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天罡山

星辰永恒

<h3>  游天罡山的想法,已有好几年了。苦于工作繁忙,琐事缠身,一直不能成行。4月27日,正是周六,约了几个玩伴,终于上了天罡山。</h3><h3> 天罡山不远,就在县城东南方向大约30公里的地方。从西合营向南,过九宫口,在快到邢山村时,沿东北方向风力发电修建的盘山路向上走,过了马头山、苇子水长城遗址就是。</h3> <h3>  哥三个,驾一辆越野车,早晨八点从县城出发,在夏源接上老田——这次活动的向导,开始向九宫口的山里面进发。老田在天罡山一带的山区工作过,对那一带很熟。</h3><h3> 天阴沉沉的。前方的大南山深蓝深蓝的,给人一种神秘。天气预报说今日有雨。管它呢,闲游着玩儿,走到哪儿算哪儿。</h3> <h3>  车辆快到邢山村时,便向左边的砂石山路拐去。</h3><h3> 这是一条因修建风力发电铁塔而开辟的盘山便道。路面似乎好长时间没有修垫,到处都是被雨水冲涮留下的沟壕。坑坑洼洼,颠簸不平,且弯急坡陡。若不是开车的老靳,山区行车经验丰富,单凭这条烂得不能再烂的山路,就把人唬的一愣一愣的,让人产生深深的退意。</h3> <h3>  左盘右旋,好一阵子才上了山顶。路有些平坦了。山顶上很荒凉。山下树木叶子那种油嫩的翠绿,山头上几乎没有。坡上的一片片白桦树,呈现着一种灰红色。落叶松的枝干上,挂着去年秋天的枯果,刚刚吐出一粒粒的绿绿的春芽儿。一大片大片的枯黄草甸,还时不时的在低洼处,显现着一些积雪。高大挺拔的风电铁塔,巨大的扇叶在旋转着。远山云雾缭绕,山峰上白雪皑皑,朦胧中甚是巍峨。</h3> <h3>  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停下了车,稍做休息。这儿的风景令人感到震撼。天上乌云翻滚。云雾中,隐隐约约的可见几座山峰。转过身来,向山下望去。一座座山岭在脚下延绵起伏,一层层梯田尽收眼底,几处村庄,有火柴盒般大小。远处,那厚厚的云层底下,烟雾笼罩的地方,就是我们居住的县城了。高高的楼盘,大唐电厂的烟囱隐约可见。这景色犹如浓墨泼洒的山水画卷,画面凝重而深沉,荒凉中倾泄着一种深深的凄美。</h3> <h3>  乌云低垂,山崖巍巍,松柏苍劲,寒风潇潇。老田和老李,站在一处山崖上,观望行走路线,那架势,颇有一种高瞻远瞩,叱咤风云的领袖气概。</h3> <h3>  我们走动的声音,惊起了几只羽毛华丽的山鸡,飞向了路边的树丛之中。那儿就是苇子水长城遗址。据有关资料记载,蔚县境内的长城,属赵长城。是战国时期,赵肃侯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而修筑的。长城都是用片石垒砌的,现在已颓废不堪,不细看,已看不出长城的遗迹了。</h3> <h3>  冷的要命,上车,继续往前走。在一处山凹前,老田让停下车。他说按方位,天罡山应该到了。他指着前面的山梁告诉我们,从这儿翻到梁底下,悬崖的半当腰处,有一个土匪洞。</h3> <h3>  天罡山的土匪洞,早就听说过。据说十分险要。《蔚州志》里记载的一首民谣中,曾有过“大明扎营永宁寨,一夫把关天罡山”的说法。山都一夫把关,万敌难侵了,何况是那土匪窝居的洞穴,定是险中之险了,我想。</h3> <h3>  顺着山坡往下走,很陡峭,没有路。拽着树丛,往下走了二百多米,才走到了一条羊肠小道上。