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花生树】十里荷香•黎柱成荷花作品鉴赏

雨梦轩

<h3>【杂花生树】十里荷香•黎柱成荷花作品鉴赏</h3> <h3></h3><h3><br></h3><h3>黎柱成,号栋石、栋石斋主、别署雨梦轩主人,广东中山小榄人。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研究生班结业。是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研究员、中国长城书画院常务理事、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副主席兼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兼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广东省政协书画院特邀理事、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外聘教师。曾任中山市美术家协会第五、第六届主席。现为中山市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h3><h3><br></h3><h3><br></h3> <h3>《乾坤清气图》246cm*125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溢彩流光》138cm*68cm 水墨/纸本</h3><h3><br></h3> <h3>【黎&nbsp; 家&nbsp; 荷&nbsp; 说】文\梁基永</h3><h3>岭南地土温润,气候阳和,固花木之乡,其间清涟净植,君子低眉者,首推荷花。夫《爱莲》一篇,千古传诵,廉溪先生亦尝寓居吾粤,岭南荷花,其为先生所称赏,宜也。吾友香山黎柱成君,俊彦士也,黎君学画,与今世标榜岭南者颇异门途。其画也,气象恢弘,落笔有海上吴老缶之磅礴,复带任伯年之设色清奇,益以张大千之墨气淋漓加入笔端,既集诸家之长,又融合浑然,可谓高境。</h3><h3>黎君学画非自科班中来,亦不以岭南一派囿之,岭南虽云巧妙,然病在气格偏弱,似闺秀思春,无非调脂弄粉。黎君南人北相,初见之下,疑为关东大汉,其画亦纵横捭阖,饶有大气,此其人岭南,而画不岭南,亦以其非科班之幸也哉?</h3><h3>荷之入画也,其难甚众。枝枝皆直,叶叶都横,无曲枝,无柔条,黎君笔下之荷,力能扛鼎,茎可擎天,花之勾勒,入木三分,非调脂弄粉辈能比。予尤赏其大幅构图,留白大胆,迥出新意,密处不容插针,却又得舒朗之空白,方之古贤,亦无可比者,此亦岭南之一生面也!</h3><h3>梁基永(博士、当代著名收藏家、文献学者)</h3><h3><br></h3> <h3>《映日芙渠》138cm*68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p class="ql-block">《爱莲说》138cm*68cm 2022年 纸本/水墨设色</p><p class="ql-block"><br></p> <h3><br></h3><h3>《二十一世纪有影响力画家黎柱成个案研究》</h3><h3>主编感言/贾德江</h3><h3><br></h3><h3>黎柱成的花鸟画,没有浮滑、取巧、生造的痕迹,唯有坚实、厚重、深沉的张扬,追求的是一种雄浑大气、苍茫质朴之美。</h3><h3>黎柱成是传统的固守者,更是传统的建设者。在他的花鸟作品中,重在以学养入画,使画中的点、线、墨、色都以情调、韵致见长,都保持着源于自然体验与感受而来的生动与风骨,都体现出传统绘画对画家的艺术滋养和陶冶。当他敏感到传统的语言图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之时,他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大胆地将山水的技法表现、色彩的冷暖处理、光影的明暗变化以及平面构成的现代理念引进他的花鸟世界,使他的花鸟画在灿烂、浑厚、深邃的意境中显示出丰厚的内涵和美感魅力。</h3><h3><br></h3> <h3>《墨海荷韵》138cm*68cm 水墨/纸本</h3><h3><br></h3> <h3>《四屏荷塘》375cm* 73cm*4 设色纸本</h3><h3><br></h3> <h3><br></h3><h3>应该说,黎柱成在他的花鸟画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是复杂的。他留恋传统绘画的笔墨结构与美学观念,又在面对当代时空的现实中不断开拓新的视野与境界;他喜爱自然万物的本色天真,又要在他自己的创作中表现个人的“心象”,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要为他的花鸟画注入新的生命,产生弥漫于画面的张力与生机,又要与传统的文化精神相接通。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黎柱成的作品在形式意味、笔墨意趣、意象风骨、性情灵感与成竹在胸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水墨画特质的规定中,黎柱成把灵感的飞动与飘逸的艺术想象整体地融为一体,构筑了他的花鸟世界动人的一方天地。