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忠(紫函姥爷)的美篇

常宝忠(紫函姥爷)

<p>我的同学我们班</p> <p class="ql-block">  我是1960年7月19日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录取通知书入学的。入学后,我被分到原子化学防护系,即所在班代号为60一121班。我们班共计30人,全是男子汉。因为我是第一任班长,我对这个班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这个班,成立于1960年8月,同窗五年后分手。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同学之间的親密感情依旧,团结、上进的精神依旧。当年的小伙子,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晚年的生活让我们更加親密无间,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的不同方式把大家连在一起,让我们的夕阳生活更美好更加灿烂。</p><p class="ql-block"> 是去年,张金林与我商定,由我制作做一个反映我们班大学生活的美篇,让全班老同学共享,永远记住几十年的情,几十年的爱,不忘初心,携手共进,度过幸福的晚年。</p><p class="ql-block"> 这个美篇,是我第一稿,还没经过大家审核,仅是我对班级的个人回忆,有什么不恰当之处请各位纠正和增补。我们这个班的故事多多,几天几夜也说不完。</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哈尔滨南岗文庙街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正门。</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班,是军工原子化学防护系(当时代号“军工6系”)1科2专业,班级编号为60一121班。1961年8月,我们系扩编为独立的防化兵工程学院,校址设在长春市康平街1号。我们班也随之去了新校址,编号为60一202班。1965年7月我们毕业了,当时只有26人毕业。其中:我分到北京总参化兵部;杜君华、程绍礼留在防化学院当教员;王兴禄、阮永添分到总后军事医学科学院;其余21人都分到北京防化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我们班1961年下半年刚去长春时拍的纪念照。看,那时我们各位,各个都是英俊的小伙子。前排中间的干部,是年级主任徐东武。他对同学和谒可親,对班级工作非常负责,我们班最早入党的几个同学,多数由他培养和介绍的。照片上,仅有27名学员,比在哈尔滨时少了3人。其中有王洪江病故了,万金昌改为助理员,李义因故未参加照相。</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保存60來年的哈军工录取通知書,上面有党和国家对新学员提出的要求和期盼。我们班的同学,多年來,不论在校学习或者毕业后工作,个个都是好样的,为我军防化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是个积极向上的优秀班集体,多次受到院、系的表扬。之所以这么优秀,我觉得除了有各级首长的正确领导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以外,我们班有一个非常团结非常能干的班干部集体。虽然几十过去了,但至今仍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团支部书记张金林,班长杜君华,副班长丛培文,还有我这个第一任班长和党的小组长。我们几个学生干部,始终坚持团结合作,带头学习带头工作,与全班同学合谐相处,形成较好的凝聚力。在校期间,我们班的各项工作比较活跃,在院、系始终保持优秀的班集体。一提到我们这个班,永远让我兴奋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我们班干部的组成。张金林是团支部书记,是班级的核心,他干了五年书记。我是张金林的老搭档,那时我是第一任班长,工作配合超好。我是班里第一个入党的,后任党小组长,仍是班里骨干。杜君华接任班长,丛培文任副班长,他俩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在毕业前,我们班共有8名党员,除了上述4名党员干部外,还有4名党员,即张炳安、程绍礼、唐宏志、宗发银,他们为创造良好班集体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入学时我们班有4个上海人:这位是张效雄,上海人,在班里与我同桌,同宿舍,后来成为我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永世不会忘怀。