顺道前行,走到前面那座悬崖底下,往下看,便能看到石头垒砌的房屋遗迹了。</h3> <h3>  沿着小路,向左转到了悬崖下面,抬头向上仰望,悬崖的半当腰处,有两个洞穴,其中一个用石块垒砌的墙壁很高,齐刷刷的,还有用巨型石条筑建的圆旋门洞。老田说这上面就是土匪洞了。</h3> <h3>  天罡山土匪洞,在这一带山里非常出名。据《蔚州史话》记载:1938年,蔚县三门庄地主王育仁,以这洞穴为大本营,招兵买马,到处绑票抢劫,并自称八路军,以抗日为名诱骗青壮年入伙。周围的村子,东花岭、苇子水、桥峪、板厂、君子铺、石门、李家堡等,都成了他们奸淫抢掠的对象。1938年冬季,根据当地群众反映,中共蔚县县委为巩固山区根据地,决定拔掉王育仁这颗钉子。由于土匪洞位置十分险要,强攻不行。县大队便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但效果不佳,反而使土匪骄气十足,更加猖狂。1939年3月,有一个年近四十,名叫马生的农会会员,向县委提出了“火攻”的建议。把干柴、莜麦秸运到山顶上,用铁丝扎成梱,浇上煤油,借着西南风,点上火吊下去。一阵子火烧烟熏,终于活捉了土匪王育仁。据说,火烧土匪洞的时候,附近三乡五里的广大群众,站满了山头,只要能走动的老头、老太太都来了。“快出来,缴枪不杀”的呐喊声,响彻整个山谷。</h3> <h3>  开始攀爬,进入土匪洞。老靳在前,老田、老李随后。我拍完照片,最后一个上去的。沿着很陡峭的青石阶往上走。走到崖壁前,紧挨着悬崖的一条宽不过一尺的小道,虽然不是很长,也就是十几米的样子,但十分凶险。道宽只能放一只脚,双手没处抓摸。往上看,坡陡路险,山崖狰狞,往下看,深有数丈,遍地乱石。让人一阵阵腿弯发软,腿肚子发颤。哥几个小心翼翼,大气不敢喘的往上爬。崖壁上垂着一根筷子粗的纤细绳子,借着那根细绳,把身体保持住平衡,经过好一阵子心惊胆颤的攀爬,终于到达了洞口。</h3> <h3>  洞有一人多高,一米来宽,都是用石条垒砌而成。洞口上面,仔细的看,能看到昇玄门三个一尺见方的大字,雕刻在石壁上。这三个字上方,略突出些的石檐上面,模模糊糊的有“天罡山”三个大字,字体很苍劲。进了洞,向右沿着直竖竖的石阶往上走,又进一座石砌门洞。门洞入口处,边上有石槽儿,看样子放一块厚木板,就能像翻井一样,能封死整个进洞的通道。站在这个洞口,向上勉强的仰望,能看到石条上雕刻的“碧霄洞”三个大字。字体很模糊,再加上整个人不能往后站,看的十分费劲艰难。</h3> <h3>  进入碧霄洞,沿石阶再往上走,又过了一道类似翻井的东西,才真正进到了山洞里面。洞里破砖碎瓦,残垣断壁,很是惨乱。洞穴不深,也不太大,三五米高,面积有两间半房子的样儿。左面通向另一个洞。这洞有十几丈宽,四五丈深,宽敞明亮。洞内有一个碑座和一截石碑,字迹模糊,已无法辩认。洞顶的石壁,有着明显的被烟熏火燎的痕迹。</h3> <h3>  大伙在洞里稍做休息。我细细的观看这洞。从里往外看,这才发现这碧霄洞,在天罡山的半山腰,落座东北,面向西南,背靠悬崖峭壁,位置十分险要。洞下面,低洼开阔,左右两边,从北向南,延伸着的山脊,像把碧霄洞环抱在怀里一样。放眼远眺,崇山峻岭,南天云际尽入眼帘。</h3><h3> 一截断壁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上面的残破壁画,从人物的形态和衣饰上看,像是一些天官神仙的画像。联想到了天罡山和碧霄洞,大概给我的印象,这地方应该是早先年的一座道观或神庙。