</h3><h3><br></h3> <h3>《爱莲说之一》220cm*52cm 重彩纸本</h3><h3><br></h3> <h3><br></h3><h3>我们从中看到黎柱成的作品体现了一种学术的高度和创造的深度,并于其中落实一种感性生命的充实。仔细品读,不难发现其作品内在结构、意象表达的匠心独运,在虚与实之间、平面空间与意象符号之间、凝重与散逸之间,都有着互补的连贯与气韵的流转,使作品在跌宕起伏中,产生妙处难以言说的意趣,耐人咀嚼,耐人寻味。</h3><h3>这是语言的魅力,同时也是文化的魅力。</h3><h3>黎柱成的花鸟画是一个带有创作性地造化自然的水墨文本,他给我们的启示是:关注自然、走进自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能缺乏敏感与悟性以及对艺术的真正理解。艺术贵在创造,因此作品的个性语言和言说方式才是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优势。</h3><h3>也许,这正是黎柱成的成功之处。</h3><h3><br></h3> <h3>《爱莲说之一》220cm*52cm 纸本重彩</h3><h3><br></h3> <h3><br></h3><h3>《乾坤一清气》180cm*98cm 水墨纸本<br></h3><h3><br></h3> <h3><br></h3><h3>《墨荷图》138cm*68cm 水墨/纸本</h3><h3><br></h3> <h3>《池塘秋雨》180cm*97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池塘清香》180cm*97cm 水墨/纸本</h3><h3><br></h3> <h3>《华光艳映》180cm*97cm 水墨/纸本</h3><h3><br></h3> <p class="ql-block">《爱莲说》55cm*45cm 水墨设色/纸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墨韵秋荷》33cm*33cm 水墨浅降/纸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塘》25cm*16cm 水墨设色/纸本</p> <h3><br></h3><h3>当代著名画家技法解析——黎柱成写意花鸟</h3><h3>文/贾德江</h3><h3><br></h3><h3>画花鸟实际上是画人的情感,画人内心深处的感受。花鸟画所表现的对象色彩丰富、姿态万千,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已形成许多表现的程式,如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风格,是黎柱成和许多当代花鸟画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广东画家的黎柱成,骨子里不由自主地会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他遵循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提出的“不能离古,又不能泥古”的造化自然精神,以西画为镜,以自然为师,在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中自取所需,追求“妙道之境”,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正因为如此,黎柱成的花鸟画,始 终以一种蓬勃的活力与清新的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h3><h3> 就笔墨而言,他吸收吴昌硕、齐白石水墨写意之精髓,浓笔酣墨,追求雄强、博大、厚重的画风,又引入山水画泼彩、泼墨和勾皴点染技法,以意象、构成、光影、色调和变形而融成现代语境,创造出彩墨叠幻、工写结合和极富张力的崭新的花鸟世界。就描写内容而言,他是一个善于在自然中发现美的画家,他总把自己的目光投向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用心去体悟一花一草、一枝一叶的生命律动。他将情感蓄于笔端,把意境的营造与神韵的表现视为作品的生命。</h3><h3> 黎柱成没有忽视笔墨书法化的表情性,他用具有书法笔意的线条,编织出变幻多姿的花鸟意象。他以笔趋形,以笔传神,以笔抒情,以笔生趣,以笔施墨,以笔著色,让笔墨设色服从于特定的情境与感受的表现。画面整一大气,和谐统一,用笔老辣纵横,用色清新浑融,线面结合,皴擦互用,浓墨重彩呼应。可谓传统中富新意,豪放中有法度,泼辣中见细微,朴拙中寓真情。黎柱成是一位相当成熟的艺术家,他的花鸟画已形成独特的样式与风格。他的每幅作品都记录着他的探索历程,正引领我们静下心来,去谛听自然界中潜涌的一切声息。