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部队(守备第四师)这样走来!

太行一木

<h3>林登位 卢子荣</h3><h3>王凤桐</h3> <h3>林登位 卢子荣</h3><h3>王凤桐</h3> <p class="ql-block">1982年冬季北京军区守备第四师炮兵团指挥连长李建芳欢送老兵退伍留影(一)</p> <p class="ql-block">1982年冬季北京军区守备第四师炮兵团指挥连长李建芳欢送老兵退伍留影(二)</p> <h3>北京军区守备第4师</h3><h3> 1969年以天津工兵162团为主组建北京军区守备1团(3000人,1973年下半年分二分之一人员调离到内蒙大青山,即后来的守备6师)为北线前哨阵地,驻内䝉宝冒。</h3><h3> 河北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三团(代号1746后改为1754部队)于1970年北上执行守备任务,驻扎河北省赤城县独石口公社,抡锤打眼儿放炮施工一年以后,于1972年修建了窑洞式营房延绵十几公里。1974年4月改编为北京军区守备4师第14团(代号51175部队),改驻地为云洲公社北沙沟村南2公里处开阔地,并修建了砖瓦平房营房和首长机关办公楼。</h3><h3>这是根据毛主席战略思想(针对苏联)🈯️定的华北5个战略要点(承德、张家口、百灵庙、包头、宝昌)构想部署的,后来为了完善这个思想,于1974年4月,北京军区奉命在河北省赤城县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守备第4师”,代号1744部队,隶属河北省军区领导。师机关由省军区和独立师抽调人员组建,守备第13团(1745部队)由北京军区工程兵第216团改编(驻地内蒙古太仆旗),守备第14团(1746部队)由河北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3团改编组建(驻地河北省赤城县云州乡),守备第15团(1747部队)由北京军区工程兵建筑第310团改编组建(驻地河北省赤城县赤城镇兴仁堡村)。</h3><h3>1975年8月,北京军区守备第4师改为51163部队,守备第13团改为51171部队,守备第14团改为51175部队,守备第15团改为51177部队。</h3><h3>1978年12月,北京军区守备第4师增编守备第16团51297部队(河北省赤城县龙门所镇,1985年11月驻河北省崇礼县)和师炮兵团51298部队(驻地河北省赤城县刁鄂镇)。</h3><h3>1979年11月,北京军区守备第4师增编守备第17团51310部队(驻地河北省崇礼县)。</h3><h3> 1980年12月,北京军区守备第4师及所属转隶陆军第65军代管。</h3><h3>1985年7月,由于中央军委实行精简整编,守备第17团撤销番号。</h3><h3>1985年11月,守备第15团移防河北省赤城县龙门所镇。</h3><h3>1989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北京军区守备第4师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第2总队,直属武警部队领导,所辖守备第13团、守备第14团、守备第15团、守备第16团和师炮兵团分别改编为中国人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第2总队第15、16、17、18、19支队,原营、连改为大队、中队,排、班名称不变。</h3><h3>1989年12月28日24时,北京军区守备第4师执行移交任务。</h3><h3>1990年3月1日, 进驻北京军区空军沙河场站。同年11月,进驻北京市丰台区小瓦窑营房。</h3><h3>叙述我们部队你简史是让战友们在闲暇的时候回味一下我们部队的发展历程!赤城是培养我们的大学校,大熔炉!无论我们现在何方,从事何种工作,但我们都应该永远记住我们的军旅生涯,记住我们的成长摇篮!</h3><h3><br></h3><h3>谢谢战友们!</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