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聚一庆祝辽宁省实验中学建校七十周年

桑桑

<h3>  2019年 4月30日,实验中学迎来了 建校七十周年的庆典。</h3><h3> 清晨,从四面八方 归来的校友们,纷纷涌入了 花香四溢的实验园。</h3> <h3>  这些校友们呵!</h3><h3> 无论是年富力强,还是白发苍苍;</h3><h3> 无论是战绩斐然,还是平平淡淡;</h3><h3> 他们都曾经是,曾经是,实验园里长大的孩子!</h3><h3> 他们都曽在母校的哺育下,茁壮的成长。</h3> <h3>  如同 天上的飞鸟 要归巢,洄游的鱼儿 要游回出生之地,远方的孩子 要投入母亲的怀抱⋯⋯。</h3><h3> 实验的学子们,也注定要在母校生日这天,把自己的一片深情,献给亲爱的母校!</h3> <h3>  十年一次的隆重庆典,十年一次的校友重聚,是多么的弥足珍贵!</h3> <h3>  校友们 用各种方式,表达对母校的热爱。</h3><h3> 祝愿母校再创辉煌!</h3> <h3>  在众多的校友中,66届 高三、三班(由初56 57 58班组成) 的同学格外激动。,</h3><h3> 他们在校时间最长,长达八年。</h3><h3> 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幸运之神 似乎没有向他们微笑。</h3><h3> 他们 既没有象上一届的学哥学姐,升入大学的殿堂;也没有如多年后的学弟学妹,再创辉煌……。</h3><h3> 他们,没有高中毕业证书,也沒有在校的毕业合影。</h3><h3> 只有,学校档案室中,纸质泛黄的花名册中,还留有他们的生活过的轨迹。</h3> <h3>  也许是经历坎坷,也许是种种磨难,他们对母校,更加发达自内心的依恋。他们对老同学的再聚更加珍惜异常。</h3><h3> 毕竟,他们已经都年过古稀。</h3><h3> 十年后的再聚,对于他们这些老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h3><h3> ⋯⋯⋯⋯⋯⋯</h3> <h3>  "学哥⋯","学姐⋯"⋯⋯⋯</h3><h3> 学弟学妹们的一声声热情招唤,使他们 热泪盈眶。</h3><h3> 望着这些 青春靓丽的孩子们,仿佛就看到了当年的自己。</h3> <h3>  虽然 已年过古稀;</h3><h3> 虽然已步履蹒跚;</h3><h3> 虽然已皺纹满面;</h3><h3> 虽然⋯⋯⋯</h3><h3>但是,他们也曾有过 花一样的青春年华!</h3> <h3>  青春,是多么令人怀念!</h3><h3> 他们,曾经在实验园里,渡过了自己的青春时代。</h3><h3> 虽说,从古至今,青春不能长在。</h3><h3> 但是,却可以把对青春的记忆和对母校的眷恋,永远记在心怀!</h3> <h3>  从"发小" 到古稀之年,多少往事浮现脑海⋯⋯⋯。</h3> <h3>  67年1月,徒步从沈阳走到北京的 "长征"战友们,如今 欢聚一堂。</h3> <h3>  穿越时空的合影</h3><h3> 1968年的理化馆和2019年的理化馆前。</h3> <h3>  1970年 在昌图县农村下乡时 表演的舞蹈"纳鞋底"</h3><h3> 2019年校庆聚会时,同样的四人,又"纳了鞋底"。</h3><h3> 哇!鞋底纳了近半个世纪!</h3> <h3>  难得的是,两次"纳鞋底",报幕的都是同一主持人。</h3> <h3>  昔日足球队长,如今依然宝刀不老。</h3><h3> 校园操场内,同一个地点的拍照。</h3> <h3>  再聚的喜悦,溢于言表。</h3> <h3>  当年的翩翩少年,还是那么老当益壮。</h3><h3>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和70年校庆的大礼堂前留影。</h3><h3> ⋯⋯⋯⋯</h3> <h3>  这样,他们萌生了 一个大胆的设想。</h3><h3> 要在毌校 建校七十周年之际,特辑一本,记录着60年秋入校以来,所经历的各个时期活动的纪念册。</h3><h3> 作为七十华诞的寿礼,献给朝思暮想的,亲爱的母校。</h3> <h3>  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h3><h3> 时间 ,跨越将近六十年。</h3><h3> 人数,波及近百名同学。</h3><h3> 分佈,海内外,全国各地。有人多年未曾谋面,近乎"失联"。</h3><h3> 照片,有的年代久远,模糊不清,何人难辩⋯⋯</h3><h3> </h3><h3> </h3><h3><br></h3> <h3>  这些古稀老人们,踊跃参与。</h3><h3> 打开尘封的记忆,翻找出 多年未碰的,旧时的照片⋯⋯。</h3> <h3>  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同学们发来了500多张 照片。</h3> <h3>  从中筛选 出 各个时期,有时代印迹的照片200余张。</h3> <h3>  编辑 整理 ,反推敲 修改⋯⋯⋯。</h3><h3> 工作量之大,难以言表!</h3> <h3>  承戴着同学们的深情厚意的记念册,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问世了。