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二0一九年四月二日,游览了“包孝肃公祠“后,沿着香花墩西边的曲桥向北,经过省人民医院,越过长江路,来到淮河路步行街李鸿章故居。看到河北一家5口人,准备参观李鸿章故居,我便尾随其后,一起参观。</h3> <h3> 李鸿章故居(李府),位于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O8号。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家宅,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占地3500平方米,由李府和淮系展馆组成。李府由南向北分五进,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转心楼。</h3> <h3> 李鸿章的祖先原住江西,后迁来合肥磨店,并建筑祖宅。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8月,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率部攻克庐州,将李鸿章的祖宅大火一炬,焚烧一空。</h3><h3> 清同治年间(1862一1874)开始,李鸿章及其兄弟在合肥广置房产,深宅大院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h3><h3> 解放后李府房屋各有用途。改革开放后,政府决定恢复李鸿章故居,经过规划修建后,于1999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h3><h3> 2005年在故居的东侧又修建了1300平方米的仿古式二层建筑作为淮系展馆,占地面积达到了3500平方米(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淮系展馆占地1500平方米)。</h3> <h3> 李府的门楼是三间古朴典雅、青砖黛瓦的房子。横额“李府"是浑厚的金色字体。拾级而上,跨过六级台阶,就进入门厅。门厅后面是个长方形的院子。院子北边是前厅(过厅),正中是一座屏风,上方高悬一块匾额,上书“均衡独祜”四个丰筋多力的金色大字,意为李鸿章官显福厚。这是李鸿章七十大寿时光绪皇帝御筆所赐,用以褒奖他对大清帝国所做的贡献。过厅是来客稍小歇的过渡厅,现是李鸿章生平展示厅。</h3> <h3> 李鸿章,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省心。(1823年2月15日一1901年11月7日)</h3><h3> 生于合肥,汉族,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考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江苏巡抚、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等职。他参与创建淮軍,镇压太平天国和捻軍,推动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奉命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病逝后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溢文忠。编有《李鸿章全集》</h3><h3> 李鸿章生平展,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了作为軍事家、实业家、外交家的李鸿章这样一位极具争议性和传奇性的人物。</h3> <h3> 中厅又叫“福寿堂"。堂高9米,是现存的江淮地区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每扇格门上都雕有造形精美的图案。房梁全是斗榫,不用一枚铁钉。大梁两头都雕成象头形状,寓意吉祥(象),正上方的横梁上雕有“佘太君祝寿图”。东西两厢是李氏后人的书房。中厅上方的长几上,摆放着古钟、花瓶、镜子,寓意“终生平静"。中厅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构成一个开间,加上东西两面厢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颇有江淮地区富家豪宅的建筑特色。东厢房是书房,房中的博古架为“过桥式”,相映成趣的左右两部分可以重叠吻合。这一构想,源于古代阴阳互补理论。左边摆放的楠木书架,正好可以装一部《二十四史》。</h3> <h3> 走马转心楼(即小姐楼),与前院中间有一道墙,墙中间的门,便是过去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了。墙门把小姐楼与外界严密隔开,男子严禁进入二门半步。这里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h3><h3> 小姐楼后一进的楼上摆放着古老的绣床、雕花的梳妆台、大理石面圆凳,这些都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红木家俱。屋内有一个漂亮的粉彩瓷礅,放在红木梳妆台前。</h3><h3> 小姐楼造型为封闭回廊式木楼。楼下正中的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气,迎合阴阳调和之风水学。楼上东首第一间房,是李鸿章幼女菊耦(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祖母)所住,正中则是老夫人所居。老宅有一个后花园,,始建于故居建成后,是供家眷们休闲娱乐的。</h3> <h3> 李鸿章墨宝展细细地参观了一圈。李鸿章留下了大量的匾额、对联以及信札等珍贵墨迹。李鸿章书法作品雄强朴茂、渾厚壮严,在清代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此次由全国收录的李鸿章墨宝,多为难得的珍品,书法造诣较高,具有较高的美学和史学价值。</h3> <h3> 李鸿章题写的“海軍公所"</h3> <h3> 淮系展馆在李府的东侧。其内准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展览,是在丰富李鸿章生平展的基础上开放的。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淮系陣容、洋务新政、西学东渐、抵御外侮和结束语。整个展览昭示了淮系集团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所做出的重大贡献。</h3> <h3> 参观结束,离开展览馆,河北一家五人感叹李府的壮观,李鸿章的崛起。媳妇说,李鸿章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儿子补了一句,人不能简单地用好坏人来定义。老父亲笑着对老伴及儿子媳妇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中兴四大名臣。这些都是一家之说,不足为据。简单地说,有功有过。”</h3><h3> 我同刚刚认识三个多小时的河北五口之家告别,一人在步行街上散步,思索着河北人议论的话题。我想,人是立体的,不能只看到一面,应用多维去看,古诗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颜色是复合的,原色只有三种,红、蓝、绿三色,千万种色彩,都是这三种原色衍生的。不能用其中的一种去看物体的色彩。怎样看人,道理是一样的。一是实事求是,二是用多维的复合的观点去看,三是让历史定论。时间是虑色镜,时间会洗去涂抹在脸上的色彩,风化掉包裹在身上的服饰。想通了这些,心情愉快起来,浏览起步行街的风景。</h3><h3><br></h3><h3> 图片 部分来自网络</h3><h3><br></h3><h3> 二0一九年五月六月 湖 柳 于 淮 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