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派年代,平安与爷爷往事

鸿雁南飞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一段善缘,是一辈子的修德与感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一串故事,是岁月时空的记忆与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一生莫逆,是″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民间典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一种永恒,是血脉中传承与激励的美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我的爷爷和平安伯伯一生的情缘,他们的故事,一直在感动着我们,虽然他们早已去了天国,但他们的精神却一直薪火相传,感化和教育一代代人从善如流,广结善缘,真诚做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一一一题记</b></p> 一、患难真情 <p class="ql-block"> 自打我开始记事起,每年家里常有一位说着普通话,头发稀疏的年长者来我们家住上几天,母亲让我们喊他平安伯伯。他住山下绩溪孔灵村,是艰苦岁月的时光里与我爷爷的好朋友,平安伯伯与爷爷相处如同父子。我爸爸的兄弟们都尊称大哥,而我们都叫他平安伯伯。</p> <p class="ql-block">  平安伯伯是安庆人,原本夫妇两人均在大学教书,因为人耿直,在那个“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的混乱年代被划为右派,落难于乡村,成了地道农民,这就是“接受乡村农民再教育”。落户于孔灵村,与当地农民一道,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他们夫妇本是教书匠,对从事田间劳作的技巧相比当地乡民更为艰辛。而在那个农村生产力普遍低下的时期,向土地讨生活的历程,他们比乡下农人的日子也格外艰难。</p><p class="ql-block"> 从大城市里来到乡村既要学会各种农具的灵活应用,还要有力气肩挑背扛,那个混乱的年代,知识分子政治地位卑微,我常常听说,有一些农民被划分为“四类份子”,走到哪儿都得低三下四,也时刻考验着人的坚韧与信仰。</p><p class="ql-block"> 胸怀和担当,总能在逆境中锤炼着人的意志;挫折和失败,让人生的历程更加丰满。落难的平安伯伯很快与当地农民朋友融为一体,这叫“入乡随俗"吧。乡亲们大多还是憨厚、朴实和真诚的,平安伯伯做为知识分子的恭谦和乐善好施亦收获了颇好人缘。只是膝下三个儿子拖家带口,常常面临饥荒和食不果腹。</p><p class="ql-block"> 孔灵,土地土地广袤而肥厚 ,又有一群勤劳勇敢的农民,但衣不遮体 ,食不果腹还是常态。在今天看来会有点不可思议,但建国后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 是真实面貌,除了落后生产力因素,制度未能理顺,大跃进,大锅饭,浮垮风亦是主要原因吧。尤其到六十年代初,饿殍遍野,人们吃尽树皮野菜、老鼠,却填不饱肚子。这个时期国家治理教训是惨痛的,这一点农民是最具发言权的,刘少奇也作个总结“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危机总是孕育着希望,安徽凤阳小岗村由农民兴起的土地承包的创举,掀起的农村改革狂潮,使农村面貌发生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也充分证明和回应了农村、农民追求美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原本也住在山下的村庄里,一条湾湾河流从门前过,只因村落经几百年的发展,由一个小家族成了几百家的同姓村族。人口的日益增多,已无法承载生存需要,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大山,如同红军过草地南泥湾一样,开荒种地。先祖们开疆拓土的这种精神,让我们民族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几千年来的历史印证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p><p class="ql-block">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为善良和朴素的,只要为政者不捆住他们,就能有无限创造力和顽强生命力。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去造反。封建王朝的世代更替都一直在反复演绎这样的哲理。</p><p class="ql-block"> 我爷爷从村落转而栖息山上,也正是先人开疆拓土的精神传承,还有“山高皇帝远”的因素,偏远荒芜,人迹罕至,可以拓荒,不会被捆住手脚而坐以待毙。山上可以种很多玉米、还可种上旱烟,除了填饱肚子,以淘换些零钱贴补家里。</p><p class="ql-block"> 山上虽好,却总怀念山下村落,尤其是绕村而去的弯弯小河,清脆的流水声,竦坑的河,有句民谣:里一湾外一湾那,竦坑代代出高官,里一扭外一扭哎,竦坑螺丝多个扭。竦坑的清水螺丝比其他地方都要长一些。炒螺丝可真是当地一绝鲜味总让人望着河流就泛着口水;河里小鱼在水里欢腾,啄着戏水的双脚。爷爷拿着网兜去抓些小鱼,这份大自然的馈赠,真是如此写意。