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长纸短。。。

千江月

<h3>前几天收到电费通知单,与以往不同的是,上面多了两行字:即将取消纸质催费单,请尽快登记电话,以便接收短信。</h3> <h3>当时并没觉得怎样,只是想着这样的话又节省了人力,又节省了纸张,既环保又方便,只是催费员不失业就好。而小儿就怕家里断电,催着我赶紧登记。</h3> <h3>此时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想这电子通讯的迅速发展,取代了车马邮件的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消息瞬间就能递接,再不用夜深无人时铺好两张信纸,饱蘸墨水,一笔一划来描绘心中温暖的牵挂和惦念。再不用自书信寄出之日起就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时里都满怀期待和希望,清晨等:今天我的信走到哪里了呢?离对方还有多远?中午等:那收到时的惊喜是不是如我所想?黄昏等:若是有一匹马在夕阳下飞快奔来,或者炊烟起时叮铃铃的邮车铃声送来一封来自远方和心上的信件,这一天就是圆满的了。然后同样是深夜秉烛,一遍遍看那熟悉和带有温度的横竖撇捺折,凉风习习,月华如水,世界安静而美好。。。</h3> <h3>不知道我们有多久没有发出或收到这样的信件了。电子通讯的快捷方便,省略了一种叫等待的情绪,也省略了它的手足——期待。人生没有了期待,也没有了意料之中的温情和意料之外的惊喜。</h3> <h3>有一得必有一失,当然,我们也再不用陷于忐忑和焦虑之中。我们也能在消息发出的下一秒就收到对方的回答。</h3> <h3>仿佛话题走远,想当今社会,纸张已经退出了某些领域,比如刚刚说的信件,随之消失的还有大街上绿色的邮筒和绿色的邮递员专用自行车。比如之前说的各种缴费通知单,比如各种账单:保险的,手机费的,,,最比如,书信。</h3> <h3>曾几何时,油墨书香撩人醉;曾几何时,缥囊缃帙短长夜;曾几何时,青玉案共端州砚;曾几何时,洛阳纸画红豆思。一方薄薄千年寿纸,一支翠翠狼毫玉管,轻轻一点朱红,短短五个字或七个字“愿君多采撷”“玲珑骰子安红豆”……比天辽远比海深长的情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h3> <h3>据范晔《后汉书》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h3> <h3>两千年了,从蔡伦用颤抖的双手捧出第一张纸开始,中华民族也把瑰宝捧给了全世界,自此,人类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文明时期。因为纸张的出现,很多出类拔萃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得以更广泛的流传。可以说,纸张的出现,促进了整个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h3> <h3>可是现在,忽然感觉陪伴了我们那么多年的纸张竟然渐渐失去了它最重要的功能,它不再是文字和文明的载体,它不再继续各种消息的传递,它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除了某些无法取代的场合和环境。</h3> <h3>浩瀚的历史长河,多少人和事浮起又沉没,是纸张记录了我们险险失去的几千年文明,是纸张告诉我们华夏大地上曾经生活过那么多优秀的人,是纸张把曾经发生在这个地球上的事件一一说给我们听,,,,</h3> <h3>更迭的时代,抛弃了多少祖先们呕心沥血的结晶,不断向前的脚步,丢失了多少前人的智慧。若干年后,会不会有人茫然遐思:剪纸、窗花、信、书……那,都是何物?</h3> <h3>不记得哪一年在哪一本书里看过的一个科幻故事,其它的都忘了,只一段话印象深刻:……孩子们都不用去学校了,他们在家里就可以上课,不需要课本,不需要纸笔,只要有台电脑就可以了……老迈的我尚能清晰记住,可见此文并不久远,而文中之景也恐怕不远了。。。</h3> <h3>行思至此,不禁杞人忧天、伏枕慨叹:唉!从此以后,我们的生活中再没有了鸿雁,再没有了尺素,再没有了双鲤鱼,再没有了书,和信。。。。</h3> <h3>好想给你写封信</h3><h3>带着我的体温和爱慕</h3><h3>抱在怀里又托付给万物</h3><h3>你看见的花草</h3><h3>那是温暖的问候</h3><h3>因为它们带着太阳的温度</h3><h3>你看见的白云</h3><h3>那是自由的呼唤</h3><h3>因为它们带着风雨的嘱咐</h3><h3>你看见的明月</h3><h3>那是团圆的祈盼</h3><h3>因为那是亘古不变的祝福</h3><h3>……</h3><h3>好想给你写封信</h3><h3>用最好的纸</h3><h3>用那树和草的肉</h3><h3>用那光和水的骨</h3><h3>蘸满深情</h3><h3>满到通纸清香</h3><h3>让你闭眼即嗅到相思</h3><h3>伸手便触到挂牵。。。。</h3> <h3>而就在昨天,意外收到一张明信片。一个远在他乡旅行的孩子,用她工整的字迹述说着她纯净的牵挂。抚摸着,翻看着,恍惚回到久违的从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