</h3><h3>贾德江 著名美术评论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主编</h3><h3>(原载于《当代著名画家技法解析——黎柱成写意花鸟》、《中国画家》2005-12月号)</h3><h3><br></h3> <h3>《方塘清晓》138cm*68cm 水墨/纸本</h3><h3><br></h3> <h3>《大写秋荷》70cm*45cm 水墨/纸本</h3><h3><br></h3> <h3>《映日荷花别样红》138cm*68cm 水墨/纸本</h3><h3><br></h3> <h3>《秋荷》138cm*68cm 2013年水墨/纸本</h3><h3><br></h3> <h3>《一花一世界》200cm*125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盛夏图》246cm*125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秋塘芙蕖》180cm*98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占断人间六月凉》180cm*98cm 2005年</h3><h3><br></h3> <h3><br></h3><h3>岭南一“柱”</h3><h3>文/方 唐</h3><h3><br></h3><h3>1987年6月,中山小榄青少年画展在广州文化公园展出。故乡竟有一批画得一手好画的毛头小子,实在令人惊讶,而且,他们还准备把展览搬去北京耀武扬威呢!十五年后,他们不少人已成了企业家,只在业余玩玩艺术,唯独黎柱成当了10年公司经理后重投艺术怀抱,到文化站供职,猛画国画。</h3><h3>“阿柱”高瘦精干,一身黑衣,像一个拳师的格局,很酷。接触几次,觉得他办事认真,很有江湖义气,后来在文化站看到一幅巨幅山水画,气势磅礴,看署名才知道是阿柱的大作,马上肃然起敬。之后,看到阿柱出现在广东省国画展的电视专题节目上,接爱记者专访,知道身旁这个大汉已是广东花鸟画家中的星级人物了。返回广州后,我特地到广州画院展览馆仔细地看了阿柱在省国画展的作品“迎晓图”,环顾周围的作品,阿柱的画显得技高一筹,他泡制了一群形神俱备的鸡,画得那么随意、潇洒,那种漫不经心的笔墨情趣,就像聆听肖邦随手弹奏的即兴曲,绕梁三匝,余音袅袅。</h3><h3>根据冰兄的“廖氏艺术家分类学”,阿柱属于野生动物;既非名门之后,又不是科班出身,故而野性十足,所以,他的技法是“非典型”技法,南宗北派,尽皆罗列画内,又融合得令人叹服。陈舫枝说这是悟性。悟,是一种创作思维,阿柱是艺术创造力很强的花鸟画家,如果命运给他安排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这个艺术喷井会喷出更多使人惊叹的杰作!</h3><h3>有人问李连杰:他的武术才华是不是天生的?李连杰说是前世修来的。我想:阿柱也许是肩负文艺缪司使命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h3><h3><br></h3><h3>2002年7月于广州</h3><h3>(方唐:著名漫画家)</h3><h3><br></h3> <h3>《荷韵》138cm*68cm 水墨/纸本</h3><h3><br></h3> <h3>《盛夏图》246cm*124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清气》246cm*124cm 水墨/纸本</h3><h3><br></h3> <h3><br></h3><h3>疏离 清淡 雅致</h3><h3> ——黎柱成花鸟画赏析 文/唐风</h3><h3><br></h3><h3>在南方,看过不少画家的花鸟画,或工笔,或写意,或水彩,或油画,大多会在观众的脑海烙上清淡、疏朗、雅致、秀气等感觉非常近似的印象。也许,你不能不说它美或者漂亮,但你又很难从审美的角度说清它们显著的审美差异。这样,当你真的要品评它们优劣的时候,只好费劲地从比较相似的美感中寻觅那一点点的不同,但很难拉开它们之间比较大的距离。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不易找到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的特点或个性。于是,审美过程就变得模糊。由于模糊,就很难作出对精品的抉择。</h3><h3>就艺术创作而言,哪怕一点创新,都意味着进步和价值。否则,重复自我则无异于退化。所以美学有这样的观点:一是破坏产生美;二是距离产生美。总而言之,这两种观点没有本质的区别。即使说有,也只是程度而已。对艺术来说,不管它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度的,如果听任对其现有的审美标准给予准彻底的、全方位的破坏,决不可能有新美诞生,因为所谓的新美已经丧失了依托;反之,如果时时处处受制于传统与习惯的樊篱,而不谋求与习惯拉开距离,便不可能创新、前进,也自然不会在修正的基础上筑建一个崭新的审美架构,创作出与习惯和传统想较有“距离”感、有“破缺”美的优秀作品。