</p><p class="ql-block"> 爷爷旱烟一直种得很好,这一天,想着喝口小酒,只是囊中羞涩 ,拿起酒壶摇晃几下,一滴也不剩,叹了一口气。他老人家把眼光投向那刚晒好的旱烟,何不制成烟丝去淘换两个零钱?</p><p class="ql-block"> 制作好的烟丝,香气扑鼻,金黄中泛着红,是上乘的品质。爷爷拿着烟筒抽上几口,在腾云吐雾中消散了一天的劳累,这旱烟卖给谁呢?供销社是不收购的。爷爷爬上最高的山峰眺望一望无际的远方,一片片村落静静地躺在那儿,沿着大山蜿蜒曲折的大河,象一条玉带奔飘向远方。村庄大多依河建,绵延不绝,河水千百年来奔腾不息。也许,活水在这大河里。得当一回卖货郎,去那儿吆喝。 </p><p class="ql-block"> 爷爷背着几十斤旱烟又出发了,这次家里买米的钱也得谋划些,多余的钱还可以买点酒,累了还可以喝上一小口。衣服嘛就算了,缝缝补补还能穿。我在家所见唯一的爷爷奶奶合影的黑白照,裤脚上一个窟窿,那可是最好的衣服了。</p><p class="ql-block"> 一天到晚跑了几个村庄,旱烟没卖几斤,这年头,能吃旱烟也是奢侈品。找户人家歇歇脚吧,乡村可没有客栈。好客的平安伯伯见是一位谈吐不凡的长者,在了解了爷爷的由来,遂同意留他老人家歇脚住宿,爷爷虽只读过私孰,却满腹经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近现代史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独到的见解。也使虎落平旧的平安伯伯豁然开朗。两人交谈甚欢,成了忘年交。<b>他们的一生属于即种“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天不会不蓝,我不会不在"的情谊。</b></p><p class="ql-block"> 我们山上种玉米以饱腹,可以省下些供应的粮票,爷爷拿去给平安伯伯,在那计划经济年代,连吃饭都要凭票,可是救了他们一家子。 </p> <p class="ql-block">  平安伯伯博学多才,每次上山来看我爷爷总能带回山外的故事,我们听得都很入迷,我记事时候,爷爷已过七旬,一般每晚很早入睡。但有一个例外,平安伯伯来山上时,爷爷总是格外精神,也很亲切,很温馨。还总是陪他一直到深夜,爷爷大概是很享受父子般的情谊吧。</p><p class="ql-block"> 西瓜熟了,炎热夏天,可是解暑的美味,我们山上可吃不到,也种不出来。山上的孩子们只有馋的份。平安伯伯可惦记着我们,叫他儿子挑一担西瓜上山来给我们吃,要知道大热天,走路也是一身汗,还要挑几十里山路,而且是上山,对山下的人来说,多么艰辛的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甜甜的西瓜,拳拳之情怀。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span></p> <p class="ql-block">  又有些日子没见大伯了,爷爷想他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是那暖人的问候,还是听他的故事?是惦记着他们没粮票买米,还是感念挑来上山西瓜的感动?说不清。总之,想去那小住几天。叙叙家常也好吧?</b></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我有幸跟爷爷一道去,别提多高兴了,是坐着班车去的,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相比山上,孔灵已经发展很不错了,由于附近有几家三线厂的缘故,这早有了电灯,而我老家山上,还是“松脂点灯、辣椒当盐”,夜晚一片漆黑。</p><p class="ql-block"> 平安家儿子媳妇也是分外高兴,赶紧炒了花生,拿着瓜子招待着,又是端茶倒水,说长聊短,宣寒问暖。总是讲不完的话,爷爷见了平安伯伯也是很唠叨,依然讲着那些故事,而平安伯伯总给他讲些新鲜事,每次见面总是那么亲切!从不见有知识分子那副臭架子。</p> 二、拔乱反正,人生第二春 <p class="ql-block">  有一阵好久没见平安伯伯了,听说不在孔灵了。原来,邓小平上台后,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党在历史中所犯的错误实行全面拔乱反正,中国开启了新时代。“右派分子″也得到了平反,平安伯伯恢复了工作,被重新分配到屯溪茶校(现在的黄山学院),而伯母也被安排在临溪职高教气象学。</p><p class="ql-block">这可是知识分子的第二个春天,我的平安伯伯,岁月沧桑了他的容颜,却不曾忘却初心。在新的岗位上,年过半百的伯伯焕发了新的生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他常说的感谢党,感谢邓小平,感谢人民政府,让我重新走上讲台教书育人,这是祟高的事业,毕生的追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年夏天,伯伯带了学校的程老师一起来小住几晚。曾记得,门前大梨树下,月光甜静,叶眉私语,他们摇着麦杆做的扇子,一家人边乘凉边聊天,看着偌大的梨树婆娑,平安伯伯叹道:</p><p class="ql-block">树老根多,人老话多。然后伸手搔了下那稀疏的头发,看了我爷爷一眼说:老儿唉,我也老了!爷爷眯着笑容含而不语。</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这次,他来是想多听听爷爷唠叨的,他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大概是讲阅历吧,话里面都是沧桑故事,如今一晃就是暮年。其实他们这些故事也讲了很多遍,听了很多遍,但每一次意境不同,便有了那种新的韵味,何尝不是人生的感悟?