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你的”成长

朱朱

<h3>  六年前,你来了,粉粉嫩嫩。在家人的欢声笑语里,我却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现在回想一下,那是一种初为人母的焦虑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焦虑心情渐渐变得豁达明朗开来,养育一个孩子可以当作自己参与一个新的生命成长的过程,所以抱着这简单的心态,我告诫自己:只要她过得快乐,守着做人的基本标准,足矣!</h3> <h3>  01</h3><h3> 关于感恩</h3><h3> 关于孩子长大做什么样的工作?有无成就?我从不设想,我最在意的,她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记得女儿还没有上幼儿园之前,爸爸总是忙于工作,我们俩的出行总是靠公交车,因为她很小,所以上车的时候总有好心的叔叔阿姨给我们让座,次数多了,她觉得大人给我们让座是应该的。后来再出行,我上车都是主动给别人让座,然后告诉她,“你已经快要长大成为一个大朋友了,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他们站着会很累的!”从那以后,别人给她让位子她总是很感恩,还会主动给更小的孩子让座。我觉得行动上的践行比嘴上说教的感恩更易于吸收。</h3> <h3>  02</h3><h3> 关于榜样</h3><h3> 家庭环境熏陶很重要。</h3><h3> 童年时期的孩子的模仿力极强,父母的一言一行可能被孩子完整的复制下来。所以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记得女儿3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逗她:“宝宝,爸爸好不好?”“他像一头笨猪!”小小的人儿脱口而出。我听了,一愣。原来爸爸在她心底是这么一个形象,这可不是一句好话,明显带着攻击性的粗话,在纠正孩子的同时赶紧反省自己,这不是我称呼孩子爸爸的口语嘛!从那以后,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像张白纸,家长潜移默化会影响孩子。</h3> <h3>  03</h3><h3> 关于失败</h3><h3>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h3><h3> 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h3><h3> 还记得孩子上学期参加幼儿园的故事大王比赛,她晚上回来总是很积极的讲给我听。有一天回来,心情明显很沮丧,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同学笑话她普通话不标准,我说那你更要认真练习,再说你能有勇气上去讲,是不是比笑话你的人要强一点!她听了,一下子笑了,说:“妈妈,你下次还要给我报名,我争取下次得第一名!”我听了很欣慰,在她遭遇挫折的时候她没有想放弃,反而越挫越勇,我想不管结果如何,这就够了!</h3> <h3>  04</h3><h3> 关于教养</h3><h3> 穷养富养,不如教养。</h3><h3> 有教养是什么样的?这个范围很广,但是对于小孩子有礼貌是最基本的。在女儿两岁之前都是爷爷奶奶带的,估计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的原因,她胆子很小,而且没什么安全感。见人也羞于张口问好,每次看见楼道里的爷爷奶奶也是腼腆的笑笑。有一次我和她聊天,问她:“宝宝,为什么小老虎在幼儿园没人喜欢?”女儿说:“那是它没礼貌”。“嗯,那你为什么不给爷爷奶奶问好了?”她听完,就不说话了。第二天,她看见爷爷奶奶们就主动上前打招呼,这个习惯已经坚持到现在。是的,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走到哪里都是让人欣赏的存在!</h3><h3><br></h3> <h3>  05 </h3><h3> 关于兴趣</h3><h3>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用心。</h3><h3> 现在的特长班太多了,孩子像看万花筒一样,眼花缭乱的,有时候只是一时的兴致,这时候就需要了解她真正的兴趣了。有一次女儿回来说要上舞蹈课,我说可以,但是你一定要认真,如果有一天你要偷懒了,那我们就取消这门课。上学期,练习下腰的时候,她两节课下来还是没有任何进展,老师说她柔韧性很好,就是害怕。我问她:“朱朱,要不我们学画画吧,跳舞太累了。”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哭着说:“妈妈,让我再试试,我还是想跳舞。”晚上再练习的时候,她很轻松就完成这个动作了。因为有了兴趣,才有了坚持。所以在这一块,我们完全是随性的父母,你喜欢什么?我们一定支持你!</h3> <h3>  说到孩子总是唠唠叨叨,有时候她可能不懂,但对于我,这样的唠叨却是自我安慰。未来的路很长,路上难免风吹雨淋,只要认真走好每一步,结果真的不重要!记住,你若安好,我们就是幸福的!</h3>

孩子

爷爷奶奶

让座

教养

兴趣

总是

女儿

关于

什么样

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