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 2019年5月2号下午,第一梯队首先到达十字岭。十字岭周围景区有万仙山、王莽岭、锡崖沟、天界山、九连山、八里沟等几大景区,已经去过多次,但我更是对景区大山充满了神奇、爱好、产生了无比强大的兴趣,特别是十字岭处于几个景区的核心地位,今天能够去登双岭我还是首次。</font></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 color="#010101" style="font-size: 20px; text-align: left;">人们登双岭是指登十字岭和王莽岭,然而我们今年五一是登十字岭和穿越回龙岭。1号全天穿越龙水梯、鸡冠梯到达十字岭,夜宿山上十字岭宾馆。2号上午穿越蚂蚁梯、锡崖沟,下午自由向停车场聚集,各自为政、多路并进。我需穿越天界山、回龙岭,故事就从最后的天界山开始吧!</font></h1><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回龙的天界山也程十字形分布显得异常雄伟、壮观,别具一格。</font></h1> <h1> 天界山下面的 回龙挂壁:是一种最有特色的公路,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此类工程奇险、艰难,在中国筑路史上都很少见。为了施工方便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从远处望去,这一线侧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h1> <h1> 回龙村民以前走的是挂在绝壁上的“沿猴梯”,稍有疏忽就会摔下深渊。1997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率村民在峭壁上开出一条8公里长的挂壁公路。让人惊叹的是,隧洞在山腹里转了个“S”形,8千多米长,刚好爬到山另一面的山脊上。这条公路对于当地人民的作用我不在这里多说大家都会知道。</h1><h1><br></h1> <h1> <font color="#010101">洞口的铜像或曰“铁人”开挖了这条隧道,并且一直站在这里守护着洞口,已经变得很神奇了,过往行人都喜欢在这里照相,铁人还会模仿人们的各种动作。看这位美女右手掐腰左手扛起自己的登山工具,铁人也扛起了自己的 掘山工具,后面的铁人模仿美女的动作多么相似,这才是真正的 拟人、拟态。</font></h1><h3><font color="#010101"></font></h3> <h1> 当这位美女左肩挎包伸出右手时,后面的铁人也模仿美女的动作十分相似,不妨你也来到这里试一试。</h1> <h1> <font color="#010101">洪水 在拿摄像机为我们拍照,图上有 早上好 小半 小梅 金刚仙 等人,这次我们六人同行,当我们扛起工具排成一队时,后面的铁人也模仿着我们排成一行。你看看不是吗? 穿越回龙岭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面前有一条野线可以绕过回龙公路的九湾十八盘直达回龙景区门口的 庙圪台村 能减少五分之四的路程。</font></h1><h3><font color="#010101"></font></h3> <h1> 我们六人就是从此地开始,沿着面前路边羊肠小道开始了回龙岭野线穿越。开始路线清晰,行走十多分钟后线路不明显了,还有高高的台阶,有人感觉到了行进困难。早上好 小伴 等三人沿原路返回,沿公路走, 洪水 、我、等三人继续前进。</h1> <h1> 我们三人沿着山坡走向山谷中央地带,从植物形态看似有人走过,但线路还是不明显,此时我们商定由 ‘ 洪水’ 到前面探路,看能否向前走,否则原路返回。五分钟后探明前面可以行走,顾不得欣赏森林中美景,我们还是坚持走了下去。</h1> <h1> 走着、走着两位队员突然停了下来,他们提前预感到了前面有断路、断崖,二人望着前面显得 忐忑不安、望而却步。这次由我到前面探路,果真如此,我从心里佩服两位队员不愧为是1783的老驴,户外经验比我丰富,能未见先知。</h1> <h1> 此时户外助手没有多大帮助,我用手机打开几页卫星地图,在放大了的地图上也确实能看到此处有断崖,但在 一页 省、市、县 卫星地图上明显地标注着回龙岭的两条小路,稍微放大便可以看清楚一条就在我们身边(图中细线)可以直达景区门口的 庙圪台村,为什么我们就是走不通呢?另一条是从回龙北岭公路上下来的一条野线。</h1><h1> 他们两人在用通讯工具向别人问路,我想不会有什么效果,此时此刻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靠自己。我站在断崖上,嗖嗖凉风吹来、寒气逼人,茂密的植被在大风中摇曳,我只能看悬崖上的风光了。