田后卓的荔枝。我相信,凡是在原29军机关和军直当过兵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莆田的荔枝。</p> <p>  莆田,亦称“荔城”。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非常适宜种植荔枝等亚热带珍贵果树。在这些水果当中,荔枝、龙眼、枇杷、蜜柚是莆田市传统的四大名果。尤其是荔枝,以其色香味俱佳而驰名海内外。明代文学家曹学全《荔枝歌》云:“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旧时兴化府署还挂有一副对联:“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清代乾隆年间,莆田人廖必琦这样赞美家乡的荔枝:“谁把芳名挂齿牙,方红陈紫总堪夸,林间玉酝滋甘露,尘外仙罗散彩霞。”</p> <p>  莆田不仅有大面积广泛种植的荔枝树,同时还有着历史悠久的荔枝文化。每年的大暑这一天,莆田人家家都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按照莆田人的说法,在小暑节气时,荔枝果实虽已泛红,但果汁甜中带酸,多吃了往往“反胃吐酸”。同时,荔枝有“热性”,未到大暑节气时,“火气”还十足,吃多了会导致消化不良。故小暑节气时以少吃为佳。到了大暑节气,荔枝全成熟,称作“入蜜”了,其营养价值与人参等同,就可以多吃了。至今,莆田仍有“小暑小吃(荔枝)、大暑大吃(荔枝)”的俗谚。大暑节那天,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节时刻一到取出细细品尝。他们说,这时刻吃荔枝最惬意,也最滋补。当然,这是老风俗了。如今有些早熟的荔枝品种,在农历的三至五月份就能上市了。</p> <p>  2014年5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莆田荔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文名:莆田荔枝。产地名称: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品质特点:果色艳红、果肉汁多、清沁爽口、香气浓郁。</p> <p>  荔枝春季开花,暑夏成熟。每年自夏至秋,荔枝林带上的荔枝熟后,硕果压枝,累累团团,摇摇欲坠,香飘四野。其果实圆大,壳薄润滑,肉厚明亮,色泽鲜紫,气香清远,膜呈桃花红,核似丁香母(即焦核),色香味俱全,深受人们的喜爱。</p> <p>  每当荔枝飘香时节,果农们採摘荔枝的场面, 堪称一道迷人的风景。在那密密的荔枝林中,果农们肩上扛着长长的竹梯,颤颤悠悠地来到高大的荔枝树下,小心地将其架在枝干上,再缓缓地往上攀爬。然后,用麻绳将梯子在树干上打几个结,使其更加牢固。尽管如此,他们在攀爬的过程中,那长梯还是一直处于摇晃状态,让人看的提心吊胆,为他们捏一把汗。</p> <p>  除了林中的高枝采摘困难以外,沟渠河道两边挨着水面的荔枝,采摘也很不容易。果农们必须将小船划到临近水面的荔枝树下,站在小船上采摘。或者是用长梯横在树丫上,再轻巧小心地站在梯子上採摘。</p> <p>  荔枝还可加工成荔枝干、荔枝罐头、荔枝蜜饯、荔枝酒等,并可入药。据《本草纲目》载,它的果实“能止渴,益人颜色……益智,健气”;其壳、核、花、皮、根皆能入药。荔枝树木质坚实,可以用来做家具。人誉荔枝树浑身皆宝,并非虚传。</p> <p>  我国荔枝栽培始于秦汉,盛于唐宋。古名离枝,意为离枝即食。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割去枝丫之意。原来,古人已认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假如连枝割下,保鲜期会加长。对此,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大约东汉开始,“离支”写成今名“荔枝”。至唐代或更早,荔枝即已列为贡品。杜牧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古传颂。苏东坡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风靡至今。</p> <p>  莆田何时种植荔枝,地方志没有明文记载,但邑人蔡襄在其《荔枝谱》中云:“宋公荔枝,树极高大,世传其树已三百岁,旧属王氏。黄巢过莆,士兵欲砍为薪。王氏媪抱树号泣,愿与树偕死。巢怜之,遂不伐。”