有人讲,有人听。或在田间地头,或在席间谈笑,或在月光下微风无不在吹佛心中填平了那些坎坷,让岁月带着这些情谊老去。</b></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的我,也已在外求学路上,曾写信到他们学院,请他帮我买一本他们学校编的教材,伯伯一直放心上,并亲自送上门。对待晚辈遇事如是亲躬,让我感动了好一阵。我的好伯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平安伯伯与爷爷的交往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家族;也是家族的恩人。记得有一年,我堂姐得了急性脑膜炎,叔叔赶紧联系山下的平安伯伯,在平安伯伯的安排下,顺利住进当地东方红医院,在当时医疗条件极为匮乏的时代,那可是生死悠关之大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让我们看到了曙光的方向,激发了我们强烈改变命运的内在动力。小叔叔家儿子从小就野,中学没好好读,荒了。我叔叔想起了平安伯伯,由于他的鼎力相 助也由此改变了命运如今成了企业家;大叔家小孩大学毕业那年,叔叔是整月整月地在外奔波,为小孩谋出路,而今成了一方地方父母官;而我亲弟弟,从小没条件管教,耽误了学习。在强烈改变命运的精神感召下,在部队成长为共和国的指挥官!</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所有的所有,都感恩曾经的平安,您带来了光明,让我们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依然坚定方向,走向未来!</b></p> 三、暮年更念故人情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平安伯伯最后一次去我们山上,是我在外讨生活了,而此时,我爷爷已逝去多年,他还念着这儿的过往。平安伯伯也已退休,或许重温和我爸爸及叔叔们的兄弟情谊,也是应了那句“树老根多"的故事吧,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去理一理这些“根”!人老了,方知根在哪儿。</b></p><p class="ql-block">我是被电话那头的母亲叫回来的,我在合肥出差,母亲说爸爸病得不轻。我是急吼吼往回赶,一路风尘。平安伯伯正好来山上玩,见到我就夸:真是大孝子,不论多远都往回赶。</p><p class="ql-block">我回家后,父亲已恢复差不多了,或许是我的到来吧。</p><p class="ql-block">平安伯伯依旧喜欢读书,到我那拿了几本《历史在北平拐弯》,《中美建交秘史》。</p><p class="ql-block">要说读书的习惯,还是缘于他常给我们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最为典型的就是"耶鲁沙冷"的历史由来,犹太人心中"耶鲁沙冷"是流着奶和蜜的地方,是全体犹太人的家园,这样的理念一代代传承着。</p><p class="ql-block"> 犹太人有极为独特的信仰,千百年来,虽被逐出家园,却从未被同化。二战时希特勒赶尽杀绝、灭族种群迫害,让这个民族在绝境中迸发出更加坚不可摧的力量。公元前586年灭国,历经2500年,仍然能把撒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疑聚起来,建立了以色列国家。</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向心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恐怕也是仅无绝有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我听了,震憾了!</b></p> 四、影响几代人的记忆 <p class="ql-block"><b>  我的平安伯伯已去天国好多年了,至今回想起他感觉从未走远。似曾昨日仍和爷爷在那梨树下,享受着月光的甜静,细细地聆听晚风萧萧 ,浸润在鸟语惊醒那酣睡梦中,还有沉醉于那山野繁花的芬芳里。年轮的脚步,沿着爷爷的银色发梢上走得那样淡定和从容。时光的流失,在忙碌中也捎走了这些温馨的亲情岁月。</b></p><p class="ql-block"><b> 而我们却在这温馨中感怀了“奶和蜜"一般的故乡的回忆,一幕幕亲情故事留下了一代人的足迹,而这些传承中,我们辨证地读懂平安伯讲“耶鲁沙冷"的疑聚力。我们祟尚中华文化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但绝不赞成对外扩张。而延伸民间层面的“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风范,也正好是这种文化的诠释,或许这,才是全部的实质!也正是当年平安伯伯想传达给我们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他们的故事,也是中华民族“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民间典范;是相懦以沐的时光;是用毕生时光去珍惜的情谊;这种纯粹,是不因时势、地位改变的缘;是骨子里积淀的修德与感恩。它深深感化和教育我们一代代人从善如流,广结朋友,真诚做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0一九年五月一日初稿</p><p class="ql-block">二0二一年元旦修改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