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记金中仙林中学部开放周美术组活动

袁文婧

&nbsp; &nbsp; &nbsp; 一个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文明之林享誉千年,在于它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文化。我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着中国民族的悠久文化。<br>&nbsp; &nbsp; &nbsp; 5月6日上午,一场视觉盛宴与文化大餐在金中仙林中学部美术教室华丽呈现。带着对《视觉文化视野下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一课题的思考,三位教师从“坚守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在自己的主场向栖霞区全体中学美术教师展示了三节具有研究价值的课例。 <h3>&nbsp; &nbsp; &nbsp; 首先,由袁文婧老师开设《园林·探幽》一课,通过认识苏州园林,传承中国文化。袁文婧老师通过对苏州园林造林要素的介绍,激发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叠山、理水、假山、池沼、亭、台、楼、阁、长廊、花草等元素无不彰显中国文人气息。古代文人雅客喜欢这样隐居在山水里、隐居在艺术里、把自己内心的审美理想、审美价值浓缩在园林里,好不惬意!</h3> <h3>&nbsp; &nbsp; &nbsp; 课的最后,袁老师以苏州园林的眼睛--漏窗为切入点,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篆刻,带领同学们印刻一枚小小的漏窗。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福禄寿喜、祥云、凤凰等等中国传统元素都被融入进了漏窗中,方寸之间见飞鸿,一枚小小的印章包罗万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枚枚小小的印章,包罗万象。</b></h3> &nbsp; &nbsp; &nbsp; 第二节课由张菡老师执教《仕女·簪花》,身着汉服的张老师带着同学们走进唐朝。由纪录片《国家宝藏新疆博物馆复原陶俑真人秀导入,带领学生鉴赏唐代周昉的传世之作《簪花仕女图》,由此探索唐朝女性的服妆饰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传世手工艺的精湛,学生们的展示作品非常惊艳,小组合作打造了一套极具古典风情的头面,由班级选出的舞蹈模特穿戴跳了一曲惊鸿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传统都已失传,希望多多通过探索国画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东方文化。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身着古典风情的头面表演惊鸿舞</b></h3> &nbsp; &nbsp; &nbsp; 第三节课由经纬老师执教《水墨交融写青山》,国画专业出生的经老师,希望通过这节国画的学习,让同学们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经老师首先让学生们欣赏了航拍的广西山水风光,并提问古人是如何记录风景的?从而引出课题《水墨交融写青山》。通过欣赏南北山水的几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南北山水的不同。接着结合南北山水讲述了北宋绘画理论家郭熙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再通过几幅水墨山水作品分析画面中的前景、中景、后景,接着让学生动手用3分钟的时间打一个简单的构图稿。课程的重点是树木、山石的画法,经老师不仅讲述了树分四枝、石分三面的理论知识,还亲自给学生示范了树木山石的画法。之后学生一边观看一位大师的作画过程,一边完成自己的作业。临近下课时,老师让几位画的比较突出的学生将画举起站成一排,组合成了一幅山水画卷。 &nbsp; &nbsp; &nbsp; 中国画是中华艺术文化精髓之一,学习中国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还丰富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山水画展示</b></h3> <h3>&nbsp; &nbsp; &nbsp;最后,区美术教研员李娟老师做了活动总结。李老师从《视觉文化视野下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面揭示了三节课的亮点,并对三位美术老师的钻研和探索精神大加点赞。她希望全区美术教师加强对“视觉文化”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充分挖掘课内外资源,全面提升美术教学对师生的影响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来宾欣赏美术教室陈设</font></b></h3> &nbsp; &nbsp; &nbsp;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无穷智慧,金中仙林三位美术教师定会继续坚守并传承。期待明年的开放周,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呈现。

学生

老师

文化

美术

山水

传承

漏窗

苏州园林

探索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