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编辑:郭雪莲 张芳</h3> <h3> 交口县教育系统102名骨干教师在教研教改中心刘雪梅主任的带领下满怀热情汇聚江苏南通,开启了自己的培训之旅……</h3> <h3> 今天是培训的第二天,上午,我们聆听了冯卫东教授——《在“好课”中打开“美篇”的“魔盒”》的专题讲座。冯老师的讲座给我们中小学教师写作指明了方向——精彩“做课”精彩写,让“好课”成为好作品。冯教授妙语连珠,情感真挚,全神的投入赢得了所有学员的阵阵喝彩,这就是对冯老师最好的评价和肯定。</h3> <h3> 学员们用心聆听,认真笔记,用手机记录着重要内容,秩序井然。</h3> <h3> 下午,我们来到了南通市跃龙中学参观学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邓荷蓉老师执教《一棵小桃树》</h3><h3> 邓老师在导课时娓娓道来,给人平静实在之感;讲授中精心设问,环环相扣;对话时平等尊重,眼中有生;结课时对比阅读,将课堂延伸至课外……真是余音绕梁给人回味无穷之感。像邓老师这样把微笑带入课堂,把激情带入课堂,把魅力带入课堂的真功夫,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表达</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认真听课的老师们</h3></font></h3> <h3> 跃龙中学的王雷校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教师应该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角度给我们做了《漫谈教师的研究与写作》的讲座。整场讲座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案例引导,实在又实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互动交流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越努力,越幸运,成就精彩人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顺大势,应潮流,坚持奋斗提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履其职,尽其责,做到无愧于心。</h3><h3> 我们收获着喜悦,精神饱满,我们追逐着梦想,豪情满怀,我们的事业崇高而伟大,因为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努力!努力!再努力!</h3> 学员心得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h3><p style="text-align: right;">——南通学习5.7心得 </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交口三中 张 芳</h3><h3> 微风徐徐的暮春时节,带着膜拜,带着希冀,我们来到了温文尔雅的南通圣地。今天已是学习的第二天。上午南通教科院冯卫东副院长以“在‘好课’中打开‘美篇’的‘魔盒’”为题,对我们一线教师如何进行课例研究做了详实具体的指导,冯院长强调课堂关注课堂的生成,要有精度、有广度、有深度;反思课堂要多维度,对同类型课堂多聚焦,紧抓“现象”不放,生成微型课题,洞穿一类问题,阐述化解策略。这样才能从鲜活的教学经验及其绚烂多彩的事实碎片中提取、概括自己的教学主张,并以课题为平台,来践行、验证与发展。</h3><h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工作就是“树人”的工作,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影响更多心灵的过程。这样的心灵漫步不仅仅有益于教师个体的成长,更有益于其他个体乃至于整个社会的成长。写教育随笔就是教师进行“心灵漫步”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和路径。思考——探寻写作的角度;阅读——拓展写作的广度;实践——凝练写作的厚度;研究——提升写作的效度;生活——融入写作的温度。在教学路上,“仰望星空,接天连地”,走出一条“没有规矩,亦成方圆”的自为之路!</h3><h3> 如此,你若盛开,蝴蝶自来。</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培训心得</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一一回中 赵平</h3><h3> 聆听冯卫东老师的讲座,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h3><h3> 一、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以李吉林、李庾南、冯卫东等为代表的广大南通老师做到了,我想这也正是南通教育能走在全国前列的原因之一,南通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行呢!结合我校“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我也一定要克服思想僵化,不能固步自封,做到勤学、好学、善学,不骄不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h3><h3> 二、让写作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名师都是写出来的,教师应该是一名写作者”,的确,写作训练我们的思维、垂练语言,写作重塑人生,因此,我们应该做一名有心人,平时多留意生活,多关注课堂,关注课堂的得与失,有意收集教学素材,用好这些真实资源,用笔尖记录精彩课堂,用笔尖讲好精彩育人故事,每天写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终究会有所为。</h3><h3> 三、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跃龙中学每节课会留5分钟的教学反馈时间,离石学校在上午、下午也会预留半小时作为反馈,这不正是总结、提升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何用好这5分钟,值得我们去研究。</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魔盒中铸就教师的逆成长</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交口二中 杨青菊</h3><h3> 五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脂冰清玉洁的清梦,连同五月特有的浓郁,随风越过枝头,停留在南通的彼岸,挑拨着我原本生硬的教学记忆。