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自认为走过八都岕的角角落落了,可是,却还是没有到达过的风景…</h3> <h3>那日走到八都岕方岩村,看到了三古巷,这是以前从没有认真到达的地方。刚进巷口,耳边传来了咿咿呀呀的戏曲声,循声望去,一帮戏迷票友在一拐角处自弹自唱。据说京剧是这个村的特点之一,已在此传承了好多年了。(虽然我没有这种欣赏国粹的细胞,但我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素来都有好感)</h3> <h3>看着狭长的巷道,真怀念小时候的时光</h3><h3>那种湮没在巷道里的无忧旧时光,这里还能找到旧模样</h3> <h3>巷口处挂着的油纸伞,这是我喜欢的一种意境。我一直认为油纸伞跟古巷最配。</h3><h3><br></h3><h3><br></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以前,就喜欢穿梭在这样的巷道里。特别是雨季时,我觉得江南的雨是一个意境很美的幕帘。那种美在这种有点斑驳的灰墙小巷中,清秀的女子,年迈的长者,雀跃的孩童撑着各色的雨伞,交错着各自消失在小巷的深处……那种美的意境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滋生蔓延着……小巷虽然越来越少了,但是,那种昔日的情怀却一直没有消逝……</p></h3> <h3>走进巷子里,干净的巷道上,随处能见到这个村庄的自有文化。角角落落的瓶瓶罐罐,都被利用的淋漓尽致,诠释出了对生活热爱和细节利用之美。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可以彰显个性、气质,村风也一样。</h3> <h3>好有怀旧感的自行车</h3><h3>想当年这是我们小时候最酷的交通工具了。我的老爸当年就是让我坐三脚架上,后面带着哥哥驰骋在回家的路上。现在的孩子怎么也体验不到我们曾经的那种欢乐与满足</h3> <h3>这样的老房子,承载了岁月走过的痕迹,在这里带给几辈人的同堂之乐。小巷里随处可见的保留下来的老宅子</h3> <h3>石混结构的房子,想当初也是多少人力齐心协力夯实做下来的。貌似,这墙体也是保温材料吧?</h3> <h3>这曾经应该也是大户人家吧?虽然只剩一隅,但是,门市的痕迹还见得曾经这里有如茶马古道般的繁华吧?</h3> <h3>仔细观察一下,巷道里,用鹅卵石铺就的小道,甚是讲究。每一户门前,都有各色图案,形态特征各有寓意。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在建筑上都可以体现。</h3> <h3>在老宅前,有一八仙桌,桌上置一大茶壶,若干小杯,看到一帮年轻的游客落座闲品,谈笑风生。其实每一个匆忙的脚步都期望有闲暇时光驻留。对原生态生活的向往才是诠释生活本质意义吧?茶炉旁,一大婶正在手工炒制山上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铁锅里翻炒冒出的热气里弥漫开来的淡淡清香沁入鼻中,感觉呼一口空气都是品一口细茶</h3> <h3>如今的小巷却也热闹起来。曾经赋予我们的传统美食及手工艺品在这里不张扬的呈现。</h3><h3>强烈推荐一下这个豆浆、豆花。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豆花之一。全是手工磨制的豆浆,与家里的豆浆机的味道绝不一样。不知道是水质原因亦或是传统手工制作的原因,总之,味道不是一般的好。到了这里,必须要尝一口</h3> <h3>不知道多少人吃过这个锅糍。小时候,这个用开水一泡,放点糖搅一搅,香气可以弥漫到整个身心,那个缺少零食时代的我们,对这个味道的记忆在心底刻的特别深沉</h3> <h3>这么多人拥挤一起,就能想象到这香味有多诱人</h3> <h3>突然看到这个有怀旧感的虎头鞋的牌子。在我们那个年代,穿上虎头鞋的娃娃,都预示着大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承载了N多的期望。只可惜来晚了,未遇见传说中这位被誉为浙江非遗文化传承人</h3> <h3>古巷里还有很多的各色老手艺及美食,一些都匆匆而过,来不及细细品味,比如竹筒饭、乌米饭、青团子、黄豆笋干等等…<br></h3><h3>其实,现在的人,对传统美食的热爱,不单单是吃的兴致,而是对我们先辈创造的这些美食自信怀有一种敬仰。能够传承下来的,必是提炼出来的精华。</h3><h3><br></h3><h3></h3> <h3>走出了古巷,一个乡村大戏台落入眼前。</h3><h3>突然有种想登台甩一甩水袖,舞一段霸王别姬的凄美</h3> <h3>如果想放慢生活的节奏,想给喧嚣中的自己寻一份宁静,即可来三古巷寻一民宿静下来几天。与这里惬意生活的村民融合一起,像飞鸟一样看世界,如交友一般听音乐,时而感怀,既然留不住时光,那就多留一些美好的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