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三人行(2019.4.8-22)

李潭

<h1><b style="font-size: 22px;">南美很大,要想了解的更多,一地深度游是唯一的选择。经过近一年的准备与好友和她的女儿我们三人开始踏上了征程!去秘鲁,去圆我们要沿着印加人的足迹探究印加文化的奥秘、去体验大自然高原的风采、去享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和不尽美食的梦想!</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因为有年轻人与我们同行,在妈妈的提议下,主要功课都是由能干优秀的女儿来做的,所以整个行程基本都是按美国人的玩儿法,合理紧凑,在为时两周的时间里我们三人自由豪放的几乎把秘鲁的主要遗迹走了个遍,一路下来虽然要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旅途的劳累及各种不可预测的惊险,但我们都坚持了下来,充实而又愉快的走完了全程!</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秘鲁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这里孕育了美洲最早人类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为干旱的平原、中部有浩瀚的沙漠、东部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东南部还有气候多变的高原山区。为了能适应这里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我们从海拔较低的利马(0-1548米)出发,逐渐往高处走,最高处已达海拔近5000米,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无非是体能、耐力和毅力的又一次考验!</b></h1> <h1><b>第一天(4.9)利马</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首都利马我是第二次来了,这里的时差与美东地区只晚一小时,我们又是直飞所以并不疲劳,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按计划开始了行程。清晨我们沿着景色迷人的海边、吹着清澈的海风、悠闲自得散着步拍着照,走到街边先享受了一顿清淡可口的早餐,接着就去了圣马丁广场,大教堂、武器广场、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及人骨地下室等等著名的景。还有时间我们就在周边的小花园走走,顺便走到利马的中国城去看看,里面的脏乱差可想而知!</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我们来到了很有历史的巴兰科区,这里是具有利马波西米亚风格的艺术街区,有着世界一流的美食、文化和夜生活,里面的商店、咖啡馆,酒吧都带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各种不同寓意和色彩的壁画随处可见,让你仿佛走进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画廊。</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据说走到这座富有诗意的叹息桥头时,心中先默默许一个愿,之后一口气走过桥,愿望即可实现!我的心愿又是什么呢?在我心中!</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傍晚在海边吹着海风等待着太平洋的落日,真是太美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19:45我们准时来到了提前几个月就预订好的、连续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被评为拉丁美洲最佳餐厅(米其林三星),2017年排名第2、2015年和2016年世界排名第五的知名的Central餐厅。该餐厅以其当代风格的诠释和秘鲁美食而闻名,在17道由不同食材、不同造型、不同口味的菜品中,每一道菜都是根据秘鲁不同的海拔高度生长的不同植物、动物、海物及农作物精心制作出的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让人了解并品出的是每一道精美菜肴里的故事,在这里用餐享受的是视觉与味蕾完美的艺术交融!</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餐厅是由主厨Virgilio兄妹创办,哥哥一直担任技术总监,严把质量关,确保正宗菜品的传承,我们也有幸得到了他亲自服务。妹妹负责经营,使餐厅在世界餐饮业年年榜上有名!品过后我一直在回味:如果能认真学习到他们菜品制做工艺和经营理念的精华,我们的中餐也应该毫不逊色!</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天(4.10)帕拉卡斯</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上午我们一路兼程开往利马以南太平洋的沿海城市,也是伊卡地区的首府著名的旅游胜地帕拉卡斯。途中经过了1450年印加遗址Tambo Colorado,由于干燥的气候才保存了近500年印加王的皇宫,宫内设有迷宫一样的通道,以防御外敌的入侵。</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午餐是秘鲁名菜Paracas cheviche柠檬腌生鱼,浇在上面的鱼鲜美味酱汁被当地人称为“老虎的奶”,非常好吃。</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来到了帕拉卡斯国家自然保护区,过了一把终生难忘的滑翔伞瘾!</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三天(4.11)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清晨我们乘船从帕拉卡斯海湾在开往鸟岛的途中,在左手边的一个小岛坡面上看到了一幅巨大的图案,其形状既像蜡烛台,又像仙人掌树。