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故地——枝城

重山

<h3><p>&nbsp; &nbsp; &nbsp; &nbsp;枝城,我曾经工作、生活过几年的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冶金部中南地质勘探公司在枝城组建607地质队。1965年,吴清清毕业分配到607队,1970年我随之调动工作到那里。我们在八栋房家属区的二栋分得有一卧室一厨房的住所。1974年我们赴黄梅参加铁矿会战,离开枝城,此后一直再未回过。在607队这几年,尽管我们多数时候在野外,真正在枝城的时间并不多,但毕竟这里是我们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更况且我们的大女儿陆东是在八栋房我们的住所出生的。几十年过去了,女儿也已年过五十,在我们退休定居宜昌后,就与女儿有个约定:抽时间去枝城一次,回去看看枝城的老街,607队队部及我们住过的老房子。</p><p>&nbsp; &nbsp; &nbsp; &nbsp;这次趁五一小长假,女婿得空,开车送我们去枝城。尽管只在那里停留了半天,但也算是了了一桩心愿。</p><p><br></p></h3> <h3>枝城是宜昌市下属的宜都市的一个镇,位于长江南岸。</h3><h3>枝城镇老城区卫星照片</h3> <h3>早8点驱车从家里出发,走翻坝高速,在宜都北下高速走S254,经过红花套、宜都,9时许到达枝城。先看到的是它外围的新区,道路宽阔,两侧的房子新颖漂亮,幸亏有导航,否则真不知道该怎么走。</h3> <h3>两个拐弯后</h3> <h3>看到“宜都二中”的校舍,这才在脑子中出现了枝城老城区样子。</h3> <h3>解放路,枝城的老街,东——西走向,东起长江边的小东门,西至西门,长300余米。</h3> <h3>解放路起点:小东门。</h3> <h3>解放路终点:西门。</h3> <h3>复兴路,这是一条于七十年代初扩建的街道,宜都二中就位于该街上,其资格仅次与老街解放路。</h3> <h3>复兴路与解放路在这里“丁”字相交。</h3> <h3>小东门,原是江堤的一个门,这是这次枝城行唯一看到保存下来的老建筑。</h3> <h3>出小东门,就是长江,沿江有一条沿江路。</h3> <h3>看江边风景,可见远处的枝城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建成于1971年,是继武汉、南京后第三座长江大桥,它是焦(作)柳(州)铁路的主干工程,铁路、公路两用。</h3> <h3>过去由于这一带山沟里建有不少军工单位,枝城虽仅为一个镇,但宜——汉的大客轮要停靠这里。前方就是原轮船码头,现在宜汉间的客轮没有了,枝城的这个码头也成为海事局的码头了。</h3> <h3>江边合影</h3> <h3>这是一张摄于1970年,清清怀抱陆钢在江边的照片,当时长江大桥正在建造中,与这次拍照基本在同一位置。</h3> <h3>607地质队队部大门。队部位于解放路中段,过去,这里是县衙门,上世纪70年代我们在这里上班时,还留存了一衙门的旧建筑,当然现在已荡然无存了。大门的西侧,原来是607队卫生所,现也不见了踪影。</h3> <h3>大门内新建了一栋楼,一层办公,二楼是队招待所。</h3> <h3>这是一张我与陆钢的照片,摄于1970年冬,位置在大门内侧,背景是原县衙门的老房子,是一栋颇具民族风格的建筑,其中部高耸如塔楼。(房前的“毛主席去安源”画碑是文化革命产物)。后来此建筑被拆,原地建了607队新办公楼。</h3> <h3>在旧衙门原址上建的办公楼。</h3> <h3>单位牌子还挂着,但大门紧闭,早就没有人上班,房子空置着。</h3> <h3>从办公楼前向大门口回望</h3> <h3>坐落在队部院落东侧的机修车间,周围荒芜不堪。</h3> <h3>院落后部的老房子原来被作为单身宿舍,现在也不见了,代之为一栋宿舍楼,</h3> <h3>看完了607队部,我们顺街西走,去八栋房家属区。</h3> <h3>出西门,原来就是一条宜都到枝城的公路,只是那时是很窄的砂石路。现在变成了一条宽阔漂亮的大马路,名“枝城大道”。</h3> <h3>枝城大道</h3> <h3>穿过马路,这条路走不到百米,就是八栋房家属区。</h3> <h3>该家属区的房子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两层红砖楼房,每栋三个单元,共八栋(从南到北编号为1、2、…),大家习惯将这里称为“八栋房”(后又在北头增建了一栋,实际有了9栋)。</h3> <h3>家属区的职工活动中心</h3> <h3>一栋与二栋楼,中间是通道。现在每家都自己动手在房前屋后搭了偏屋,参差不齐,家属区似成了贫民窟,想当年,这可是枝城最漂亮的家属区。</h3> <h3>自队部从青岗坪搬到枝城,我们就在八栋房的二栋一单元的一楼分到一间住房,另有一个小厨房。(因房子不够,都将原来的一套房子分给了两家人住,原来的卫生间给其中一家当了厨房,厕所都建在楼外)。此为二栋一单元。</h3> <h3>当时我们的住房,进门左边是我们的房间,右侧是厨房,里面是另一户住家。1968年7月24日,陆东就出生在左边这个房间里。现在这套房子由原我们的地质老同事顾奎林的遗孀住着。</h3> <h3>每一个单元有四套住房,共八家人家住。老邻居基本都不在了,仅隔壁的王汉卿仍住在那里。在家门口与王汉卿老人及其儿子合影。</h3> <h3>地质的老同事仅秦世玉还住在八栋房的第八栋,我们到他家稍坐,并与他及老伴在他家门口合影留念。</h3> <h3>半天的回访,很快结束。感触是枝城发展很快,但607队没落了,破败凄凉,现在留在枝城的都是退休老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