他是个乐观的人,爱好运动,打乒乓球是高手,但打不过李信业。他们几个上海人经常在一起,讲的是”外国话”,让我们莫名其妙,听不懂上海话,也让我们很反感,后來慢慢習惯了,让他们说去吧,也很好玩。</p> <p class="ql-block">  李信业,是我们学习最优秀的学生,别看是上海人,他与全班同学关系特好,最大优点是热心帮人。谁在学习上有困难,都求助于他。我记得,为什么我们班学习成绩特好,其中有一个重要措施,即”一帮一,一对红",我们把学习好的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组织成对子,在他们的帮助下,全班同学的成绩得到全面提升。我回忆一下,当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如李信业、杜君华、程绍仁、宋恩存、王兴禄、耿相玉等等,他们各个都是活雷锋。</p> <p class="ql-block">  杨文忠,上海人,学习很好,肯于专研,对人和气。但不爱多讲话,独来独往,不善交际。与我关系极好,他是从湖北081基地退休,现回上海宝山原藉度过晚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  这是薛林安,1962年转学到解放军外语学院学习,离开我们班。薛林安,这位同学很内向,不愿多说话,与大家相处很好,他与我们北方同学很少说上海话。他学习很努力,更适合学文科,所以入学第二年,他被调去解放军外语学院学外语,对他来说是如愿以偿。臨走时大家欢送他,我送他到哈尔滨火车站。他也非常留恋这个班集体。</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有4名江苏人:</p><p class="ql-block"> 張金林,无锡人,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是我的老搭档,是班里核心人物。五年的班级工作,相互配合,从未闹过矛盾,虽然毕业后不在一起,但心底是相通的,形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谊。张金林,经常在同学面前讲话,可是他的普通话最差,让许多同学听不懂,经过一、二个学期的磨合,才慢慢有所适应。张金林在体育运动方面是个笨人,动作不灵活,但很勇敢,很执着。我们在哈尔滨虽然仅呆了一年,可是同学们都学会了滑冰和游泳。而张金林学滑冰就吃了不少苦头,摔了不少跤。当然他没有宗发银勇敢。我记得,宗发银在游泳馆经常显示自己。本来他就不会高台跳水,他竞然从十米最高台上闭着眼睛向下跳,象一根棍子竖着自由落体运动到水池,能引起在场同学们们的狂笑。</p> <p class="ql-block"> 这是唐宏志入学时照片,他是镇江人,是班里最认真的一位同学,看上去比较忠厚老实,对人和谒可親,更是一个好兵帅克,是班里各项工作的骨干。唐宏志,是个高度近视,同学经常拿他开玩笑。传说有一次在教室搞卫生,同学们把玻璃擦的特别明亮,唐宏志以为开着窗户没看清有玻璃,结果把一盆水泼向玻璃,而反射回来的污水却湿透他的全身。从此,同学们给他一个爱称“唐瞎子",但他一点都不生气。</p> <p class="ql-block">  杨正泉,与唐宏志是同乡,镇江人,性格文静,爱静不爱动,学习、工作都不错。但不愿多说话。我也不知道怎么起的外号,大家都叫他”杨小二“。杨正泉,这个同学很可爱,同学们都願意与他开玩笑,想办法逗他生点气,引他多说话,看他生气的表情非常可爱。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转业回原藉工作。</p> <p class="ql-block">  宗发银是南京人,具有典型的南方人特点,做事认真细緻,性格开朗,有北方人的大气。是班里的工作骨干。发银,最大的特点,爱跳舞,而且是自创,同学们称他的舞蹈为"哆嗦舞”,凡是班里有晚会,他都会应邀给同学们表演“哆嗦舞”,成为大家“开心果“。宗发银的故事多多,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程绍礼同学,沈阳人,是我们班各项工作的骨干,学习成绩特棒,善于帮助同学。他爱好运动,是咱班篮球队的骨干。绍礼是我们班的美男子,用现在的話说,是个大帅哥。现在看也是如此,七十多岁,身板直直,满面红光,看起来比我们年青多了。祝福绍礼永葆青春不老松。</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王学忠,我们同是錦州入伍,人很聪明,干事精明,有东北人的豪爽,能说善辯,我叫他”铁嘴钢牙"。不论在校学习,还是毕业后工作,都彰显他的才华横溢。1993年,我去过一次大连,他时任大连市工业局长,他在百忙之中,陪我玩了两天,親如手足,真的很幸福,至今还记忆犹新。后来,即在2010年,我听同学们说,王学忠因病去世了,我感到万分的悲痛,我们失去一位老同学。</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宋恩存,也是与我同是来自锦州地区,親如兄弟。