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我,就来看看我

桃李

<h3>文图:桃李</h3><h3>音乐:网络《摇曳在风中的思念》</h3> <h3>  五一放假,掐指一算,适合聚会。小聚后,看电视得知,略有姿色的地方都人员爆满,五一小假期各处人山人海,据此种情况验测,掐算的日子果然是良辰吉日,庆幸留在家里来个小聚是个明智的选择。</h3><h3><br></h3><h3> 那日微信,你说“想你了”,备注这话是女主说的,故没毛病,你又说了“想你了,这么说很煽情”,我没觉得煽情,就觉得心里一热,觉得是时候该聚聚了,人到中年,不善于煽情,煽一次情也挺不容易,很多人惯于在一般人儿面前把感情掩饰得严丝合缝,我们管这叫做长大成熟。</h3> <h3>  和老公商量,如何安排此次假期加结婚纪念日聚会,两个人叽叽咕咕好几天,也没琢磨好。他整天地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吃啥喝啥不重要,重要地是和谁在一起”,话在理,我也认同,但还是想倾力准备得最佳,想把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东西给你们,虽事后证明,依然不是最佳,破绽百出,我也没上火,不是心大,是觉得我们走了一段又一段的时光,何须在乎那些繁文缛节,再者这给了我再成长向上发展的空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何况还有带蓝莓酒和辽河鱼的友帮衬呢?</h3> <h3>  之前说好都少喝点,年纪不饶人,不服不行,结果不喝不喝又喝了,喝着喝着又高了,喝酒的人没脸,尤其是喝感情酒的人,酒不醉人人已醉,喝酒的理由各个不同,喝酒的景况都是相似的,趴桌子扶墙常是由清醒到迷糊的巅峰桥段,每次聚会,我都会写到喝酒这一场景,好像自己是个酒蒙子,事实上,我只是穷咋呼,典型的“叫唤的鸟没肉吃”。无酒不成席,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君子也从来不少酒局,竹林七贤、兰亭会、李太白、苏轼……雅人有雅趣,俗人有俗人的乐子,东北人实诚儿,很多情很多事都在酒里,不过我们之间没压力,没有攀比,能者多喝,不能者喝水开车,喝多喝少,只为助兴,酒是花边,只是个趣,说喝酒的事,那两个一直喝水若干年的人儿,没体会,也是人生一大憾事啊!<br></h3> <h3>  重游故地,当年我们口里的黑山,现在的学名是“巴尔虎山”,现在修了台阶,只需沿着台阶和木栈道走就行了,黑山本不高,可是走到半山腰就已气嘘喘如牛,路边风景都无心赏了,不停地问下山的人还有多远,下山的人统统都会说:快了,经过几个“快了”,才到达山顶,已热汗淋漓了。登高眺望,辽阔无垠,天高地远,沟壑纵横,风景旧曾谙,青山依旧,人却芳华已不在。十几个人分成了三个梯队,一波中途返回,一波拽着扶手到了山顶,一波连跑带颠的上下山,对比人数,多数都是爬山费劲的,纷纷感慨时光大姐曾经饶过谁,岁月杀猪刀,刀刀不虚发,下山时,腿抖得像隔壁吴老二,腿肚子三天后还疼着哩!</h3> <h3>  遥想当年,何其虎也!骑着二八大踹,来回行程大约六十多公里,跑这里来登山,有的人后座还带了一个人,有的人回来没有了鞍座,因为自行车放在山下,被无良的村民偷走了,只能跨着大梁骑回来了,那时黑山上没有路,那时通往黑山的路都是沙石,那时我们轻而易举地到了山顶喊“乌拉”,那时我们不忌生冷在山风呜呜中户外野餐,那时候累到腿像过电、拽着猫尾巴上楼还高兴得冒泡,那时候我们十七八岁,畅想着未来,希望遇见自己的白马或灰姑娘,我们干过很多傻事,说过很多傻话,因为那时候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我们都还很直溜。</h3> <h3>  曾有友说,当发现自己长第一根白头发时,她差点哭了,我笑她,要是因生白头发而哭,那我可不是要哭死了,因为我没发现自己哪天长了第一根白发,当我发现时,已成燎原之势,百度,怎样才使白头发转黑;咨询,如何能遏制白发继续生长;尝试,各种方法,吃各种黑色食品,我曾开玩笑说,头发没黑,脸如果吃黑了,那就彻底凉凉了……如今对于白发皱纹之类的老相已经司空见惯,也不再垂死挣扎,我们无力抗争时间,只能顺其自然。这个年龄的我们,钻研传统文化的、参茶悟道的、画画跳广场舞的、瑜伽健步走的、养花养宠物的……无非是在时间里阅读了人世种种之后,开始回归于本我,卸掉年少时拼命追求的功名利禄,船到码头车到站,由社会人转为更自然的人,所以一些行为越来越像孩子,拿弹弓打瓶子的,躺沙发上吃爆米花的,成天就知道玩的,我一律都叫他们哪咤,就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正在回归为老小孩,如果从外表到内心都很哪吒或金刚葫芦娃,也是不错的事情,但敬告列位,千万别成了坑娃的谢广坤或苏大强。</h3> <h3>  你说钻研茶道的人,可以在冲泡的茶水里嗅到花香或者其他的味道,能品出里面万千的禅意,我回家也喝了,什么味道也没喝出来,只觉得口渴的时候,喝杯茶水,特么地欢畅淋漓。或许茶的种种味道,更是心的味道吧。曾经竭力爱上一层楼,一路奔忙到了现在,很多味道都没来得及品味,蓦然回首,却不知道时间都去了哪里。当身外之物已不再是人生终极目标,当身体开始释放衰败的信号,当我们开始讨论抱团养老,这时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的社会角色将要谢幕,来日不可追,去日,让我们开始修心养性,重拾一些闲情雅趣,对人生、生命、爱情婚姻、友情等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人是未来佛,佛是过来人”。不必坐下来苦思冥想,时间会点化开悟人,少年始于儒,老年终于佛或道。</h3> <h3>  当年你来师专看我,我们住在上铺的一张小床上,在一个被窝里说悄悄话,你离开后,我写过一篇《重逢》,你是不是没看过?我很想把它附在后面,找了半天,却找不到了,有些东西丢了,但记忆却丢不了。电视上,九十一岁的老战士寻找当年的老排长,想见他最后一面,结果什么样,不想说了,有多少欢喜就有多少悲凉,有多少聚集就有多少离散。老姨要去北京给女儿看外孙子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家乡来,她的同事、朋友和老姐都在这里,看到她,我也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昨天外地同学小聚了,席间视频,有人笑说想我了,想我,就来看看我,趁着余年腿脚尚好,趁着我们还没有去儿女家上岗,聪明绝顶的、腰脱的、滑膜炎的、除了个头不高啥都高的、揣救心丹的……想谁,就去看看谁,温一壶老酒,煮一杯淡茶,讲讲我们曾经的老故事,这些故事孩子们可能不爱听,我们却可以听到流眼泪。</h3><h3> 韶华已不在, 余年,不是无限地长,趁一切都来得及,想你了,我会去你的城;想我了,就来看看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