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西固城工作队产业帮扶概况

美友11308469

<h3>每年收获的季节,黄橙橙的柿子,很诱人,预示着希望和收获。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以扶贫致富为目的,认真谋划,帮助寻找致富项目。以柿子园种养结合为典型,引导村民脱贫致富发展产业。2018年选拔致富带头人,并帮村民成立了农业公司、工程建筑公司,制订发展规划和目标。<br>2019年,种植果树120亩,种植红薯200亩,种植花生190亩,计划打机井一眼,建粉条加工车间一个,发展手工业和建筑工程队。</h3> <h3>西固城村北,有片柿子园,扶贫工作队进村之前,由于村民不会经营,每年收益很差,不是价格低就是收成不好。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指导村民搞种养结合模式,一年下来,土鸡蛋增收几千元,土鸡20元一斤,春节前销售一空,鹅蛋供不应求,一年下来增收上万元。户主尹福田的妻子腿脚不好,能增收上万元是她原来不敢想的好事。</h3> <h3>现场指导贫困户尹福田种养结合产业模式,并且定期走访,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h3> <h3>立夏到了,郁郁葱葱的柿子树长势喜人。</h3> <h3>易县有名的磨盘柿子,甜美喜人。工作队指导村民如何销售柿子。根据今年柿子树长势,预计今年实现实现增收2万元。</h3> <h3>柿子树下养的柴鸡。</h3> <h3>柿子树下养鸡,鸡蛋1.3元一个,供不应求,每年增收几千元,土鸡20元一斤,每年售罄。</h3> <h3>柿子树下养鹅。</h3> <h3>村民在柿子树地下养殖鹅,搞种养结合,增加收成。鹅蛋每个4元,供不应求。<br>这是进村帮扶以来,较为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预计今年实现收入五六万元,使得该户稳定脱贫,逐渐步入富裕行列。</h3> <h3>结合西固城村的地势情况,适合种植果树,多次给村民和村干部协商沟通确定产业帮扶思路,发展果树种植。今年种植中华寿桃四十多亩,樱桃40多亩,全部是新品种。同时,指导村民如何经营水果。</h3> <h3>工作队现场调研村民果树种植情况。<br>去年年底,工作队帮助村民成立了河北众诚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和易县林果种植有限公司,目前发展果树近200亩。</h3> <h3>调查了解得知,本村有种植红薯,纯手工加工粉条,工艺娴熟,质量较好。找到每年加工粉条的村民王金月,指导他利用现代销售思路进行经营。定期走访指导帮扶,鼓励其今年筹建加工作坊一个,借用电商平台,发展红薯种植,粉条加工和销售,提高村民收益。<br>为发展红薯产业,工作队与村委会干部协调各方力量,给予奖补,计划种植红薯200亩。</h3> <h3>纯手工粉条。</h3> <h3>帮助村民销售粉条。春节前,几千斤粉条全部销售出去。不仅如此,因为,听从了工作队的指导,采用盒装销售,价格高了,拓宽了销路,增加了收益。</h3> <h3>与村两委干部商讨村产业发展,发展花生、红薯等农业种植产业。</h3> <h3>村民排队领取花生种子。</h3> <h3>村民正在领取花生种子,今年,由扶贫办给贫困户采购了八万多元的花生种子,预计种植斤200亩。</h3> <h3>联系易县实验中学的老师,与村干部一起现场调研,筹建建设村孝心文化墙,弘扬孝道,发扬传统文化,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h3> <h3>为推进文化扶贫,请教有威望的村民王德亭、尹向前,筹建村文艺队,以村民自娱自乐为主,定期开展文艺活动,创造机会争取参加县里演出,提高村民精神生活品质。经过几次研究。确定建有老年歌唱乐队、打鼓队、舞狮子队、二鬼摔跤和广场舞队等。</h3> <h3>驻村第一书记胡占稳到易县优秀驻村工作队北白马村学习考察,学习其帮扶工作经验,推进扶贫工作。</h3> <h3>到北白马考察枣树产业,了解县产业发展情况。</h3> <h3>现场听北白马驻村第一书记介绍枣树种植情况,收益情况。</h3> <h3>到村王伟家了解家庭手工业生产情况,与刘女士探讨手工业发展和扩大再生产情况。</h3> <h3>现场调研村手工业加工。</h3> <h3>帮助村民李文全成立了河北鑫馨昌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聘用贫困户搞工程,不仅个人增加了收入,而且贫困户也有了收入。</h3> <h3>鑫馨昌盛建筑工程公司的建筑设备。<br>目前,公司运转正常,年产值近百万。工作队在积极给公司争取扶贫政策,打造精准扶贫工程队,进一步扩大施工规模,带动一方发展。</h3> <h3>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员现场调研村机井及生产情况。经过调研和商讨,拟投资为村里维修机井等水利设施,打机井一眼,保障水利,为村农业产业保驾护航。</h3> <h3>工作队到现场调研村电力情况。<br>目前,全村种植花生200亩,果树150亩,其他有玉米和红薯。手工业加工作坊两个,一个是箱包加工,一个是玩具加工。工作队指导村干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规范开展工作,发扬民主决策,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同时,建有村孝心基金会,定期开展孝心活动;建有文化队,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使西固城村走出贫困,早日迈进小康。</h3> <h3>扶志扶智相结合。了解贫困户王红艳是个要强的人后,确定为致富带头人。激励她树立致富信心,自筹资金30多万元建设现代化的智慧大棚,甜瓜苗已经预订好,预计今年一年收回成本,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