宋恩存特别聪明,学习、工作样样超群。学习很扎实,有一种钉子精神,干啥啥行。这一性格决定了他一辈子的成就显赫,他是我们班技职级最高的,噢,还有李信业。在校是好学生,在单位是优秀科研人员和教授。</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李义,与我同是來自锦州,入伍教育在一个班,入系后又在一个班。是我的好同学好朋友,毕业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他家住在前门附近,我曾去过几次,后来李义得了脑痴呆,他老伴拒绝与外人联系。现在情况不明,同学们都很掛念</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哈尔滨入学时拍摄的第一张学员照,成为军旅生漄的第一张照,保留至今。看,那时我也很精神,个头1米72,现在成残疾人,身高剩1米68,短了4公分,太悲哀了。</p> <p class="ql-block">  杜君华是沈阳人,是我们班第二任班长,学习是全优生,工作非常认真,在班里享有较高旳威望。杜君华是个人才,具有超人的文艺天份,能歌善舞,特别是会拉手风琴,真是高人一筹,又能编词作曲,是学校文艺骨干。毕业后留学院当教师。我记得,可能是1970年,她爱人要生孩子,从东北来京探親,正趕上杜君华有事不能去北京站接,怎么办?他把这任务交给了我,我代他去迎接。但我与他爱人又不认识,只好问清车次,拿张白纸写个名字并专门找孕妇接。总算把他愛人安全地送回家。我们老同学之间,真的有兄弟情,有事大家帮,亲密至极。</p> <p class="ql-block">  这是范万龙,是沈阳人,个子不高,走起路來两臂摆动大,从挺遠处都能分辨出來。范万龙人特别聪明,也特别自信。他酷爱无线电,课余时间经常在宿舍安装收音机。范万龙对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情有独钟。我特愿意看他自我欣赏制图的表情。范万龙这个人爱钻研,在多年科研工作取中得了不少的成果。他在实验中也受过伤,值得敬佩,深表慰问。</p> <p class="ql-block">  这位是黄金祥,河南人士,人很聪明,性格开朗,有河南人不怕吃苦的劲头,爱专研,与同学友好相处。他这个人很怕冷,那时的哈尔滨冬天特冷,每天早晨都是零下三十几度,他时时离不毛皮帽子,总是把脸丶手捂得严严的。他的河南口音特重,大家经常与他开玩笑,张口就学他的河南话。</p> <p class="ql-block">  这是姜长德,天津人,人很老实,诚恳待人。学习认真,成绩稳步提升。姜长德活泼可爱,有文艺天分,能说一口流利的天津快板书,凡是班里唱歌拉歌,他既是教歌者又是指挥者。只要有他在,就一定有歌声。他是全班的开心果,同学都很喜欢他。</p> <p>  这是齐志旭,唐山人,是我们班年令最小、个子最低的一个。对人和气,面带微笑。他是我们班最老实的同学,从不惹事生非。他不爱运动,一有空就去图书馆看书。毕业后在防化研究院工作,唐山大地震后,因家里有实际困难转业回唐山工作。</p> <p class="ql-block">  这是黄兆明,唐山人,比我小一岁,我俩关系特好,是同住一个宿舍,同在一个上下床,我在下床他在上床。一住就是几年。他愿与我说话,有什么事能交流。有一件事他对我们瞒了五年,毕业几年后,才知道他在学校念书时就结婚了,保密程度和手段甚比克格博。知道后,我狠狠的骂了他。黄兆明対班里工作非常支持,对同学很关心,让同学念念不忘。1976年唐山大地后转业回原藉。</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王兴禄,哈尔滨人,高高的个子,是我们班队列第二排的排头兵。他也是我们班的明星兰球队员。我记得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那是1960年8月,我们刚刚入学,学校组织新生班去哈尔滨太阳岛玩玩,现在叫春游。当天我们遭遇了一场特大的狂风暴雨,太阳岛也没玩好,大家被困在松花江泮。那时我们都很年青,没有经历过这样大的"灾难”,同学们很紧张,这时王兴禄、张炳安两位哈尔滨人出面帮助班干部做好安全避險工作。我从那时起,王兴禄在我心中留下强者形象。王兴禄平时话不多,但有时说起话來也是滔滔不绝。王兴禄学习成绩很棒,是他平时很努力跟用功的的结果,不象李信业是个"天才",不用看书,听完课全部能学会。</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张炳安,黑龙江人,办事认真,勇于吃苦,外号叫"老牛",哪里有困难就有他的身影。人很好,对别人关心入微,在班里口碑极好,是班里各项工作的带头人,我们是一生一世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这是陈定文,湖北人,个子不高,很勤奋,努力学习,经常背个书包去图书馆看书。他是班里小兄弟,对人和谒可亲。