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不一般的三千年古城~以弗所

草原羊驼

<h3>  “以弗所”是什么?可能90%的人不清楚。</h3><h3> 它是古希腊兴建的一座城邦,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h3><h3> 它在土耳其南部城市伊兹密尔东南约50公里的库萨达斯(Kusadasi)附近。</h3><h3> 《圣经》新约中专门有一篇《以弗所书 》,足见其在基督教世界中的重要地位。</h3><h3> 在古罗马帝国的最鼎盛时期,以弗所人口达四、五十万,是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号称“亚洲第一大都会”,是当时亚洲的金融和贸易中心。</h3><h3> 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就座落在以弗所的遗址上。</h3> <h3>  2019年3月24日,莺飞草长的时节,我们来到了以弗所。景区门口有土耳其武装部队的士兵荷枪实弹守卫,看见我们友好地点头微笑致意。</h3><h3> 我们从景区的上层门开始游览,这是游客最常规的线路。</h3><h3> 刚进入景区,就见左边的萋萋绿草中静卧着古水渠,岩石斑驳陆离,把人们一下子拉回到久远的年代。</h3><h3> 水,对于人类的繁衍生息是多么的重要!否则,数十万年前的早期智人为何一直在地中海沿岸流连而不肯远离呢?</h3> <h3>  虽说事先做了一些功课,但还是被以弗所遗址巨大的场面所深深震撼。</h3><h3>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城邦的“接待处”。当年要进入古城的所有人员必须先到此审核登记,之后进行更衣沐浴。著名的“瓦里乌斯浴室”轮廓依稀可见。</h3><h3> 这样的公共卫生管理理念在细菌尚未被发现的年代可谓超前。殊不知,古代城邦乃至帝国毁灭于瘟疫的何止一个!</h3> <h3>  库瑞忒斯(curetes)大道人群熙熙攘攘。</h3><h3> 时光回溯到三千多年前,在这条古城最大的街道旁,石雕林立,神庙宫殿鳞次栉比;喷泉在广场中央喷出五光十色的水花,王公贵族坐着华贵的马车,前往港口;排列整齐的街灯映衬在蓝色的天穹下……</h3> <h3>  这就是市政厅。</h3><h3> 当年这里是以弗所上层人物的出没之处。大厅正面的八根罗马装饰的大理石柱象征着威严和权力,流光溢彩的大厅常常高朋满座,或会议决策、或欢迎宴会、或宗教仪式。</h3><h3> 赫斯提亚女神在默默地守护着大厅的主人,中庭里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火炬,代表了以弗所的统治者企盼权力永握手中的的梦想。</h3> <h3> 两千年前古罗马弗拉维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图密善的纪念神庙迎面而来。</h3><h3> 这位后来被暗杀的“暴君”,在《圣经 》中被描写成人们憎恨的恶魔,但他对艺术却十分嗜好,在任时修建了五十多处朱庇特神庙,并大量修复罗马古典建筑。</h3><h3> 物极必反,正由于图密善的残暴,之后古罗马迎来了“五贤王”的开明时代。</h3> <h3>  小剧场(音乐厅)仿佛飘出悠扬的乐音,1500个大理石座位呈半圆形排列,座无虚席; </h3><h3> 舞台上,艺人们吹拉弹唱;舞台和看台中间的草地上,阵容强大的乐队在演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乐曲。</h3><h3> 美妙的旋律,犹如跳跃在绿叶上的晨露,流过人们的心田;也好像早春枝头上的鸟鸣,流进人们的内心深处……</h3> <h3>  曼努米斯,你的纪念碑使你得到了永恒!</h3><h3> 冷峻而刚健的石雕下,是被庞特斯王国屠杀的八万个罗马人的阴魂。以你杰出桥梁工程师的才智、敬畏生命的思考,完成了这座雕塑。</h3><h3> 它不仅仅是个艺术品,更是一本让人陷入沉思的无字书。</h3><h3> 正义与邪恶,战争与和平,权力与流血……</h3> <h3> 满目的断垣残壁默默无语,唯有葱郁的无花果树~小亚细亚人的圣果,绿意盎然。</h3> <h3>  修拉提斯卡,您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有数千年了,但您的头颅哪儿去了?