</h1><h1> 此刻周围的一切都显得特别的宁静、安静, 还是如此的冷静,此刻的大山显得既险峻又温柔深深地吸引着我,只有在此时、此地、此刻才能领略野线的魅力,是其他人所不能感受的,</h1><h1> 我忘记了疲劳向四周展望,希望能有一条豁然开朗的小道展现在面前。看着就在眼前断崖下面的公路上,汽车不停地穿梭发出呜呜的响声,看着公路上几个行人我仿佛能听他们的脚步声。</h1> <h1> 请放大图片,再仔细看卫星图,我们在山沟中间,线路在坡上,我们确实走偏了线路,我向右水平前进了一小段,明显地看到右面的小山坡没有断崖,一直是土坡直插沟底的公路上。如果平锲到右边是很轻松地下山,我看到向右是可以行走的。如图(白色的细线是小路、粗线是公路,绿色线条是我们走偏了的轨迹,标有红色的地方是断崖)我想喊后面的队员跟过来,没有效果,他们还是原地没动。我只有沿途返回向他们说明了前面路况之后向前继续。</h1> <h1> 我们向前来到断崖边上,个个显得望而生畏、毛骨悚然,萌生了返回的想法。已经下山四十多分钟,要说返回的路<font color="#167efb">谈何容易</font>,拔高的劳累、齐胸高的台阶之后还需走九弯十八盘的盘山公路,不说险情,就是时间上更耗不起。</h1> <h1> 公路就在眼前断崖下面,断崖周围是陡坡,有茂密的植被护着还不算太惊险,向右平锲至土坡能绕过断崖到达公路总共也就是十几分的路程,有什么理由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返回呢?返回线路迷茫、拔高之劳累、艰辛、还需要忍受盘山公路之枯燥、烦躁无味的穿越更是艰难。我看准了右边线路是可行的、极为平常的穿越下山。</h1> <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3><font color="#010101"></font></h3> <h1> 我向来是一直喜欢独立来往的,可能是我独来独往惯了,我建议他人沿原路返回,我准备一人从右边平锲以后 穿越到公路上,这个想法没有得到众人同意。三人小组讨论会正式开始:</h1><h1> 首先,我们开始六人已经分成了两组,现在的三人不能再分头行动了。</h1><h1> 其次,返回的路也是模糊不清,还不知道路在哪里,路途遥远; </h1><h1> 最后,达成协议由我向右平锲,若走不通路,原路返回无话可说;若能行得通,能绕过断崖,后面的人跟过来。</h1><h3><br></h3><h1><br></h1> <h1> 我开始向前穿越探路,‘前面有没有路?’后面的队员一直在问。为了能够走出困境,我放松心态,自然吸气、扒开丛林向右下方平锲到平坦安全的地方,喊后面的人跟上来,我已经到达平坡路上了……</h1><h1> 后面隐隐约约传来声音:“向右没有路,无法平锲……” 我感觉到与后面的人拉的距离太远了,可以想象平锲的路之艰难、艰辛,要再回去接他们过来已经不可能了,回想我刚才走过的路:“用身体贴着绝壁,在有羊粪的地方向右平锲” 我向后面多次高声喊到:“用身体贴着绝壁,在有羊粪的地方向右平锲 ……” ,后面传来的话语声渐渐近了,已看到人影在晃动标志着成功穿越断崖。</h1><h1> </h1> <h1> 我再次暗暗称赞我们的队员在这样的线路上,不用别人护卫、自己能走过来,穿越野线的能力是过关的,在1783的队伍中是屈指可数的,其实也只有他们两人能跟着走过来。</h1><h1> 最后,还有两米高度的断崖,为了不让他们再产生恐惧心理,我决定返回几步护送他们下来,或者用肩膀做台阶让他们塌下来,可是,他们竟然能从台阶两侧自己攀了下来,真不愧为是1783的老驴,他们攀岩本领一点也不比我差,经验比我丰富,在我们的队伍当中应该是户外精英了。若是今天跟过来更多的人一定会耽误更长的时间</h1><h1> 这是一条属于勇敢者的线路,没有胆量和勇气,就没有机会领略怦然心动的壮美……</h1> <h1>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沿着土坡下山了,再问到:“路在哪里?”</h1><h1> “ 路在脚下” 我回答道,没有了断崖,没有荆棘拦路,脚下就是很好的路。为了顺利前行,我在前面领先100余米,从土坡下到山沟中,在光滑的石块上,像走水中的跳石那样大步跨越式或跳跃式前进,后面的 队员传来喊话:向右有条路,路迹明显,可以向右平锲。</h1><h1><br></h1> <h1> 其实我早就看到了这条小路是向右上方平锲的,公路向右下方延伸。凭感觉、直觉、经验,这条路一定再次锲到悬崖上,但不排除断崖两侧有下山小路的可能性。我不回答、不扭头、不出声,继续沿山谷水路跳跃式前进到一个大平台上作稍微的休整。因为我相信他们不会改道平锲,更相信后面的队员能跟过来。</h1><p class="ql-block"><br></p> <h1> 他们赶上了我又问路在哪里?前面百米远的地方有一块蓝色的物体是什么?</h1><h1> “----那不是公路旁边的护栏、栏杆吗?”