据此推断,这棵荔枝树植于蔡襄撰谱之前300年,约与杨贵妃同时。由此可见,莆田之荔枝种植,早在唐时已有了。</p> <p>  唐荔“宋公荔枝”,俗称宋家香,至今尚存于莆田宋氏宗祠遗址,并被列为文物保护古树。这棵唐代古荔已有1200多年的树龄,是世界上最老的荔枝树。现树高6米多,树干周长7米多,树冠覆盖面积达65平方米,郁郁葱葱,岁结硕果,大年产荔枝高达352斤。果实呈卵圆形,色红壳薄,肉厚汁多,脆滑无渣,香甜沁人,被世人称赞为“果中皇后”、“品中第一”。它“先后扼于兵,挫于风,焚于火”,却又生生不息,返老还童,堪称自然界的奇迹。</p> <p>  宋家香荔枝证明,莆田荔枝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莆田荔枝的大量种植,应是宋代以后的事。宋代莆田人蔡襄,致力荔枝栽种推广,在家乡枫亭蕉溪村亲自动手种植荔枝,并深入田间果园拜果农为师,广泛搜集素材,认真考察,详细记录,终于写出世界第一部果树栽培学专著《荔枝谱》。该谱列出荔枝32个品种,其中著名的有陈紫、宋家香、状元香、黑叶、白浪等。</p> <p>  据记载,宋代枫亭烟火万家,荔荫十里。至今东宅还有三株宋荔,年年挂果。宋代木兰陂建成以后,南北洋平原逐渐形成密如蛛网的沟道,沟道两旁及周围的旱地广植荔枝。岁月流转,林木生灭,仍有一些古荔侥幸存活至今。新度镇下横山村有一株树龄达900多年的荔枝,最高年产量达1250公斤,堪称八闽之最,当地人美其名为“荔枝王”。</p> <p>  据载,古树“荔枝王”系北宋莆田状元徐铎所植,故称“状元红”。又因徐铎祖籍为延寿村,亦名“延寿红”。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莆田延寿人徐铎与仙游枫亭人薛奕双双考取文武状元。宋神宗大喜,在琼林宴上题写“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毂中”的赞语。徐铎老家延寿是荔枝之乡,他衣锦还乡后,拜访下横山村学友,感念当时在此读书习文之情,特地从家乡带来荔枝苗(延寿红),种植于下横山兰水旁,后人就把这株荔枝称为“状元红”(也称荔枝王)。如今,已有900多年树龄的“荔枝王”,依然生机勃勃,树高10多米,树干周长6米余,树冠覆盖面积达1亩多,2003年列为国家一级古树名木保护。</p> <p>  有时,自己想想就会觉得很开心,也很自豪。今生有幸,年轻时当兵能够驻军莆田,与莆田荔枝结缘。我们部队驻地西天尾镇后卓村,是莆田荔枝的主要产区之一。那时,除去军机关以外,各直属分队的营区,都是敞开式的,没有围墙及铁丝网,驻地的村民可以随意出入部队营区。卖荔枝或者是桂圆的小姑娘,用长柄锥子在树下扎树叶捡柴的老太太,经常在部队营区内转来转去。我们的营房前后,就是老百姓的稻田或者是果树,荔枝,桂圆,枇杷,杨梅,香蕉,甘蔗等等,随处可见。每当荔枝成熟时节,红红的荔枝让人看着眼馋,闻着心醉。</p> <p>  那时,部队的纪律十分严格,干部战士都能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战士们透过窗户,就能看到屋外的果树,出门不用抬头也能看到果树。平时工作,训练,来来回回,都会在农民的果树下穿行。我们无线电连的报房,一座座独立的小屋,就分散于农民的果树林中,开花时有成群的蜜蜂飞舞,果熟时有醉人的果香飘溢。但是,在诱人的荔枝或是桂圆面前,战士们都能克制自己,极少有偷吃荔枝等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因此,那时的军民关系非常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军爱民,民拥军,真的是军民团结一家亲。</p> <p>  如今,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战友们每当聚在一起回忆起军营生活时,还会滔滔不绝地说起后卓的荔枝,说起生产队的女队长及她那位漂亮的女儿,说起她们挑着担子给连队送荔枝的情形。战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绘声绘色,说个不停。他们说,女队长送来荔枝以后,每个班能分到一脸盆,虽说不能放开肚子吃,但是也叫吃得痛快,真甜,心里甜,从里往外的甜。</p> <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水。但愿能够沿着时光的河道,逆流而上,回到年轻时的后卓军营,重新融入那密密的荔枝林。</p> <h3>  图片选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