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桥

lyh

<h1><b style="font-size: 20px;">与我同岁的白沙桥</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纪念日,那一天,建德县白沙桥破土奠基。那年10月,母亲怀上了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0年7月1日,白沙桥建成。7月下旬我出生。我和白沙桥是同年同月诞生,如今,我们都进入花甲之年,生于1960年,天地间走过60年,“60 . 60”值得纪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晨曦中的白沙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江雾中若隐若现的白沙桥</span></p> <h1> <b>奇迹 </b> </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沙桥从开工到建成只用了9个月时间,比我母亲怀上我到生下我还要快。试想一下,在那个年代,缺乏机械化和大型施工设备的情况下,9个月建成一座当时国内最大的石拱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速度和效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白沙桥竣工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刻在北岸旱拱桥墩上的竣工碑,虽然字迹斑驳模糊,却是白沙桥建设的真实历史记载。</span></p> <h1><b style="font-size: 20px;">白沙桥建设的历史背景</b></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新安江白沙渡的运输能力已不能承载当时建设运量的实际 ,中共浙江省委员会、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决定,趁上游新安江水电站大坝截流,下游富春江大坝尚未合拢之际,兴建白沙桥,并于1959年10月1日开工建设。当时正值枯水季节,有利基础施工,工程进展非常顺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沙桥是由二位老工程师和三名同济大学58届毕业生集体设计的。造桥工人是全国各地招募的能工巧匠,建设者发挥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风餐露宿,艰苦奋战,大桥于1960年7月1日建成,9月正式交付使用,从此结束了新安江“走遍天下路,难过白沙渡”的历史。</span></p> <h1><b>白沙桥概况</b></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沙桥全长362米,7孔,正桥6孔,中间2主孔各净跨50米,两边4个孔各跨45米,北岸1孔是拱旱桥,用于跨越沿江步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桥面宽10米,中间车道7米,两边人行道各1.5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桥高24米,桥下可通行船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桥体上部结构有空腹小拱36个,纵间小拱20个(检查通道),还有2个圆孔,这样的设计既有利行洪,又造型美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沙桥总面积为3800平方米,总造价150万元,总耗时30万工日,圬工总量约为2万立方米,石材采自寿昌航头的石井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全桥用石料1万多立方米,从开采、加工、运输、架桥全过程,未发生一起死亡事故,甚至连重伤致残事故也未发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沙桥其造型和工艺,属于我国民族传统的石拱桥,而空腹式条石拱桥形式,则是白沙桥的创新。</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沙桥建成通车60年,前半个世纪是320国道必经之路。风霜雪雨六十载,历经各类重车行驶考验,至今安然无恙。1978年6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桥梁画册》,白沙桥列为石拱桥中的第四桥。</span></p> <h1><b>白沙公园和迎客亭</b></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白沙桥南岸有一个白沙公园。东边有一条通往小狮山的石阶梯,过山门 ,通道左侧有一个六角亭,就是白沙桥亭“迎客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狮山山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迎客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迎客亭内立有一块白沙桥碑石。桥亭石柱上刻有浙江省交通厅高级工程师王家骝所作、方葆燕老师书写的楹联:</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姿若虹霓为河山增秀色,</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固如磐石与岁月竞久长。</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1年10月31日,郭沫若先生为“白沙桥”题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白沙桥碑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2年元旦,浙江省交通厅和建德县人民委员会合立《白沙桥碑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过迎客亭,继续拾级向上,两边树木葱茏,高处又有一个六角石亭“襟江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路上山,都是石台阶,有几处石阶上可见刻有字母样的图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往上就到小狮山顶,顶上坪地有一个大铁架通讯塔。