</h3><h3><br></h3> <h3>《朝霞》138cm*138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爱莲说之二》220cm*52cm 重彩/纸本</h3><h3><br></h3><h3><br></h3> <h3>《爱莲说之二》220cm*52cm重彩/纸 横看</h3><h3><br></h3> <h3>《余辉》180cm*98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br></h3><h3>因此,一种风格,一种创新,必然地要依托那个习惯或传统的基座,循序渐进地变,即要把握好“度”与“量”。这就好比煲汤,汤底是必须的,至于煲什么味道的汤,就看你如何加减配制不同的调料。如果刻意追求创新,或将一种调料放得过多,或不加选择地什么都往锅里扔,要么没法喝。说到底,绘画创新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好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核心因素是“火侯”与“分寸”。   在中山,有一位青年画家值得关注,他叫黎柱成。虽然同是南方人,可他的作品明显地给人以新的审美欲望和享受。作为一位主攻花鸟画的画家,他在疏离南方清淡、疏朗、雅致、秀气等相对传统的花鸟画基本走势中,已经探索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路径,并初步形成了具有画家自我个性和品质的风格。换言之,黎柱成在疏离花鸟画原有“本色”的同时找到了另一个层次的本色。</h3><h3><br></h3> <h3>《入梦醉荷香》180cm*98cm 水墨/纸本</h3><h3><br></h3> <h3><br></h3><h3>其一,势。既可以理解为态势,也可以理解为趋势。构图野放,用彩、用墨大胆,在色彩重叠或墨韵厚薄的层次变化中,使画作肌理透出韧性和力量。故而,呈现出凝重、浑厚的筋道,博大、开放的雄强。基于此,其势所氤氲的是太极功一样的内力与磁性。品读《苍荷图》,尽管用墨不多,但变幻非常,其奇崛如岭之势裹挟着苍劲与古朴。   其二,气。文章重气,绘画亦当如是。画因笔而聚气,笔缘人而运气,人之气则源自他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以及后天的学养修行。柱成的花鸟花消却单薄增添浑厚,根在气脉粘连绵续。且他予花鸟之形以山水之神,自然轻漾着活性气场。或许因为如此,他的画常常显得内涵饱满,积淀丰盈。   其三,韵。气而意,意而韵。韵是由意生发而来的含蓄的审美概括,其核心所指便是画意。就中国画来说,其有别于西画的灵魂就是拢“诗情画意”于同一方寸,含褒贬善美与点线之间。揣摩柱成的花鸟画,从《高冠图》中可以读到向上的乐观,从《荷韵》的淡泊和独立读到自尊与高洁,从《深深秋雨》中又可抽出几缕沧桑的禅思。</h3><h3><br></h3> <h3>《映日荷花》60cm*35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  </h3><h3>其四,格。柱成的花鸟画固然有个性的追求,但他不会一味排斥反映在现象上的清丽与隽永传统。豪放粗砺的浑厚凝重是一种格,婉约猗丽的灵动机巧也是一种格。若说《天欲》意在从泼墨、冲墨和注色的墨韵洇延中孕养包容性很强的纯洁生命的象征,那么,《占尽人间六月凉》则是看似信手勾描实则用情经营,点染有度的心灵影像,淡静、超然、不急不火的格调呼之欲出。格是势与气,气与意,意与韵整合之后的产物,这种本色相对稳定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格。</h3><h3> 正如前文所述,黎柱成是在依托传统与习惯,并逐渐疏离传统与习惯的对立统一中修炼自己的画艺与画道的。他所追求的花鸟世界的本色已经显现,即,疏离空灵,趋向饱满;疏离小巧清秀,追求大气磅礴;疏离简约与单薄,注重雄浑与厚重。</h3><h3> 黎柱成关于花鸟世界本色的探索与开拓还在进行。因为他对什么是距离,什么是脱离;什么是突围,什么是毁灭,已经心中有数。</h3><h3><br></h3> <h3>《爱莲说之三》220cm*52cm 重彩 /纸本</h3><h3><br></h3> <h3>《爱莲说之三》220*52cm 重彩 /纸本 横看</h3><h3><br></h3> <h3><br></h3><h3>柱成画荷 文/许钦松</h3><h3><br></h3><h3>中国画以荷花为母题之创作,历来不少。可能是由于荷花的高洁和清雅,与画家们心迹气格形成写照,使其能成为历代艺者反复吟唱描绘的永恒题材。清代四僧之八大山人的墨荷,形态孤傲不群;近代海派任伯年则多描绘荷花的婀娜高雅,清气不凡;齐白石笔下的荷花稚趣无穷;潘天寿写荷,叶如磐石,茎若苍龙,一派风骨高致……画家黎柱成则另辟蹊径,强调中西文化艺术的互补,以线条的勾勒和墨韵的挥洒,泼彩与点彩的结合交融,使得笔下的荷花既表现出传统审美的内涵,又富于创造性的视觉美感。</h3><h3>出生于广东中山的柱成,受到岭南风物茂盛生机的感染,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更受到现代艺术审美的影响,多年来,专注于描绘身边的花鸟草虫,因为只有生活才能给予艺术家永恒的创作动力,只有生活才能给予艺术家最深切的感受。所以,在早春的垄边畦田,夏日的林子山泉,秋天的风临雨露,隆冬的农居炉边,皆留下了他的脚印和身影……正是基于柱成的这种“源于生活”的亲切感受,才能有他日“高于生活”的美好创造。