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知青路

靓号码

<h3>我生活了十九年的淄博市博山区。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日离别,下乡到邹平县小杨堤村当农民。</h3> <h3>旧村庄已不存在,旧村改造建起幢幢楼房。好在还被称做"村",看标牌。</h3> <h3>依旧喜欢老式物件,石狮子,红对联。</h3> <h3>不远处正在起"高层"呢!</h3> <h3>热爱花鸟鱼虫的老成大叔自已找了块空地。</h3> <h3>三只孔雀,四个盆景,五个假山。</h3> <h3>白孔雀见到我,竟然开屏亮相,与我pk,是友好?是传递若干年前我与村庄紧紧相联的信息?</h3> <h3>正午时光,路无行人,当年的村舍,鸡狗鹅鸭均不存在,剩下的,就是"准城里人"的生活了。</h3> <h3>我在路边"蹲守",约三袋烟功夫,居然等来了三哥(当年带我们劳动的村团支书崔中文)!我俩对峙了几分钟,我说:你是三哥?他说:你摘下帽子眼镜。我照办,他说:啊,是你!</h3> <h3>又一位老者,他叫成学全,他说记得我。</h3> <h3>他们告诉我,玉民,世文,学兴,义忠等等等等均在此居住,他们还告诉我,我们的同龄人依旧在这一代打工,人们已经没有土地了,人们必须象年轻时一样工作,以维持平凡而依旧不易的生活。</h3> <h3>据说:村里建了老年公寓,村民六十五岁以上可免费入住,当然了,如果是外人,你也可以住,不过每月要交八百八十元生活费(十分合算)。另外,村民满六十岁,可享受三百元退休金,满六十五岁,享受五百元,每年,大家还可得到一千斤麦子。生活真的挺让人想往的…</h3> <h3>感觉洋洋喜气在村里流动,如同当年的麦子味,炊烟味,柴草味…很多的人和事都变了,很多的人和事又好象沒变灬</h3> <h3>走啦,村庄,走啦,亲爱的乡亲。</h3> <h3>从村庄来到我的知青生活结束的地方北镇,我曾经工作过的北镇,探访我曾住过的小平房,还好,它依旧不倒,也佼幸沒有被拆。有时候,旧,也是一种美。不是吗?</h3> <h3>留在心里的,是满满的回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