这个似水的季节,悠然地坐在专家的对面,如同站在巨人的肩头,温暖而不生硬的理论洒进心扉,激荡着我心灵深处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教师,能到“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教育圣地来学习,内心是无比激动的。今天,听了冯老师用故事讲事理的讲解,让我深深懂得,要想做一名好老师,必须精彩“做课”精彩写,用心把每一堂课都做成自己的作品,做成一堂有创意的作品。通过“凸透”来实现“聚变”,通过“微型课题”去洞穿一类问题,阐述化解策略,通过自己的“破镜”,让它翻成我们的“万花筒”。宗旨是精心打造“好课”,由“好课”打开“美篇”的“魔盒”,变着法子让教育美起来。</h3><h3> 下午,在邓老师有效层层引导、有含金量点评下的《一颗小桃树》教学中,带着我走入了“小桃树”的情境之中,又从“小桃树”的身上看到了“我的小桃树”,看到了我在教学中也需要的“逆生长”。</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培训心得</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双池中学 郑慧霞 </h3><h3> 今天是来江苏南通学习的第二天,上午有幸聆听了冯卫东教授的《在好课中打开美篇的魔盒》。这位来自江南的西北汉子有着幽默的语言,一上场就给大家带来了阵阵笑声。冯教授三个小时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h3><h3> 第一,教师需要写作,写作铺垫了前进的阶梯。写作从课堂开始从课堂结束。我们可以写教学设计,学案设计,课堂反思。结合课堂实际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深度有思想。</h3><h3> 第二,老师可以从微写作开始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微写作也可应用于道法课的分析说明题,既有思维的谋篇布局也有思维的转换。每周让学生进行一次微写作,考试的时候学生就会如鱼得水。</h3><h3> 第三荷兰数学教育家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学法甚至是罪恶。”我是一个急性子的老师,学生答不出来问题我经常越俎代庖。所以以后课堂上我要学会课堂等待,让孩子们自己悟。</h3><h3> 第四学生犯错很正常,我们不仅要“纠错”也要“究错”和“救错”。简单纠错就像给中箭者减去露在外面的剑柄,适当“究错”才是基于治标而朝向治本的拔根之举,有机“救错”犹如在歧途中邂逅迷人的风光。</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h3><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 交</span>口二中 白亮清</h3><h3> 我带着满心的期望来到了南通,来到了这座古色古香、满含诗意的城市,在这里我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冯卫东老师的《在“好课”中打开“美篇”的“魔盒”》和王雷校长的《漫谈初中教师的研究》等精彩讲座,观摩了优秀教师邓老师的《一颗小桃树》的现场教学,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也震撼了我的心灵,教学需要变,变理念、变教法、变考法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只有变才能通。教育界素有“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说法,这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深深的体会到:名教师既是写出来的,也是做出来的。第一,理念很重要,我们要顺势而为,紧跟时代的节拍。第二,精彩“做课”精彩写。每次讲完后总觉得该写点什么,却没有留下痕迹。冯老师的讲座让我坚信教学不仅要“开花”,还要“结果”,哪怕是一段反思都会促进我们的成长。第三,让创新成为课堂的源泉,让创新植根于心。我们需要原创,而不是复制。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看似败在考试上,其实是败在课堂上,只因缺乏创新。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多看、多想、多试、多比、多磨。教育的过程就是成全生命的自我展示、自我生存、自我超越的过程。我相信:选对了道路,再远的路也能到达!</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好课成为好作品</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交口三中 郭雪莲</h3><h3> 在这草长莺飞,鲜花盛开的季节。伴随着春日和煦的阳光,为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感受先进理念,怀揣着梦想,我们来到了中国教育的前沿——江苏南通。南通教育为什么会如此成功呢?用一句话来说,南通教育的辉煌是写出来的。今天, 冯卫东老师就给我们做了《在“好课”中打开“美篇”的“魔盒”》这场关于教师写作的讲座。这是一场很走心、很接地气的讲座,让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受益匪浅。</h3><h3> 冯卫东老师从六个方面给我们教师专业写作支了招。其中,我对精彩“做课”精彩写;上成“课程”有厚度这两点感触颇深。 平时一说让写个东西,愁的头都能大了,很久都写不出一段话来,结果越不写,越写不出来,越写不出来就越不写,最后,成了恶性循环。听了冯老师的讲座有点茅塞顿开,我们中小学教师又不是学者,也写不出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但是我们每天都在讲课,每堂课上完,总有一些精彩之处,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精彩之处,进行理性思考,进行微写作。冯卫东老师说:“写教育随笔是教师进行“心灵漫步”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和路径。教师写教育随笔,好处多多,可以炼眼——锤炼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炼笔——锤炼表达思想的能力,可以炼意——锤炼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操、教育抱负等。”当老师时间久了,当激情不在时,难免陷入职业倦怠,我们要不断进行学习充电,要有课程意识,要让自己和学生对明天充满期待,追求课程一样的课堂,追求有厚度的课堂。</h3><h3> 课堂就是一个“多棱镜”,从中可以折射出无数道炫目的光芒,我们写教育随笔,是要真诚、真实、真切,要努力转到事情的背后,追问事件的意义,让好课成为好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