有的考古学家认为这是过去为船只导航用的,也有认为是外星人刻画的,这个图案到底是什么年代刻画的?其作用是什么?至今仍是个难解之谜!</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还带着满腹疑问,不知不觉中船已开到了保护区内最引人入胜的:鸟岛,这个鸟岛是由南岛、北岛和中岛及6个礁石岛组成。岛上栖息着许多濒临灭绝的海洋动物和鸟类,主要有:海豹、企鹅、火烈鸟、海龟、海豚等,其中尤以为数众多的海豹最为壮观,一些胆大的海豹会在游船四周探头探脑,十分逗人喜爱。</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岛屿高处堪称海鸟的天堂,黑白两色的海鸟不尽其数,其中一种企鹅为当地所特有。岛上大量鸟粪,为优质肥料,是19世纪秘鲁开发的主要自然资源。这里雨量极少,终年阳光灿烂,很美!</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从鸟岛回来我们又前往保护区的地质公园。广袤的帕拉卡斯地质公园气势磅礴,沙漠一望无际,延海岸大大小小的岩石美丽壮观。沿着海岸线前行,便到了著名的红沙滩。含铁元素偏高的岩石在海水长期地冲刷下,形成了暗红色沙滩,当海水一次又一次涌上沙滩之时,红色的沙子与白色的海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就了独有的风景。</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傍晚来到了被称为南美洲最美的绿洲:瓦卡奇纳绿洲(Huacachina),这片神秘的绿洲独自隐藏在数百英里的荒芜沙漠深处。Huacachina暴露于秘鲁沙漠的烈日之下,水面波光粼粼,似海市蜃楼让人琢磨不透。这里以一池天然湖水(很像我国的月牙泉)为中心,棕榈树、桉树及建筑集中在湖边,碧绿的湖水四周被几十米的沙丘所包围。我们住的小村落如同在沙山中小屋,低头抬头全是沙丘。</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这里除了可以划船,还可以滑沙,开着沙丘越野车尽情的玩儿耍!</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四天(4.12)纳斯卡</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我们要乘小飞机去看纳斯卡巨画,这可是我们此行的重头戏,那些位于纳斯卡沙漠上的巨大地面图形,据说是纳斯卡文明于400年至650年所创造的。这些地画是1939年被美国考古学家保罗·柯索在飞机上发现的,但地画的形成至今仍然是个谜!</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据机上导游和纳斯卡机场录像中介绍,都非常肯定的说地画是纳斯卡人创造的,而不是外星人,录像中还有详细的制作过程。但为什么只有在高空才能一窥全貌?是族徽?是天上的星座?为什么制作?众说纷纭,因此被列入十大谜团!</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的运气很好,晴空万里,在空中清晰看到了无数的图形,有简单的线条,也有复杂排列构成鱼类、螺旋形、藻类、兀鹫、蜘蛛、花、鬣蜥、鹭、手、树木、蜂鸟、猴子和蜥蜴等等图形,在众多地画中,有个外星人的图案非常瞩目,当地人说那不是外星人,是可以跟天神通话的萨满,就是祭司之意吧!</b></h1> <h1><b>为了让我们看得更清楚,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忽尔俯冲、忽尔拉升,在高空的翱翔中晕机的难受感,早已被眼前目不暇接神奇的地画所取代,我们三人各自所拍汇集成完美的画面!</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近期考古学家透过空拍机又在纳斯卡线附近发现至少25处地画,其中包括虎鲸和女子跳舞的图形,使这个未解的谜团再增添几分神秘色彩。</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在飞机看到的纳斯卡古水渠,历史悠久,司机专程带我们到了地面近距离走到古井中。古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智慧,修建了很多既美观又实用的水渠和水井,用以引水、存水及灌溉,这种螺旋状水井可以加快水的流速,从而保持一定的水位。</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看完地画我们租车先到了位于纳斯卡谷地的卡瓦奇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群曾经是纳斯卡文明的祭祀仪式中心。在古代它是重要的祭祀场所,高30米,宽150米,有7层楼梯上下连接,现政府正在一点点的修善中。</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纳斯卡木乃伊遗址看到的木乃伊都是身体蜷在一起的,原来他们认为人到世间来的时候就是蜷在母亲的子宫里,走时就应该回到原始的形状。在这里可以看到漂亮的丹霞地貌。</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参观了纳斯卡人的纺织和陶艺,艳丽的色彩都是从纯天然植物中提取的。</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五天(4.13)阿雷基帕</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是秘鲁南部仅次于首都利马的大城市,到了这里开始进入高原区,该城海拔2,380米,我们开始每天要吃抗高反药了。这里过去周边火山非常密集,共计有8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尔米斯蒂火山,它曾在1438年和1471年期间强烈爆发,最近一次小型爆发在1870年。</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城内保存了很多状况良好的西班牙殖民美洲时期的建筑物,大部分由白色的火山岩石建成,故以白城而闻名。