我回答到,还有必要再问路在哪里,有没有断崖吗。”</h1><h1><br></h1> <h1> 他们听说是公路就放快了脚步,欣喜若狂地朝前奔过去,把我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还大声喊我赶上来。如果开始就是这样的速度,至少能提前一小时到来。</h1> <h1> 在放大图片可以看到本来在此地点可以不上路,继续沿沟行走没有断崖,还可以免绕两个大湾直接到 庙圪台村。算了,还是上了路,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h1> <h1> 今天的穿越我感觉就是一次极为平常的下山,对于别人可能是一次带有惊险、刺激的穿越,难免晚上做梦还在断崖上寻路。今天上午、下午都有穿越,还是博有收获的,时间没有白白度过,至少能领略了野线的魅力、惊险、刺激,体能达到充分发挥、享受到大自然赋予人们自然景观。</h1><h1> 是的 美景需要脚步丈量,此时、此刻、此地没有在场的人们永远体会不到回龙岭神秘、险峻和迷人的魅力,植被荆棘丛生、藤缠雾绕,-----回龙岭险峻、因为绝壁纵横、陡坡耸立;-----回龙岭是温柔、因为这里有新鲜的植物和满山遍野的黄花这里没有喧哗、没有烦恼、只有攀爬。道路蜿蜒曲折、栈道崎岖坎坷,在这里跋涉忘却了劳累和烦恼,忘却了饥饿、疲劳,感受到天、地、人浑然一体,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怀着必胜的信心、以豁达的 心态、做出了征服大山的姿态、走上了一条豁然开朗的小道,这次攀登简直是我们意志的锻炼、思维境界的超越、是心灵的一次升华、是登山中的一次登峰造极、行走在天地间、行走在山水画廊之中……</h1> <h1> 回到了停车场时间还不算太晚,回来的队员还不足三分之一,洪水 说:如果今天能跟过来较多的人一定能踏出这条路,说明了此路的可行性,其实本来就有这条路。可惜本次回龙岭穿越没留下一张照片,以上照片都是别处借用的,可能是山间绝壁、断崖太刺激了,我们忙于穿越没有顾得上拍照,使山林间的美景含而不露、隐而不发。</h1> <h1> 在停车场首先见到了‘早上好’ ,尽管伸出拇指多次说我“你真牛”,其实我们就是羊,是沿羊路下山的,‘早上好’是在嘲笑我们走了崎岖坎坷的山路、用了更长的时间,还落在了他的后面。并且说道:“今天才是第一次真正认识了‘金刚仙’ ”。不管是认识了优点也好、还是缺点缺点也好,我今天也是真正意义上认识了‘早上好’,因为我们两人是在同一起点、有着共同的目标、沿着相反方向出发,最后能合兵一处,具有历史性、划时代意义……</h1> <h1> 这是五一将要穿越的野线图,单程17公里。五月一号十时左右,旅游大巴经黄水乡到达 清水庄,我们开始步行向麒麟沟---龙水梯穿越。</h1> <h1> 我们在黄水乡清水庄,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翻过乱石堆,野线穿过麒麟沟便开始向龙水梯攀爬。</h1> <h1> 龙水梯虽然不太险峻但一直拔高,我们一直是在进行深呼吸中攀爬,偶尔做稍微歇息欣赏大自然美景。</h1> <h1> 龙水梯十多里长的石板路,是近几年修的。弯弯曲曲的山道两旁,龙水梯村是辉县黄水乡的一个行政村,坐落在太行的二层阶梯地上,龙水梯名字的来历很有意思,因为村子坐落在太行的二层绝壁上,传说古时巨龙吐水,在绝壁上天然雕刻成梯,有了此梯,村庄方能与山相通,故名“龙水梯”。这种台阶在南太行特别多,在公路未修通之前,是很多村庄通往外界的唯一出口,这种台阶太行山民称为“天梯”,这个名称非常形象。</h1> <h1> 我站在龙水梯的一个豁口上观景,背后就是百丈悬崖,沿途峰峦叠嶂,山水旖旎,村落风光如画,线路强度适中!</h1> <h1> 回头遥望一下身后刚才还在山谷中奔波的崇山峻岭盘山道路,从豁口向下看盘山小路。</h1> <h1> 我在山崖豁口处向崖下看,沿山脊小毛路一路拔高,大家早上十时出发,凉风扑面,衣服穿厚了,走的全身发热,大汗淋漓,多数队员经不起盘山小道拔高的劳累,在路旁或树荫下休息。一路景色不错,怪石林立,边走边看景,图个开心快乐,虽然拔高挺辛苦,但劳累并联快乐着。拔到崖跟前,</h1> <h1> 回头遥望一下身后刚才还在山谷中奔波的崇山峻岭盘山道路,一路行来,路随山转,不同的太行风光尽收眼底,倒也显得十分诗意!</h1> <h1>走走停停,</h1> <h1> 上到龙水梯顶端,提到龙水梯是如何窄险,就以为龙水梯村也是一样,想象中如几处庙宇狭居于高峰之上。其实,爬到龙水梯之上,真正的龙水梯村地面是比较开阔的,特别是从山沟爬上来,有一种豁然开朗、踏实放松的感觉。</h1> <h1> 村南田野平整,白杨成林,上面的山坡遍植青松,苍茂翠郁。村中有几户人家,一条不大的峡谷将村庄分为两部分,一座名为四清的石桥连接其间。人们在村头的白杨林间进行停车、吊床休息等活动。</h1> <h1>中午在龙水梯村用餐---烩菜、捞面。