平时不多说话,一旦高兴了,说起话来也没完沒了,是大家永远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吉林同学有丛启明、耿相玉、梁作泰。</p><p class="ql-block"> 这位是叫丛启明,1米8多的个子,是班里个子最高的,但年令却是最小。他是我们班的排头兵。我记得,我们班站队通常是三排,其中第一排的排头兵是丛启明,第二排的排头兵是王学忠,第三排的排头兵是耿相玉。但丛启明是全班集合时的标志排头兵。他对当排头兵很执着,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地冻天寒,他是全班集合站队的排头兵。虽然他的体质不够好,但对自己能严格要求,不迟到、不掉队,是永远的排头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叫耿相玉,是长春市人,高高的个头,也是我们班的排头兵。他很聪明,学习成绩满好。他对长春市比较熟悉,是同学们逛街的好导游。他人很内向,有自己的主见,但不轻意表态。听说他转业到河南,很少与大家联系,现在是失联状态。</p> <p class="ql-block">  这是梁作泰,吉林人,性格温柔,象个文雅的大姑娘,做事扎实,与人无争,是个好同学。生活很简樸,大家对他都很爱。</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阮永添,广东人,是预科来的学员。他年令都比我们大,文化基础差,我非常佩服他的学习精神,他用别人几倍的精力去学习,而且做到虚心向人学习,不耻下问。我们班当时有四位从部队来的学员,只有阮永添毕业了,光荣地成为一名国防科学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我深深地知道,为帮助阮永添学习,李信业花了不少功夫,只要提起阮永添,我就会想起李信业丶社君华丶程少礼、宋恩存等同学,他们为提高全班学习成绩,而做出了无私的贡献。那时,我们班一直坚持"一邦一","一对红”的理念,使大家共同携手進步,而不是无情競争。所以,我们的同学情是永存的,是大家用汉水浇灌的結晶。。</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万金昌,四川人,是干部学员,少尉军衔。人特别好,非常樸实,经常给我们介绍军队生活,对我们成长为军人有着极大帮助。同学都很敬重他。由于他文化基础差,课程跟不上,在二年级时改任系办公室行政助理员。他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他很可爱,我永记住他。\</p> <p class="ql-block">  这位是卓朝雄,广东人,是从部队预科来的学员,他比我长几岁。学习非常刻苦,人品特别好,到二年级时,因病退学了。这些年仍然与大家有着深厚的感情。毕业几年后与我联系上,他给我写了一封信,心情异常激动,一口气写了廿多页,他叙述了在校生活的感言,讲了他回原藉工作、生活的经历和趣事。一句话,他对我们这个班情深义长。后来,凡是班里有什么活动,他都热情参加。</p> <p class="ql-block">  丛培文,是山东崴海人,满口胶东话。家境不是太好,他是我们班最儉樸的人。61年开展学雷锋活动,他是标兵。丛培文很聪明,学习很刻苦,他不是学霸,是靠自己勤奋而取得的好成绩。这个人非常直率,对人真诚,热情为大家服务,深得同学们的认可。他当了几年副班长,非常称职,把咱班管理得井井有条。我们班成为全院优秀班集体,丛培文同学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班在1965年8月1日拍的毕业照。毕业人数26人。前排与我们合影是谢早奇主任、曹瑛政委、刘旺副主任、万金昌助理员。</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班的专业特殊,毕业工作分配比较集中,除两名留校当教员外,其余24人都全部分到北京工作。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由青年变为老人,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军防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据我所知,一直在军队任职并在军队退休的13人,八十年代离开军队转地方工作的也是13人。在军队干到退休的13人中,有5名军事干部授为大校军衔,但其中有李信业、宋恩存有技术四级职称并享有军级待遇,也是我们班的光荣。其余8名都是技术五级文职军官。转业到地方工作的13名同学,大多数都担任不同的领导职务或评上相应的高级职称。</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是哈军工六系第八期学员班。已毕业离校54年,如今最小的年令77岁,最大的年令82岁,已进入人生老年阶段,很开心地享受幸福晚年。