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36颗天罡星,每星有一神,合称"三十六天罡”;北斗丛星中还有72颗地煞星。在民间传说中,三十六天罡与二十八宿、七十二地煞,都属降妖伏魔的神兵天将。至于碧霄二字,可能是道教中三霄娘娘中的碧霄娘娘吧。云霄、琼霄、碧霄合称三霄仙子,她们在三仙岛上修炼。碧霄仙子坐骑为花翎鸟,持有法宝缚龙索。后被封神,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这碧霄洞难道供奉的是碧霄娘娘?!</h3> <h3>  一阵冷风袭来。洞外面已被云雾遮严了。灰茫茫的,能见度极低。</h3> <h3>  飘雪花了。老田招乎着大伙赶紧出洞下山。他担心那条最窄的悬崖小道,万一挂上积雪,那危险就大厉害了。</h3><h3> 下山,出碧霄洞。仍然是老靳在前,老李、老田随后。老田、老李因为小道过于峡窄,不敢站立,坐着地上打着滑溜下来的,弄了满裤子的泥土。我是最后下来的,此刻,我才仔细的查看了一下,来时垂下悬崖的那根细绳儿。那绳儿是一根户外活动的专业安全绳,一只小母指粗的带锁扣的强力钢钩,扣在了一棵小树的根部,很是牢靠结实。我被这个无私奉献安全绳给大家的户外探险者所感动。功德无量,愿好人一生平安。</h3> <h3>  哥四个都出了洞,开始往回走。老田指着崖下一处快被石头杂草填平了的水坑,告诉我们,那儿有一眼山泉,从洞中吊下水罐,就能往上提水。有吃有住有水,一夫把关,万敌莫入,这土匪寻的这地方,也真够绝的。唉,碧霄洞啊,你虽然造就了火烧天罡山,活捉王育仁的历史传奇,但你洞中的所有几百年的木制品,都付之一炬,留下这令人痛心的凄惨。</h3><h3> 在悬崖下面,偏西的方向,有一处平台,上面有几块石碑。字迹已被风雨侵蚀的难一辩认。勉强的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这碑立于大清光绪年间,这山叫天罡山,洞叫碧霄洞。碧霄洞建于大明嘉靖四十三年。别的就再也辩认不出来了。</h3> <h3>  雪大了,很急,劈头盖脸的。雪片夹杂着冻雨的冰粒,砸在脸上,有一种麻酥酥的疼。大伙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我们来时的路,已被积雪盖严了,陡峭切光滑。老田让沿着那条较为平坦的略宽一些的山路,向西面的山梁上走。此刻,安全是最最重要的。</h3> <h3>  走了近一个小时,终于翻上了山顶,整个山野已白茫茫的了。车还在前面的山梁底下停着,离这儿大约还有二里多地。我和老靳去取车,老田和老李在原地等着。好在人人都穿的是冲锋装,不至于湿透,但脸上、头上已湿漉漉的了,不知是雪水还是汗水。</h3> <h3>  取上车,哥四个开始下山。道路已被积雪盖严了。大伙多亏有老田这个向导,才不至于在风雪中迷路。若是外地的生人走这路,怕是就困在这天罡山上了。坦率说,蔚县的“仙人洞”有几个,如:莲花山的朝阳洞、卧云山的玄明洞,这些洞观我都游过了。虽然个个历史久远,惊险无比,而天罡山的碧霄洞最是惊险中的惊险了!</h3> <h3>  雪停了,我们也终于下山了。时间快中午两点了,老田要求中午到他家喝二两,哥仨儿满口答应。属喝二两圆满了。</h3> <h3>  这天气、这高山、这岁数、这精神,这种开心,这种刺激,当今之世,舍我其谁?!</h3> <h3>  烈烈的白酒,喝得有些大了……</h3>