</h3><h3> 这是为母校庆生的礼物,也是他们对青春岁月的回忆。</h3><h3>在制作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负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h3><h3> ⋯⋯⋯⋯⋯</h3> <h3>  纪念册的发起人 一 劳苦功高的 母女编辑。</h3> <h3>  文釆飞扬的序言</h3> <h3>  精美的篆刻图案</h3><h3><br></h3><h3><br></h3><h3> 还有很多 很多⋯⋯⋯</h3> <h3>  4月30日清晨,建校七十周年庆典的当天。</h3><h3> 同学们 争先恐后地领取 心怡已久的纪念册。</h3> <h3>  用相机 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h3> <h3>  千言万语 也表达不完 再聚的深情⋯⋯</h3> <h3>  在老校长 车向忱先生 雕像前 合影留念。</h3> <h3>  德高望重的姬庆生校长 依然神采奕奕。</h3> <h3>  朱若雪老师,桃李满天下</h3> <h3>  师生喜相逢</h3> <h3>  昔日同窗 情谊浓浓</h3> <h3>  远道而来的同学们</h3> <h3>  千言万语 述不尽的别离之情。</h3> <h3>  难得一见的再聚 重逢。</h3><h3> ⋯⋯⋯⋯</h3> <h3>  4月30日 上午,在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 建校七十周年庆典。</h3> <h3>  虽然 大礼堂内装飾一新,原来的木条椅已经不见了。</h3><h3> 但是,仍然令人倍感亲切,就象见到了久违的亲人。</h3><h3> 又想起 在这里聆听的雷锋等名人的报告⋯⋯。</h3><h3> 庆典隆重,节目精彩!</h3><h3> 他们也要用自己的方式,献上一曲⋯⋯</h3> <h3>  同学们 提前一个多月,就准备着。</h3><h3> 他们要在五月四日的聚会中,把当年的时光再现。</h3> <h3>  演练当年的舞蹈</h3> <h3>  做好条幅,用来布置会场。</h3> <h3>  辛勤忙碌着</h3> <h3>  戴上红领巾,仿佛又回到了从前⋯⋯</h3> <h3>  敬个队礼吧!英姿飒爽!</h3> <h3>  事前调好音响。</h3><h3> 一切为了聚会,高唱当年的歌⋯⋯</h3> <h3>  周到 细致⋯⋯</h3><h3> 为了校庆,也为了十年一次的再聚⋯⋯</h3> <h3>  从三月份开始,校庆前的近两个月的准备工作中,因无活动㘯所,大部分在北陵公园附近的老铺饺子館进行。</h3><h3> 同学中,有的住铁西,有的住浑南,还有的住郊区…往往要穿越大半个沈阳,才能聚集在一起。</h3><h3> 更为可笑的是,去飯店,必须消费。每周 被迫吃一次,二十元一盘的水饺,直至胃肠不舒⋯⋯⋯。</h3><h3> 但是,这一切,有什么比对母校的深情和同学之间的厚谊,更为重要呢!</h3> <h3>  五月四日,在辽宁大厦宴会厅,举行了有五六十人参加的,"七十周年校庆老同学聚会"。</h3> <h3>  从外地赶来参加聚会的同学</h3> <h3>  千言万语说不尽</h3> <h3>  戴着纪念校庆的帽子,在校庆相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留下永久的纪念。</h3> <h3><br></h3><h3> 宣布大会开始,班长发言</h3> <h3>  全体大合唱</h3><h3> "我的祖国"</h3><h3> "我们走在大路上"</h3> <h3>  男生合唱"打靶归来"</h3> <h3>  重新跳起昔日的舞蹈"釆茶灯舞"</h3> <h3>  夫妻二人翩翩起舞,跳起"水兵舞"</h3> <h3>  一曲女生小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大家热泪盈眶,仿佛又回到旧日的时光⋯⋯。</h3> <h3>  长拳表演,身手矫健,令人刮目相看!</h3> <h3>  女生表演唱 "霹雳一声震乾坤"</h3> <h3>  男女生二重唱"我和我的祖国"</h3> <h3>  女生表演唱"纳鞋底儿"</h3> <h3>  全体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h3> <h3>  黄梅戏"女驸马"</h3> <h3>  舞蹈"逛新城"</h3> <h3>  会㘯气氛很热烈,大家又即兴表演了许多节目⋯⋯。</h3> <h3>  聚会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 结束。</h3> <h3>  愿我们每个同学都健康 平安 快乐!</h3><h3> 愿我们的母校蒸蒸日上!</h3> <h3>  期待着 同学们再聚,共度美好的时光!</h3>

母校

同学

校庆

七十

他们

校友

建校

周年

庆典

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