</h1> <h1>龙水梯山村植被茂密,风光秀丽</h1> <h1> 在村上向西南方望去,一条高大的山岭横亘半空,山顶奇峰成排,有的像峨冠博带的高官,有的像弯腰聆听的弟子,有的像洒脱不羁的名士……各色人等如同在仙境中相会相聚,给人一种精神上的震撼与提升。</h1> <h1> 穿过了龙水梯及龙水梯村,午饭后在村桥头右面开始向鸡冠梯穿越,首先经过白云龛村、白云宾馆,后面高山顶端的庙宇应该就是白云龛了。</h1> <h1> 在白云龛路口,此地点有生以来已是第二次到这里来,不过路线不同,第一次是走南----北公路骑行,今天是东----西拔高野线穿越。两次线路在此地点交叉。</h1> <h1> 这是白云龛村庄,上边有白云宾馆,提起白云龛人们往往是指村庄和宾馆,其实我认为真正的白云龛应该在村庄后面山顶上的庙宇。</h1> <h1> 远远地望见脚下山顶小庙宇就是白云龛,把照片放大后可山顶的庙宇就是白云龛</h1> <h1> 白云龛,名字的由来也颇有意思。因为这是辉县海拔最高的一个村落,也是最小的村落,原先只有两三户人家,属于无名村落,由于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只有白云散去才能看见村庄。当地人称是“白云看”,由于口音问题,逐渐成“白云龛”了。因此,也逐渐有“佛龛”了,明清两代善男善女多捐款增修。可惜现在白云龛渐渐破败,不复往日的盛事。</h1> <h1> 春夏,应该是太行最美的季节了!漫山遍野的野连翘花、苍翠欲滴的松柏、黄绿相间的白杨,当然最美的还是白云龛前流动的白云了,一层层翻卷上来,又随风散去,像一首诗、一幅画,让人久久驻足,忘却都市的烦恼,进入宁静的禅意。有诗为证:<b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云龛前白云流,巨龙吐水永不休。</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山高耸入云去,碧水任性涧底流。</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苍松迎风摇翠色,连翘花开黄金绣。</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自信步登绝顶,青松翠柏立山头。</h1> <h1> 鸡冠梯位于新乡市辉县黄水乡境内,属于完全未开发状态,上山的石阶很窄并且没有护栏,一个人走不了,只能结伴而行,最险的地方需要用绳索才可以爬上去。由于太过危险,鸡冠梯只能上不能下,而且必须是在白天天气好的情况下才能走,雨雪天都走不了。</h1><h3></h3><h1><br></h1> <h1>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说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云台山,王屋山,太行山大峡谷,郭亮等都是全国知名的景区,风景秀丽,游人众多。但是论险峻,没有一处能比得上鸡冠梯,即使与以险著称的华山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h1><h3></h3><h3><br></h3> <h1> 鸡冠梯位于南太行白云龛村登十字岭的必经之路“鸡冠梯”,号称南太行第一险梯,那种险要的程度没有走过的人是想象不出来的。鸡冠梯位于陡峭的山脊上,脊的下端是一个垭口,往上是上百米高的险峰,宽不过数尺,两边的悬崖一眼望不见底,足有几百米深。一条很窄的石阶路在脊尖上盘延而上,石阶宽一尺左右,最大爬升角度却有 70度。大大小小的石块摞成一级级台阶,每级台阶高约一尺,宽仅三、四寸,有的甚至只有一寸多宽。鸡冠梯,名符其实的鸡冠梯,是谁赋于它这个如此形象的名称?走这样的路,每一步都是对生的考验,对死的警示。</h1> <h1> 我在前面攀登,回头看看高入云端的大山不知不觉手、腿发软,领队喊道:只需向上攀登,不能回头,更不准向下看。我还是回头看看,刚才昂头看到山顶的白云龛怎么现在远远的被抛在脚下了,白云龛的山头显得太矮、太小了,龙水梯村庄、不,整个黄水乡、整个辉县市显得太小了,也就是比一个手掌大一些;我再向脚下看,山下的整个中华大地在颤抖、在旋转,且旋转速度渐渐加快;已经有些站不稳了,我不敢再向下看,转过身来登好台阶、站稳身体,用手扶好身边 的石块,但石块也在颤动,整个山峰都在摇摆,此时我极力稳定了心态、平定一下情绪才得以站稳。这是一条上天的路,就是坐飞机也没有这样的刺激,天下那么多人都想上天,为什么不到鸡冠梯来试一试呢?</h1><h1> </h1> <h1> 我坐在路边石台阶上斜靠着后面的石块,虽说不比他人一万多元的沙发舒服,但对缓解疲劳十分有效、是其他沙发所不能比拟的。我合上眼睛朦胧中还在阶梯上攀登,前面的台阶直冲云霄、雾气腾腾,重新看到山顶上的白云龛远远 地被抛在脚下,登上台阶顶端是一片豁然开朗的、云雾腾腾的松林、空地,人们可以在云上行走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已经接近云端了,我想这已经是上到半天上了,睁开眼睛看看周围,我努力向上攀登。