</h3><h3> 不一定是由于异邦的入侵,也不一定是由于对文化的亵渎。</h3><h3> 在古罗马,人们认为头颅是一个人的神灵所在。智者的头颅中,带着智慧和灵性,哪怕它已经脱离了身体的其它部分。</h3><h3> 于是,崇拜者窃走了头,为的是存续智者的智慧和灵性。</h3><h3> 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里,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墓中埋葬着的是一具无头尸体。在他身上,也发生过同样的故事。</h3> <h3>  让我们看看两千年前的“别墅”是什么样子的吧!</h3><h3> 前面是一个庭院,刚进门正面有一堵类似影壁的墙,以避免在街上就能直接看到屋内一切。</h3><h3> “别墅”一般两层或三层。第一层是客厅、厨房等,第二层以上是起居室。</h3> <h3>  庭院中铺就了用彩色大理石镶拼而成的图案,虽年代久远却色彩斑斓。</h3> <h3> 那时的人们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统筹学知识,在闲暇之余常进行博弈类的娱乐。</h3><h3> 这是当时的棋盘。</h3> <h3>  早期的人类只能逐水而居。</h3><h3> 后来随着工程技术的提高以及社会组织的强化,人们有能力利用水为人服务,居所不一定有水,但可以用水利工程把水从其它地方引到人们需要之处。</h3><h3> 以弗所里残存的水渠向我们昭示:古罗马时代人们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利工程技术。</h3><h3> </h3> <h3>  如果不是刻意关注,在以弗所漫山遍野的古代遗迹中,阿尔忒弥斯神庙很可能被忽略。</h3><h3> 它是以弗所最有价值的文物(没有之一)!</h3><h3> 想一想,在世界文明史上,它与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等并驾齐驱,你不会对它肃然起敬吗?</h3><h3> 虽然它只剩下一根石柱和几块残留的石头。(本照片及以下三张照片均来自百度)</h3> <h3>  人们可能不太知道谁是阿尔忒弥斯。</h3><h3> 她是宙斯的女儿、阿波罗的姐姐,与赫斯提亚、雅典娜并称“奥林匹斯山上的三大女神”。</h3><h3> 她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月光女神。</h3><h3> 自由独立,热爱大自然,反对男女婚姻。</h3><h3> 她经常手持弓箭,坐在金鹿拉的车上;前有猎犬引导,左右仙女陪伴,出没在伯罗奔尼撒的原野和山林中。</h3> <h3>  虽然阿尔忒弥斯反对婚姻,但她还是被命运女神选为接生神,因而成为古希腊人祭祀最多的神之一。</h3><h3> 阿尔忒弥斯神庙就是专门为她修建的。</h3><h3> 为突出她是丰产与孕育的女神,阿尔忒弥斯神庙中供奉的是百乳女神的形象,原雕塑现收藏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里。</h3> <h3> 皎皎者易污。</h3><h3> 和世界上其它珍贵的文物一样,阿尔忒弥斯神庙命运多舛。它经过长达120年的建造,于公元前550年建成。</h3><h3> 史料记载,神庙长425英尺、宽235英尺,有127根高60英尺的大理石柱。神庙广用白色大理石和黄金装饰,周边种植了雪松和柏树,可谓富丽堂皇。</h3><h3> 公元前356年,神庙被一个想出名的以弗所人放火烧毁;修复后,于公元262年再次毁于大火。</h3> <h3> 在西方的文艺作品中,“阿尔忒弥斯”被广泛采用。</h3><h3> 如在美国电影《 神奇女侠 》中,阿尔忒弥斯是一位来自失落亚马逊部落的超级女英雄。</h3><h3> 尽管此角色远离阿尔忒弥斯原型十万八千里,但还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阿尔忒弥斯在现代人心目中的位置。</h3> <h3>  人们在图拉真喷泉遗址前默默沉思,脑海中仿佛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在公元初年,图拉真这位古罗马的“五贤帝”之一,统帅罗马军团驰骋在多瑙河沿岸、纵横于底格里斯河流域,把罗马疆域扩大到历史最大范围。