</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我们班的王学忠、杨正泉、卓朝雄三位同学,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向他们致哀,永远怀念他们,安息吧!朋友!</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收集的我们班珍贵的照片,供同学们回忆青春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第一张照片,是支部书记张金林同学在1963年组织班干部进行政治字习的照片。当时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和中央反苏修文件,还有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文件。</p> <p class="ql-block">  张金林同学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一干就是五年,是我们班学生干部的核心。他具有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素质,在同学之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他本人注重学习,用现在的话叫与时俱进。他在中学时期,在各方面表现优秀,原本是保送去苏联留学,但因中苏关系破裂后改为保送到哈军工学习。</p><p class="ql-block"> 这个照片特别珍贵,这是张金林在认真学习毛著,不断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p> <h3>  这是张金林、杜君华、程绍礼在政治学习。</h3>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一系二科主任、政委、副主任在学习毛著的珍贵镜头。如果今天他们在世的话,现在都应该是九十多岁的老人,我们非常怀念他们!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好师长,永远怀念他们。</p> <p class="ql-block">  我们那时多年青,不比现在90后差,各个都是高颜质的小帅哥!</p> <p class="ql-block">  丛培文是我们班的学雷锋标兵,热心为同学服务。我俩相互理发,他的技术不隹,发型陈旧,经常被人讽刺,但他积极主动,有些爱美的同学依然让他理发,如果不满意,我能给修饰。因大家公认我的理发技术比丛培文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丛培文与外班好朋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丛培文与张效雄,他们曾经是同桌。</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1年冬,全班同学在野外训练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5年8月1日毕业离校前,王学忠、张炳安、李信业、王兴禄、杨正泉几个同学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三个人,是同窗好友,形影不离,親如兄弟!</p> <p>  这是王学忠与宋恩存的合影</p> <p>永远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外出去吉林实習时的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与张效雄、李义在1965年临毕业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大家看看,哪位是张金林、常宝忠、杜君华、张炳安、阮永添?</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0年8月,我与李义在哈尔滨松花江大堤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8年9月杜君华、程绍礼与学院四教教教员、实验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65年7月我们毕业了,各自走上工作岗位, 不久大家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同学们相续结婚成家。</p><p class="ql-block"> 这是张金林与爱人结婚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张金林一九七几年到我家时,留给我的照片,我保留快五十年了。我还记得,当时他对爱人给他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特别高兴,他在同学之中感到无比自豪。