</span></p> <h1><b>白沙桥上的石狮子</b></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沙桥建成后,贯通新安江南北。行人和车辆经过大桥,往往会被大桥护栏望柱上的石狮子所吸引,这些惟妙惟肖的石狮子自然就成了新安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些石狮子深受过往人们的喜爱 ,且有“北卢沟,南白沙”之美誉。</span></p> <h1><b>对称美 </b> </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桥上立有30支路灯柱,编号为“白沙大桥G001一030” ,从北至南,东面(下游)为单号1一29,西面(上游)为双号2一30。</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细细观察,你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美。桥面东西两侧各15支灯柱14个区间,对称分布着数量相等雌雄对称的石狮子。</span></p><p><br></p> <h1><b>数不清楚的石狮子</b></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沙桥上的石狮子,行人和游客都喜欢去数一数,结果是没有多少人能数清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南北两端的第一个灯柱区间,东西两侧各有9个白色石狮子,计36个。再往桥中央去,东西两侧南北两端各4个灯柱区间,又各有9个大理石狮子,计144个石狮子。桥中央东西两侧四个灯柱区间,各是10个石狮子,计80个。</span></p><p><br></p> <h1><b>264,巧合的数字 </b> </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桥面30支灯柱,28个区间,桥中央8个区间各是10个石狮子,两端20个区间各是9个石狮子。灯柱区间法 ,让白沙桥上的石狮子数量一目了然。 桥面两侧护栏望柱上,一共装饰了石狮子260尊。它们形态各异,或威武霸气,或憨态可掬。加上南北桥头2对大狮子,白沙桥上共有264个石狮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64,这个数字又恰巧是我手机号码末三位数字,也许我与白沙桥真的有缘分。</span></p><p><br></p> <h1><b>能工巧匠雕石狮</b></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石狮子,就南北桥头两对大石狮,是在外地加工,其他260个石狮,全部由造桥工地上的石工就地取材雕刻而成。当时参与白沙桥石狮子雕刻的石工师傅没有任何图纸,是根据自己大脑中描绘的狮子形象,然后用高超的技艺,纯手工雕刻而成。造桥的石工对雕刻石狮的热情很高,中饭后不休息,晚上挑灯夜战,报酬就是夜餐一碗青菜面。为了保证质量,指挥部派专人对石狮作品进行评定验收,不合格的拒收。石工们很在意自己的作品能否入选,人人精雕细刻,个个精益求精。雕刻的260只石狮,或蹬或跃,或卧或戏,栩栩如生,为白沙桥增色添辉。</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石雕的手法主要有刻花、线雕、空雕、板雕。而雕刻石狮子时,刻花是比较简单的,最难是镂空雕。</span></p> <h1><b style="font-size: 20px;">忠孝节义与马羊虎狗 </b></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石雕师傅郑钦林, 是当时全国各地被请来参加白沙大桥建设的石匠师傅之一。白沙大桥首批石狮子的雕刻工作就是由郑钦林主持。制作原则就是遵循“忠孝节义”四个字。因此,白沙桥上的石狮子头型又分为马头、羊头、虎头、狗头四种,分别对应忠孝节义。而眼睛又分为龙眼、凤眼两种,龙眼比较威武,凤眼比较慈爱。石狮子的尺寸有统一的标准:长25公分、宽25公分、高50公分,眼鼻距离2.5公分,底座的高10公分。</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我第一次进城到新安江,就到白沙桥上看狮子,那时很多狮子的嘴里还有会滚动的石头小圆球,后来有人抠出那个小圆球来了。再后来,手指抠不出来,有人就敲破狮子的嘴巴取走小圆球。现在去看,狮子的嘴里再也没有会滚动的圆球了,甚至还有人将整个狮子弄下来,以至有几个狮子是后来修复的。</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担当白沙桥上石狮子修复工作的就是郑钦林的徒弟吴发贵。那时的吴发贵年纪小,在航头镇石井山从最基础的拉风箱做起。一次偶然机会,经叔叔介绍,他拜了郑钦林为师,郑钦林师傅向吴发贵口述传授了制作白沙大桥石狮子的方法和步骤。</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要说对这些石狮子的印象,我最喜欢的是母子相抱造型的狮子,还有一个特别的狮子,让我记忆深刻,就是狗面狮子</span></p> <h1><b>固若磐石,风采依旧 </b> </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60年来,白沙桥以石头的筋骨和苍劲的姿势,静静地卧于新安江上,默默地承载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担负着经济建设的运输重荷。白沙桥也成了新安江的地标性建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沙桥虽经60年负重 ,却并未衰老,依然固如磐石,风采依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当时浙江省领导的英明决策点赞!感谢设计者!感谢建桥工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民造福,功德无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