</h1> <h1> 登上山顶,是一片开阔地带,太行山的雄浑壮阔尽收眼底。过了垭口,向西是通往河南境内太行山最高峰十字岭,向东是通往太行屋脊王莽岭,太行山最艰苦的徒步路线-双岭穿越,指的就是这里。山脚下可以看到锡崖沟、马发里沟的赵马线、天界山、八里沟、九连山、万仙山景区,这就是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鸡冠梯,你敢挑战吗?</h1> <h1> 转眼就到了十字岭宾馆、宾馆住宿紧张,部分人只能住帐篷,时间已是下午四点,我们把背包放在宾馆 向十字岭主峰奔去。</h1> <h1> 十字岭就是平卧的巨人,十字岭又是南太行最高峰,峰顶奇石林立千姿百态,山腰白云缭绕。</h1><h1>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及后勤机关2000余人被日军3万余人合围在十字岭上。危急关头,彭德怀、左权、罗瑞卿决定分路突围。左权将军在指挥最后一批人员即将突出重围时,被一块弹片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7岁。左权将军纪念亭就坐落在十字岭上。纪念亭高居于海拔1300余米的山巅西侧。登亭远眺,无尽的群山起伏于脚下,有登其处而小天下之感。</h1> <h1> 远望锡崖沟、马发里沟、赵马线、张沟宾馆。</h1> <h1> 傍晚,山顶有走过来几队人马,有我们鹤壁其他团队、也有北京、平顶山、山东等几个团队不停地涌上山顶,有的住在锡崖沟、张沟,但也有大部分人自带帐篷在山顶搞起了野炊。上图是北京的部分游客。</h1> <h1> 十字岭山顶风光迤逦登亭远眺,无尽的群山起伏于脚下,有登其处而小天下之感。</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登十字岭,岂知太行山,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有鸡冠梯,何须五岳攀。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雾中太行山,云海育奇观,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岭上巨人卧,独为云中仙。</h1><h3><br></h3><h3><br></h3> <h1> 十字岭上放飞理想。十字岭山峦起伏,松柏苍翠,气势雄伟,岭上风光无限充满原始气息,给人一种远古时代的体味。</h1> <h1>放飞十字岭,在十字岭上尽情地狂欢、跳跃。</h1> <h1> 十字岭上景美、人美、动作更潇洒优美。</h1> <h1>我征服了十字岭</h1> <h1> 处处怪石嶙峋,处处都是景点,十字岭又是南太行最高峰,峰顶奇石林立千姿百态,山腰白云缭绕。</h1> <h1>无限风光在险峰</h1> <h1>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草地、苍松、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阔的十字岭山颠之中。这些石头,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别致,有的像人,有的像怪兽,有的像物品,非常有趣。</h1> <h1> 这些巧石,或叫怪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峰,或曰仙桃峰、笔锋,老人峰等,这些亦峰亦石的景观,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称奇于世的奇峰、奇岭得益这些怪石的存在,盖由于这些峰上形象生动的怪石而得名;小的如同盆景古玩如:猴石 , 鳌鱼吃螺蛳中的螺蛳石等,每块石大小不等,如雕如塑,妙趣横生。有的怪石因观赏角度改变,景致随之变化,具有移步换景的奇趣,</h1> <h1>十字岭主峰宾馆</h1> <h1>我们住在十字岭周围宾馆。</h1> <h1>晚上,在十字岭宾馆用餐,四菜一汤,</h1> <h1> 可能由于劳累,大家休息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许多人喉部能共同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组合在一起酷似在演奏一场音乐交响曲,当你睡不着时还能听到并欣赏音乐交响曲。</h1> <h1> 当我正在酣睡,正在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人悄悄地起床到山顶看日出了。