古城与四周的火山以及安第斯山峰上的白雪交相辉映,风景如画,古城区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遗产。</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这天我们报了一个当地一日游团,参观了斗牛博物馆,羊驼养殖场等,美味的驼羊肉晚宴让我们忘记了一天的疲劳。</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正赶上复活节前的庆典活动,上午三军仪仗队,升旗。晚上是宗教游行,教徒们抬着供奉的神灵,在刺耳特殊乐曲的伴凑下、手捧蜡烛、穿着鬼异,非常热闹。</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六天(4.14)科尔大峡谷</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是一个横穿安第斯山的大峡谷,四周是安第斯山高原和雪山,此峡谷全长90千米,有3400米的深度。在近4个小时去科尔卡的路上,要穿过SALINAS和AGUADA BLANCA自然保护区,沿途可以欣赏到在美丽的上旷野生活着的南美驼羊和多种安第斯山动物,在大峡谷还可以观赏到安底斯山秃鹰,这里海拔已到了4758米,行走和爬山都感到有些吃力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旅途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国、不同寻常的“背包客”,他们大多都是单身男女,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六七十岁的都有,还有独腿老夫妇、情侣、夫妻、朋友等等,他们同样住青年旅馆、同样在PERUHOP的大巴上过夜,同样背着沉重的旅行包在高原上行走、攀爬!</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旁边坐着的这位67岁独自一人走世界的Liz她的人生可不平凡,她的父母是意大利人,却出生在肯尼亚,现持瑞典护照,她得过喉癌,但登过乞力马扎罗山脉,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一人周游世界,是个有很多故事的女人。后排中间那位是从阿根廷来的独行侠女医生!别看她们都近七十岁,但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比年轻人差多少,精神可嘉!</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七天(4.15)普诺</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的行程已过半,并已逐渐适应了高原气候,要从这里开始接触更多、更深的印加文化了,继续完成探究神秘的印加之旅。普诺是位于秘鲁东南部的一座城市,这里是高原文化之都,海拔近4000米。揭开高原迷城的面纱,探访不一样的高原文化就要在古城普诺。城里的几所教堂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都是用来服务于西班牙人和向原住民传教的。</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从古城的最高点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滴滴喀喀湖,山顶上竖立着印加帝国的创始人曼科卡帕克的雕像。据传说,太阳神的命令都是从滴滴喀喀湖里发出来的,而印加人所有的智慧、力量都来自太阳神!正因如此在印加文化的遗迹中各种太阳神祭物无处不在!</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八天(4.16)滴滴喀喀湖</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滴滴喀喀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的安地斯山脉,湖面海拔高达3812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大船可通航的高山湖泊。总面积829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湖中有51个岛屿,大部分都有人居住,最大的岛屿上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该湖被印第安人称之为圣湖。</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这里的旅游业很成熟,游船先把游客们送到当地人用芦苇搭建的很多浮岛上,之后我们再坐上他们的芦苇船在湖里漂游,特别是傍晚返航时,在晚霞的映照下,湖光山色景色很美。</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九天(4.17)库斯科</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库斯科是秘鲁南部的一座著名古城,早年是古印加帝国的首都,现为库斯科省会。城中精美的石砌墙垣和太阳庙遗址等古印加文明的痕迹比比皆是。</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以库斯科为中心,进行周边游。这天一大早我们就包了一辆车,司机兼导游带着我们出城第一站先到了保存得较好的土著民居住的小村庄钦切罗。在海拔3762米的镇中可以看到很美的圣谷的景色和远处壮丽的雪山顶。在这里看到了印加人“磨石互扣技术(interlocking system)”的精良。</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磨石互扣技术,是指石头经过细致的打磨后契合,不添加任何粘合剂而紧贴在一起,连一张纸也插不进去,这些石头经过非常细致的打磨,每一块在外表的形状上完全吻合,而在内部则磨成凹凸的形状,契合在一起,很像中国古代木匠用的契合技术。但是他们用的是石头,非常沉重,有些石头甚至能有一吨以上,在山上建筑的那些太阳神、皇室建筑等所用的都是大块石头,单凭这个重量,就足以称霸世界!