</h3><h3><br></h3> <h3>《唐•陆龟蒙诗意》138cm*68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个性是每个艺术家的生命,也是其作品得以存在流传的基本价值。纵观美术史,画家艺术个性的形成多为三种途径:一是遵循传统笔墨技巧的修炼之道,以“内变”(对笔墨等艺术语汇的精练提高)到“外变”(形成自我所独有的面貌)的转换;二是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等理念,直接嫁接运用西画技巧、观念而形成的个人面貌;第三种则是在传统艺术道路的行进过程中,汲取现代艺术和现代审美的元素和精华,包容并蓄,融会贯通而形成个人的风格特质。画家黎柱成的艺术成长之道多属此道。从早期学习八大、老缶等画风的作品,笔气流畅,墨韵通达;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注重生活的表现以及现代色彩技巧观念的介入,而形成的“生活流”作品风格;再到现在对笔墨驾御的日趋成熟,加之以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强调心迹的表现在物象上映照的表现主义倾向,使其作品有一种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置于创作首位的主张,更有一种特殊的美感。</h3><h3>荷花生长在淤泥浊水之中,但其清雅高洁的形态和气质却丝毫无损,反而映衬出其不受时风左右影响的突出气质。柱成在时下烦躁焦虑、急功近利的环境下,一如既往地保持平和宁静的创作心境,沉醉于那片田园故国的沃土熏风中,在属于自己艺术的天地中不断奋发成长,终成大器。</h3><h3>丁亥年夏月于枕流居</h3><h3>(许钦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h3><h3><br></h3> <h3>《秋雨荷塘》138cm*70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金塘》168cm*68cm 水墨设色 /纸本</h3><h3><br></h3> <h3>《水墨荷韵》180cm*97cm 水墨/纸本</h3><h3><br></h3> <p class="ql-block">《爱莲说 》《 荷叶飘香 》 180cm*48cm*2 水墨/纸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碧池清影》《荷风带露 》180cm*48cm*2 水墨/纸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菡萏秋韵》《吾生荷月》 180cm*48cm*2 水墨/纸本</p><p class="ql-block"><br></p> <h3>《露气》138cm*68cm 水墨/纸本</h3><h3><br></h3> <h3>《映日荷花别样红》246cm*126cm 水墨没色/纸本</h3><h3><br></h3> <h3>《薰风菡萏》246cm*126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皎洁玉冰清》138cm*68cm 水墨/纸本</h3><h3><br></h3> <p class="ql-block">《艳丽芙蓉光彩照》138cm*68cm 水墨设色/纸本</p> <h3>《绿云飘渺动仙裳》138cm*68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白荷闹雨》60cm*45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荷塘十里图》60cm*45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池塘幽壑》138cm*68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菡萏》180cm*98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怒放》138cm*68cm 水墨/纸本</h3><h3><br></h3> <h3>《斑斓秋色》180cm*98cm 水墨设色/纸本</h3><h3><br></h3> <h3>《金塘》125cm*68cm 重彩/纸本</h3><h3><br></h3> <h3>《秋雨流光》180cm*98cm 重彩/纸本</h3><h3><br></h3> <p class="ql-block">《金塘水碧流》246cm*187cm 水墨设色/纸本</p> <p class="ql-block">《野塘秋色》180cm*145cm 水墨设色/纸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荷塘幽壑》280cm*145cm 水墨设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菡菡斑斓》210cm*140cm 水墨设色/纸本</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