可惜此景、此情我错过了,这是众人用摄像机给我留下永久的记忆、使我遐想连篇。</h1> <h1> 清晨醒来了,部分游客们已聚集到一起了,遥望着东方,迎接新一天的朝阳,东边的天空已被即将升起的太阳渲染成了红色,红彤彤的,分外明媚,十字岭的清晨格外迷人,不一会儿朝阳露出了笑脸,天也放亮了,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光芒万丈,一个未曾看过的世界出现在人们面前,像是幻觉一般,让人们不敢相信所看到的一切,云海翻腾、光芒四射,彩色的光芒如同一条条彩带似的在天空上飞舞,人们沸腾了,呼喊着、兴奋着,尽情欣赏着这从未见到过的美景,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这就是十字岭看日出。</h1> <h1> 十字岭是南天行最高峰,海拔1763米,因其地貌成十字分布而得名,岭上风光无限充满原始气息,给人一种远古时代的体味,故名十字岭。</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left;">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br>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br>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十字岭看日出:<br>一东方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br>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br>云海也活了;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br>再看东方,一探再探的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br>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h1><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1>十字岭看日出:</h1><h1> 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彩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浸润在普遍的欢欣里;</h1><h1> 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采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h1><h1> 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h1><h1>这是我此时回忆十字岭日出时的幻想</h1> <h1> 第二天早餐后,7:30分开始集合分两队:体不支的人走张沟几人已经出发,体质好的多数人到这里集合走强线穿越蚂蚁梯。</h1> <h1>向下穿越蚂蚁梯</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穿越蚂蚁梯一路上满山的连翘,一簇簇,一树树、一丛丛,高的矮的,肥的瘦的,都齐心协力,尽情绚烂彰显着生命的活力。那份正黄色格外醒目,在松柏常绿的身影下,在青草萌动的沃土里,在驴友含情的呵护中,怡然自得地绽放,在这人间四月天,尽情渲染,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令人精神一振给驴友增加了无穷乐趣。 </h1><h3></h3><h3></h3><h3></h3><h3></h3><h3></h3> <h1>在十字岭向穿越蚂蚁梯、王莽岭的路上有两座保存比较完好的建筑物。</h1> <h1> 远望山下的张沟宾馆,越过蚂蚁梯就要下山了,来到张沟宾馆停靠站用午餐,五月2号午餐后队伍开始向八里沟新停车场集结</h1> <h1> 部分人是沿绝壁大梯从二级阶梯下到沟底步行到九连山停车场再乘车达新停车场,想必沿途一定能看到不少优美风景</h1> <h1>二级阶梯通向沟底的栈道</h1> <h1> 少部分人全程乘车到回龙再乘车到八里沟新停车场,最先到达停车场,忍受长时间等候 后面队员的到来。</h1> <h1> 第三条线路是步行走回龙隧道、回龙公路到达回龙停车场后再乘车</h1> <h1> 也有全程步行,耗时最长最劳累、最后到达停车场。我们是在回龙隧道穿越回龙岭到达回龙停车场再乘车到达的,不过是哪种方式向新停车场前进,今天的路都是愉快的</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