后來丛培文也生了一对双胞胎,而且是龙凤胎,更是美上加美,也成了我们班经久不衰的隹话。</p> <p class="ql-block">  张金林是个内秀的人,选老婆的标准特别刻克,必须是老乡,温柔、漂亮。没办法,他只有慢慢地淘老婆。所以他自己精心挑选老婆,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形影不离,经常拿照片在同学面前秀恩爱。我们做为老朋友,对他非常羡慕。</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杜君华与爱人的青春年华照。杜君华毕业后留在长春防化学院工作,没过几年又迁到北京牛角峪,再过几年又迁到北京阳坊。他老伴跟着他吃过苦,打过游击,但一点没有怨言,我很敬佩。</p> <p class="ql-block">这是丛培文和老伴的结婚照,可惜他的爱人,我始终没有机会见到。丛培文很原则,凡是学校规定的,他都是遵守。他对谈女朋友的事,守口如瓶,对自己的私事从來不张扬,这是他与众不同的个性。</p><p class="ql-block">丛培文的极高原则性,在工作中也经常会"得罪"一些同学,但庆幸的是,这些同学们能用他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品格会化解这些矛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程绍礼和爱人的结婚照片,他们是双军人,其爱人又是个医务工作者,能精心照顾程绍礼,同学们都非常羡慕。</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张炳安和爱人的的结婚照片。看看,这两人真是郎才女貌。我与他们家儿子有缘,为了孩子能在北京城里上学,他儿了的户口从小落到我家,成了老伴的"親侄儿”。</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和爱人结婚时的照片,我也秀一下恩爱,在大家面前亮个相,让大家看看。</p> <p class="ql-block">  毕业40周年再聚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年6月,为纪念大学毕业40周年,我们班在张金林同学的倡导下,在杜君华、唐宏志和我几个同学的努力下,在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大力帮助下,成功地举行了一次同学聚会,至今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共來了19位同学,加上陪同一起來的家人共26人,大家欢聚一堂,回忆往事,畅谈同学情。我们也请來了在校学习时的老主任,大家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同学们在防化学院礼堂前的合影,每个同学精神焕发,喜气洋洋,留下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的聚会,由班长杜君华致词,有老主任讲话,有防化学院领导致欢迎词。然后大家畅谈友情感言。</p> <p class="ql-block">  2005年5月24日我们在悦秀路7号院聚会合照</p> <p class="ql-block">  卓朝雄,是从广东清江市赶來聚会,他在会上热烈发言,邀请大家去广东玩玩。</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组织大家去十三陵、八达嶺、中华世纪壇参观,留下了珍贵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同学们去长城在“毛主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上海赶来的张效雄与范万龙夫妇的合影。</p> <h3>  这是同学们在长陵参观时留影</h3> <h3>  这是张金林与杜君华、梁作泰在长陵参观时的合影</h3> <h3>  这是同学在北京中华世纪壇前合影</h3> <p class="ql-block">这是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副院长,韩同军举行“欢迎老校友回访母校茶花会“。这些照片,有韩副院长致欢迎词,有杜君华致答谢词。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希望母校越办越好,兴旺发达,为国防建设做出卓越贡献。</p> <p>这是我和齐志旭在欢迎会上</p> <h3>  李信业与张炳安在聚餐会上</h3> <p>  王兴禄与张效雄在聚餐会上</p> <h3>  张金林与范万龙在聚餐会上</h3> <p class="ql-block">  这两位女同学既是我们一系一科另外一个班的同学,又是我们班两位同学的爱人。一位是李志琴,另外一位是林爱华,都是我们军工老同学。