</h3><h3> 那时的喷泉广场200平方米,四周立有酒神狄俄尼索斯、森林之神萨蒂、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的雕像。非常贴切地刻画出了图拉真这位被“元老院”授予“最佳元首”称号君王的性格特点。</h3> <h3>  “哈德良”这个名字如雷贯耳。</h3><h3> 停止了罗马帝国的“东方战争”、修建“哈德良长城”、发动“犹太战争”是这位古罗马君王的三大丰碑。</h3><h3> 犹太战争导致了一千九百年前犹太人在全世界的大离散,发生在现代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恩恩怨怨,正是那段历史的延续。</h3><h3> 血流成河是为了改朝换代,人类几千年历史用亿万人的生命写成,也许是“智慧”进化出的悲哀。</h3> <h3>  世界上的古罗马遗址中,大理石柱是最有特色的元素。</h3><h3> 古罗马石柱有爱奥尼、多立克和科林斯三种样式。</h3><h3> 以弗所遗址上多见的是爱奥尼柱式,它典型的特征是柱头上有向下涡卷的叶子图案。</h3><h3> 朴素的美感产生的美学,在以弗所的建筑中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运用。</h3> <h3>  我们看到,在散乱的巨石丛中,微露出嵌在石体里的铁棍痕迹。</h3><h3> 正是这种在当时被视为相当先进的工艺,才使得以弗所城邦在冷兵器时代固若金汤。</h3> <h3>  学会如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h3><h3> 古代以弗所的厕所已相当考究(如照片)。它由大理石筑成,三面临墙,厕所下是流动的水道。据说冬季贵族们为了避免坐在大理石上太凉,如厕前先叫仆人坐上加温后再上厕所。</h3><h3> </h3> <h3> 厕所前方两米的地方,有一座三米见方的池塘。导游“阿宝”非常认真地介绍:“古代这个水池里刻意养了许多青蛙,利用此起彼伏的蛙声,掩盖如厕时产生的不雅之声”,我们对此半信半疑。<br></h3> <h3>  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古罗马时代以弗所贵族们上厕所时的“壮观场面”:他们三三两两来到这里,边如厕边聊天,此处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座位下流水潺潺,庭院中蛙声嘹亮,远处清风徐来,隐约听得见库瑞忒斯大道上传来辚辚的马车声……</h3> <h3>  塞尔苏斯图书馆残存的建筑耸立在库瑞忒斯大道的尽头尤为醒目。</h3><h3> 图书馆的两层建筑,正面高16米,建立在1000平方米左右的高台上;墙体的前面,环绕着两排科林斯大理石柱。</h3><h3> 前墙的壁上原有八座大理石人物雕像,现仅留下一层的四座,他们分别象征“智慧”、“命运”、“知识”和“美德”。</h3><h3> 数千年来,尽管人类掌握了基因技术、已经能飞到太空中,但在人文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变化。</h3> <h3>  踏上九级石阶,站在塞尔苏斯图书馆的平台上,望着小亚细亚原野上轻纱般的薄雾,使人想起了悠久和古老……</h3><h3> 仿佛看到了,公元二世纪的罗马总督安奎拉为纪念他的父亲塞尔苏斯而在精心筹建这个世界上第三大图书馆;</h3><h3> 又仿佛看到了,古罗马的学者们沐浴在晨光中,手捧莎草纸和羊皮卷书在阅览室孜孜不倦,从一万两千册的藏书里汲取营养;</h3><h3> 还仿佛看到了,以弗所城邦的知识精英们在图书馆另外的房间里,谈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阿基米德……</h3> <h3>  紧邻塞尔苏斯图书馆的集市上,人声鼎沸。这里既是古时的农贸市场,又是人们聚会、辩论、示威的场所,同时还是贩卖奴隶的世界第二大市场。</h3><h3> 奴隶社会和民主社会的雏形已经并存。但要完成历史蜕变是一个多么漫长和反复的过程!</h3> <h3>  医学的出现,是人类对生命认识的一大飞跃,虽然古代的医学常常和占卜、巫术、炼丹并行。</h3><h3> 在两千年前的以弗所,医药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 集市近旁的这座“双蛇杖石碑”足以证明这一点(在古罗马,“双蛇杖”代表医生)。