</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这就是著名的12边形印加石</b></h1><p class="ql-block"><br></p> <h1><b>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莫雷梯田遗址,这个梯田是是印加人伟大智慧的体现之一,这里是美洲最早的农业实验室之一。印加人巧妙的利用梯田的特性,在这里种植不同的植物谷物,来研究他们的生长环境和所需特性。不同的梯级有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培育出适合不同地方种植的优良品种。</b></h1> <h1><b>梯田在秘鲁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有圆有方有长,虽然形状各异,但垒筑的都非常整齐,这也是来秘鲁参观的一大看点。从这些梯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印加人就有了非常前卫的生存理念、如何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做法、精确的测量技术和高超的能工巧匠,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令现代人叹为观止,自愧不如!</b></h1> <h1><b>第三站到了马拉斯盐田,这片盐田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印加遗迹,早在印加文明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圣谷地区尤其是马拉斯的泉水里蕴含着很丰富的盐分,泉水被巧妙的分流、形成了人造盐田,从少到多,至今已注满3000多个盐池。这一格又一格的盐池,最大的可达4米、最深的有30厘米,遍布整个山脉,很壮观。</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从山上下来的泉盐水灌满池塘后,盐工会在适当时截断水流,让盐田风干,大约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水分被一点点的蒸发掉,盐田里的盐分会越来越浓,慢慢开始结晶。数天后便可开始采盐,到了采盐时,干枯的盐池在阳光照射下,泛出白色的光芒,好似“白雪皑皑”,非常壮观漂亮!</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我们来到了圣谷中不容错过的小镇欧雁台,这里有圣谷最大最雄伟的印加遗址:欧雁台太阳神殿,古印加人在高高的山上修建了梯田和神庙,还有防御设施和粮仓。虽然当年的建筑物已经是断垣残壁,但是从巨大的石头和高高的梯田上仍然可以看出古印加帝国的辉煌。</b></h1> <h1><b>第十天(4.18)华纳比丘、马丘比丘</b></h1><h1><b>为了今天早上7点去登华纳比丘,我们昨晚住在了山角下的热水镇。来马丘比丘不上华纳比丘就是终生的遗憾!因山路狭窄陡峭,为了安全政府限制每天最多400个游客才能攀爬华纳比丘,而且还要分两次放行,第一批是早上7点,第二批是上午10点,每次只准进入200人,门票还必须提前购买。我们是提前几个月在网上购买的,早上五点就要起床排队上车准备进山。</b></h1> <h1><b>华纳比丘就是马丘比丘后面的那座高山,我们沿着当年印加人修建的一条陡峭的小道艰难的攀爬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登上了海拔2,693米的顶峰!往返两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的确很辛苦,但又一次考验了自己的体力、意志和耐力!</b></h1> <h1><b>马丘比丘其意为“古老的山”,这里是印加帝国时期印加人失落的一座城市遗迹,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2350—243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这里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标志。1983年马丘比丘古神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而且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b></h1> <h1><b>第十一天(4.19)胶囊旅馆</b></h1><h1><b>出于好奇和刺激,我们很早就预订了悬挂在神圣山谷中、峭壁悬崖上、可360度观赏风景的3个完全透明的胶囊旅馆中的其中一个。这几个天空冒险公寓悬挂在距离地面400米高的悬崖上,每个公寓长7.5米,宽2.6米,配有四张床、就餐区和卫生间。“胶囊”是由太空铝和聚碳酸酯等材料制作而成,虽然看起来轻薄透明,但实际上十分坚实牢靠。这种透明的外观能给在里居住者带来更具挑战性的体验,引起了众多冒险爱好者的兴趣。</b></h1> <h1><b>想在这里住上一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经过爬行陡峭山路、铁索攀岩、空中滑索等惊险的路程,历时两个多小时、经过千辛万苦才能到达“胶囊”。但当在夜晚降临时,你躺在舒适干净的床垫上、欣赏漫天的繁星和360度的景致、仿佛睡在空中、与大自然身临其境,实在是太美妙的体验了,值!</b></h1> <h1><b>上面一共有四个“胶囊”,三个是客房,一个大一些的是公共活动室,和我们同时上去的工作人员,不顾疲劳(他们每个人都要背着沉重的生活用品:食物、水等),马上给大家做好了丰盛的晚餐,大家举杯同庆:我们又一次战胜了自我,我们胜利了!</b></h1> <h1><b>第十二天(4.20)库斯科(Cuzco)</b></h1><h1><b>早餐后我们在“胶囊”上面停留拍照了一阵,九点准时依次下山,也要经历攀爬、六条索道等艰难的行程才能回到地面,大家分别时都非常激动,可能这种不同寻常的经历都太难得了吧!</b></h1> <h1><b>下午我们回到了库斯科,最后两天将在这里度过。库斯科记载了印加帝国的兴衰史。最早印加人的祖先一直生活在秘鲁的高原地区,后来他们迁徙到了库斯科,建立了库斯科王国,到1438年发展为印加帝国。在在1438-1533年间印加帝国版图不断扩大,几乎涵盖了整个南美洲西部。