</p> <p class="ql-block">  这是聚会结束时,北京老同学送京外同学离京的照片。这次聚会圆满成功,加深了同学们的感情,让友谊长存!望大家多保重,来日再聚首,同学们再见!</p> <p class="ql-block">  2014年7月10日,我们班又进行第二次聚会,在北京悦秀路7号进行。这次人数比较少,外地的仅是张金林和张效雄来京,其余都是住北京的同学们,共计11人。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与张金林、张效雄的合影</p> <p> 这是在唐宏志他们军休所会议室,我给聚会的同学拍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  这是退休到上海居住的几位老同学的合照。上海的几个同学,因为有张金林的热情组织,他们这两年活动比较多,冬天去海南島避寒,夏天去吉林避暑,大家玩的很开心。我们北京的同学都非常羡慕,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祝福。</p> <p>  这是2014年11月,上海的几个同学为欢迎范万龙來沪。有张金林丶杨树良、杨文忠、范万龙、张效雄。</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他们几个皆夫人的合影</p> <p>这是2017年冬,上海同学聚会。</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9年1月张金林组织部分同学及夫人在海南三亚相聚。这次有张金林、王兴禄、张效雄、宗发银夫妇,还有王学忠老伴姜斌,也从大连赶來参加聚会。</p> <p>  2019年6月25日,我们班在京的7位老同学,专为关切张金林同学病危和鼓励他与病魔作斗争而聚会,并发去小视频予以慰问</p> <p class="ql-block">  2019年6月在北京聚会的老同学,直接用视频向张金林喊话,向他親切的慰问,並鼓励他向病魔作斗争,让他加油!加油!</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的支部书记张金林同学于2019年6月25日病故了。另悉我们班副班长丛培文于2020年1月30日病故了。截止2020年,我们班有七名老同学离世。大家永远怀念他们,并祝愿他们在天国幸福快乐。</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9年6月29日, 我给杜君华、张炳安、宋恩存、王兴禄几位老同拍了一些肖像。</p><p class="ql-block">这一张照片是杜君华,面带微笑,头发稀少,讲起话来谈笑风声,仍保持着教授风度。但有一点让大家惊讶,他在会议室与王兴禄相对而坐几分钟,他还辨认不出王兴禄,甚至向我问,这位是咱班的吗!这才几年不见,就不认得了。他不得不承认,我们真的老了,忘性见长。</p> <p class="ql-block">  与宋老七才几个月沒见,看到他有点发肿,我提醒他加强锻炼身体,每天要活动肋骨,保持身体健康。总之,宋恩存身体不错,至今还是原装,没有开过刀,也沒有换过另件。祝贺他长命百岁。</p> <p class="ql-block"> 张炳安最近有点瘦,但人很精神,年令大了,有点病很正常,只要别有大病就行。张炳安是个操劳的命,样样都得自己干。张炳安外号称"老牛",他能干,承受能力强,我对他有信心。老牛与我同年,他是腊月生日,我是三月生日,他是我老弟。</p> <p>  王兴禄,十几年不见,他变样了,但很精神,堂堂的大教授,不会玩手机,上网玩微信都是老伴替他操作。现在也很辛苦,与老伴在女儿家,帮助带孩子。他说天倫之乐,不累,很快乐。</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给李信业和张效雄拍的头像。小李子白白的头发,白白的眉毛,有仙境白头翁的形象,太可爱了!张效雄也变得更可爱了。50几年过去了,我们每个人天天在变,年年在变。我找出他俩入学时照片,一对比,变化太大了,真神奇。</p> <p>  这是我的2019年5月份参观园博会时朋友给拍的。我在我们班岁数比较大,同学们都叫我“常老大",今年已满80周岁。退休后开始学摄影,都是在实践中自学,现在也只能算是一个会使用“自动摄影模式"的摄影爱好者,请大家不要见笑。</p><p> 几十年来,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有持久凝聚力的集体,同学们友谊远远流长。我写的美篇还沒结束,我要继续的写,及时增添新的信息。只要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用照相记录我们的班,记录我们班每位同学,也记录我们哈军工精神的传承。我们感谢党,感谢军队,感谢哈军工造就了我们这一代军人的风彩。</p><p> 谢谢朋友们的欣赏!</p><p> .(2020年8月27日增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