</h3><h3> “可以济世,可以养生,历来以医者为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h3> <h3>  如今,在奥运会的奖牌上,人们对上面这张照片里石雕类似“敦煌飞天”的图案司空见惯,它就是古希腊“胜利女神”尼姬(Nike)的原型。</h3><h3> 在以弗所,我们找到了它的出处。</h3><h3> 以弗所的“尼姬”石雕,座落在塞尔苏斯图书馆的前面路边。</h3><h3> 棕榈叶、月桂树、马车、月桂冠、罗马竞技场,象征着和平、祥和、友谊和竞争,历来被人类的体育运动奉为宗旨。</h3> <h3>  这块石碑上雕刻的水果,都是当年在以弗所稀缺的品种,比较容易辨别的是菠萝。</h3><h3> 看来,即使不能真正品尝到真实的水果,望一望石头的图形也好!</h3> <h3>  来到了“露台屋”,三、四间房屋前面,有块平地高出地面两米左右。</h3><h3> 这是古代以弗所的“海景咖啡厅”,人们坐在平台上,边品尝饮品边欣赏爱琴海的景色。</h3><h3> 可是,爱琴海在哪里?</h3><h3> 原来三百米开外的海岸,现在是小汽车穿梭的公路!</h3><h3> 两千年的沧海桑田,爱琴海的海岸已远离此处十几公里以外了。</h3> <h3>  影像回溯到古罗马时代的一个夜晚。</h3><h3> 在四百米长的大理石街上,道路一侧的石墙凿出的凹处(见照片)点燃了蜡烛;像夜幕下的精灵,摇曳、跳跃,引导着城邦里的居民踯躅、徘徊在朦胧中,不远处,爱琴海的海浪在低声呢喃……</h3> <h3> 这只猫面相威严,对过往行人不屑一顾。</h3><h3> 像是一个睿智的长者,看透一切,我行我素。</h3> <h3>  以弗所是《圣经 》中记载的“圣灵居住的所在”,这恐怕与圣母玛利亚在以弗所附近的夜莺山的遗迹有关。</h3><h3> 在这间小石屋里,玛利亚度过了她生命的最后时光。(照片来自百度)</h3> <h3>  耶稣的主要门徒圣.约翰受托照顾玛利亚,后随圣母迁居以弗所夜莺山,公元一世纪圣.约翰以百岁高龄去世。</h3><h3> 以弗所在公元六世纪建了圣.约翰教堂,他的陵墓在教堂内。</h3><h3> 玛利亚在伯利恒的马槽生下耶稣,在耶路撒冷洒泪痛别赴死的耶稣,以弗所是玛利亚最后的归宿。</h3> <h3>  生与死、痛苦与欢乐、成功或失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h3><h3> 大剧场,是古代以弗所人欢乐的场所,它向我们频频招手呢!</h3><h3> 容纳25000人的剧场,斜坡上共有66排大理石的座位;前下方演出场地直径150米,周边有两米多高的石墙,以防止野兽跃出伤着观众。</h3><h3> 公元前后,这里经常高朋满座,演出场里艺人们清歌妙舞,有时是人兽厮杀,引起看台上的尖叫呐喊。</h3><h3> 一幕幕人间悲喜剧。</h3> <h3>  游览历史遗迹,不仅仅需要用脚步去丈量,更需要从历史尘埃里去寻觅。否则,看到的只是一堆毫无生命的石头。</h3><h3> 以弗所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凡人到此大都只能算“走马观花”。</h3><h3> 它的城邦建设始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在古罗马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展。由于地震、火灾等原因,衰败于公元六世纪。</h3><h3> 一百五十多年前开始挖掘遗址,到目前也只完成了10%。</h3><h3> 理所当然的世界文化遗产。</h3> <h3>  去以弗所的交通比较方便。</h3><h3> 从伊兹密尔(Izmir)坐去代尼兹利(Denizli)的火车(每天六趟),行车大约两小时后中途在塞尔丘克(Selcuk)站下(列车时刻表)。</h3> <h3>  从塞尔丘克坐小巴士十来分钟就到以弗所遗址,车费5里拉;</h3><h3> 如从塞尔丘克坐出租车去,车费20里拉以下。</h3><h3> </h3> <h3>  (文中小部分资料参考百度网站,特表谢意)</h3><h3> </h3><h3><br></h3><h3> 2019年5月5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