帝国的国力在君主瓦伊纳·卡帕克统治期间达到顶峰。</b></h1> <h1><b>自从1526年,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发现了印加帝国之后,在1529年,印加帝国爆发了争夺王位的内战,实力大大削弱。1533年皮萨罗抓住时机,仅率169人的骑兵就攻破了印加人8万大军的防守,一举入侵了印加帝国,在骗取了他们大量黄金和白银后,最终还是设计杀害了帝国末代君主阿塔瓦尔帕,印加帝国从此灭亡,沦为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因过去印加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从此以后西班牙语和文字成为秘鲁的母语。</b></h1> <h1><b>库斯科位于海拔3410米的安第斯山高原盆地,秘鲁人称其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和“古印加文化的摇篮”。1983年库斯科古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b></h1> <h1><b>傍晚来到库斯科的最高点,古都风貌一览无余,经过历代的腥风血雨,现在的库斯科人民已安居乐业,生活说不上富足,但上学、就医及养老也都有相应的保障,网络畅通,民主选举。</b></h1> <h1><b>第十三天(4.21)库斯科周边游</b></h1><h1><b>这一天本想安排去有着典型丹霞地貌特征的彩虹山,但考虑到那里要海拔高达5000公尺以上,往返需要十几个小时,好友女儿看我们多日的奔波,体力已严重透支,从健康和安全方面着想还是放弃了这一行程。</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据资料介绍,其实彩虹山很多地方都有,但秘鲁的彩虹山因埋藏在冰雪下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2016年因地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才显露出在世人面前。因风化侵蚀时间短,保留了更原始的鲜艳,她好像刚来到人间美丽的仙女,显得格外珍贵。现已列为国家保护区,禁止人类踩踏,需要爬到对面山头远处欣赏这天造奇观。(此照片为网上截图)</b></h1> <h1><b>上午我们跟随当地一日游的车去了提普翁(Tipon),这是一座15世纪初的印加建筑群,占地239公顷,位于海拔3,400米处,位于库斯科东南22公里处,它由广阔的农业梯田组成,这个梯田是由天然泉水供给的水道网络灌溉,现已经挖掘了几个周围的废墟,在土壤下面还可以看到更多。</b></h1> <h1><b>接着我们来到了Pikillaqta遗址公园,这是秘鲁最有名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前印加时期的古城,这座古城是瓦里文明时期,也就是公元600年至1000年开始建造的,很可能是专门用来庆祝大型节日,开展宗教祭祀活动的,可以说是当时瓦里人的政治中心。</b></h1> <h1><b>这座Andahuaylillas教堂建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完工后,教堂内有当年长老胡安要求为教堂绘画的精美的传福音图像壁画。</b></h1> <h1><b>回到库斯科后享受了一顿美味的豚鼠晚宴</b></h1> <h1><b>第十四天(4.22)库斯科</b></h1><h1><b>今天是我们在库斯科,也是在秘鲁的最后一天,因为是下午五点的飞机,利用白天的时间我们先去了Korikancha太阳神殿,这是一座西班牙殖民者拆毁寺庙,在其遗址上利用其基础建立了圣多明哥修道院和教堂。由于大地震严重破坏了教堂,但巨大又紧密相扣的石块建成的印加石墙仍然屹立。附近有一个地下考古博物馆,其中包含了许多有趣的作品,包括木乃伊、纺织品和偶像等。</b></h1> <h1><b>之后我们就去了当地最大的圣佩德罗市场(San Pedro Market),这里是库斯科人日常生活主要购物的地方,市场内区域划分很鲜明,你在这里可以买到一切你想要的食材,也可以买到很多日用品。</b></h1> <h1><b>看到这么多新鲜的美味佳肴,我们干脆坐下来和当地人一起,要了一大碗羊头肉汤吃了起来,别说味道还很正宗,真是物美价廉(一大碗半个大羊头4美元)。</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残羹</b></h1> <h1><b>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带着回味、带着欢笑、带着鼓鼓的行囊登上了回家的航班。在路上、在飞机上、在家里无时无刻还在想着秘鲁、想着这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可能是经历多了回忆的就更多吧!</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街头拾零</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十五岁进入青春期的纪念</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美味美食</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十四天中特别要感谢好友和她的女儿,没有你们我是不可能以这种自由行的方式走完全程。女儿功课作的非常好,没有浪费一点时间,每一天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的精准到位,而且特别善解人意,很会照顾人,时时处处都为我们着想。她虽然是在美国生长的孩子,但她的中文和西班牙文也非常的棒,为我们此次出行提供了很多方便!好友虽比我还大两岁,但她的勇气、耐力和毅力令我佩服!文中的一些照片也是出自她的杰作,再次表示感谢!</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是我后半生的信念,养精蓄锐准备下个行程的开始,与好友结伴同行,去看不一样的风景,我生足以!</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